《昆山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昆山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docx(10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昆山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2022 年 1 月目 录前 言 - 1 -第一篇 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开启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 - 2 -第一章 发展基础 - 2 -第一节 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 2 -第二节 乡村建设实现新突破 - 3 -第三节 农民生活迈上新台阶 - 3 -第四节 乡风文明呈现新面貌 - 4 -第二章 发展机遇 - 5 -第三章 总体思路 - 6 -第一节 指导思想 - 7 -第二节 基本原则 - 7 -第三节 发展目标 - 8 -第二篇 以绿色智慧为发展导向 全面打造国内一流、科技领先的产业兴旺示范区 - 11 -第四章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 1
2、1 -第一节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 11 -第二节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与布局 - 12 -第三节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 14 -第四节 大力推进绿色农业发展 - 15 -第五章 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 16 -第一节 加快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 16 -第二节 加快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 - 18 -第三节 加快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应用 - 18 -第四节 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行动 - 19 -第六章 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 21 -第一节 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 21 -第二节 打造智慧农业高地 - 21 -第三节 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 - 22 -第四节 大力
3、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 23 -第七章 构建现代农业安全保障体系 - 23 -第一节 加强农业安全执法 - 23 -第二节 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 - 24 -第三节 加强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 24 -第四节 坚决落实长江禁捕 - 24 -第三篇 以美村美居为品质追求 全面塑造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美丽生态典范区 - 25 -第八章 提升乡村建设品质 - 25 -第一节 优化村庄空间规划 - 25 -第二节 满足农民改善住房需求 - 26 -第三节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 27 -第四节 加强传统古村落保护 - 27 -第九章 深化人居环境整治 - 28 -第一节 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 -
4、28 -第二节 健全长效管护机制 - 28 -第三节 动员多方力量参与 - 29 -第四篇 以和谐善治为文明风尚 全面建设邻里和睦、共建共享的乡村治理样板区 - 29 -第十章 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 - 30 -第一节 加强党建引领 - 30 -第二节 完善村民自治机制 - 30 -第三节 提升依法治理能力 - 31 -第四节 加强德治引导 - 31 -第五节 提升乡村智治水平 - 32 -第十一章 提升乡村文明水平 - 32 -第一节 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 32 -第二节 试行乡村家庭积分管理 - 33 -第三节 繁荣兴盛乡村文化 - 34 -第五篇 以共同富裕为奋斗目标 全面建设县域顶尖、
5、国内知名的融合发展引领区 - 34 -第十二章 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 35 -第十三章 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 36 -第十四章 促进居民收入均衡化 - 37 -第一节 健全收入增长机制 - 37 -第二节 健全就业创业机制 - 38 -第十五章 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 38 -第一节 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 38 -第二节 推行城乡公共基础设施一体化管护 - 39 -第三节 提高乡村基础教育质量 -39 -第四节 加强保护农村弱势群体 - 40 -第五节 加强农村医疗养老保障 - 40 -第十六章 加大支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 41 -第一节 加大人才引入力度 - 4
6、1 -第二节 加大用地供应力度 - 41 -第三节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 42 -第六篇 以改革创新为驱动引擎 全面建设勇立潮头、生机勃发的农村改革先行区 - 43 -第十七章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 44 -第一节 巩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效 - 44 -第二节 强化农村集体资产日常监管 - 44 -第三节 壮大农村产权交易市场 - 45 -第十八章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 45 -第一节 完善农村承包地制度 - 45 -第二节 探索农业经营主体积分评价 - 46 -第十九章 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 - 46 -第一节 健全完善宅基地管理体制 - 46 -第二节 闲置宅基地发展
7、乡村特色综合体 - 48 -第七篇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凝聚推动规划实施的强大合力- 49 -第二十章 规划实施 - 49 -第一节 加强党对农业农村工作全面领导 - 49 -第二节 加强组织实施 - 50 -第三节 加强示范引领 - 50 -附表:“十四五”期间农业农村重点项目概况 - 51 -前 言“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深入践行“争当表 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使命新要求的重要时期,是全面推进 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阶段。根据昆山市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 要, 衔接昆山
8、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 2018-2022 年) 和昆山市探索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三年行动计划 (2020-2022 年)等, 编制昆山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 展规划。本规划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 要求,锚定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共同富裕目标, 准确 把握“建设新城市、发展新产业、布局新赛道”总体部署, 紧扣“守 农心、兴农事、惠农民”工作主线, 科学谋划未来五年全市农业农 村发展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更富成效推进农业农 村现代化,打造共同富裕示范标杆和乡村全面振兴实践样板。-
9、1 -第一篇 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开启率先 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十三五”期间,昆山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为指导,围绕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 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 以昆山市探索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 村现代化三年行动( 2020-2022 年) 实施方案为奋斗目标,着 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到“十三五”末, 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力争到 2022 年率 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阶段性目标进展顺利,为全面率先 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高水平共同富裕奠定坚实基础。第一章 发展基础第一节 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落
10、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完成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 务 33.8 万亩。 2020 年新增高标准农田 1.2 万亩、累计 19.7 万亩, 高标准农田占比 87%。新增现代农业园区 2 万亩、累计 17.4 万 亩,现代农业园区占比 77%,位列苏州第一。 “三高一美”指数达 79.96%。巴城阳澄湖大闸蟹、张浦黄桃成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产品, 梅山猪被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昆山荣获国- 2 -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张浦姜杭基地多层现代化生猪养殖场 正式启用,2020 年实现生猪存栏 10.7 万头、出栏 15.3 万头。累 计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49 家, 其中国家级
11、 1 家、省级 6 家, 年销售收入超 70 亿元。 2020 年农业电子商务销售额 4.8 亿元。 获评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先进县、率先基本实现 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成功引进中国农科院华东农 业科技中心项目,启动运营昆山大闸蟹产业研究院。第二节 乡村建设实现新突破全方位打造体现昆山水乡底蕴的美丽乡村,扎实推进“三特一 古”建设,建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 6 个、特色康居村 2 个。 成功创 建省级美丽乡村 4 个、苏州美丽村庄 14 个、苏州三星级康居乡 村 216 个。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 设立农村人居 环境整治“红黑榜”机制,开展百日攻坚专项行动、美丽庭
12、院创星 行动。扎实推进农村建房,12692 户农村家庭完成房屋翻建。 昆 山获评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激励县、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 市。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全覆盖完成无害化公厕改 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 92.7%、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 100%。 昆山获评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第三节 农民生活迈上新台阶- 3 -全面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全省率先完成农村“股权 固化”和“政经分开”改革。积极开展“探索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制度 试点” “农村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改革试点”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 革”3 项国家级农村改革试验任务。认定新型职业农民 1479 名, 评定职业农民土专家
13、 25 名, 培养农业定向委培生 144 人。评选 农业技术、时代乡贤、文化传承、能工巧匠等乡土人才 57 名。 创新设立规模 5000 万元的“昆农贷”综合风险资金池。金华村、绰 墩山村、红星村荣获苏州市“十佳”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村, 2020 年实现休闲农业营业收入 10.1 亿元。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 困长效机制,创新设立解决因病致贫返贫保险基金。农村基本公 共服务项目支出补助资金每年保持约 9 亿元左右。在苏州大市率 先完成“四上改革”,实现“资产全盘上图、监管全面上网、交 易全程上线、权属全部上证”。 成立昆山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 年成交金额达 10 亿元。 2020 年实现村集体
14、经营性收入 6.5 亿元, 村均集体可支配收入达 804 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 2015 年的 25978 元增长至 2020 年的 38320 元, 城乡居民可支配 收入比从 2015 年的 1.95:1 缩小到 2020 年的 1.866:1,位居苏州大 市前列。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金累计分红 6.53 亿元。第四节 乡风文明呈现新面貌- 4 -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周市镇市北村获评 全国首批乡村治理示范村和全国文明村, 淀山湖镇获评全国文明 镇。 持续推进移风易俗, 严格落实“红七条、白九条”,市级以上 文明镇占比达 100%。全面完成村(社区) 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15、 标准化建设。 全面推行行政村党组织书记“一肩挑”。加强和规范 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 设立村级“小微权力”清单,推动村务、廉 情、 “e 阳光”全覆盖三网监督。健全推广“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 制度。累计创成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 1 家、省级 174 家。与此同时, 昆山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 存在,主要表现为: 农业生产空间相对有限、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有待加强、一二三产业融合深度不够;城乡国土空间规划开发强 度总体偏高、 乡村发展土地和规划空间受到限制、乡村建设协调 度不高;城乡资源要素合理流动依然受体制限制、农村公共服务 供给协同性有待提升; 集体经济发展相对偏弱;乡村治理体
16、制机 制协调性和农民主动参与性有待提高、农业农村的人才数量、人 才结构、人才能级尚显薄弱。第二章 发展机遇昆山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勾画现代化目标”之地,已连 续 17 年位居全国百强县首位,经过了“十三五”时期的不懈努力,昆山农业农村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十四五”期间,将迎来更多发- 5 -展机遇。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昆山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营 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提 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 时期,昆山作为全国县域经济发展领头羊, 应以更大魄力、在更 高起点上担负起探索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时代使命和历 史责任
17、, 更高质量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协同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昆山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 化创造强劲的发展动能。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之后, 昆山作为其中的重要板块,农业农村发展将迎来黄金战略 机遇期, 有利于加快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电子商务、创业办公、 农耕文化、文化康养等新产业,打造长三角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 现实样板。承担多项国家级农村改革试验任务,为昆山加快推进农业农 村现代化激发持续的发展活力。“十四五”期间, 昆山将紧紧抓住 承担全国和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试验任务的机遇,奋力探索县域 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可行性方案,重点围绕破除城乡二元 结构、深化农村土地制度等,努力消除城乡
18、壁垒,为率先实现农 业农村现代化奠定更加坚实基础。第三章 总体思路- 6 -第一节 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贯 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准确把握农业农村现代 化与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深层关系,坚持以率先实现农业农 村现代化和高水平共同富裕为重要目标,深入贯彻维农惠民理 念, 高质量推动昆山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 足始终走在前列, 在聚力建设新城市、大力发展新产业、全力布 局新赛道中实现新的超越。 充分体现昆山县域综合实力标杆水 平、全面展现未来五年昆山人民对更高质量乡村美好生活的现实 愿景。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加
19、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坚 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牢固树立农业农村优先发 展政策导向,完善党领导农村工作的体制机制。 坚持新发展理念。 守住耕地红线, 坚决防止耕地“非农 化”“非粮化”, 推动农村科技、业态和模式创新,以缩小城乡 区域发展差距、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为主攻方向,着力解决好城乡 发展不平衡、农业农村发展不充分等问题。 坚持深化改革。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强化统筹- 7 -谋划和顶层设计,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尊重基 层首创精神,形成符合实际、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和发展模式, 力争形成一批推动共同富裕的标志性成果。 坚持农民主体。积极发挥农民在农业农村现
20、代化建设中 的主体作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保护农民权益,让农民群众更 多参与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更好分享发展成果。 坚持协调融合。全面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着力在农村土地改革、资本和人才下乡等方面重点突破。第三节 发展目标到 2022 年, 在继续保持省、苏州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县级综 合排名第一等次的基础上, 昆山积极争当全国乡村振兴县域排头 兵,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到 2025 年, 昆山以打造“产业兴旺示范区、生态宜居典范区、 乡村治理样板区、城乡融合引领区、农村改革先行区”五个区为重 要抓手, 以高质量推动农业农
21、村“四新”为实践目标,全面探索农 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城乡协调融合的现实模样和最美 形态, 全力争创乡村振兴示范县, 成为昆山向外界展示社会主义 现代化“最美窗口”中的“最靓风景”。推进“农业高质高效”,争当“农业更强”新标杆。 到 2025- 8 -年, 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能力稳步提高, “三高一美”指数达到 100%,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保持 95%,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 值之比达 9.5:1。推进“乡村宜居宜业”,争当“农村更美”新典范。集聚提 升类和特色保护类村庄全部建成特色康居乡村,到 2025 年, 特 色康居(宜居)村数达 400 个,特色精品乡村达 35 个。美丽生 态
22、河湖 470 条, 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 95%以上, 彻底消除 城乡劣 V 类水体。推进“农民富裕富足”,争创“农民更富”新高地。农民生 活富裕, 人民幸福美满, 到 2025 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达到 5.2 万元,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缩小到 1.84:1 以内,村均 集体可支配收入达到 1200 万元,县级以上文明村占比达 90%。推进“协调均衡发展”,争创“城乡融合”新样板。 到 2025 年, 稳步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均等化水平,居民恩 格尔系数降至 25%,村庄天然气通达率 100%,行政村 5G 网络全 覆盖。展望 2035 年,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23、城乡居民共 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全面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 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创造可复制、可 推广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昆山模式”。- 9 -昆山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标体系领域序号指标名称单位2025 年目 标值指标属性强农业1粮食自给率%25约束性2蔬菜自给率%35约束性3生猪自给率%30约束性4“三高一美”指数%100约束性5苏州市级以上农业园区建成面积比%87预期性6入驻农业园区企业数量家215预期性7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9.5预期性8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95 以上预期性9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95约束性10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
24、98.5预期性11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75预期性12农业劳动生产率万元/人21预期性13农业土地产出率万元/公顷33预期性美农村14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100预期性15村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率%100约束性16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100约束性17农村生态河道覆盖率%40预期性18较大人口自然村通等级公路比例%100约束性19村庄绿化覆盖率%32.5预期性20村庄规划管理覆盖率%100约束性21特色精品乡村建成率%100约束性富农民22村均集体总资产亿元100预期性23村均集体可支配收入万元1200预期性24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覆盖率%100约束性25县级以上文明村占比%90预期性城乡融 合26农
25、村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本科以 上学历比例%95预期性27乡村全科医生拥有量达标率%100约束性2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高于城镇、高 于 GDP 增速预期性29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1.84预期性30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25 左右预期性31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实现程度%95约束性- 10 -第二篇 以绿色智慧为发展导向 全面打造国内 一流、科技领先的产业兴旺示范区坚持农业高质高效,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 把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供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 全面推进昆山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以构建一流的农业产业体 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重点, 以“一心一带两翼”
26、( “一心”: 中国农业科学院华东农业科技中心, 以智慧农业、科技创新与孵 化为主要特征; “一带”:沿京沪高速两侧产业带, 以数字农业、 产业融合发展为主要特征。包括花桥镇、陆家镇、高新区南部、 开发区西南部;“两翼”:南北两翼。南翼位于“一带”南部,包括 张浦镇、千灯镇、周庄镇、锦溪镇、淀山湖镇,以优质种养业园 区化、绿色化为主要特征;北翼位于“一带”北部, 包括巴城镇、 周市镇、开发区北部、高新区北部, 发挥大闸蟹产业研究院示范 带动作用, 以大闸蟹等特色水产业智慧化、园区化为主要特征) 为总体布局,推动农业由增产向提质转型, 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 综合竞争力。第四章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27、第一节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11 -坚决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严守耕地红线和永久基本 农田控制线,确保全市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保持稳定、自给率稳 步提高, 全力提升粮食生产稳定度水平。 持续实施“藏粮于地、藏 粮于技”战略,加强对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 设、管护和有效利用。综合应用土壤改良、地力培肥技术,提高 耕地质量和生产能力。加大农业补贴扶持力度。 “十四五”期间, 确保粮食生产综合能力保持稳定, 粮食生产稳定度不低于 1,粮 食、蔬菜、生猪自给率分别达到 25% 、35% 、30%以上。第二节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与布局依托优质农业农村资源,以新型农业经营主
28、体为核心, 以“一 心一带两翼”布局规划,着力打造农业设施化、园区化、产业融 合化、智慧化和生产绿色化的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发展优质粮食产业。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 扎实完成年度 粮食生产任务。加快发展优质稻麦产业, 实现优质食味水稻品种 布局全覆盖。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产业基地规模化、收储 加工专业化、市场营销品牌化等一体化融合发展, 积极发挥省粮 食集团昆山公司、益海嘉里和市购销公司等龙头企业带动示范效 应,建设以精深加工和绿色存储为主导, 集粮食收储、精细加工、 物流配送、交易展示和科研文化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粮食产业园区,建设一批优质粮食产业化示范基地。 “十四五”期间, 昆山稻-
29、 12 -麦播种面积稳定在 16 万亩以上,其中水稻 11 万亩,小麦 5 万亩, 产量保持在 9 万吨以上, 重点布局在张浦镇、千灯镇、锦溪镇、 周市镇、淀山湖镇等。发展特色水产产业。围绕生态健康养殖、养殖尾水治理、养 殖用药减量、配合饲料替代、种质水平提升, 推进水产绿色健康 养殖“五大行动”。培育昆山市阳澄湖大闸蟹产业研究院,发挥示 范带动作用, 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的养殖体系建设, 推 动河蟹产业转型升级。力争将昆山市阳澄湖大闸蟹产业研究院有 限公司打造成国家级龙头企业。加快标准化池塘改造, 建成现代 渔业园区 6 万亩。大力推广“互联网+智慧渔业”技术、绿色优质 新品种筛选技术
30、、 鱼病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遥感数字化监测技 术、全程机械化技术, 发展健康养殖和清洁养殖。积极打造休闲 渔业集聚区,重点发展观赏、休闲、渔文化等休闲渔业产业。“十 四五”期间,昆山市水产养殖面积保持在 8 万亩以上,产量保持 在 2 万吨以上,重点布局在巴城镇、锦溪镇等。发展精品蔬果产业。坚持抓好“菜篮子”保供稳价工作,加快 建设更多高标准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创建省级园艺作物标准园 5 个, 新建“菜篮子”稳产保供基地 1000 亩。 积极推广优质高效栽培 技术,提高产品批量供应能力。依靠现代化装备和现代生产技术 开展蔬菜分拣包装、冷藏存贮、保鲜加工、冷链物流,发展蔬菜- 13 -精深加工。加
31、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本地农贸市场、超市等合作, 运用电商营销、农超对接、直销配送等缩短物流环节的方式,提 升蔬果产销一体化能力。 “十四五”期间, 昆山市蔬菜播种面积稳 定在 5 万亩,年产量保持在 11 万吨以上,重点布局在巴城镇、 张浦镇。发展绿色畜禽产业。 大力推动农牧结合循环农业发展,促进 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综合种养技术指导,持续推广稻鸭共作 技术。加快建设娄门鸭保种场,将娄门鸭与昆山麻鸭分开保种。 “十四五”期间, 昆山畜禽产业发展重点为“保猪兼禽”,着力发展 生猪产业, 生猪年存栏量达到 6 万头,重点布局是张浦镇梅山猪 养殖场、陆家镇核心保种场和锦溪镇规模扩繁场。第三节 推进
32、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精品乡村休闲旅游产业。以淀山湖、阳澄湖、澄湖环湖 沿线乡村旅游资源、花桥天福国家湿地公园江南水乡稻作文化为 基础,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目的地。以“昆味云游”农旅融合电子服 务平台为载体,大力推动农产品种植、加工与创意农业、休闲农 业、电商营销等新产业跨界融合发展。加强共享农庄、主题创意 农园、农耕基地、康养基地建设, 建设“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 村一韵”乡村旅游景观。到2025 年, 培育 10 个共享农庄, 全市各类休闲观光农业主体达到 120 家、营业收入达 13 亿元。- 14 -推进现代农业园区转型发展。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管理体 制改革,推动土地、资金、科技
33、等各类资源要素向农业园区集聚。 打破行政区域界限, 实施跨镇区域产业布局, 推动优质水稻、特 色水产、高效园艺向现代农业园区集中。引入农业高端科技企业, 着力培育一批国内一流水平的农业领军企业。优化整合园区生 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功能模块, 选择一批发展 基础较好的农业园区重点打造,培育代表农业现代化水平的示范 园区,实现农业多元化和全产业链发展。 支持千灯农业现代化示 范园建设。“十四五”期间,新增入园企业达 40 家以上,累计达 230 家以上。大力打造加工物流体系。加快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成果转化 应用,创建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支持益海嘉里面粉加工项 目、冷冻面团和中央厨
34、房项目建设。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设施建 设工程,加快农产品产地“最先一公里”预冷、保鲜等商品化处理 和面向城市消费者“最后一公里”的低温加工配送设施建设,构建 覆盖农产品主要产地、销地和中转集散地的冷链物流网络。探索 多温共配模式,鼓励生鲜电商平台、大型零售企业发展冷链物流 配送。到 2025 年,农业产值结构更加优化,农产品加工产值与 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 9.5:1。第四节 大力推进绿色农业发展- 15 -扎实推进化肥和农药减量行动,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引 导使用有机肥,适度恢复绿肥种植, 推广应用生物农药、高效低 毒低残留农药,推行病虫害物理防治、绿色防控和生物防治。鼓 励畜禽适度规模化养
35、殖,推广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塘生态循环 水养殖及大水面网箱养殖底排污等渔业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和技 术。积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实施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工程。 加快推广种养、农牧、养殖场与农田建设等结合型生态养殖模式。 大力开展秸秆还田和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和能 源化利用。扶持地膜回收网点和废旧地膜加工能力建设,逐步健 全回收加工网络。因地制宜推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技术模式。到 2025 年,全市粮油类、蔬果类农药配送率达到 90%以上, 病虫害 绿色防控覆盖率提高到 65%以上, 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覆盖率达到 98%以上、农药减量水平达到-2,农业废弃物处置利 用率达到 10
36、0%、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 98%以上。第五章 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第一节 加快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整治工程。 开展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 设,把粮食生产功能区建成“田成方、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 土壤肥、产量高”的稳定保量的粮田。强化农业区域资源综合开发,- 16 -加强圩区达标建设和机耕道、涵桥等农村田间道路配套设施建 设。到 2025 年, 完成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示范区 5 个, 实现高 标准农田动态全覆盖。全市规模经营农田面积全部完成轮作休 耕,达到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大力实施高标准蔬菜基地建设工程。加强蔬菜作物和果树作 物基础设施建设, 建成“生产布局优、设施水平
37、高、科技能力强、 质量控制严、市场流通畅、整体环境美”的高标准现代农业基地。 规范蔬菜产地环境条件及其控制技术、栽培管理技术、 采收及采 后商品化处理技术、产品安全质量管理等标准园技术管理。开展 省级园艺作物标准园、苏州市高标准蔬菜生产示范基地等创建活 动,推进绿色蔬菜地高质高效建设。扎实开展“美丽菜园”创建活 动。到 2025 年, 创建省级园艺作物标准园 5 个, 新建“菜篮子” 稳产保供基地 1000 亩, 实现绿色蔬菜产业基地全覆盖。大力实施高标准池塘建设工程。 加快对全市 1.5 万亩池塘进 行生态化改造,主要包括排灌设施和水处理系统、渔业机械设施、 池塘清淤护坡等基础设施改造和配套
38、。加快水产标准的转化与推 广应用,示范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方式。扩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 创建规模。重点建设巴城镇阳澄湖大闸蟹产业园、高新区唐龙现 代渔业产业园、周市镇现代渔业产业园。到 2025 年,建成水产 健康养殖池塘 5 万亩,打造省级及以上现代渔业产业示范园 1 个。- 17 -大力实施美丽生态牧场建设。 持续推进全市美丽牧场建设。 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提高畜牧业标准化、安全化和生态 化水平。到 2025 年,新建高标准养殖场 2 个。第二节 加快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以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特色产业全面机械化为重点,着力 提升各产业主要环节的机械装备水平,推动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 发展。依
39、托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加快 水稻规模化育秧、水稻侧深施肥、高效植保、生态型犁耕深翻、 粮食“不落地系统”等技术装备的推广应用。按照“一业一机”要求, 结合特色产业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以点带面”提升设施蔬菜、 林果、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农产品初加工等产业装备水平。到 2025 年, 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林果生产机械化水平、畜牧养殖 机械化水平、水产养殖机械化水平、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水平超 70%,推动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第三节 加快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 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 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工艺、设备和管理
40、经验。大力推进中国农科院华东农业科技中心(苏州)建设。依 托国家数字设施农业创新中心,打造智造智慧温室、自动化栽培- 18 -设备等智能装备国产化研发生产基地、逐步形成设施农业智能装 备与农业科技智造聚集地。瞄准生物育种、智能装备技术、动物 传染病防治、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 推动重点领域协同创新,孵 化一批科技型农业企业。提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水平。 推进稻麦、蔬果、河蟹等 产业的发展,建设科技水平高、辐射范围广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 基地。实施“农业重点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 装备的集成应用与示范。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推广“科研院校 +推广中心+农业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的
41、模式。推进陆家“智 慧农业”国家级试点建设, 构建智慧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管理服务 体系、决策应用体系,建设“智慧农业”示范区。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队伍建设。 健全完善基层农技推广服 务体系, 增强基层服务力量。发展壮大多元化服务主体,鼓励农 业生产服务组织、农资销售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兴办经 营性农技推广服务组织。第四节 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推进品种培优。 建立昆山种质资源保护机构和保护名录,将 地理标志农产品对应的地方特色农业资源品种纳入种质资源保 护范围。充分整合地方品种资源,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单位与科研院校协作, 开展系统性收集保护。加快地方特色资源抢救性收集- 19 -和保护
42、,对现有农作物种质资源、畜禽水产种质资源开展鉴定评 价,遴选优异育种材料, 推进农业种质资源库圃建设。推进品质提升。 坚持水稻和小麦良种补贴政策, 继续推广优 良食味水稻品种和专用小麦品种。到 2025 年,优良食味水稻品 种覆盖率达 75%以上,稻麦主要农作物商品种子覆盖率稳定在 90%以上。加强农产品市场质量安全准入工作,将生产主体纳入 监管追溯系统。加强农产品产地监管、农业投入品监管、农产品 加工企业监管、电子地图管理、产品包装与标识管理、风险评估 与预警机制管理、信息交流互动平台管理。在农产品生产基地、 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开展农(兽)药残留等有害物质检测,注重 “从产地到餐桌”的全程监
43、控。到2025 年, 农产品质量可追溯率达 100%、全市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 95%。推进品牌打造。鼓励和支持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区域 公用品牌打造, 进一步推广“昆味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扩大 区域公用品战略联盟授权单位数量至 200 家,新开设 5 个以上昆 味到农产品专营门店,实现产品门店分布式储存,扩大农产品销 售,帮助农民增收。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申报认证工作。推广“公 司+商标+基地(农户) ”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加快推进“两品一 标两基地”建设。加快制定完善区域标准化体系, 支持符合条件的 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开展农业标准化试点示范。到- 20 -2025 年,
44、力争全市农产品地理标志达到 3 个以上。第六章 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第一节 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新型职业农民、 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 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高素质农民队伍培育行动,加快构建 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深入 开展农民合作社“双建双创”行动,培育 2 个以上省级示范家庭农 场、1 个以上国家级、 3 个以上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创新农 民合作社发展模式, 培育壮大农村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等, 加大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促进土地集约化、规模化 经营。 到 2025 年,引入 3 家以上掌握科技专利、具有一定影响 力的农业龙
45、头企业, 培育 5 家以上本地农业龙头企业。 引导鼓励 龙头企业与农户或农民合作社以“订单农业”等方式实现规模经 营。第二节 打造智慧农业高地增强农业生产性数字服务能力。 鼓励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 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多种形式合作,构建现代化生产服务体系 和运营机制。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数字技术,聚 焦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加强服务供需智能对接、服务质量- 21 -远程监管,提高农田托管、品种资源、农资供给、物质装备、市 场营销等方面的服务能力。推动农业物联网工程建设。加大农业物联网技术装备应用推 广,强化数据采集管理、数据决策分析和技术支持服务等功能。 引导现代农业园区、农业龙头企业、大型农业生产基地以及其他 重点农业经营主体等全产业链全程应用,打造一批农业生产智能 化、产业集群化典型。 到 2025 年,建成主要农业产业集群智能 化生产系统,打造水稻、特色园艺、大闸蟹、生猪等示范生产基 地,建设 12 个百亩以上农业物联网技术示范点。第三节 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推广优质高产机械化栽培技术,提高粮食烘干能力。 “十四 五”期间建成 15 个“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鼓励开展 良优种子种苗繁育、病虫害统防统治、农资统一供应、测土配方 施肥等服务,大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