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十三五”城乡发展实施规划.doc





《淮安市“十三五”城乡发展实施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淮安市“十三五”城乡发展实施规划.doc(4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淮安市“十三五”城乡发展实施规划本规划是“十三五”期间淮安市政府谋划城乡发展思路、推动规划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的指导性文件。规划内容以“十三五”期间中心城区发展引导和规划管理要求为主,同时对市域县、镇(乡)发展提出战略性指导要求。各县政府可参照本规划要求,自行编制本地区城乡发展实施规划以指导本地区城乡建设。一、总则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就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了推进城镇化的主要任务。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出台,明确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和要求。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
2、大发展理念。2015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召开,为今后一段时期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制定了蓝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在“十三五”时期,我市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必须进一步落实好中央“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和习总书记关于“建设新江苏、迈上新台阶”的总体要求,落实好中央和省两个会议精神和国家“多规合一”、新型城镇化等改革试点要求,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规划在城市发展中作为“第一资源”的引领作用,着力推动城市发展方式和治理方式转型。(一)规划目的在深化落实国家、省关于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有关要求的基础上,为“十三五”期间进一
3、步完善和强化市城乡规划和管理提供依据,推动和指导相关工作的开展,全面促进规划管理法制化、科学化,特编制本规划。(二)规划重点规划重点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在淮安市域(含县、乡镇)层面,对城乡发展提出战略性的引导要求,包括发展目标、城镇格局优化行动、美丽城乡提升行动等,具体由各县进一步编制本地区“十三五”城乡发展实施规划,落实相关要求;二是以中心城区为重点,提出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更新、特色发展等行动计划;三是提出强化城乡规划管理的要求,从完善规划编制体系、规划标准和管理规章建设、促进规划依法行政等方面提出“十三五”期间的实施措施。(三)规划期限2016年至2020年。二、“十二五”城乡规划发展概况“
4、十二五”期间,淮安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坚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周总理家乡建设好”的殷切嘱托,根据省委省政府实施“八项工程”、“十项举措”和市委市政府关于“一年打基础、两年求突破、三年上台阶”的总体要求,统筹谋划,积极作为,按照规划先行、严格管理、科学发展的原则,稳步有序推进城乡规划管理的各项工作,助推淮安“江苏新兴增长极”、“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一)主要成就1城镇化发展全面提升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截至2015年,淮安市域城镇总人口达到283.3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58.2%,较2010年提高了7.2个百分点,实现了常住人口“止降回升”的重大转折,城镇化质量指数位居全国地级及以上
5、城市第55位。图1-1:“十二五”期间淮安市城镇化水平变化情况城市规模快速扩张。2015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达到160.9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达到244.7平方公里。如不计入洪泽组团面积,2007年以来平均每年城市人口增长11.1万人,城市建设用地增长11.2平方公里。乡镇发展机制不断优化。淮安结合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出台了户籍制度改革意见等城镇化发展配套改革政策,实施了金湖全域城镇化、淮阴区产镇融合和马坝镇强镇扩权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洪泽等地区行政区划调整,有力地促进了产业和人口向城镇集聚。全面完成村庄整治任务。淮安纳入省级考核验收的7个区县、107个乡镇的30328个自然村庄在苏北率先全
6、面完成整治任务,并全部通过市级验收,实现以市为单位的全域整治。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明显。创建省三星级“康居乡村”35个,建成省级绿色示范村80个,码头镇码头村和塔集镇陆河村成为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突破。实施新一轮区域供水工程,解决了119万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问题;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行政村客运班车、乡镇垃圾转运和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2城市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一廊四区多片”建设加快。以里运河文化长廊为主轴,淮海中心商业区、水渡口中央商务区、河下文旅开发区三大商圈集聚能力不断提升,生态文旅区国家级绿色低碳示范核心区建设加快。图1-2:“一廊四区”布局示意图城市功能不断完善。现
7、代产业高地、综合交通枢纽、现代商贸物流中心、文化旅游与商务服务中心、医疗养生基地、美丽幸福家园等城市“六大功能”全面提升,建成了万达广场、体育中心、“四馆”、大剧院等一批重要功能载体。新区建设逐步展开。强化规划调控作用,统筹推进淮安生态文旅区、苏淮高新区、高教园区、淮阴新北城等新区建设。里运河文化长廊建设全线推进。世界运河文化旅游区、白马湖生态旅游度假区、西游记文化体验园等项目加快建设。3生态城市创建成效显著多个生态“试点”获批。目前中心城区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1%,获批首批国家级低碳试点城市、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第二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创成苏北首个省级生态市,顺利通过国家技术评估
8、。推进生态县乡村基础创建。全市已建成6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85个国家级生态乡镇(9个通过现场考核等待复核命名)、57个省级生态村。金湖县和原清浦区在苏北率先建成国家生态县(区),省级以上生态县区比例达100%。积极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获批国家低碳试点城市、新能源示范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五年下降23%,绿色生态已经成为淮安最靓丽的城市名片。4规划先行引领发展“十二五”期间,为了深化落实09版总规,淮安规划管理部门坚持以“超前性、系统性、权威性、可操作性”为要求,高标准、高起点推动城乡规划编制工作,建立起以城市总体规划为核心、控制性详细规划为基础、专项规划为支撑、
9、其他研究性规划为补充的城乡规划体系,基本实现了城乡规划全覆盖,强化了规划的龙头地位,发挥了规划的引导作用。以科学规划提升管理水平。“十二五”期间共完成了近50项综合性和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切实以科学规划提升决策水平、提高宜居程度、引领跨越发展。推动市区城镇和新区规划编制。在总体规划指导下,为有效统筹市区城乡发展,编制完成了淮安区车桥镇、马甸镇、建淮乡和清江浦区盐河镇、武墩镇、和平镇等乡镇规划,促进市区范围内小城镇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完成了高铁商务区概念规划、苏淮高新区规划、生态文旅区规划、环白马湖空间发展规划,加快了产业项目的集聚,促进了各个园区、城市新区的发展。实现城区范围控规全覆盖。完成了中心
10、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引导和调控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苏淮高新区城市新区建设,有效引导了城区开发,实现了城市近期建设用地范围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强化城市设计的规划引导作用。完成了里运河南岸绿化风光带景观设计、高铁商务区城市设计、宁淮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城市设计等规划方案,通过这些规划的控制和引导,城市形象和品位不断提升。结合专项规划指导完善城市建设。从完善和优化城市功能的角度出发,修编了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城市公共绿地及配套设施规划、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城市中小学及幼儿园布局规划、住房建设规划、城市更新危房改造规划、加油(气)站布局规划、运河
11、防洪控制工程、古黄河水位控制工程等专项规划。5规划管理科学完善强化规划依法行政。“十二五”期间认真落实城乡规划法要求,严格依法行政,出台淮安市城乡规划规定(淮政规20123号),细化各级政府规划管理要求。完善规划决策机制。市、县政府建立和完善了城乡规划委员会和专家咨询委员会制度,更加注重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截至2016年12月已召开97次市级城乡规划委员会和咨询委员会会议。规范规划管理要求。在规划编制管理方面,成立了规划编制研究中心,规划管理技术力量得到增强。更加重视城市规划技术的规范化管理,受邀参加省地下管线普查数据标准制定,研究制定淮安市中心城市地下管线普查技术规程和数据标准,同时
12、着力推动我市城市工程管线规划管理办法、城市规划设计方案竞选管理办法等规划技术规定及管理文件的研究,并积极参与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制(修)定工作;出台了淮安市建筑面积和容积率计算规则(试行)、淮安市城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管理规定、淮安市规划局城市地形图使用管理规定、淮安市规划局建设工程规划竣工测量管理规定、淮安市日照影响分析规划管理规定(2013年版)等规范性文件。对各类规划的编制、审批、修改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更加重视对乡镇规划、村庄规划、城市色彩规划、各类专项规划的编制管理。强化规划实施管理。建立和完善“一书三证”管理制度,与传统“一书两证”制度相比更加注重完善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制度
13、。实行阳光规划,建立健全城乡规划公众参与制度和社会监督制度,通过各种媒体加强对城乡规划及规划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宣传,各类规划成果均需按照要求开展规划公示,广泛征询社会各界意见,通过建立市规划局“12345”专线电话接听制度(试行)、建设规划展览馆、成立行政权力网上运行工作小组等方式,提高规划编制、规划管理的透明度,保障城乡规划的科学制定和顺利实施。2015年5月1日规划馆正式开馆,共接待来自英国、法国、意大利、斯里兰卡等国内外来宾300余批,接待参观人数10余万人次,窗口宣传作用进一步增强。(二)主要问题1城镇化发展基础有待夯实城镇化进程在省内相对滞后。2015年淮安市域常住人口487.2万,
14、户籍人口564.5万。市域外出人口104.5万,占苏北地区外出人口的15%。市域城镇人口283.3万,占苏北地区城镇人口的15.9%,占全省城镇人口的5.3%。城镇化率58.2%,在省内仅高于宿迁;2008年以来,年均增加2.4个百分点,增速落后于宿迁、连云港。表1-1:淮安、苏北、江苏省人口和城镇化比较情况地区人口(万人)城镇化水平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外来人口外出人口城镇人口(万人)城镇化率(%)2008年以来年均增长(百分点)淮安487.2564.527.2104.5283.358.22.4苏北3009.73538.02151.5671.31779.10960.42.5全省7976.37717
15、.591681.21405.85304.2466.51.8图1-3:淮安城镇化水平与其他城市比较情况城镇化产业就业动力有待强化。2015年二三产业占GDP比重为88.3%,仍低于90%,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非农就业岗位数量。2010-2015年淮安全市非农从业人数从193.5万人增长至203.3万人,年均增长率仅0.99%,与同期全省平均增速水平(4.9%)差距较大,非农就业岗位增长的相对迟缓表明淮安城镇化的产业动力相对不足。表1-2:2010-2015年淮安市域从业人数构成一览表(单位:万人)年份从业人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二三产业从业人数2010282.488.982.0111.5193.
16、52011281.085.184.4111.5195.92012280.483.884.9111.7196.62013281.382.685.2113.5198.72014281.980.287.6114.1201.72015282.579.288.6114.7203.3乡镇发展呈“多、小、散、弱”特征,集聚能力有待加强。截至2015年底,淮安市乡镇数量为全省设区市中最多,107个乡镇零散分布于市域。乡镇规模较小,建成区平均人口规模仅1.1万人,为全省最低,平均建设投资仅有全省水平的三分之一。图1-4:2015年江苏省各地市乡镇数量2建设用地效益有待提升2015年淮安市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总规
17、模达到244.7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达到152平方米,高于国家关于城市建设用地人均指标的有关规定(115平方米/人)。2007-2015年,中心城区平均每年城市建设用地增长11.2平方公里,保持着高增速水平。现状城市建设用地地均二三产业增加值约3.7亿元/平方公里,工业用地地均增加值约6.7亿元/平方公里,与相对发达地区相比有较大提升空间。表1-3:部分城市工业用地地均增加值统计表城市名称工业增加值(亿元)工业用地规模(km2)地均产出(亿元/km2)苏州3264.7310.710.5无锡1746.7144.712.1宁波2088.5137.115.2上海7097.0760.69.3
18、南通799.478.510.5淮安454.9 67.8 6.7注:增加值数据来自于各市统计年鉴;工业用地规模来自各市相关规划及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上海市来源于经信委工业用地统计。3部分用地供给有待调控居住用地供给超量,去库存周期较长。2015年淮安中心城区人均居住用地面积为45.2平方米,远超过国家标准(38平方米/人),导致住宅库存量较多。截至2015年末,全市商品住宅库存量高达6.82万套(不含抵押房源),比2014年增加3000多套,中心城区除洪泽组团以外范围预售商品房面积空置率达19.7%。按2015年全市销售速度4641套/月计算,去库存周期为14.7个月。除淮阴区以外所有区县去库
19、存周期均在10个月以上,洪泽和金湖去库存周期达2年以上。图1-5:淮安市各区县住宅市场库存量及去库存周期情况 城市中心建设分散,商务功能供给超量。商业商务功能载体总量较多、空间分散,相互间定位缺乏统筹。淮海广场至水渡口大道综合体建设超量。2008-2015年写字楼租售乏力,经营效益不高。图1-6:苏北五市租赁与商务服务业生产总值及楼盘价格对比(三)规划管理机制待完善1规划合法合规要求有待强化中心城区各主体发展诉求较为强烈,部分将超出城市总体规划范围的建设用地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按各主体控规覆盖的用地范围统计,各主体用地总需求608.65平方公里,超过09版城市总体规划(264平方公里)的建设用
20、地面积达到303.65平方公里。控规是规划部门确定土地使用权出让条件、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主要依据。依据国家相关法规要求,控规编制“应当依据经批准的城市、镇总体规划”,不超过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各主体过度超前编制控规不利于依法规划管理,存在着超出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范围进行规划许可的风险。图1-7:各主体控规建设用地与城市总规比较图2与其他部门的规划有待协调淮安是国家四部委确定的“多规合一”试点城市,将结合试点要求积极探索“多规合一”的规划编制和管理方法。在现行的09版城市总规中,规划要求与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等其他规划存在着矛盾之处。各部门规划治理要
21、求的不一致导致有限的土地资源难以充分利用,影响实际工作中的科学决策。中心城区范围内,规划与国土部门认定的现状城市建设用地差异图斑数量有7552个,总面积76.21平方公里。在国家全面开展规划督察的背景下,今后城市规划编制必须加强与其他部门规划的对接,确保空间治理要求相互一致、合法合规。表1-4:规划和国土部门现状城市建设用地差异图斑统计一览表类型一致区差异区其中规划部门认定超出国土部门认定国土部门认定超出规划部门认定图斑数(个)755223355217总面积(km2)211.3976.2136.1040.113建设用地批后管理有待完善在目前城市建设用地较为紧张的形势下,“三高一低”建设用地和已
22、批未建用地均广泛存在,造成了城市开发建设的低效率。加强建设用地批后管理,尤其是对已批未建用地和低效用地进行评估,及时开展清退、收回或更新置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三、“十三五”城乡规划管理要求“十三五”期间,淮安市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将进一步落实好中央和省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国家战略新要求,找准方向,精准发力。(一)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要求1加强城乡规划管理严格落实城乡规划管理的依法行政要求,严格执行规划的强制性要求。结合国家规划督查要求,“十三五”期间合理控制中心城区新发展主体的设立,严格按照城市总体规划落实管理要求,凡是违反规划的建设项目均不得审批,全面清查并处理建成区违法建设,坚决遏制新增违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淮安市 十三 城乡 发展 实施 规划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