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十四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docx
《江苏省“十四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十四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docx(5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江苏省“十四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前言江苏辖江临海,扼淮控湖,全省国土面积10.72万平方千米,自然资源类型较为丰富。拥有国际重要湿地2处,林木覆盖率达24%,海岸线全长约954公里,自然岸线保有率44.35%。整体地势较为低平,呈“一山两水七分田”基本特征。土地资源开发程度较高,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占比约为“六二二”。矿产资源种类较多,已发现各类矿产133种,查明储量的有69种,但人均矿产占有量较少,小型矿床较多、大型矿床较少,非金属矿多、金属矿少。“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江苏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2、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使命新要求的重要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篇章的关键阶段。自然资源作为生存之基、发展之本、财富之源、生态之要,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肩负着重大历史使命,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基础性、引领性、保障性作用,统筹推进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具有重大意义。按照省委、省政府和自然资源部决策部署,依据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美丽江苏建设总体规划(20212035年)和国家“十四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编制江苏省“十四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
3、,主要阐明“十四五”时期江苏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基本思路、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是指导“十四五”时期江苏省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战略性、基础性文件,是制定相关专项规划、部署年度工作、安排财政预算、配置资源要素、完善政策体系、开展审计监督的重要依据。第一章 实干为先勇担当“十三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成效显著第一节“十三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主要成效“十三五”时期,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决策部署,我省深入开展“五抓五促”专项行动,围绕“六稳”“六保”,全力保障好粮食安全、经济发展、民生建设和安全稳定,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
4、发展双胜利,克难奋进,积极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与用途管制制度建设,持续推进自然资源保护与节约集约利用,大力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着力健全自然资源管理制度和法治体系,切实维护自然资源所有者权益,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的自然资源保障。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不断优化。推进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三类的江苏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科学编制江苏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整体谋划新时代江苏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加快推进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严格建设用地总量与强度控制,土地开发强度控制在22%以
5、内。划定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陆域)8474.27平方千米、(海域)9676.07平方千米。开展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纠错机制试点,研究江苏省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导则,探索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体系。推进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改革,坚持计划供给与实际需求相统筹、用途管制与空间规划相统筹、重点保障与区域协调相统筹。“十三五”以来,对省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项目和重大民生工程用地用海做到应保尽保,省级共批准建设用地11.89万公顷(178.30万亩),涉及农用地8.31万公顷(124.59万亩);累计批复用海484宗,面积约9.37万公顷(140.53万亩)。资源保护与生态修复成效显著。构建具有江苏特色的“责任+激
6、励、行政+市场”耕地保护机制和以绩效为导向的激励机制。签订新一轮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22.31万份。建立各级补充耕地指标交易平台、自行协商、省配给等方式相结合的省域内补充耕地指标跨市域易地调剂机制。继续强化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与保护,全省耕地保有量为516.38万公顷(7745.76万亩),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为392.01万公顷(5880.16万亩),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切实保障粮食安全。积极探索矿地融合新机制,建设徐州、宜兴等矿地融合发展示范区。大力推进绿色矿山与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严格实施生态公益林占补平衡措施,强化湿地保护。实现部省发证固体开采矿山绿色矿山创建全覆盖。省级以
7、上公益林达到38.60万公顷(579万亩),全省湿地保有量282万公顷(4230万亩),自然湿地保护率达58.9%。积极开展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完善各类型整治和修复项目技术标准,着力健全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制度体系。“十三五”以来,共实施土地整治项目80404个,整治规模48.07万公顷(721万亩),其中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面积7333.33公顷(11万亩),投入资金约30亿元。全国首创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指南,明确修复矿山213个,面积1073公顷(1.61万亩),超出部下达任务92公顷(1380亩)。自然资源利用效益持续提升。落实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措施,实施节约
8、集约用地“双提升”行动计划,推进工业用地供应方式改革,开展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关键技术探索,研发先进节地技术与节地模式,完善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供地结构不断优化,建设用地产出效益和节地水平不断提升。“十三五”时期,全省建设用地土地供应存量占比从47.68%提高到65.36%,建设用地地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35%,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了26%,节约集约成效持续显现。持续推动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十三五”时期,严格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要求,完成全省矿产年开采总量不超过2.1亿吨和矿山数量不超过960个的总量控制目标。矿产企业年平均采掘量从2015年的18万吨增长至2020年
9、的59万吨。7项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技术被自然资源部列入全国推广应用的先进适用技术目录。开展围填海现状调查,制定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清单,有序推进解决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全省总计减少填海面积840公顷(1.26万亩),占已批准尚未完成围填海总面积的42.36%。自然资源民生服务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在全国率先实现设区的市城市地质调查全覆盖。完成基础地质调查1.77万平方千米。晶质石墨等新兴战略资源、苏北盆地地热(干热岩)以及浅层地温能等绿色清洁能源勘查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与防控成效显著,实现地质灾害险(灾)情连续十七年无人员伤亡、无较大财产损失。系统集成农村建设用地管理政策,助力乡
10、村振兴战略实施。单列5%新增建设用地计划用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单列挂钩计划支持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不动产登记工作全国领先,颁发了全国第一本不动产权证,在全国省(区)中率先全面实现不动产统一登记,率先全面实现房屋交易、缴税、不动产登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办理模式,率先实现一般不动产登记3个工作日内办结。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取得标志性成果,常州市武进区在农村宅基地制度、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以及土地征收改革等方面做出了深入探索与有益创新,首次实现资本市场上的同权同价,形成了江苏经验、武进模式,形成了一批可复制、能推广、利修法的制度文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修订作出了贡献。
11、自然资源管理法治建设日趋完善。在全国首个颁布实施省级不动产登记条例和海洋经济促进条例,率先完成省级土地管理条例修订工作。出台全国系统首份综合性服务标准,国土资源“四全”服务规范(DB32/T34202018)。同时,我省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仍然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自然资源紧约束长期伴随,自然资源供给不平衡不充分与高质量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耕地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压力持续加大,耕地破碎化问题日益凸显,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仍有提升空间;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任务重,部分重要生态保护区域的生态环境状况不容乐观,江海河湖自然岸线保护压力较大,生态环境保护与用地用海矛盾凸显;海洋灾害监测预警能力有
12、待进一步提升,海洋生态保护工作任务艰巨;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保护和覆盖全域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体系亟待建立;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和确权登记工作刚刚起步,各类自然资源数据和管理业务系统整合难度大,自然资源管理的基础支撑能力有待提升;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体系尚待完善,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亟需加强。第二节机遇与挑战“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起步期,尽管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但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江苏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转型的挑战与机遇并存。从国际层面看,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矿产、农产品等自然资源或资源高度依赖
13、型商品的国际供应链稳定维持面临潜在风险。这既为江苏加快自然资源利用新技术研发、应用与推广,实现自然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了倒逼动力;又对保障自然资源充分供给带来严峻挑战。从国家层面看,“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迈进的第一个五年,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阶段,处于深化自然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各类资源要素配置方式,提高经济要素投入产出效率和竞争力,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攻坚期,还是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夯实高质量发展基底,加强自然资源整体保护,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和山水林田湖草沙协同治理,构筑安全底线的关键期。要胸怀“两个大局”,立足新发展阶
14、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江苏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放在全国一盘棋的大格局中来谋划。要求江苏必须充分认识人口和经济大省的历史使命,深刻分析当前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面临的现实压力,努力在加强自然资源整体保护与修复、强化国土空间治理、深化自然资源要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集中资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全面提升国土空间品质。从江苏层面看,“十四五”时期是紧扣“强富美高”的总目标总定位,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新发展阶段“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新使命新要求、推动美丽江苏建设的关键起步期。要求江苏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
15、叠加交融的机遇,在更大空间尺度上谋划国土空间布局、优化自然资源配置格局;系统谋划自然资源管理改革创新行动计划,打造自然资源精准供给体系,推进自然资源市场化配置环境建设;全面推动地市之间及省际跨界地区深度分工与合作,建立产业转移与生态保护联动的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协同推进自然资源保护与生态修复,助力高质量发展,推进“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第二章深入践行新使命科学谋划“十四五”自然资源事业发展蓝图第一节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
16、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新使命新要求,落实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要求,高举生态文明旗帜,坚持系统思维和底线思维,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统筹发展与安全,深化自然资源管理改革创新,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加强自然资源整体保护与高效利用,实施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推动自然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推进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谱写“强富美高”新篇章提供强有力支撑。第二节基本原则坚持保护优先与绿色发展。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落实国家下达的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强化土地、矿产、森林、湿地、海域海岛等自然资
17、源系统保护,引导开展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绿色开发,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助力江苏率先实现碳达峰目标。坚持资源高效与合理利用。完善山水林田湖草沙全要素自然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制度,推动自然资源利用方式转变,加快资源高效利用技术与模式的创新推广,推进自然资源利用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和全面节约,提高自然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提升自然资源利用质量和效益,充分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将保障群众权益和人民福祉作为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出发点,优化不动产登记工作,全面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确权登记,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优先保障民生工程自然资源需求,加强生态修复与自然灾害防控的城乡区域统筹,助力提
18、升人民福祉。坚持系统思维与创新引领。坚持以系统观念、系统方法推动自然资源事业发展,统筹自然资源保护与保障,发挥自然资源管理改革创新在推动自然资源系统保护和利用方式转型中的引领作用,深入推进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与生态保护修复等方面的制度与政策创新,积极完善自然资源法规政策体系与监管体系。第三节主要目标通过构建系统化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整体化的自然资源保护体系、精准化的自然资源供给保障体系、协同化的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体系、法治化的自然资源管理体系、智慧化的自然资源基础支撑体系等六大体系,实现保护优先、空间优化、配置优良和保障优质“四优”目标,推进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
19、护优先,自然资源保护修复更加系统有效。严格保护耕地资源,耕地保有量完成国家下达任务。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好转,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初步形成。到2025年,湿地保有量保持在282万公顷(4230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24.1%,自然湿地保护率提高到60%。自然保护地体系初步建立,保护面积比例不低于陆域国土面积的8%,重要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得到系统性保护,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显著提升。围填海得到有效管控,重要海岛得到有效保护,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海洋灾害防御能力有效提升。划定19个省级重要矿产保护矿区,纳入江苏重要矿产资源保护和储备管理。新增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面积27
20、.61万公顷(414.15万亩)。空间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更加协调。以统一用途管制为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基本建立。全省四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完成并全面实施。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安全和谐、富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格局基本形成。到2025年,土地开发强度控制在国家下达指标以内,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完成国家下达任务,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国家批复面积。配置优良,自然资源利用更加节约高效。推进自然资源利用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新增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国家下达指标以内,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利用取得明显进展,存量土地占土地供应总量比重不低于70%,单位地区生产
21、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率达21%。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矿产年开采总量控制在2.1亿吨以内,大中型矿山比例不低于45%,新建矿山全部按照绿色矿山标准建设。海洋资源得到合理有效利用,海岸带空间布局更加合理,海洋经济质量明显提升,2025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超过1.1万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8%,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占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保障优质,自然资源治理体系更加现代化。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全面落实,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的管理体制基本形成。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及确权登记全面展开。自然资源资料收
22、集、整理、共享、汇交职能全面落实。到2025年,全省陆域1:2000以上或更大比例尺地形图覆盖率达100%,完成55个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县(市、区)1:1万地质灾害精细化调查,完成省域内工程建设项目地质资料的汇聚与共享。自然资源管理重点领域改革有序推进,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及矿、海、林等使用权交易市场体系逐步建立。自然资源政策法规体系更加健全,执法监管体系更加完善。自然资源科技创新与应用水平持续提高,国际合作进一步扩展,信息化建设全面升级,地质、海洋防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保障水平全面提升。展望2035年,山清水秀海蓝的美丽国土空间格局基本形成,自然资源利用效率
23、得到全面提升,资源供给保障能力更加稳定,资源开发与生态建设更加协调,重要生态系统完好稳定,生态环境根本好转,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走在全国前列。第三章构建系统化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筑江海河湖统筹的美丽国土空间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为基础,加快推进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管,建立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优化省域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格局,推动形成美丽省域国土空间,为建设美丽江苏提供规划引领与空间保障,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第一节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健全四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强化国土空间规划作为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基本依据的地位,全省建立四级三类的国土空
24、间规划体系,包括省国土空间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和详细规划,村庄规划。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贯彻落实全国国土空间规划要求,出台江苏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明确省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战略目标和总体格局,引导国土空间适度有序开发。科学编制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严格落实省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约束性指标和管控要求,强化传导落实,加强底线约束。结合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强化主体功能定位,统筹划定“三区三线”(“三区”是指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三线”是指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空间格局,优化“三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十四 自然资源保护 利用 规划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