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岱山县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 .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浙江省岱山县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岱山县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 .docx(4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浙江省岱山县地质灾害防治 “十四五”规划目 录一、总则1二、现状与形势2(一)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2(二)地质灾害概况 2(三) “十三五”成效3(四)面临形势与新要求 5三、总体要求7(一)指导思想 7(二)基本原则 8(三)规划目标 9四、地质灾害“三区一点”划定及管控要求11(一)地质灾害易发区 11(二)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 12(三)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 12(四)地质灾害隐患点 13五、主要任务14(一)深化地质灾害调查监测体系 14(二)完善地质灾害预警应急体系 15(三)强化地质灾害分类治理体系 17(四)完善地质灾害数字管理体系 17(五)加强地质灾害专业支撑体系 18(六)深化地
2、质环境信息服务体系 18六、规划保障措施19(一)加强组织领导 19I(二)加强资金保障 19(三)加强监督考核 20(四)加强宣传教育 20七、附则20附表II附表 1附表 2附表 3附表 4附表 5附表 6岱山县地质灾害隐患点一览表岱山县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一览表岱山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说明表岱山县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说明表岱山县地质灾害防治乡镇和重点防治村(社区)一览表岱山县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十四五”重点工程一览表附图浙江省岱山县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图浙江省岱山县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图浙江省岱山县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分布图浙江省岱山县地质灾害防治 “十四五”重点工程部署图一、总则为进一
3、步加强地质灾害风险管控与地质环境保护工作, 加快建设“四个岱山”,奋力打造“重要窗口”海岛风景,推进 整体智治体系建设,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关 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条 例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全面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 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岱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 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法律法规、规划和规范性文件, 编制浙 江省岱山县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 划)。规划是依法开展、监督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 护工作的重要依据,是舟山市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体 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岱山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 体系的专项规划之一。涉及地
4、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活 动的相关专项规划,应当与本规划做好衔接。规划以 2020 年为基准年, 以 2025 年为目标年,展 望到 2035 年。规划适用范围为岱山县所辖行政区域。1二、现状与形势(一)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2020 年末,全县辖 6 个镇、1 个乡:高亭镇、东沙镇、 岱西镇、岱东镇、长涂镇、秀山乡、衢山镇; 户籍人口 17.37 万人。“十三五”时期,岱山县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 坚持以“八八战略”为统领, 聚焦“打好五大会战、建设四个 岱山” ,干出了经济逆势上扬新气象。 “十三五”期间年均增 长 17.6%;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 43.7%;经济高质量发 展特征不
5、断显现, 连续 3 年入选全国县域经济投资潜力百强 县(市) ,并在 2019 年高居第3 位。2020 年我县主要经济 指标领跑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384.8 亿元,全年财政总 收入 27.26 亿元。“十三五”时期,岱山县完成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 61 处, 减少受威胁人口 612 人, 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为 “四个岱山”建设营造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二) 地质灾害概况1.地质环境背景岱山县位于舟山群岛新区中部, 由 379 个岛屿组成(其 中住人岛屿 29 个),区域总面积5242 平方公里,其中,陆 域面积 326.5 平方公里。属海岛丘陵地貌,丘陵面积约占陆 地面积的
6、 70%。位于华南褶皱系浙东南褶皱带丽水- 宁波隆起 新昌-定海断隆的东北部,出露地层主要有下白垩统、泥盆系2陈菜群和第四系。本县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据岱山县 19542020 年 气象资料统计: 历年年平均降水量 1083.6 毫米,最大年降水 量 1886.0 毫米(2019 年) ,最小年降水量 514.7 毫米( 1967 年),日最大降水量 217.5 毫米(2019 年 10 月 1 日) ,影 响本区域的台风平均每年 4.1 次; 其中, 2019 年,18 号台风 过程降雨量最大, 为 321.3 毫米。岱山县境内水文情况复杂,地表水系不发育。海岸潮汐 属不规则的半日潮。岱
7、山县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崩塌及滑坡, 地质环境资源 主要有地质遗迹、地下水、石料矿等。2.地质灾害现状岱山县为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县, 区域内主要地质灾害类 型为崩塌和滑坡; 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为人类工程活动 和降雨。 全县划定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 43 处、面积 0.09 平 方公里, 受影响 88 户 218 人;有地质灾害隐患点 10 处,已 完成治理待核销 7 处,剩余 2 处小型崩塌、1 处小型滑坡, 威胁人数 0 人,威胁财产 210 万元。(三) “十三五”成效在县委县政府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正确领导下,各 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职能部门通力协作, 广大基层干 部群众密切配合,
8、圆满完成岱山县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 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1.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体系更加完善3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体系得到完善, 对全县 64 处隐患点 编制了应急预案。建成了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地 质灾害评估制度得到进一步加强, 完成一级地质灾害危险性 评估项目 10 个, 二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项目30 个,三级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项目 38 个,从源头上防范了地质灾害 的发生。建立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与专业监测相结合的监测 预警网络,群测群防队伍规模达 74 人。2.地质灾害防治成效显著实施全县地质灾害隐患“清零行动”和地质灾害除险安 居“三年行动”, 累计投入地质灾
9、害治理资金 6000 万元, 完成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 61 处,减少受威胁人口 612 人。 核销地质灾害隐患点 54 处;核减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 10 处, 减少受影响人口 39 人。3. 地质灾害预警避险能力逐步提高发布地质灾害风险预警 42 次,预警信息近 1 万条; 编 制县、乡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地质灾害隐患点(地质灾 害风险防范区)应急预案 131 份, 开展应急演练 12 次, 参 演 510 人;开展地质灾害防治“五个一”宣传行动进农村(社 区) 文化礼堂活动培训 16 次,参培 1800 余人次, 全面推广 “地灾智防”APP 一线使用,基层防灾意识、应急避险能力得 到明显
10、提高。4. 地质灾害调查监测精度不断提升完成全县 1:50000 农村山区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修编了 地质灾害分布与易发区图图系, 编制了岱山县地质灾害风险4区域划分报告, 为政府组织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避让搬 迁、勘查治理和村镇规划,最大限度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损 失提供了依据。在全省率先完成岱山县衢山镇 1:2000 地质灾 害风险调查与评价项目,为实现高精度地质灾害风险调查提 供了岱山经验; 在衢山镇打水村地质灾害高风险防范区建立 了监测预警点,为灾前决策提供了最直接的数据和技术支 持。5. 地质环境调查监测网络不断完善开展了舟山群岛新区火山列岛海域地质环境调查与评 价,调查范围覆盖整个绿
11、色石化基地建设规划范围, 基本查 明调查区内浅层气的赋存特点、成因机制, 为重大工程安全 运行提供了数据支持;完成岱山县 1:5 万土地质量地质调查、 1:1 万土地质量地质调查等多项调查与评价工作,基本摸清 了岱山县耕地土壤家底;完成了衢山岛幅 1:5 万区域地质调 查,地球科学认知水平明显提高。 推进舟山海洋地质环境野 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 完成各类监测井建设 27 口,埋设 各类传感器 110 个;试点推进火山列岛浅层气监测,初步建 立国内首套海域浅层气调查监测技术方法体系; 实施地下水 定期监测,为保护地质环境提供基础数据。(四) 面临形势与新要求“十四五”是实现高水平现代化、全面建
12、成“湾区明 珠 自贸港城”的重要时期, 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 工作面临新形势和更高要求。51.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更高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 力。省委省政府更是明确提出要切实纠正和克服“不是地质 灾害点就不需要人员转移”的麻痹思想等“四种错误”思想, 努力提升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和地质灾害风险区风险管控 能力等三大能力。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明确提出要实现地质灾害防控精细化、预警监测精准化, 积 极构建与新时代相适应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和长效机制目 标, 并部署开展县地质灾害“整体智治”三年行动
13、。党中央、 省委省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既为地质灾害防 治工作指明了方向,又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 要求。2.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依然严峻通过地质灾害隐患综合治理“除险安居”三年行动,我 县已实现了重大地质灾害隐患清零的目标,但是全县以丘陵 山地为主、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的背景没有改变, 加之沿山地 段人口密集, 切坡建房等人类工程活动时有发生, 地质灾害 依然呈易发多发态势。从近年来的天气形势来看, 随着气象 规律发生变化, 各种极端天气, 特别是梅雨期持续降雨和台 汛期强降雨等的不利影响依然存在,台风、降雨、山洪、地 质灾害等链式灾害呈多发频发态势,造成人员伤亡的风险仍 然存在
14、, 有效防范化解地质灾害风险的形势严峻复杂。3.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仍然存在薄弱环节6受工作精度、技术方法和手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以及 对地质灾害发生机理和成灾规律认识不足等原因, 风险隐患 还不能及时识别。 针对短时强降雨、长历时降雨等不同降雨 类型的地质灾害预警模型研究和阈值总结研究还不够。 大数 据、地灾智防 APP 等数字化手段应用不够,尚未实现对地质 灾害数据的全流程掌上管理。 受台风、大雾等极端天气、 岛 际交通条件制约,外岛区域应急调查、应急处置、信息报送 等还不够及时。4.社会经济发展对地质环境基础信息提出新需求一是随着岱山县高水平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大量工程建 设项目加快落地,对
15、地质环境基础信息的需求愈发迫切, 亟 待调查更全面、内容更详实、数字化程度更高的地质数据信 息;二是面临重大工程运行风险防控, 要求进一步加强地质 安全风险调查监测,提供基础安全信息。三、总体要求(一)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 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 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等防灾减灾工作系列重要论述精神,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围绕“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 的总体目标, 坚持“四个宁可、三个不怕”防汛防台工作理念, 坚决纠正和克服 “四种错误”思想, 实践解答“隐患在哪
16、里”、7“地质结构是什么” 、“灾害何时发生”三个关键问题, 着力提 升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整体智治”能力, 确保人民群众生命 财产安全;不断推进地质灾害防治现代化,持续改善地质环 境质量,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为建设“四 个岱山”,打造“重要窗口”海岛风景提供地质环境安全保 障。(二) 基本原则以人为本,保障安全。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 把地质 灾害防治作为维护公共安全的重要内容, 将人民群众生命财 产安全放在首位, 全面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 提高地质灾 害风险早期识别、地质灾害综合治理、预报预警能力, 努力 把地质灾害威胁降到最低程度。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根据各乡(镇) 不
17、同地质环境特 点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统筹资源,全面提高防灾减灾救灾 能力。有序推进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科普宣传、群测群防、 应急处置工作, 统筹兼顾, 突出重点, 分步实施, 协调推进。依法依规,合力防灾。严格执行法律、法规、管理制度, 落实乡(镇) 主体责任,充分调动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积 极性,合力做好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科技创新,讲求实效。加强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优化整 合各类资源, 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大数 据、物联网、 5G 等新技术融入到地质灾害风险管控、地质环 境保护中,加快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向自动化、智 能化转变。8(三) 规划目标1.总体
18、目标全面完成地质灾害“整体智治”三年行动,建立“一图一 网、一单一码,科学防控、整体智治”的地质灾害风险管控新 机制, 构建分区分类分级的地质灾害风险管理新格局, 形成 “及时感知、科学决策、精准服务、高效运行、智能监管”的 地质灾害防治新体系, 做到地质灾害隐患点即查即治、地质 灾害风险有效管控,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地质环境调查精度进一步提升,监测网络进一步完善, 地质 资源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地质环境保护水平明 显提高。到 2035 年, 实现地质灾害风险防控走在全市前列,地 质环境保护水平区域领先,支撑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更加有效。2.具体目标地质灾害综合
19、防治体系不断健全。深化建设“政府领导、 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防灾共同责任体系;强 化规划引领,推动“十四五”重点目标落地落实;加强源头 管控, 把地质灾害与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等工作统筹谋 划,努力避免人类活动引发地质灾害;夯实防灾基础体系, 深化“三区一点”管理,切实提高基层地质灾害防御能力和受 威胁群众保护自身安全能力。地质灾害调查监测精度大幅提高。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全 面完成, 开展中易发区乡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 增设地质灾9害专业监测点、雨量监测站, 完善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专业 监测网络。地质灾害预警应急能力全面提升。提高应急调查、应急 监测和应急处置能力, 强化地质灾害应
20、急装备设备配备和应 急队伍建设。加强应急预案管理, 健全责任完备、措施得力、 配合有序、演练到位的各级应急预案体系,加大地质灾害应 急预案演练, 实现灾险情及时有效处置, 应急处置能力全面 提升。地质灾害技术支撑能力不断增强。落实地质队员 “驻县 进乡”行动, 协助开展应急值守、地质灾害“三查”、监测 预警和应急演练等工作,研究解决技术难题。开展多种降雨 条件下降雨引发地质灾害的机理研究, 建立海岛特色的地质 灾害- 降雨模型,动态调整降雨阈值,支撑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地质环境基础信息服务不断深入。开展区域地质调查、 水文地质调查, 为国土规划、地质科研、地质教学等提供基 础地质资料。 建成地质
21、环境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 服务重 大项目安全运行。10岱山县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重点指标体系序号类别指标单 位2020 年 现状2025 年 目标属性1地质灾害 调查监测县风险普查个01约束性2乡镇风险风险调查评价个12约束性3专业监测点个16约束性4雨量监测站个110约束性5预警应急影响 30 人以上风险防范区应急预 案演练覆盖率%/100约束性6综合治理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处置率%/100约束性7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处/10预期性8数字管理“地灾智防”APP 使用率%55100预期性9地质环境 调查监测1:5 万区域地质调查覆盖率%29.1100约束性101:5 万水文地质
22、调查km2/326.5预期性11地质环境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个/1预期性四、地质灾害“三区一点”划定及管控要求(一) 地质灾害易发区1. 科学划分地质灾害易发区依据地形地貌、岩土体类型及性质、地质构造等地质灾 害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和人类活动因素, 划定地质灾害易发 区,全县划分为地质灾害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不易发区三 个级别; 全县共划定 45 个中易发区,中易发区面积约 4.65 平方公里,分布于高亭镇和衢山镇;共划定 1 个低易发区, 低易发区面积 234.65 平方公里,全县各乡镇均有分布; 不易 发区面积 87.20 平方公里,分布于平原区。2.地质灾害易发区分区管理要求加强地质灾害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岱山县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 浙江省 岱山县 地质灾害 防治 十四 规划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