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市服务业发展 “十四五”规划.docx
《温岭市服务业发展 “十四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岭市服务业发展 “十四五”规划.docx(1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温岭市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二二一年十月目 录一、现实基础与发展形势1(一)现实基础1(二)发展形势4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6(一)指导思想6(二)基本原则7(三)发展目标7三、重点发展方向10(一)提速发展五大生产性服务业101.现代物流102.科技服务123.信息服务144.现代金融165.商务会展18(二)提质发展五大生活性服务业191.现代商贸192.健康养老223.文化旅游244.居民服务275.教育培训29四、空间布局30(一)一核31(二)两带31(三)五区32五、重大工程与重点项目33(一)实施数字创新赋能工程33(二)实施平台能级提升工程35(三)实施产业融合发展
2、工程37(四)实施消费扩容提质工程38(五)实施服务企业培育工程40(六)实施质量品牌升级工程41六、保障措施43(一)强化组织领导43(二)落实要素保障43(三)深化重大改革44(四)完善政策扶持44(五)扩大对外开放45(六)加强统计监测45附件 1:温岭市“十四五”服务业重点项目46附件 2:温岭市“十四五”服务业空间布局图61打造现代服务业新引擎,构建高质量发展的现代服务业 体系,是温岭全面开启高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 十四 五”新征程的战略举措,是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引领高水 平发展的内在要求,是释放改革红利、扩大对外开放、再塑 发展优势的必由之路。根据温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3、 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为进一步加 快我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我市新时代 “重要窗口”排头兵建设,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限为 20212025 年。一、现实基础与发展形势(一)现实基础“十三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 “实干建设新温岭”总目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优 化服务业投资环境,服务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结构持续优 化,载体建设进展显著,发展环境逐步改善,服务业在经济 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升,有力推动产业转型和消费升级,为 “十四五”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服务业规模持续扩大。 “十三五” 时期,温岭服务业总 体保持向好发展态势,服务业增加
4、值由 2015 年的 368.98 亿 元增加到 2020 年的 553.03 亿元,年均增速 6.1%,占 GDP 比 重达到 48.6%。2020 年服务业税收收入占全市税收比重达到46%,累计完成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总投资1的 79%,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服务业结构优化升级。2020 年,服务业产业增加值占地 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48.6%。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市 银行机构 29 家,保险机构 27 家,证券机构 17 家,期货机 构 1 家,小额贷款公司 5 家,典当行 5 家,融资性担保机构 2 家,成为全省金融机构最齐的县市之一;小微金融改革加 快推进,2
5、020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达 1931.72 亿元。商贸会展蓬勃发展,2020 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达 669.12 亿元,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电子商务产业快速崛起, 网络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从 2015 年的 77.6 亿元增长到 2020年的 172.8 亿元,实现翻番,居台州市第二位;浙江泵与电机展览会、浙江工量刃具展览会两大品牌展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展会现场成交额从 2015 年的 10 亿元增长到 2019 年1的 18.84 亿元。现代物流、科技创新、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加速转型,2020 年货运总量达到 4818 万吨,五年来年均增长达 10.2%;全社会研发投入占 GDP
6、比重从 2015 年的 1.34%提高 到 2020 年的 1.6%;旅游总收入达 200.41 亿元,较 2015 年增长 43.4%。服务业载体建设成效显著。城市新区、东部新区、铁路 新区等服务业大平台能级有效提升。银泰城、顺景商业水街、泽国嘉凯城城市客厅、大溪豪成贝利商业广场、岙环商业中1 2020 年由于受疫情影响多数展会暂停举办,故用 2019 年数据。2心等商业体陆续建成,各重点片区商业中心逐步成型。总部 经济基地、浙江工量刃具交易中心两大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建 设卓有成效,在 100 个省级服务业集聚区综合排名中总部经 济基地位列第 10 名、浙江工量刃具交易中心位列第 35 名,
7、金融集聚区、南洋科技大楼、铁路新区泵业小镇技术中心、 泽国电子商务园( 一期)建成投用,促进一批金融机构、科 技企业、服贸企业集聚发展。三和物流园、京东物流园加快 建设,物流体系进一步健全。 引进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四 川大学、上海大学、江苏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院所共 建研究院,创建泵业和工量刃具 2 家省级创新服务综合体, 建设海外(德国)飞地孵化器、杭州飞地孵化器,建成台州 首个省级人才创业园。加快推进养老机构建设,温岭市沁溪 源颐养城、方山康养中心、温峤瑞峰养老院、城西新缘养老 院、箬横敬老院、坞根敬老院等养老机构加快建设。全域旅 游深入发展,石塘半岛成功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石塘镇、
8、 坞根镇创成省级旅游风情小镇, 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家乐民宿等新兴业态加速涌现。服务业改革创新持续深化。 以小微金融改革、市场体系 创新为重点,持续深化服务业改革。 以台州小微金融国家级 改革试点为契机,通过打造智慧银行、科技银行、绿色银行、 人才银行等 “ 四个银行” ,信保基金、产业引导基金等 “二个基金”,开展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为目标的 “温岭版”金3融改革。通过设立市场集团,发挥国有平台公司深化改革、 做强市场、创新突破的作用,积极构建现代商品交易市场体 系,打造商品市场发展的 “温岭样板”。浙江工量刃具交易中心实现港股上市。同时,我市服务业发展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服务 业发展结
9、构有待优化。新兴服务业发展不快,批发和零售业、 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等传统服务业占比仍高达 52%,知 识密集型服务业占比较低。二是服务业创新能力不足。服务 业整体创新能力偏弱,尤其是数字经济等领域缺乏前瞻性布 局,信息、科技等生产性服务业比较薄弱,信息服务和科技 服务规上企业仅 2 家,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三是服务业与农 业、工业的融合程度不深。缺乏服务业与工业、农业融合发 展的政策、金融等要素支撑,两业融合的项目、企业相对较 少,大多数制造企业仍处于加工制造环节,缺乏向服务环节 延伸的动力。 四是服务业开放程度不够。服务业开放程度 显著滞后于工业,在服务贸易领域,尤其是国际商业服务、金融服
10、务等缺少龙头企业带动。(二)发展形势双循环背景下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新型消费将释放 新需求。 当前,国家正积极推动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不 断深化在科技服务、数字经济、数字贸易、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等服务业重点行业领域的改革开放,努力探索服务业发4展中的新业态、新模式、新路径,全力推进新一轮服务业扩 大开放综合试点、综合示范区建设。 同时,国家大力推进新 型消费,鼓励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在 “一带一路”和长 江经济带战略、扩大服务业开放以及贸易便利化、新型消费 等多重政策推动下,台州市提出建设长三角 “双循环”节点 城市,温岭服务业领域扩大开放和扩大消费进入新阶段,亟 需全力发展以数字经济为
11、核心的服务贸易,扩大服务业开 放,大力发展以新零售、数字文旅、互联网+医疗、在线教 育、智能体育等新型消费,积极引进境外金融、知识产权、 医疗、人力资源等服务机构,进一步拓展温岭服务业发展空间,促进服务贸易和新型消费的规模和水平的提升。数字经济 “ 一号工程”背景下服务业数字化融合将催 生新业态。未来五年,我省将大力实施数字经济 “ 一号工 程”2.0 版,推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互联网、移动互 联网、智能终端与民生服务的深度融合,丰富旅游、健康、 养老、教育等服务产品供给,培育信息消费新热点,推动研 发设计、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检验检测服务、人力资源服 务等的数字化转型,培育智能设计、智慧
12、物流、现代商贸、 金融科技等服务业态。我市提出要建设温岭特色数字经济样 板,亟需推进数字技术在服务业领域的应用,做强工业电商、 农业电商和跨境电商,推进智慧物流、智慧旅游、智慧社区、智慧养老等数字化服务业态发展。5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市建设对温岭服务业提出新要 求。一方面, “十四五” 时期,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仍 是温岭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 台州聚力打造工业 4.0 标杆城市,温岭正着力打造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市与省级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市、 区),亟需推动制造业与服 务业深度融合和互促互动,加快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 推动企业上云和工业互联网建设,加速传统制造向服务型制
13、造和柔性制造转型,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发展。另一方 面,随着台州纳入宁波都市区副中心,台州城市一体化发展 提速,新型城镇化和老龄化趋势将带动教育、医疗、商贸流 通、医疗服务、养老服务等服务业快速发展,高品质生活性服务业仍有较大的增长潜力。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 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 神,紧紧围绕省委 “八八战略”、打造 “重要窗口”总战略, 以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市、宜业宜居现代化中等城市、县 域治理现代化标杆市建设为指引,以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为主题, 以 “创新驱动、数字赋能、转型升
14、级、效益提升” 为主线,大力培育服务业新经济、新模式、新业态,全力推进服务业高端化、数字化、融合化、 品牌化、国际化,着力6打造“一核、两带、五区”服务业空间布局,努力构建 “5+5”现代服务业体系,高水平建设现代服务业强市。(二)基本原则坚持创新发展。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 大力实施 “ 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更加注重数字赋能服务 业,大力鼓励服务业技术、业态、管理、品牌和商业模式创新,催生数字零售等服务新业态。坚持融合发展。适应经济发展阶段特征,积极推动服务 业与制造业、农业融合发展,促进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提升整体产业层次、发展质量和综合竞争力。坚持开放发展。积极融入长三角
15、一体化,进一步扩大服 务业市场开放,加快推动 “ 引进来”和 “走出去” ,构建双循环服务贸易格局。坚持特色发展。突出我市产业特色和优势,围绕泵与电 机、汽摩配件、特色鞋服、机床工具等产业,促进科技研发、 智能制造、检验检测、跨境电商、工业设计、智慧物流等服务业态发展,构建具有温岭特色的服务业体系。坚持集聚发展。充分发挥城市新区、铁路新区、东部新 区的极化引领作用,打造市域服务业核心,引领全市服务业 集聚发展,进一步增强对镇街带动作用,促进全市服务业统筹协调发展。(三)发展目标7到 2025 年,现代服务业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支撑作用 进一步加大,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现代金融、现代物流、 商务会
16、展 5 大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商贸、健康养老、文化旅 游、居民服务、教育培训 5 大生活性服务业 “5+5”现代服务业体系基本构建,打造浙江领先的现代服务业强市。发展规模进一步扩大。 “十四五” 时期,全市服务业增 加值年均增长 6.8%以上,服务业作为全市发展主引擎作用更 突出,到 2025 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 760 亿元以上,服 务业税收收入占全市税收收入比重达到 50%以上,服务业就业人员占全市就业人员比重达 35%以上。数字创新进一步增强。信息与软件服务业等数字经济核 心服务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数字技术在服务业领域融合全面 推进,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到 2025 年,科技
17、服务业营业收入达 10 亿元,网络零售额达 278 亿元。结构效益进一步优化。 “5+5”现代服务业体系基本形 成,进一步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到 2025 年,全市知 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比 28%,服务业劳动生产率 21 万元/人。集群效应进一步凸显。 “ 一核、两带、五区”服务业空 间发展格局进一步优化,服务业企业加快培育集聚。到 2025年,新培育服务业规上企业 20 家、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限8上企业 100 家左右,争创 1 个省级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服务品质进一步提升。高品质生活性服务业供给水平进 一步提高,消费新业态新模
18、式新场景全面推广,居民消费结 构优化升级。到 2025 年,全市高品质服务累计认证证书达到 30 张。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服务贸易、跨境电商开放合作水 平有序扩大,贸易便利化水平显著提升。到 2025 年,外贸进出口总额保持台州市份额占比。表 1: “十四五” 时期服务业发展主要指标序号指标名称单位2020 年2025 年1服务业增加值亿元553.037602服务业税收收入占全市税收收 入比重%46503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 人员比重%29.4(2019 年)354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亿元7.6105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比%23.2286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万元/人19.17(2019 年
19、)217特色服务业集聚区个58省级服务业创新发展区个19居民消费率%434510高品质服务累计认证证书张3011服务业质量满意度分88.19112台州市企业(机构)总部数量家193513省级企业(机构)总部数量家1514金融业增加值亿元79.9310815年均新增小微企业贷款亿元80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669.1290017网络零售额亿元172.827818物流增加值亿元1609序号指标名称单位2020 年2025 年19旅游总收入亿元200.0335020外贸进出口总额亿元436.39保持台州市 份额占比三、重点发展方向围绕省级现代服务业强市建设,大力发展融合化、高端 化、专业化的生产
20、性服务业,提速发展现代物流、科技服务、 信息服务、现代金融、商务会展 5 大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生 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大力发展高品质、 精细化的生活性服务业,提质发展现代商贸、健康养老、文 化旅游、居民服务、教育培训 5 大生活性服务业,推动生活 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着力构建 “5+5”现代服务业体系。(一)提速发展五大生产性服务业1.现代物流推进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业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建立 海港陆港联动的现代物流体系,重点发展智慧物流、供应链 管理服务等。到 2025 年,基本建成现代物流服务业体系,全市物流产业增加值达到 160 亿元。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体系。立足温
21、岭产业发展需求,结合已有物流网点和业态,进一步优化物流节点的布局设10计,积极构建综合物流园区专业物流中心配送场站物流 终端三层次物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两核八园多点”物流 节点布局网络。积极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培育保税 物流和海外仓物流。积极促进高附加值的物流业务发展,完 善专业化物流服务网络,积极推进快递分拨中心建设,在有 条件的园区、镇街优先布局一批转运中心、分拨配送中心, 畅通快递物流微循环,逐步降低物流成本。加快发展冷链物 流,重点建设智能冷链物流园,加强建设生鲜活农产品、医 药品等民生类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强化物流与商贸、农业的 融合程度。继续开展 “温船回归”工程,积极培育
22、和引进高端航运企业,完善航运服务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智慧物流。推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 北斗导航和地理信息系统等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促 进 “数字技术+城乡配送” 、 “数字技术+全程监管”等新模 式。充分应用电子数据交换(EDI)、自动化分拣技术(AST)、 自动化立体仓库技术(ASWT)、射频技术(RF)卫星定位系 统等物流科技手段,实现物流运作自动化、智能化和供应链 管理信息融合。加快温岭现代综合物流园区、京东智慧物流 园区等智能园区建设。加快建立物流公共服务平台,集成综 合信息交换、物流信息集成服务、物流交易支持和物流协同 管理等主要功能,实现物流企业与海关、国检、税务、保险等
23、联网运行。11大力发展供应链管理服务。围绕泵与电机、机床工 量、鞋帽等重点产业领域,以发展制造业供应链管理为重点, 积极引进一批第三方供应链管理企业和平台,为制造企业提 供供应链计划、供应链物流、供应链电子商务等集成服务, 大力推进温峤工业供应链项目建设。 以 “互联网+物流”为 方向,支持建设一批工业互联网在物流领域融合应用试点和 项目,推进物流供应链资源实时、高效整合,引导大型流通 企业向供应链集成服务商转型。鼓励物流行业与制造行业深 度融合,开展供应链集成管理和联合采购,对产业原材料进 行集采,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储运和库存管理,制造行业 企业将生产计划和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信息共享,由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温岭市服务业发展 “十四五”规划 温岭 服务业 发展 十四 规划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