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县教育事业发展 “十三五”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田县教育事业发展 “十三五”规划.doc(4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青田县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年9月目 录一、发展基础1(一)发展现状1(二)存在问题4(三)面临形势4二、总体思路6(一)指导思想6(二)发展原则6(三)发展目标7三、主要任务10(一)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10(二)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12(三)推进普高教育优质多样发展15(四)推进职业教育优质特色发展17(五)推进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常态发展18(六)推进民办教育协调创新发展20(七)推进县域教育改革纵深开展21四、重点工程24(一)教育布局调整工程24(二)校园基础建设工程24(三)教育装备建设工程24(四)教师素质提升工程25(五)教育合作交流工程26五、保障措施27(
2、一)加强领导优化机制27(二)保障教育经费投入28(三)完善教育督导制度28(四)加强规划实施评估29附件1:青田县“十三五”学校布局调整表30附表2:青田县“十三五”教育领域重大建设项目汇总表37为全面实现青田县教育现代化,根据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40号)、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浙江省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青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青田县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行动计划(青委办发201529号)等精神和我县教育事业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划。一、发展基础“十二五”时期,我县积极落实教育优先发展
3、地位,扎实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全县教育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一)发展现状1办学条件全面改善。教育投入大幅增加,“十二五”期间,全县公共财政教育经费累计投入28.70亿元,年均达到5.74亿元,年增长12.58%,均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年增长11.14%的比例。学校面貌不断改善,投入校建资金4.12亿元,新增校舍面积14.2万平方米,维修改善校舍面积12万平方米,建成塑胶田径场39个,新建油竹、华侨、水南、东源、高湖等一批幼儿园,新建江南实验学校,开工建设油竹小学迁建工程,改扩建船寮高中、船寮镇中小学、东源镇中学、温溪高中、温溪三小、温溪四小、贵岙乡小、平演小学等一批学校,开工建设职业技术学校二期
4、,学校教学和办公条件大幅改善,教育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级评估验收。2基础教育加快发展。实施基础教育提升计划、教育现代化建设行动计划和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促进了区域教育整体协调优质均衡发展。学前教育突破发展,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和规范发展民办幼儿园,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6.01%,创办等级幼儿园67所,学前教育达标(示范)乡镇20个;创办了培智学校,适龄三类残少儿童入学率达100%;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扎实推进薄弱学校改造和标准化建设,小学、初中入学率均保持100%,小学毕业生合格率100%,初中生毕业率100%,市级教育现代化达标(示范)校13所,创建省
5、标准化学校36所;高中、职业教育大力发展,创建特色示范普高、重点职技校各1所,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5.58%,高考文理科第一批上线人数稳居全市前三;成人教育、社区教育、终身教育稳步发展。制定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教育事业发展实施细则等文件,创办了伯温中学。3优质资源持续拓展。推进资源互补共享、特色整合优化、品牌对口输出,章旦集团、学校教育共同体等一批教育集团、教育共同体不断发展壮大。建立了教育教学优质资源管理平台,全县实现了优秀管理经验、教学案例、教育成果、名师优课网上共享。4教育品牌有力彰显。青田中学在全市率先创建为省首批一级特色示范高中,其课改经验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得以报道宣传;章旦中学、县职
6、技先后荣获“全国教育先进集体”光荣称号,青田二中校园电视台被评为全国中小学校校园百强电视台。全县中小学各级立项课题897项,有356项获得省、市级奖励。全县中小学生共获市级以上奖励21500多项,其中获省部级以上2800多项。5教师素质整体提升。教师学历水平进一步提高,截至2015年底,幼儿园教师持证率66.45%,小学、初中、普高、职高专任教师高学历分别达到94.45%、92.67%、4.03%、5.55%,比2010年分别提高8.8、15.2、1.0、3.8个百分点。设立了义务教育阶段校长办公室、学科工作室、特级教师工作室等示范载体,截至2015年底,全县特级教师3名、省市教坛新秀128人
7、、市学科带头人61名、市名师14名。6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完善学校发展性评估体系,建立了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指导制度和评价制度,推广构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强化学校德育管理,构建了以学校教育为主导、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会教育为依托“三教结合”的德育体系,整体提升德育实效。实施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开展了“一校一品”建设和特色学校创建,全县创建丽水市校园文化达标(示范)学校14所,书香校园27所,章中教育集团跻身全国百强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优秀案例行列。(二)存在问题我县教育事业发展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与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和新任务相比,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
8、表现在:一是教育投入与教育发展实际需求矛盾突出,学校建设、教学仪器装备等教育投入需进一步加大;二是学校布局现状与城镇化发展趋势矛盾突出,尤其是鹤城街道、瓯南街道、油竹街道、温溪镇、船寮镇等中心集镇,教育资源匮缺,办学空间狭窄,义务教育、学前教育学校均超负荷运转,优质教育资源需进一步扩充;三是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与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矛盾突出,师资外流大,中高级职称比例低,幼儿教师持证率低,师资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四是教育发展现状与现代化建设要求矛盾突出,学前教育发展滞后,等级幼儿园覆盖率不高,成人教育比较薄弱,全县教育体系需进一步完善;五是教育质量提升与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之间矛盾突出,办学整体水平需进
9、一步提升。(三)面临形势1国家、省级对教育事业发展高度重视。中央历来高度重视教育发展,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特别是近期出台的国发201640号等文件,对缩小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的政策导向力度空前;全省出台了浙江省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等文件,明确了全省今后五年教育发展的目标与任务举措,等等这些都为我县推动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指针方向。2人民群众对接受良好教育的期待更加迫切。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教育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教育公平倍加关注,特别是青田作为全国重点侨乡,对加强华侨子女“培根教育”的呼声非常强烈,这些都促使我们要倒逼加快教育改革,推进教育优质化、多样化和均
10、衡化发展,推动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3城镇化进程加快对教育发展的压力持续增大。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二孩政策出台,“十三五”期间,学龄儿童少年数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将面临新的需求高峰,妥善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公平接受教育的任务更加艰巨,这些都要求我县加快完善现代化教育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能力。二、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深入实施“深化接轨温州、打造世界青田、建设幸福侨乡”发展战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教育现代化建设为主线,以优质均衡发展为主题,以全
11、面提升教育品质为主旨,着力拓优教育布局、深化教育改革、完善教育体系、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整体发展水平达到全市前列,为开创“两美”青田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二)发展原则突出优先发展。优先发展教育是科学发展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础。教育是公共事务,是惠及全民的公益性事业。坚持教育的公益性质,把教育作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优先方面,完善体制和机制,落实教育地位优先、规划优先、财政投入优先、公共资源配置优先,适度超前发展教育。践行育人为本。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本质要求。把提升教育质量作为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坚持立德树人,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具备强健体魄、良好品德、健全人
12、格,具有较强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能积极适应社会,主动服务社会的合格公民。深化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推进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力争在教育理念、发展思路、办学体制、管理体制、保障机制、评价体系、对外合作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加快教育人才管理制度创新,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和教育管理者队伍。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价值。全面统筹城乡教育,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努力促进不同区域、学校、人群之间的教育均衡和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努力让教育的阳光温暖所有弱势群体子女,确保每一个孩子人生起点公平,让每一个孩子同在蓝天下共成长。
13、坚持优质发展。优质发展是教育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根本要求。加强课程建设,丰富学校内涵,打造优质师资队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围绕提升办学品质、建设品质学校,搭建多样化教育平台,探索多样化教育模式,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发展需求。(三)发展目标全面落实青田县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行动计划,2018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到2020年,我县教育整体发展水平位居全市前列,基础教育主要指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逐步建成“理念先进、体制完善、结构合理、质量较高、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现代教育体系,与全省同步实现教育现代化。城乡差距明显缩小。城乡二元结构壁垒基本消除,义务教育与城镇化发展基本协调。城乡学校布
14、局更加合理,大班额基本消除,学校标准化建设取得显著进展,乡村小规模学校(含教学点)达到相应要求。城乡师资配置基本均衡,乡村教师待遇稳步提高、岗位吸引力大幅增强。教育普及显著提高。到2020年,全县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7%以上,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9%,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5%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5%以上,残疾学生入学率达到95%以上。教育质量稳步提升。素质教育全面实施,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到2020年,建设市内一流幼儿园2-3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68所,高中阶段学校1-2所,并力争有4-6所学校进入全市同类学校前十行列。教育品牌特色凸显。全县有5%以上的学校成为
15、在省内有影响的特色学校,50%以上的学校建成县特色学校,建成市内有影响的学科科研基地34个,省内有影响的12个,培养市内有影响的学科领军人才8-10人。师资队伍充满活力。建成一支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师德高尚、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师资队伍,累计培养骨干教师600名,骨干校长50名,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0%以上。教育体系更加完善。到2020年,全县初步形成公办学校为主、民办教育为补充的办学体制,建成目标科学、体系新型的素质教育体系,初步建成灵活开放,人人可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终身教育体系。专栏1:青田县“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序号指标名称单位2
16、015年2020年1学前教育三年入园率%96.01972等级幼儿园比例%55853义务教育巩固率%10099.94高中段教育毛入学率%95.5895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7.35556三类残少儿童入学率%-957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比例%76.6858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129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年-15三、主要任务(一)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1提升学前教育服务体系。按照“保基本、广普惠、优质量”要求,以普惠性幼儿园为重点,把幼儿园作为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项目,进行统一规划、优先建设。规范城镇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城镇新建住宅小区要根据规划和居住人口规模配套建设幼儿
17、园,实行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并由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办理幼儿园产权登记手续,举办公办幼儿园或普惠性民办幼儿园。2提升学前教育发展水平。实施学前教育规范提升计划,拓展优质资源,推进等级幼儿园创建,着力解决“入园难”等问题。引导和鼓励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延伸,积极推行集团化办园、城乡共同体、连锁办园、强弱结对帮扶等模式,整体提升学前教育办园水平。加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和民办等级幼儿园建设,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在审批登记、分类定级、评估指导、教师培训、职称评聘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享有同等待遇。开展幼儿园发展性督导评估,坚持以奖代补形式,鼓励提升办园品位。全面提升学前教育质量,规范幼儿园
18、办园行为和保教工作,防止“小学化”现象,促进幼儿全面和谐有个性地发展。建立幼儿健康水平监测和评估机制,实行对各类幼儿园幼儿成长进步的常态监测。以家庭及社区为依托,探索开展幼儿早期保教服务。专栏2 学前教育规范提升计划加强幼儿园项目建设:十三五期间,通过扩大办学空间、拓展优质资源等办法,着力解决学前教育“入园难”问题。计划投入资金2.18亿元,新建幼儿园12所,总建筑面积5.91万平方米。加强等级幼儿园建设:到2020年,全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7%以上,建设市内一流幼儿园23所,省三级以上幼儿园在园儿童比例达90%以上。鼓励更多的三级园向二级园发展,至少有34所三级幼儿园晋升为二级幼儿园。加强师
19、资队伍建设:强化合格师资培养,通过公开招聘、统筹调配,逐年提高幼儿园在编教师数量。2020年教师持证率达到90%。加强在职教师培训,完善幼师队伍培训规划,有计划、分层次开展园长、骨干教师培训和幼儿教师全员培训,5年内培养县市两级学科带头人10名,教学能手25名,名师名园长5名。3提升学前教育教师素质。认真落实浙江省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标准指导意见(浙编办发201232号)精神,通过公开招聘、统筹调配,逐年提高并达到幼儿园在编教师配备比例。完善幼师队伍培训规划,有计划、分层次开展园长、骨干教师培训和幼儿教师全员培训。支持和鼓励民办幼儿园教师积极参加学历进修、资格证考试和业务培训。引导和监督民办幼
20、儿园依法保障教师工资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稳定和壮大民办幼儿园教师队伍,实行民办学校编制报备员额教师管理。登记为事业单位的民办学校由机构编制部门确定事业编制报备员额,纳入编制实名制管理。现有在职在岗教师可通过考试考核等方式招聘为事业编制报备员额内教师;新招聘教师按同类公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办法执行。约定不少于5年服务期满后,可通过公开招聘或公开选聘的方式进入公办事业单位。表现突出并确因工作需要,经单位考核、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报人力社保部门核准后直接择优选调进入同类公办事业单位。 4拓宽学前教育经费筹措渠道。将学前教育投入列入县财政预算,新增财政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逐年提高财
21、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落实合理的回报制度,鼓励企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参与办学。推进通过购买服务、以奖代补、补助生均经费等方式扶持民办学前教育发展。(二)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1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基础教育提升计划,逐步缩小城乡、校际差距,实现城乡教育质量一体化、师资配备均衡化、基础设施标准化。实施“示范带动、校际联动、强弱结对”策略,推广教育集团、学校联盟、城乡学校共同体等管理模式,推进资源互补共享、特色整合优化、品牌对口输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教育均衡发展水平。继续实施薄弱学校改造整治工程,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
22、标准化建设。完善阳光招生制度,逐步消除大班额。统筹城乡师资配置,合理核定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实行教职工编制城乡、区域统筹和动态管理,完善教师交流机制,着力解决师资队伍结构性矛盾等问题。专栏3 基础教育提升计划加强学校标准化建设。到2016年,力争全县26所教育资源不足学校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运动场馆面积提高到4平方米、6.4平方米;到2018年,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比例达85%以上。逐步解决大班额现象。到2017年,基本消除初中55人以上、小学50人以上大班额;到2019年,基本消除初中50人以上、小学45人以上大班额。打造学校特色品牌。到2020年,建设市内一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6-8所
23、;建成市内有影响的学科科研基地3-4个,省内有影响的1-2个,培养市内有影响的学科领军人才8-10人;高效课堂建设市内领先、省内有影响。实施文化立校战略,积极把“三乡文化”等文化元素引进中小学校园,推进特色学校建设,到2020年,实现全县中小学文明校园创建活动100%全覆盖,全县5%以上学校成为在省内有影响的特色学校,50%以上学校建成特色学校,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特色”。2提高义务教育教学质量。落实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基础性课程,加强拓展性课程开发与实施,逐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系列,满足不同学生多样化、个性化选择学习的要求。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开展“轻负高质”教改实践
24、,关注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倡导参与、探究和动手,落实“体育、艺术2+1项目”,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公布制度,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至少掌握两项体育技能。加强学生艺术社团建设,开展经常性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建立和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管理体系、学生心理危机应急干预机制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加强校长教学业务培训,提高课程意识,增强课程改革和提高质量的组织管理能力。实行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强化学校建立质量内控机制,促进自我诊断、自我改进,注重发挥各方面的作用,逐步建立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和专业机构等共同参与的外部评价机制,基本建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
25、心、科学多元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3推进特殊教育发展。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权利,到2020年,全县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5%以上,基本普及三类残疾儿童的学前三年教育,积极推进残疾人职业教育。形成以培智学校为骨干、随班就读为主体、送教上门为补充的格局。健全特殊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快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进程,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升特殊教育学校办学品质。专栏4 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完善残疾人教育体系。全面实行残疾儿童少年“十五年”免费教育政策。普及学前特殊教育,鼓励普通公办幼儿园创造条件吸收残障幼儿入园;鼓励儿童福利机构和康复机构开展学前教育。义务教育
26、阶段实施“全纳教育”,完善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制度。加快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人高中段教育为残疾学生就业和继续学习创造条件;组织开展面向特殊教育的医疗康复人员培训。提高特殊教育保障水平。提升中等教育阶段残疾学生资助工作力度。积极推进特殊教育学校硬件建设,确保学校设施设备条件全部达到残障儿童少年成长发展的标准,加快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进程。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强化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工作,注重特殊教育专业训练,提高培养质量,提升特殊教育学校办学品质。提升残疾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学生的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加强残疾学生的法制、心理健康、安全和职业技能教育,提高残疾人的就业和创业能力。4加大帮
27、困助学力度。健全由教育、民政、关工委等组成的帮困助学运作机制。鼓励和支持个人和社会组织建立非营利助学基金或设立奖学金。建立健全低保家庭、困难家庭子女和残疾儿童入园的教育资助券制度。保质保量、不折不扣地继续推行“爱心营养餐”制度。加强学生资助信息系统建设,确保不发生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按户籍制度改革要求,同等保障外来务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加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建立起多触角、多样化的关爱与教育支撑体系。5切实办好农村教育。科学布局农村小规模学校,完善农村中小学小班化教学模式。建立农村教师特岗津贴制度,改善农村教师待遇。加强农村边远学校音体美、信息技术、幼儿园等教师配置,加大城乡师资交流力
28、度,引导城镇优秀教师主动流向农村边远山区学校,提高农村薄弱学校师资水平。结合乡村教育实际,定向培养和培训能够承担多门学科教学任务的全科教师。完善名校集团化、城乡教育共同体等形式,支持优质中小学校带动农村薄弱学校发展。(三)推进普高教育优质多样发展1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普通高中布局,适度扩大普通高中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形成以青田中学为龙头,温溪高中、船寮高中为两翼的办学格局。实施普通高中改造提升计划,配足配齐专用教室、教学仪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等设施设备。2推进多样发展。按照增强高中教育个体特色化、群体多样化的导向,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建立多层次、多元化、可选择的课程体系和自主选择课程制度,
29、推进分层、选课、走班教学,促进学生个性成长。学校要建立选课指导制度,加强选课走班管理,允许学生跨班级、跨年级选课。建立和实施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人生规划教育,鼓励学生根据兴趣特长和人生规划,制定个人修习计划。鼓励学校和教师进行教学方式改革的探索,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和特色。在普通高中,增加职业技能课程,推动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资源共享,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专栏5 普通高中优质多样化发展计划打造特色高中。扩大青田中学省一级特色示范高中创建成果,把青田中学打造成省内一流精品高中。实施温溪高中、船寮高中升格晋档工程,力争到2016年、2018年分别成功创建省二级特色示范高中。
30、鼓励和支持普通高中多样发展、特色发展。建设市内一流高中阶段学校1-2所,初步建设省级有影响的特色课程2-3个。3改进评价方式。建立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必修课程各科目每年开考一次,分别在1月和6月施考;高中期间,学生参加同一科目考试次数最多2次,以最好成绩记入档案。完善学生成长记录与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全面、准确、客观、公平、公正地将课程修习情况、个性特长发展情况记入学生成长记录;改进综合素质评价标准与程序,提高信息化程度,力求简洁、可操作。(四)推进职业教育优质特色发展1拓优职教空间。按照“优质发展、特色发展、品牌发展、高水平发展”的要求,调整职业学校布局、优化专业布点,将县职业技术学校打
31、造成全国一流名校。完成县职业技术学校二期扩建,积极吸纳并盘活温溪高中、船寮高中职业教育资源,推进县职业技术教育规模化、现代化和特色化发展,逐步形成与县域经济发展相匹配、结构合理、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新格局。2突出优质特色。建立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优化专业设置,打造文化艺术、现代服务、财经商贸和交通运输四个特色专业大类。做精做优石雕工艺专业方向,传承石雕文化、培养非遗人才;做特做强民宿经营与管理、民宿农家菜肴专业方向;做深做广电子商务(石雕营销)、会计电算化专业方向;探索并适时设置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方向。突出“工匠精神”引领,通过高职提前自主招生、“单考单招”、“三位一体”及“
32、3+2”、“五年统筹”等招生方式和途径,建立人才培养新模式。推进小班化教学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到2020年,基本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小班化,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0%以上。3深化校企业合作。精准把握地方人才需求方向,重点围绕特色小镇建设,深挖校企合作契合点,加大专业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力度,深入开展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订单式”培养,培育校企合作共同体,开展校企双主体育人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引导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开发教材、共同实施招生、共同组织考核评价、共同推进学生就业创业。专栏6 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完善设备配备。提升县职业技术培训校实训设备配备水平,到2020
33、年,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中等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基本形成。深化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优化课程体系,丰富课程资源,共享精品课程资源库;推行学分制、弹性学习制度,努力扩大学生多样性学习选择权。办好职业技能大赛、文明风采大赛、创业创新大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积极推行专业认知、跟岗体验、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形式,推广“理实一体”、“做中学”等育人模式,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创新创业教育。加强技能训练,加强面向人人的师生技能竞赛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创业能力。加强德育和职业素养教育,将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人格修养贯穿培养全过程,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建立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34、加强职业教育教学宏观指导。加强职业教育专业建设。重点围绕我县五大百亿产业、六大特色小镇建设,深入推进职业院校专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完善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提高专业与产业匹配度,努力建设紧扣产业、结构合理、错位发展、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开展特色品牌建设。深化打造石雕特色品牌专业,形成“天下石、青田雕”的人才集聚效应;积极培育文化艺术、现代服务、财经商贸和交通运输等专业品牌,到2020年,建成职业教育省级示范专业34个,省级实训基地12个,县职业技术学校跻身全国一流名校行列。(五)推进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常态发展1积极发展继续教育。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以多种形式开展面向各类人群的
35、职业教育和培训。建立学历继续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加强准入监管和质量评估工作,建设集管理、监测、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学历继续教育数字化服务平台。持续开展“扫盲”工作。到2020年,全县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5年。2提升社区教育功能。把社区作为开展基层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主要平台,加强社区大学、社区学院、社区学校和村(居)民学校四级网络建设,开展社区学校等级评估工作,积极培育社区教育培训品牌项目,打造成人社区教育特色课程。扩大老年教育覆盖面,建立老年教育网络体系。积极开展与社区居民社会生活、就业技能、休闲娱乐、文化体育、医疗保健等基本素质、知识、技能密切
36、相关的教育活动,加快学习型企业、学习型街道、学习型居委会、学习型乡村、学习型家庭等学习型社会建设进程。3健全终身教育体系。广泛宣传终身教育理念,大力营造全社会参与学习的良好氛围。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建成覆盖城乡的数字化终身学习网络。完善“学分银行”制度,促进不同类型学习成果互认与衔接。利用社会资源建设市民终身学习服务基地,有计划组织成人教育培训。到2020年,全县初步建成灵活开放,人人可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终身教育体系。4高度重视华文教育。针对华侨新生代队伍日渐壮大的现状和强烈的教育需求,大兴华文教育,加强华文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华文教育教学体系,强化其乡土观念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37、意识,不断提高广大华侨及其子女的华文水平。(六)推进民办教育协调创新发展1促进民办与公办学校有机协调。优化民办教育发展环境,加大对民办教育的分类指导和分类管理力度,引导民办学校公益办学、规范办学、优质办学和特色办学,到2020年,形成一批优质的民办幼儿园、一所优质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形成“学前教育以公办为示范,促进民办幼儿园上等级,提高保教质量;义务教育以公办为主体,民办教育上水平,不断满足社会选择教育的需求;高中教育以公办为主体,民办教育成特色”的办学格局。2大力引导社会力量办学。落实青田县关于加快民办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建立教育事业项目库,鼓励支持民间资本进入教育领域。加快伯温学校、船
38、寮镇中心幼儿园等民间投资重点项目建设,支持各类办学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作、股份制等方式举办民办教育。探索建立混合所有制学校,鼓励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出资、投资办学,或参与公办学校办学。鼓励民办学校教职工以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方式参与办学。鼓励优质公办学校与社会力量合作办学。鼓励优质民办幼儿园推进集团化办学。专栏7 民办教育发展支持计划实施公共财政补助民办教育。包括设立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民办学校创优奖励、新建民办学校奖补、政府购买教育服务、财政奖补经费使用等方面。支持民办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包括民办教师准入、工资待遇保障、成长培训、师资流动等方面。加强民办教育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包括完善学
39、校法人治理结构、保障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民办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完善民办学校学生资助制度、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建立投资奖励制度、加强民办学校管理等。3优化民办教育管理。鼓励民办学校(幼儿园)上等级、出精品、创特色,设立民办教育专项资金,依法落实民办学校招生和办学自主权,民办学校(幼儿园)收费按培养成本核定并考虑合理回报。规范管理,完善民办学校(幼儿园)财务、会计和资产管理制度。制定民办教师工资制度,建立民办教师工资档案。加大师资扶持力度,派遣优秀校长、优秀教师到民办学校工作,促进民办学校提高教师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七)推进县域教育改革纵深开展1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推进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
40、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和学校章程建设,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贯彻教育部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落实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负责制,形成“一校一章程”格局,实行校(园)长资格准任制度、公开选拔制度和任期目标考核制度,理顺决策、执行、监督、保障等各个环节,完善学校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机制。健全校务公开制度,接受师生员工和社会监督;加强以教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形式的学校民主政治建设,从制度上促进监督主体到位。加强学生代表大会建设,发挥群众团体作用;完善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家长委员会等机构职能,引导社区和专业人士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民办学校规范董(理)事会成员结构、运行方式和决
41、策程序,理顺董(理)事会与校行政关系,确保校长依法行使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权,逐步推进监事制度。2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深化课程改革,构建具有青田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进一步聚焦课程、教材、课堂与教学方法,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推进农村小班化教学教学和个性化教育。义务教育学校循序渐进,科学合理地开发开设拓展性课程。做实做深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全面落实分层分类走班教学,完善生涯规划教育和指导。职业教育深化“选择性”课程改革,建立“模块化课程”选择机制,根据专业特色建立选择性课程体系,开展校本课程建设。3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制定教师县管校聘制度,实施国家教师准入制度和教师资格证书定期注册登记制度,完善民办幼
42、儿园、民办学校教师准入政策。严格按省核定编制标准配足、配齐教职工,完善岗位设置、公开招聘制度和聘用办法,健全教师转岗、退出机制,逐步打破教师资格和职称终身制。4健全教师激励保障机制。健全中小学教师职务评审制度,实施教师晋级考核制度。健全教师绩效考核与工资分配挂钩机制,全面落实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制度,逐步提高幼儿园非事业编制教师工资待遇,落实幼儿园编外教师、保育员和学校后勤人员的社会保险。对长期从事特殊教育、班主任等特殊岗位工作,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落实和完善教师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政策。建立师德档案,健全师德监督机制,表彰先进典型,惩戒学术不端
43、及腐败行为。关心教师身心健康,建立健全教师心理健康服务机制,改善教师工作、学习、生活条件,增强教师职业荣誉感,吸引更多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5推进教育评价制度改革。深化学校发展性评价,逐步形成评价标准多维、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方式多样的学校综合督导评价制度。完善由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参与的学校办学质量多元评价机制,积极探索培育第三方独立评价机构。探索建立学生发展性评价制度,完善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推广实施学生成长档案袋等过程性评价方式,激励学生乐观好学、自主成才。四、重点工程(一)教育布局调整工程按照“适度超前、提高效益、惠及群众”中小学布局调整思路,因地制宜推进学校布局调整,逐步实
44、现“布局合理化、规模适度化、条件均衡化和教育优质化”目标。到2020年全县中小学调整为小学37所,九年制学校11所,独立初中10所,高中4所。实施学前教育规范提升计划,到2020年省三级以上幼儿园在园儿童比例达90%以上。(二)校园基础建设工程“十三五”期间,全县将通过政府投入、向上争取、社会融资等各种途径筹资12.1亿元,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全面改善中小学、学前教育办学条件。其中,中小学教育项目计划投资10.6亿元,合计14个项目,包括县职业技术学校二期扩建、伯温学校新建、油竹小学新建、船寮中小学扩建、温溪高中三期扩建等项;学前教育项目计划投资1.5亿元,拟新建幼儿园14所、改拆建幼儿园9所,
45、建设面积6.6万平方米。(三)教育装备建设工程推进教育信息化。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强校园千兆网络建设,全面落实中小学无线网络全覆盖工程;积极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加快教育教学与学校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构建具有青田特色的“互联网+教育”模式。积极推进数字实验室、地理实验室、创客教室等学科教室的建设与使用。加强实验室、音乐美术等专用教室的标准化建设,各中小学专用教室器材的配备按浙江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添加与更新,器材配备达到教育现代化县的标准。图书配备逐年增加,生均年递增1-3册;更新计算机与班级多媒体设备,计算机有效生机比从目前的6:1增加到5:1,保
46、持班级多媒体班套比达到1:1;建设录播教室10套,建设智慧校园8所。(四)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坚持把师德师风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教师和校(园)长专业发展培训制度,实施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加大面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教师培训力度,加大适应小班化教育的师资培养力度。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校(园)长以及管理干部研修制度。每年筛选重点培养骨干教师120名、骨干校长10名,着力培养新生代学科带头人和教育领军人物,主动对接全市“绿谷名师”培养体系。(五)教育合作交流工程加强华文教育。以青田第三代、第四代华侨为重点受教对象, 进一步完善乡土教材、实践课程
47、、教学管理、教师队伍等开发与建设。通过世界青田人联谊总会,分设海外新生代青田人联谊会、世界青田人巾帼联谊会等组织,依托华侨中学等载体,推进华文教育。推动海外华侨子女家乡感恩行,积极开展华侨后代归国夏令营等活动,培育海外青田侨胞的根亲意识。建设教育交流基地。积极构建华文教育及文化交流基地,编制适合华裔子女的教材,满足华侨子女学习中文、体验中华文化、感受风土人情的需要。学习借鉴国际先进教育思想、办学理念、教学方法和管理经验,深化与海外华文学校、华媒战略合作,打造海内外文化交流的窗口。推进教育合作交流。鼓励中小学与海内外知名学校开展合作办学和文化交流活动,开办国际班或设置国际课程,推动跨文化交流,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加大引进海内外智力和优质教育资源的力度,吸引国内外知名学者、优秀教育管理专家到有条件的学校任职。加强双语教育、多语种教学、小语种培训和国际理解教育,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国际化人才。(六)平安校园建设工程完善学校安全工作“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运行机制,落实学校主体责任。坚持安全红线意识,以平安校园建设为基础,筑牢学生健康成长防护平台。深化平安校园建设,加大安全工作队伍建设力度。规范消防安全、食品安全、防范溺水、交通安全、校园安保等专项管理,抓好学生安全教育,强化安全事件体验教育和应急演练,提升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加强校园周边环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