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十四五”旅游发展规划.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无锡市“十四五”旅游发展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锡市“十四五”旅游发展规划.doc(4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无锡市“十四五”旅游发展规划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加快打造“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根据江苏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一、规划背景(一)发展成就“十三五”期间,我市围绕无锡市“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目标任务,大力推动旅游业结构调整和发展转型,全市旅游行业呈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强富美高”新无锡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旅游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出台关于无锡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
2、意见,实施无锡市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积极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无锡获评首批中国旅游休闲示范城市,创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家、省级旅游度假区1家、5A级景区1家和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5家,宜兴市被认定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019年,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与总收入均列江苏省第三位,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2062.9亿元。2020年在疫情冲击下旅游接待量同比恢复到60%。图1无锡市“十三五”期间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表1无锡市“十三五”期间旅游产品供给情况旅游产品新增数量新增项目名称“十三五”末总数量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宜兴阳羡生
3、态旅游度假区2省级旅游度假区1鸿山旅游度假区5国家5A级景区1惠山古镇景区4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5江阴市华士镇华西新市村宜兴市湖镇洑西村宜兴市西渚镇白塔村锡山区东港镇山联村滨湖区马山街道群丰社区5长三角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样板街区1清名桥街区1项目引领文旅融合初显成效。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积极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保护性开发了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惠山古镇等文化遗址,一大批文化遗产得以延续利用与活化改造。融创文旅城建成投运、小娄巷历史文化街区开街、“大拈花湾”项目签约等,一大批标杆性精品项目落地见效。积极推进大运河文化带(无锡段)建设,盘活运河文化资源,探索沉浸式文旅体
4、验空间,推出了“运河百景”标志性运河文旅产品,“寻找运河记忆”精品线路、“河畔一日”主题游线获各界好评。旅游市场监管工作稳步推进。出台无锡市旅游市场条例,优化经营旅行社业务服务许可制度,宜兴市、梁溪区、滨湖区探索全域旅游“1+3+N”综合监管新模式,市场监管体制机制不断完善。落细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贴心帮扶旅游企业纾困解难,创新开展“点位固安”专项行动,持续深化旅游包车交通安全、高危旅游项目安全等专项整治,行业治理能力明显提升。实行旅行社与团队“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严厉打击“不合理低价游”、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等违法行为,建立旅行社“红黑榜”制度,游客满意度连续四年(2015-2018
5、年)保持全省第一。“太湖明珠”品牌初步形成。持续打响“太湖明珠江南盛地”品牌,城市形象宣传片连续五年登上央视,总覆盖人群累计达100.4亿人次;在央视国际频道投播新一轮城市形象宣传片,创设澳大利亚、新加坡等8家海外无锡旅游推广中心,邀请百名国际友人“无锡运河行”,让世界感受无锡魅力。成功主办第二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2020中国夜经济论坛、“古运河风情夜游节”“国际樱花节”等系列活动,深受市民游客喜爱。顺利在福州、郑州等客源地城市举办无锡文化旅游推介会,城市品牌知名度有了新提升。文旅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深化。完成新一轮机构改革,组建无锡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县)区层面整合组建文化体育和旅游部门
6、。无锡君来集团、文旅集团与灵山集团等三家国有文旅企业,创新集团化运行机制,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初步形成集团下属子公司、集团全资和控股公司为运营主体,集团战略引导和品牌发展有机结合,集团资源监控和企业自身发展有机统一的格局,激发企业活力,树立行业标杆。(二)存在问题文旅产业尚未深度融合。旅游资源同质化严重,地方文化标识不明显,对丰厚的在地文化资源挖掘不足,知名旅游产品匹配度不高。休闲产品和体验属性不足。旅游产品主题功能单一,以门票经济和观光产品为主,门票收入占比较高;观光类产品休闲性和体验性不足;在场景应用、休闲娱乐、体验消费等方面存在欠缺。主客共享旅游空间需优化。旅游休闲空间环城布局未能与城市共
7、享空间合理共融共享,旅游项目对城市发展带动能力受限。旅游服务设施分布不均衡。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尚不够完善,节假日交通拥堵现象严重,旅游服务中心未形成多级体系,智慧旅游服务有待优化。此外,城市品牌影响力不足,营销内容缺乏新意,网络关注度和游客吸引力还有待持续增强。(三)发展形势新使命赋予无锡旅游新担当。“十四五”时期,我国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重大使命,以及对红色旅游、旅游扶贫和厕所革命等工作的重要系列指示精神,是无锡旅游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指引和根本行动遵循。在无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先行示范区的历
8、史进程中,无锡旅游业要凝聚勇做“排头兵”的强烈共识,肩负起重大使命,强化责任担当,烙下时代的“太湖印记”。新特征更迭无锡旅游新趋势。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旅游业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出境游、入境游市场“归零”以及跨省旅游时有“熔断”,旅游市场将处于较长的低谷期。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无锡旅游产品和服务必须更加注重个性化、安全性和品质化,推动国内旅游潜能的转换与落地,积极应对和参与激烈竞争,抢抓国内旅游出现“增量”的新机遇,把握好旅游发展的新趋势。新格局增添无锡旅游新动能。构建新发展格局,旅游是拉动内需、繁荣市场、扩大就业、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内容。发挥好文化赋能、
9、旅游带动的作用,无锡旅游需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把文化自信深植于旅游业并引领发展,通过文化创意增添旅游发展新动力,通过旅游表达文化内涵与形象,打造文旅融合发展的“无锡模式”。发挥“太湖明珠”核心品牌和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特色,加快向世界级旅游产品转化的步伐,建设拥有世界级旅游景区的旅游城市。新空间扩展无锡旅游新机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促进了科技创新、基础设施、要素市场、公共服务的共建共享、互联互通,新空间拓展带来新的机遇。无锡旅游需要深入对接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强化长三角城市群合作,持续打造江南文化特色品牌,乘势增创竞争发展新优势。同时,“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
10、叠加,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碳达峰承诺等重要部署聚合,这些也都为无锡旅游未来发展提供了重大契机、增添了新机遇。新需求引领无锡旅游新发展。近年来,我国旅游市场呈现较强发展韧性,市场呈现产品需求休闲化、出游方式散客化、自驾出游家庭化、消费需求复合化等新特征,游客需求趋向于复合化和多元化。实现无锡旅游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顺应旅游市场大众化、智能化、精准化、优质化的发展趋势,加快供给更高品质的旅游产品体系、共建共享的旅游功能空间、更加精细化的旅游服务,激发多元化市场活力,完善智能高效的治理机制,强化价值引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二、发展思路与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
11、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顺应旅游消费提质升级新趋势,以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打造多元化多层次的休闲度假产品为导向,以改革创新和文旅融合为根本动力,聚焦“融合”推动旅游产业转型,聚焦“消费”促进旅游经济跨越,聚焦“品质”强化旅游服务升级,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新需求,建设共同富裕的幸福美好城市,把无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休闲度假旅游城市,勇做全省“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排头兵。(二)基本原则坚持创新驱动。坚持把创新作为旅游发展
12、的第一动力,依托文化引领、科技赋能和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推动旅游业在政策、产品、业态、模式和服务等方面的创新,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构筑无锡旅游发展新路径和新优势。坚持品质引领。聚焦高质量发展,推进无锡旅游产品和服务升级,打造旅游产品精致化,建设旅游空间精美化,提升旅游服务精准化,推动旅游带动效益更加充分释放,全力将无锡打造成为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坚持融合发展。突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完善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机制,打响“太湖明珠江南盛地”城市品牌。培育传统产业受众市场“+旅游”,建设多业态集合的旅游消费集聚区,把无锡建设成为双循环发展旅游消费热点城市。坚持共建共享。树牢以人
13、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旅游业发展与产业创新名城、生态宜居名城、交通枢纽名城、山水文旅名城建设,构建全域发展新格局,让市民和游客共享发展成果,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三)发展目标“十四五”期间,围绕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这一主线,以“空间升级、产业升级、品质升级、数智升级、服务升级、品牌升级”为主要任务,立足自身优势、突出重点领域,推动旅游产业的提质增效,构建主客共享的旅游空间,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旅游项目,集聚一批创新引领、创意丰富的旅游人才,以建设国家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等为契机,努力将无锡建设成为“彰显吴地文化魅力、独具江南山水特
14、色”的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无锡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专栏1无锡市“十四五”旅游发展目标类别指标2020年2025年经济指标接待游客人数(亿人次)0.61.4左右旅游总收入(亿元)1057.892300左右过夜游客人均逗留时间(天)1.8产品指标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新增1家省级旅游度假区5新增1家省级及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5新增5家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新增1家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新增1家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新增3家省级工业旅游点(区)6新增3家三、重点任务(一)空间升级,构建城市旅游新空间统筹现代化发展和旅游资源空间,引导旅游产业向主客共享的休
15、闲空间布局,休闲要素向主客共享的生活空间覆盖,实现“引游客入城、引市民入景”,规划形成“一湾、两带、两翼、五区”的城市休闲旅游新空间结构。1.打造太湖湾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区。规划建设太湖湾休闲旅游核与实施太湖治理和保护、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太湖湾科创带规划建设相结合,对标现代化、国际化和特色化,统筹推进太湖湾旅游资源整合、业态布局、风貌提升和功能完善,把太湖湾打造成为世界级旅游度假区和世界级旅游景区。加快太湖观光向休闲度假升级,实施太湖旅游产品重点建设工程,推动大拈花湾、华莱坞三期、小南湾乡创综合体等重点项目建设,开发以湖畔度假休闲为特色的蠡湖未来城,发展休闲度假、文娱影视、疗
16、养康养、乡村休闲和商贸服务,培育新兴业态,高品质打造主客共享的太湖滨水休闲度假空间。实施全域“美丽河湖”行动和太湖108风景廊道工程,沿最美太湖岸线开发水上观光产品、绿色廊道、骑行线路和自驾游线,建设马山、山水城全域旅游集散服务中心,新增换乘中心游客停车泊位,把太湖湾建成具有优质资源配置能力的太湖旅游中心。专栏2太湖湾旅游产品重点建设工程世界康养度假标杆:大拈花湾项目。全域环境提升:全域“美丽河湖”行动;太湖108廊道:山水城郊野公园建设项目,山水东西路、十里芳径、十里明珠堤、十八湾沿湖公路、环山东西路景观提升及配套完善。吴越文旅体验新高地:丁埂遗址挖掘保护工程,阖闾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周铁古
17、镇、荣巷历史文化街区、周新老街保护和利用等。新兴业态打卡点:沉浸式演艺(拈花湾微笑广场、央视影视基地、蠡园西施岛、融创文旅城、太湖秀剧场)、樱花山庄度假(鼋头渚)、彩虹步道(贡湖湾湿地)、情景式剧本推理(华莱坞影都)等。休闲农业示范园:小南湾乡创综合体以及雪浪山生态园、龙寺生态园、红沙湾生态园、慕湾果园、踏青农庄等。乡村旅游重点村:和平生态村、群丰社区、山联村、七房桥村、洑西村、白塔村、张阳村、横山村、阳山村等。夜游新场景:融创文旅城、金城湾公园夜游、万象城文商旅休闲带等。生态打卡地:宜兴湖滨湿地、马山湖滨湿地、十八湾湖滨湿地、管社山湖滨湿地、长广溪湿地、贡湖湾湖滨湿地和大溪港湿地。2.建设沿
18、江沿河“两带”新空间。围绕长江、大运河水资源优势,积极推动长江观光休闲带、大运河文旅休闲带建设。打造沿长江观光休闲带,实施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工程,依托35公里长江岸线,推进滨江生态廊道建设与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植树造林建设有机协同,增设多功能公共休闲空间,放大“百年长江红色印记”文化主题,增强长江观光休闲带的魅力。打造大运河文旅休闲带,以“千年古运河”为脉络,全面建设大运河沿线人文景观,培育大运河水上旅游新游线,串联“田园乡境”惠山段、“江南古韵”梁溪段以及“吴越古都”新吴段,重现无锡千年运河的风采神韵,把大运河无锡段打造成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示范展示区、享誉中外的休闲旅游带。专栏3 培育
19、运河水上旅游新游线“田园乡境”惠山段。依托大运河“入城段”资源,挖掘乡村资源、非遗文化,重点建设五牧村、万里村、尚田六次产业园、包园四方摄影小镇、凤羽龙宫、先锋农场等八大项目,以“运河八景”为主线,沿线新建运河步道、灯塔、游船码头、休憩驿站等配套设施与景观小品,与锡西乡村振兴风光带形成交集,成为无锡运河段的新亮点。“江南古韵”梁溪段。以江南古运河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建设为核心,建成生态度假、休闲观光、城市庆典、艺术集群、品质居住、时尚商贸多功能复合的世界级中国运河文化旅游休闲示范区,打造“运河四季”实景演艺品牌,通过露天表演、夜间游船、水上演艺等夜游项目点亮夜游经济,让“江南水弄堂运河绝版地”成
20、为展示中国大运河文化精粹的名片。“吴越古都”新吴段。围绕京杭大运河发源地之一伯渎河,串点成线提升梅里古镇、泰伯庙、泰伯墓景区、梁鸿国家湿地公园、怀海义庄等历史文化旅游产品,沿河新建以江苏省“运河百景”伯渎河公园为代表的融生态、文化、健身、研学等为一体的运河公园,持续优化滨水生态空间。3.协同“两翼”一体化发展。以江阴市“江尾海头”与“霞客故里”为特色品牌,深挖“徐霞客”“要塞”“学政”“滨江”“中医”等独特性资源价值,促进特色历史人文资源向现实旅游产品转化,推动历史文化名街名镇名村、城市公园(园博园)、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研学基地、工业旅游点叠加旅游功能,推动霞客湾科学城建设,推进全域旅游发展
21、。依托宜兴市美丽山水和生态资源优势,积极实施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提升工程,进一步完善阳羡国家旅游度假区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打造宜兴国际旅游度假区、雅达健康生态产业园、水墨田园等江南山地旅游业态,推动大拈花湾文化旅游康养项目建设,培育西渚云湖茶禅小镇、湖茶旅风情小镇独特的文化休闲旅游业态,全面放大紫砂文化效应,形成景区观光游、文化体验游、美丽乡村游、文人紫砂游、健康养生游、运动休闲游的旅游产品体系,进一步彰显“陶都、洞天、茶洲、竹海”独特魅力,打造长三角重要旅游目的地。4.推动“五区一体”差异发展。梁溪区以全力创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按照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世界级度假目的地标准,
22、全方位提升环境品质和文化品位,推动都市旅游全产业链发展,加快实现环城古运河游线全线贯通,形成“最无锡”特色的江南历史文化风情带,建设具有文化底蕴的“江南会客厅”,向世界展示“江南水弄堂运河绝版地”的特色风貌。锡山区依托自然资源和文化禀赋,推动荡口古镇向景区街区社区转型,依托翠屏山旅游度假区建设“城旅产”互交赋能的融合发展先行区,提档宛山湖、现代农博园、斗山、山联村等乡村休闲点,提高旅游消费体验度,建设全域延伸、多点支撑的休闲旅居目的地。惠山区以乡村旅游为主体,围绕阳山桃文化、礼社历史文化、钱桥舜文化、西漳船文化、前洲国学文化、洛社运河文化,推进阳山生态休闲度假区以及古庄、万马、礼社、洛社等休闲
23、单元建设,创新文商旅产业链,构建覆盖全域的田园旅游新格局。新吴区发挥坐拥大运河、伯渎港、太湖等生态廊道优势,建设一批融合兼具未来感和实用性的交往空间、功能场景,加快建设“吴越春秋鸿山奇境”项目,打造以鸿山旅游度假区为轴的特色文旅长廊,推进梅里文化小镇、田园片区、伯渎河景观带建设,实现文化旅游、田园观光、商务休闲、特色农业融合发展。无锡经开区实施城市更新规划,统筹新城、老街、湿地、园区等资源,推动多元复合现代服务业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协同发展,系统提升城市形象、功能配套、人居环境,打造人文休憩、文化传承、科技创新的城市“新核”。(二)产业升级,建设现代旅游产业新高地坚持系统谋划和迭代更新,立足无锡
24、旅游资源禀赋特征,致力打造文化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康养旅游,积极探索特色资源“+旅游”开发路径,加快构建现代旅游产业新高地。1.绘好文旅融合美丽图景。深化江南文化名城建设,实施文化引领工程,深入挖掘吴文化、江南文化、运河文化、工商文化、红色文化的内涵,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在旅游业的创新运用。实施“艺术拾珍美好空间珍珠链”计划,运用艺术创意,推动创意开发,打造100个各具特色、各有腔调的城市文化新空间,串珠成链,辐射全域,让文化旅游成为无锡现代化建设中最具无锡气质、最显人文关怀、最富创新活力的新引擎。加快提升无锡文化旅游现代化、品质化、国际化的步伐,促进文学、美术、音乐、数字艺术、网络文化、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无锡市 十四 旅游 发展规划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