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doc
《如皋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皋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doc(6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皋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目 录前 言9第一章 规划背景10第一节 发展基础10第二节 机遇挑战13第二章 总体要求16第一节 指导思想16第二节 基本原则16第三节 发展目标17第三章 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21第一节 优化农产品供给结构21(一)保障粮食生产稳定21(二)落实“菜篮子”工程21(三)壮大地方特色产业22第二节 夯实农业产能基础23(一)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3(二)提升农业技术装备水平23(三)优化各类农业发展载体24(四)提升农业本质安全生产水平25第三节 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25(一)实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25(二)积极开展农业对外合作26(三)助
2、力农产品网络营销26第四节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27(一)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27(二)推进农业绿色生产27(三)完善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28第五节 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28(一)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29(二)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29(三)推动多种形式产业融合30(四)发展乡村新型服务业30第六节 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31(一)提升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31(二)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1(三)创新推进新型合作农场生产经营方式32(四)发挥农业产业联盟作用32第四章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有序推进农村现代化34第一节 优化城乡一体空间结构34(一)优化城乡布局结构34(二)推进城乡统一规划34(三)统
3、筹乡村发展空间35第二节 打造美丽宜居如意田园村庄35(一)分类指导村庄建设35(二)保护开发传统村庄36(三)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37(四)持续开展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37第三节 形成水韵乡村生态特色37(一)加强乡村水环境治理37(二)提升农村水利基础设施38(三)打造水韵乡村文化标识38第四节 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39(一)推进乡村住房更新改造39(二)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40(三)加强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40第五节 提档升级农村基础设施41(一)畅通农村交通物流设施41(二)升级农村能源供给设施42(三)同步建设农村信息基础设施43(四)夯实农村防灾减灾救灾设施43(五)深化农村公
4、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44第五章 全面提升农民素质 扎实推进农民现代化45第一节 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45(一)推动农民高质量就业45(二)完善农民创业致富平台45(三)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46第二节 壮大集体经济综合实力47(一)拓展集体经济增收途径47(二)推动集体经济转型发展48(三)持续推进“百企联百村 共走振兴路”行动48第三节 增强乡村治理能力49(一)提升基层治理的智能化49(二)加强农业农村执法工作49(三)加强村民自治组织建设50(四)完善村民自我管理机制51第四节 提升农民精神面貌51(一)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52(二)深化文明创建活动52(三)倡导健康文明风尚53第五节 加
5、速培育高素质农民54(一)提升农民综合素质54(二)推进农民职业技能培育54(三)实施高素质农民政策扶持55第六节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6(一)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机制56(二)分层分类实施社会救助56(三)完善帮扶政策体系和工作推进机制56第六章 推动城乡全面融合 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58第一节 提升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58(一)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58(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59(三)积极推进健康乡村建设59(四)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60(五)增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61第二节 加强乡村发展要素支持62(一)加大农村发展投入保障62(二)确保乡村产业发展用地
6、保障63(三)打造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63第三节 强化乡村人才队伍建设64(一)加大乡土人才培育力度64(二)鼓励各类人才返乡创业65(三)建立各类人才定期服务乡村机制65第四节 推进农业农村各项改革66(一)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66(二)深化农村金融制度改革67(三)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67(四)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68第七章 规划实施69第一节 加强党的领导69第二节 加强队伍建设69第三节 动员社会参与70第四节 严格监测考核71前 言“十四五”是开启现代化新征程的起步期。在现代化进程中,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程度决定着如皋现代化的成效。为描绘好战略蓝图,强化规划引领,根据如皋市国民
7、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南通市“十四五”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衔接如皋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8-2022年)部署要求,编制如皋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本规划按照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农民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的总要求,围绕“十四五”如皋市率先开展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探索,做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试点示范,对如皋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系统性总体设计和阶段性谋划,明确到2025年的阶段目标任务,细化工作重点,部署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健全政策措施,确保如皋市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在南通各县(市、区)前列。规划基期为2020年,规划期为2
8、0212025年,远景展望到2035年。本规划是未来一个时期有序推进如皋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指导性文件,是指导各镇(区、街道)、部门制定行动方案和办法细则的重要依据。第一章 规划背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目标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期间,如皋市必须切实抓住历史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率先开展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探索,做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试点示范,为奋力谱写如皋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奠定坚实基础。第一节 发展基础“十三五”期间,如皋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加强“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持续改善农村民生,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农业农村发展取
9、得了重大成就,为“十四五”期间,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率先开展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探索,做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试点示范奠定坚实基础。一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不断跨越。粮食产能不断加强。全市粮食年播种面积稳定在150万亩以上,建立优质水稻生产基地26000亩左右。花木盆景转型不断加快。全面推动苗木基地彩色化、珍贵化、效益化和盆景产业标准化、小微化、外向化、产业化发展。特色蔬菜基地稳步推进。全市现有果蔬基地面积25万亩,总产量超过100万吨;规模以上果蔬基地183个、面积3.36万亩。建成万亩省级菜篮子工程永久性蔬菜基地2个、省级蔬菜标准园8个。养殖业区域布局不断调整优化。积极应对新形势畜牧业发展
10、新常态,推动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以畜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创建与技术推广应用、畜禽养殖布局优化等为重点,助推全市畜牧业减量升级。农产品出口总额突破2亿美元、稳居南通之首。农业物质技术装备不断提升,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0%,高标准农田扎实推进,建成高标准农田达到71.49万亩。二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队伍不断壮大。坚持把家庭农场、粮食生产全托管服务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新主体、新载体,不断加大引导和培育力度。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市推进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全市工商注册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1193家。发展全托管服务组织611家,全市累计土地流转面
11、积68.5万亩,占承包总面积的58.3%。建设数量和服务面积均列南通市首位。加快“三个全覆盖”现代农业试点镇村建设,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建成新型合作农场52个。三是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强村富民步伐加快。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全市建档立卡低收入户15250户、30781人全部实现脱贫,人均年收入达7000元以上,“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32家省市定经济薄弱村全部达标出列。所有村(社区)年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50万元以上,其中100万元以上的村(社区)数达131个。强村加油站创新举措在南通面上推广,小马桥加油站通过验收并正式投入运营。“百企联百村”行动落实联建项目193个。全市
1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99元,增长7.7%,增幅高出城镇居民3.1个百分点。四是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高质量通过省级销号验收,考核排名南通第一。“如皋长寿之乡康寿之旅”美丽乡村游入选农业农村部休闲农业精品线路全国推介名录。江海荷香创意园、花名堂园艺中心等7家农园入选省主题创意农园,城北街道野林村被确定为省级生态循环农业试点村。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98.6%,生态健康养殖比重100%。2019年被确定为中央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县,2020年被确定为中央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08%。长江禁捕退捕扎实推进。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提出的
13、“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四好农村路”目标,开创“农村公路+产业”、“农村公路+旅游”、“农村公路+文化”的发展模式,打造出“走如意路 往皋处行”如皋农村公路品牌。2018年创成江苏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2019年创成江苏省物流示范县,2020年“交邮融合、客货同网”成功入选全国服务品牌试点,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实现全覆盖。建成省、南通市级各类美丽宜居乡村77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试点5个,平园池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五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强化。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抓引导做示范,乡风文明取得新进展。深入推进“红网+网格”工程,全面开展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村(社
14、区)党建标准化做法获评第五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优秀案例。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覆盖率100%。文明殡葬改革和乱建“土庙”专项整治成效持续巩固,累计清理乱建“土庙”2748座,实现镇级公益性骨灰安放设施全覆盖,文明殡改工作获省通报表扬。“政社互动”“三社联动”“小组自治”和社区减负增效、社区协商等基层治理工作持续推进。六是农村各项试验改革纵深推进。获批以农民合作社综合社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第三批江苏省农村改革试验区。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有序推进,抵押贷款试点累计发放承包土地经营权贷款208笔、1.96亿元, 抵押承包土地经营权7.6万亩,受益农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1户。积极探索农村承包土地经
15、营权抵押贷款网络建设,8家银行积极跟进试点。农村产权交易项目累计1.72万宗,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31.6万亩,总交易额23.76亿元。农村产权线上交易实现全覆盖,成交总金额2.1亿元。第二节 机遇挑战2021年到2025年,如皋市率先开展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探索既有难得的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从国际环境来看:受新冠疫情影响,经济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贸易形势短期不容乐观。国际农产品贸易不稳定性、不确定性问题突出,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保障粮食及重要农产品国内基本自给是作为人口大国的基本要求和必由之路。国家适时提出推动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用意明显,就是要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
16、种资源,在曲折中不断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从国内形势来看:城乡关系走向融合发展。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镇对农村的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城乡关系进入了融合发展的新阶段。城乡融合的深入推进,将进一步改变城乡关系、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速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带动乡村加快发展,形成城乡共同发展、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的良性格局。这将更加有利于如皋市更好更快实施区域城乡融合化发展,促进乡村振兴。从如皋发展来看:当前,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交相辉映,如皋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必将呈现新的走向和态势。“十三五”期间,如皋市坚持将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以优
17、化农业产能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实施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工程,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有利于促进现代农业在新的起点上实现了高质量发展。从挑战看,如皋市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还较突出。在农业现代化上,农业组织化程度还不高,农业社会化服务还不够充分,产业融合化发展规模还不大,农产品特色还不够明显,农业综合效益和功能提升还面临很多难题;在农村现代化上,村庄布局需要进一步优化,村庄建设缺少规划和特色,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滞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依然艰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需加强;在农民现代化上,移风易俗成效还有待进一步强化,农民的自我管理能力需要提升
18、,农民的职业化进程需要加快,农民收入增长多元化动力机制有待进一步形成;在城乡一体化上,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还需加快构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还要加大保障力度,农村发展的各项要素保障还需要增强,等等。这些是如皋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薄弱环节和突出短板,必须抓住机遇,发挥优势,统筹谋划,扎实推进,奋力谱写如皋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篇章。第二章 总体要求第一节 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强富美高”“五个迈上新台阶”“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等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
19、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坚持“四化”同步,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发展与安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农民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做好率先开展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探索的如皋实践。第二节 基本原则坚持优先发展。把落实“四个优先”的要求作为做好“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完善制度设计,细化配套政策,层层落实责任,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
20、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坚持规划引领。树立城乡一体、多规合一理念,遵循乡村发展规律,统筹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人口分布、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充分发挥规划的战略引领和刚性约束作用,做好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与各项规划有效衔接。坚持农民主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农业农村现代化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融合创新。把城乡融合发展作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路径,深化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联动改革创新,统筹推
21、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着力破除户籍、土地、资本、公共服务等要素制约,加快健全完善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第三节 发展目标“十四五”是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时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期,也是如皋市率先开展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探索期。到2025年,做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试点示范,基本形成特色鲜明、优质高效、组织化程度高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态势,基本形成生态美丽、宜居宜业、地方特色凸显的如意田园乡村新风貌,基本形成文明淳朴、治理有序、职业素养高的现代农民新群体,基本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
22、同繁荣的城乡全面融合发展新格局。如皋率先开展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探索,到2025年,主要目标如下:农业高质高效形成特色。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保障能力显著提升,生产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高效生态农业绿色化、数字化、设施化、品牌化发展水平持续提升,粮食总产稳定在67万吨以上,建成万亩省级菜篮子工程永久性蔬菜基地2个、省级蔬菜标准园8个。生猪饲养量保持在120万头左右。乡村宜居宜业充满活力。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构建水韵乡村生态特色,建设美丽如意田园乡村,建成美丽宜居乡村50个、特色田园乡村5个。培育乡村振兴示范村先进村,建成乡村振兴示范村16个、先进村35个。农
23、民富裕富足具有素养。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优秀乡村文化、农耕文化得到传承发展,农民物质更加富有、精神更加富足、生活更加美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4500元以上。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市推进工程,每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不少于2000人。城乡融合发展深入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持续提升,更多人才、科技、资金等先进要素向乡村良性流动,“百企联百村 共走振兴路”行动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不断推进,到2022年,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健全,农村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基本建立。到2025年,全面实施公共基础设施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如皋市 十四 农业 农村 现代化 规划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