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龙泉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龙泉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7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龙泉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龙泉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2021年8月目 录前 言1第一章 全面回顾“十三五”,总结发展成绩与短板2第二章 深刻把握“十四五”,审视发展机遇与挑战14第三章 高站位设立目标定位,勾勒龙泉文旅新蓝图19第四章 创新性优化空间结构,构建全域文旅新格局26第五章 高质量建设文化名城,重塑剑瓷经典新辉煌36第六章 高标准打造城市旅游,开启龙头引领新征程41第七章 全域化统筹乡村漫游,激发全域旅游新蝶变45第八章 高品位提升配套服务,促进文旅体验新升级51第九章 精细化制定营销策略,彰显龙泉文旅新形象60第十章 全方
2、位加强实施保障,增强文旅发展新动能65附件一:龙泉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项目库附件二:龙泉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图件II前 言“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十四五”时期的重要性,提出编制和实施“十四五”规划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要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为“十四五”规划谏言献策。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作为“十四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地区文化和旅游的发展,提高经济和社
3、会发展水平,增强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将由磨合期过渡到深化期,编制好文化和旅游“十四五”规划也将成为各地文化和旅游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十四五”时期是龙泉市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攻坚期,是全面厉行“丽水之干”担纲“丽水之赞”,忠实践行我省“八八战略”,助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开启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新征程的关键期。站在全新的历史节点上,聚焦“重要窗口”、聚力龙泉复兴,为认真谋划“十四五”时期龙泉市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注重战略性、体现创新性、突出实践性,特编制龙泉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
4、25)。第一章 全面回顾“十三五”,总结发展成绩与短板一、“十三五”发展成绩(一)改革体制机制,管理服务协同优化一是职能结构不断优化。龙泉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文旅高质量发展工作,重视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2019年,龙泉市全面实施机构改革,调整政府机构职能,为加快建设文化龙泉,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优化了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市剑瓷宝剑产业局等文旅部门,成立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并与时俱进地把龙泉“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旅游兴市”发展战略中的“旅游兴市”完善为“文旅兴市”。2020年,在“文化旅游大融合、生态经济大追赶”的活动指引下,成立了以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并下设“文
5、化旅游大融合”办公室,建立了“三创联动,五制一体”的创建体制,高质量实施“领导领办制、目标管理制、集中点评制、每月积分制、考核奖惩制”五项考核机制,凝聚全市力量,调动最广泛的资源,联动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景区城和文旅产业融合试验区。二是服务与监管水平不断提高。一方面,深化旅游行业协会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加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通过不断优化旅游发展环境,积极整合、提高旅游产业发展资金,加大旅游产业扶持力度,着力推进“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活动,让更多社会资本转型投资文化休闲旅游产业。另一方面,挂牌成立了“龙泉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承担辖区内文化、文物、出版、广播电视、电影、旅游、体育领
6、域行政执法职责,以及“扫黄打非”有关工作任务,构建以标准为指引、以信息公示为手段、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体系,不断提升文化市场监管效能。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旅游行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利剑行动”等旅游市场秩序整治活动,持续开展“扫黄打非”“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积极营造良好的文化旅游发展环境。三是人才保障机制不断完善。围绕剑瓷历史经典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培养龙泉青瓷、宝剑产业人才,探索精准管用的引才聚才开发模式,出台关于加快集聚创新创业人才 奋力推进一座独具匠心的文化名城建设的实施意见,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的人才投入保障机制,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以丽水学院中国青瓷学院、龙泉青瓷宝剑
7、技师学院为基地,立足企业、行业、岗位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实现职业教育与企业相结合、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与广大劳动者相结合。在发扬“父传子、师传徒”传统技能传授方式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产业技术工人培养。通过举办青瓷双年展、技艺比武、原创设计大赛等活动,定期与德化、景德镇等陶瓷学院开展培训合作,培养后备人才。主动服务企事业单位,梳理出紧缺人才岗位需求,制定招募计划,开展“订单式”人才招引。(二)提升供给质量,融合发展全面开花一是推进文旅融合。精心打造“一剑钟情从瓷开始”城市旅游风景线,精心开发“不灭窑火”体验游、“海丝瓷源”探秘游、红色经典研学游等乡村旅游精品线,切实提升旅游产品供给品质和旅游服务质量。
8、大力发展全域型、内涵型、开放型、创新型、体验型“五型”文化旅游业。加快青瓷、宝剑、香菇、金观音特色茶等文化主题旅游景区建设。连年举办“不灭窑火”龙泉青瓷传统龙窑烧制活动、瓷祖三公祭祖大典、元宵民俗巡游、端午龙舟文化旅游活动、长三角之巅天籁音乐会等特色文旅活动,围绕龙泉剑瓷文化,策划“天下龙泉”、“宋瓷归航”等大型实景演出,充分发挥“文化+旅游”的融合效益。二是推进农旅融合。承办全国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乡村春晚大集,建成并开放上茶街;龙泉“山水茶瓷”休闲养生度假线路获评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精品线,兰巨现代农业园区被评为全省百强“最美田园”;累计培育创建67家A级景区村,其中9个省级3A级景
9、区村,累计举办100余场“乡村文化漫游节”,荣获浙江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三是推进体旅融合。主推江南之巅天空越野赛、端午龙舟文化旅游活动、岩樟毅行、“龙泉论剑”四大体旅品牌。其中,依托“山地”资源打造的江南之巅天空越野赛已经成为越野市场标杆赛事之一,被评为“浙江省十佳商业体育比赛”。立足瓯江“水文化”举办的端午龙舟文化旅游活动精彩纷呈、亮点不断、国内外影响力逐渐扩大;此外还引进皮划艇项目,新组建成立青少年皮划艇队和龙泉市业余皮划艇队,谋划举办皮划艇等赛事,有力推动龙泉体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三)着力多点突破,产品开发日趋丰富一是做好“平台+项目”建设。“十三五”时期,龙泉市聚焦“一区一
10、路一窑两镇八园”特色化平台打造和旗帜性项目建设,聚力提升城市文化客厅、大窑龙泉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青瓷文化创意园、青瓷小镇、宝剑小镇、西街历史文化街区、省级青瓷文化旅游度假区等旅游发展空间。重点实施了青瓷文化旅游度假区、宝剑小镇核心区、青瓷小镇创新工坊、风情一条街等项目,已完成中国青瓷小镇披云文化园、白云岩景区、龙泉宝剑厂提升项目。推进宝溪景区、住龙景区创4A,启动3A级以上景区提升工程,推动旅游风情小镇、景区村、美丽城镇建设。新增龙泉宝溪1家4A景区,龙泉青瓷博物馆、兰巨现代农业观光园等5家3A景区(全市目前有国家级旅游景区11家,其中4A级景区3家、3A级景区7家、2A级景区1家,A级景区
11、村67家)。二是推进特色文旅产品打造。“十三五”期间,加大对现有景区、景点和景区村的优化提升,进一步做亮宝溪乡、竹垟乡旅游风情小镇,做强了“中秋之夜”“龙舟文化节”“不灭窑火”等文旅产品,打响“青瓷宝剑、天下龙泉”文化旅游核心品牌和“世遗秘探”、“桃源密境”、“天空越野”、“瓯江山水诗之路”等特色文旅产品子品牌。三是加大涉旅项目资金投入。全市涉旅项目投资逐年增长,2016-2020年龙泉市涉旅项目投资累计达195.23亿元。其中,2020年投资文旅项目超10亿元的有4个,分别为投资40亿元的城东综合体项目、21.44亿元的城市文化客厅项目、49亿元的中国青瓷小镇项目和10亿元的宝剑小镇项目。(
12、四)紧扣便民惠民,公共服务全面提升一是设施建设显著提升。文化层面,“十三五”期间陆续建成剑池城市书房、龙都瓯江花园城市书房、新华书店城市书房、八都小镇书房四个城市书房,各城市书房于2019-2020年陆续对外开放。完成浙江省基本公共文化标准化认定,“三馆一院”持续免费开放。龙泉博物馆实现讲解员专业讲解、志愿者义务讲解、语音导览和“无线网络及移动智能终端服务”自主导览等多种方式结合。全市各乡镇新增重点文化礼堂和文化活动室/文化活动中心累计超过50个。旅游层面,持续推进配套设施建设,完成了通景公路建设,旅游标识标牌、免费WIFI设备、停车场、旅游厕所、游客中心等配套设施提升工作,初步建成全域旅游大
13、数据中心、龙泉智慧旅游服务平台。二是惠民工程均衡推进。连续举办4届“小城艺术周”、300余场“乡村春晚”、“天籁之音长三角音乐会”等文化活动,相继举办“全民健身日”、职工运动会、“岩樟毅行”等体育活动,举办端午龙舟文化旅游活动、“瓯江源2018龙泉中秋之夜”、“瓷祖三公祭祀典礼”等系列传统节庆活动。此外,“十三五”期间举办文化漫游节超过80场,每年安排龙泉青瓷传统龙窑烧制技艺15场以上。持续开展“送文化”活动,累计送图书下乡5万余册、送戏下乡500余场、送电影下乡1万余场。更加注重文艺团队的培育,加强业余文体团队建设,开展文艺团队评星定级工作。(五)强化宣传营销,文旅市场活力迸发一是精准对接客
14、源市场。高度重视与武夷山旅游业的战略合作,提出了“嫁接武夷山、融入大市场”的旅游发展思路,并正式挂牌成立龙泉市驻武夷山旅游办事处,积极搭建“嫁接”武夷山、对接海西区客源市场的“桥头堡”。持续开展“武夷山串线游”活动,2016年以来已输送“串线”游客超20万人。创新开展“山海协作”文化旅游周、“五个一”系列交流活动,先后与嘉兴市秀洲区文旅局、上海市奉贤区文旅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积极融入长三角发展一体化合作战略,融入大上海,加强与上海奉贤区、宝山区以及杭州萧山区的合作,设立龙泉(上海)文化旅游推广中心,开拓疗休养市场,开展研学游,以平台之力实质推进龙泉高品质文化旅游产品、健
15、康农特产品“走出去”,长三角的游客、优质的资源要素“引进来”。 同时还精准策划“一月一城”等营销推广活动。二是持续策划文旅活动。以“活动围绕旅游转”为策划方向,高规格开展“牵手世遗 完美之旅”万人游龙泉、龙泉青瓷龙泉宝剑文化旅游节、世界青瓷大会中国陶瓷艺术大展等文化旅游活动。同时“天下龙泉”实景演出、“龙泉论剑”传统武术大赛首度精彩亮相,全面撬动旅游人气,推动旅游市场持续升温。三是串点成线做活市场。立足龙泉作为瓯江之源、长三角最高峰所在地的区位优势,不断挖掘瓯江水域沿线生态和文化资源,打造“诗与远方”最佳文旅体验地,推出中国剑瓷文化游、江浙之巅森林氧吧游、瓯江水上风情游、红色住龙感恩游学、“不
16、灭窑火”青瓷研学游等系列精品线路,推动乡村观光游线路向二日、三日深度体验游转变。(六)注重品牌塑造,国际影响持续扩大一是创建工作成果颇丰。“十三五”时期,龙泉市获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青瓷公园”,大窑龙泉窑遗址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收获多枚“国家级”金名片。龙泉窑大窑金村遗址成功入选2018年国家“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名单并顺利开园。“哥窑遗址在龙泉”得到考古论证。龙泉青瓷文化省级旅游度假区通过省政府批准设立,中国青瓷小镇、龙泉宝剑小镇分别列入省级特色小镇,竹垟乡、宝溪乡获评省级旅游风情小镇、住龙镇入选第四批省级风情小镇培育名单,宝溪乡溪头村评为全国首批乡村
17、旅游重点村,“江南之巅剑瓷龙泉”休闲避暑自驾线路入选长三角精品自驾游线路。青瓷、宝剑产业被评为省十大历史经典产业。除此之外,龙泉市成功入选浙江省第三批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区),龙泉市城区获评浙江省4A景区城,打造剑瓷大花园促进古城文旅兴入选浙江省大花园示范县建设典型案例,龙泉青瓷成为首批“浙江文化印记”,龙泉宝剑、“不灭窑火”入选全省文化和旅游IP库,市博物馆获评国家二级博物馆。二是文化遗产亮点纷呈。源口窑遗址经国务院核定并入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窑龙泉窑遗址。龙泉青瓷烧制技艺、龙泉宝剑锻制技艺双双入选国家传统工艺振兴项目,且龙泉青瓷与龙泉宝剑一同入选省级非遗旅游商品。“天下龙泉”全类别
18、商标投入运营。新增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名、省级3名,成功申报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4处、省级非遗旅游景区2处。成功举办海丝之路南海一号龙泉青瓷归源展及其大型实景演出活动、天府之路四川遂宁龙泉青瓷归源展等各类展览。三是国际化剑瓷品牌日趋响亮。深化“文化联姻故宫”,成立“故宫博物院龙泉窑研究中心”,完成了与故宫合作出版故宫龙泉日历、龙泉青瓷文创产品成功进驻故宫线下实体店和线上网店、举办“故宫龙泉青瓷回家展”等内容,同时还举办了“天下龙泉龙泉青瓷与全球化”特展及国际学术研讨会。与文化和旅游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组织剑瓷文化巡展走进30余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连续举办世界
19、青瓷大会、青瓷宝剑文化旅游节。在韩国首尔、西班牙马德里中国文化中心设立海外“龙泉青瓷展示角”,非遗魅力加快走向世界各地。龙泉青瓷入驻钓鱼台国宾馆、人民大会堂,入选APEC峰会、G20峰会等国宴用瓷和专属礼品,连续7次入选世界互联网大会礼品,并被列入中欧地理标志互认互保清单。表1-1 “十三五”时期龙泉市文化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序号指标名称2020年目标值指标特征2020年完成进度完成情况1每百人均文化设施面积(平方米)60预期性截止到2020年底每百人均文设施面积达到140.9平方米。已完成2年人均文化事业经费不少于260元预期性截止到2020年底年人均文化事业经费已经达到577.14.已完成3市
20、级主要文化设施(智慧文化)初步建成智慧图书馆、智慧文化馆,数字博物馆预期性图书馆:成功上线RFID图书自助借还系统;完成开通丽水市内通借通还“一卡通”服务的任务;推出了“扫码看书 阅读在路上”数字图书资源活动。文化馆:内设舞蹈厅、多功能厅、展示厅、报告厅、艺术档案室、录音棚等;线上公益课堂开课。博物馆:实现讲解员专业讲解、志愿者义务讲解、语音导览和“无线网络及移动智能终端服务”自主导览等多种方式结合。已完成4农村文化礼堂(个)70约束性2020年新增重点文化礼堂35个,文化礼堂/文化活动室/文化活动中心共21个。已完成5省级文化强镇3预期性安仁镇(2013)、小梅镇(2015)、宝溪乡(201
21、7发现中国森林文化小镇)已完成6注册文化志愿者人数占常住人口数3约束性2020年龙泉市注册文化志愿者人数占常住人口数达到7。已完成表1-2 “十三五”时期龙泉市旅游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序号2020年规划目标2020年完成进度完成情况1力争创建2个国家4A级景区龙泉山旅游区、丽水市中国青瓷小镇披云青瓷文化园为国家4A级景区。2017年龙泉宝溪景区被新评为国家4A级景区,现共有3个4A级景区。已完成2创建完成2个省级特色小镇,力争创建3个丽水市级特色小镇根据2019年度省级特色小镇考核结果,龙泉青瓷小镇、龙泉宝剑小镇两个省级创建小镇均位列良好等次;龙泉汽车空调小镇列省级培育类小镇优秀等次。已完成3打造
22、一个城市旅游综合体龙泉市城市文化客厅项目已开工已完成4培育和创建一批乡村旅游示范村住龙镇住溪村、兰巨乡仙仁村、宝溪乡溪头村、查田镇淤头村等村落成为乡村旅游示范村已完成5培育和创建5个养生养老基地龙泉市泉灵谷森林康养基地被认定为“2019年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龙泉市唯珍堂铁皮石斛生态博览园获评2016年度浙江省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2016年引进生态休闲养生住龙基地重点项目;2020年,龙泉住龙镇、龙泉兰巨乡官埔垟村入选首批浙江省职工疗休养基地。已完成6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100亿元,旅游产业成为龙泉市战略性支柱产业。2020年龙泉市旅游总收入124.40亿元,产业贡献度极大提升
23、。已完成总体来看,龙泉市较好地完成了文化和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主要目标,在全域旅游、乡村旅游、文旅融合等方面处于全省较高水平,为龙泉迈向“十四五”全新发展时期奠定了良好基础。二、“十三五”发展不足(一)体制机制的改革推进有待深入“十三五”期间龙泉市顺应文旅融合大趋势,在体制机制建设方面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十四五”时期,在文旅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对体制机制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体制机制的转变将会是多方位、深层次、高质量的改革。目前龙泉市在抓好管理体制改革和工作机制创新以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和市场化的运作机制、长效协调机制和综合治理机制及明确旅游新业态项目审批和安全监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龙泉市 文化 旅游 发展 十四 规划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