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十四五”信息产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十四五”信息产业发展规划.docx(6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云南省“十四五”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21 年 11 月目 录一、发展回顾及面临的形势1(一) 发展回顾1(二) 面临形势3二、总体要求5(一) 指导思想5(二) 发展原则6(三) 发展目标7(四) 产业布局8三、主要任务10(一) 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10(二) 统筹布局产业发展重点11(三) 深化产业协同集聚发展11(四) 释放数字技术赋能效应12(五) 增强对“两亚”数字辐射能力12(六) 完善产业人才培养体系13四、发展重点13(一) 信息通信传输服务业13(二) 电子信息制造业14(三)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18(四)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20(五) 信创产业26五、保障措施28(一) 加强
2、组织领导28(二) 优化扶持政策28(三) 实施人才战略28(四) 加大招商力度29(五) 完善监测评估29六、环境影响评价30(一) 总体说明30(二) 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评价31(三) 不良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33(四) 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35(五) 评价结论37一、发展回顾及面临的形势(一) 发展回顾产业规模持续扩大。自 2015 年实施“云上云”行动计划以 来,云南省信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2016 年2020 年分别完成 主营业务收入 826 亿元、1004 亿元、1238 亿元、1465 亿元、1703 亿元,平均增速超过 20%。其中,2020 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主
3、营收入 573 亿元, 占比 33.7%, 占全省工业增加值比重为 3.7%; 电信业务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主营收入 794 亿元,占 比 46.6%; 电子信息产品批发零售实现主营收入 336 亿元, 占 比 19.7%。集聚效应初步形成。“十三五”期间,全省信息产业空间布 局日趋完善,“一核、四群、一带”的信息产业集群效应开始显 现。昆明呈贡信息产业园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北斗导航、 机器人等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培育取得新突破;基本形成以 保山、丽江、楚雄为主的硅电子材料产业群,以昆明为主的软件 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群,以昆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玉溪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4、红河经济技术开发区、文山砚山工业 园区、大理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代表的电子信息制造群,以昆明滇 中新区、昆明高新区马金铺片区为主的光电子和稀贵金属材料产 业群;以电子信息出口加工产业为集聚的对外开放经济走廊和沿 边经济带建设初见成效。产业基础不断夯实。在电子信息制造领域,云南省实现了移 动终端、平板电脑、液晶电视、柔性显示器、机器人、可穿戴设 备等产品云南本地化生产制造;在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培育方1面,华为、浪潮等一批云计算大数据中心落地云南,组建了多个 省级大数据研究院;在新技术研发方面,与中国电子、航天科技、 航天科工、中科软、北京航空航天、国防科大、科大讯飞、中译 语通等广泛合作,组建了云南
5、省区块链中心、信创创新中心、光 电半导体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和孵化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普 及与应用。企业实力稳步提升。“十三五”期间,云南省在电子信息制 造、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信创等领域 引进和培育了一批重点企业,合作项目相继落地,诸如红河以恒 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方夜视科技 集团有限公司、云南临沧鑫圆锗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昆船电子 设备有限公司、云南长城计算机系统公司等一批云南省信息产业 领域的骨干企业不断涌现,企业国内外市场竞争力逐步增强。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全省固定宽带实现 100% 覆盖, 城镇地区和行政村宽带接入能力分别达到
6、 500Mbqs 、 200Mbqs,出省光缆共 27 条,省际互联网带宽能力达到 22T。全 省 4G 网络行政村覆盖率达到 100%,建成 5G 基站 1.9 万个。建 成瑞丽、磨憨 2 条国际陆地光缆,与南亚、东南亚国家骨干网连 通,国际传输带宽 1.03T。 昆明成为全国第四个拥有三大基础电 信运营商区域性国际通信出入口的城市。万物互联深入推进,建 成窄带物联网基站 2.2 万个,连接数 590 万个,物联网基本覆盖 行政村以上区域,有效支撑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领域物联网业 务发展。2(二) 面临形势1.面临机遇从全球范围看,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空前活跃,以人工智能、 大数据、云计算、区
7、块链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加速与传统制造业、 服务业等领域交叉融合,以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分享经济为代 表的新经济正在引领全球经济创新,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国家创 新力和竞争力已成为世界各国新一轮竞争的焦点。伴随着信息技 术创新、扩散、融合、渗透所带来的国民经济生产效率和组织效 率提升,数字经济正逐渐成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驱动力量以及 稳定经济发展前景的最优途径。在此背景下,信息产业作为数字 经济的核心支撑将引领经济创新发展新趋势,融合性新兴产业将 成为国民经济的新支柱。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快培育完整 的内需体系,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我 国信息产业发展提出了
8、新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将新一 代信息产业作为产业体系新支柱之一,并提出要加快发展云计 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重点产业,为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全国多省市加快在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 网、人工智能等领域进行重点布局,形成了多点开花、竞相发展 的格局,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进入新一轮加速期。从省内看,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精辟概括了云南在 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四个突出特点”,对云南作出了四个方面重 要指示以及“一个跨越” 、“三个定位” 、“五个着力”明确要3求,为云南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省委、省
9、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推进制 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战略部署,把信息产业作为推动高质量跨越 式发展重要抓手,全省上下凝心聚力、创新发展,着力推动新一 代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创新和融合发展,信息产业聚集效应 初步显现。当前,云南省正处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新旧动 能接续转换的关键期,信息产业作为“数字云南”建设的重要内 容,是培育新动能的关键载体和传统动能改造提升的助燃剂, “十四五”时期仍然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2.面临挑战在经济新常态下,国际经济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国内实体经 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任务紧迫而艰巨。 全国各省相继出台优惠政策和措
10、施,大力推动信息产业上规模、 提水平、增效益,发展信息产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从云南省 内部看,一是产业基础相对薄弱,产业链条不完整。信息产业整 体规模相较周边省份偏小, 尚未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 群;产业布局多以产业链和价值链中低端为主,产品附加值相对 较低。二是高端人才严重匮乏,政策体系亟待完善。信息产业属 于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目前云南省对产业领军和高端技术人 才的吸引力相对较弱,极大制约了企业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 升。同时,支撑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投融资体系等仍有进 一步完善空间。三是对外开放的水平有待有进一步提高,支撑 “一带一路”发展的能力亟待进一步增强。大通道尚未完
11、全打 通,辐射能力较弱,产业合作不深、层次总体偏低,贸易通关便4利化水平不高,经贸合作产业平台规模不大,技术合作缺支撑平 台等问题仍然突出,离国家要求和高质量跨越发展需要还有一定 差距。总体看来,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深入推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步伐加快,数字化需求大量释放, 要求增强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高端供给能力,发挥信息技术 融合应用带来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为经济社会数字化发展、 低碳化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必须认清形势,树立全球视野, 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忧患意识,加强统筹规划,主动顺应和引领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紧紧依托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 亚辐射中心
12、的地缘优势、稀有金属的资源优势以及新一代信息技 术产业的后发优势,着力锻造长板、补齐短板,继续做大做强以 新型智能硬件、汽车电子、新型显示和半导体材料为重点的电子 信息制造业,加快以基础软件、工业软件、行业应用软件等为重 点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集聚规模发展,谋划布局云计算、大 数据、人工智能、 区块链、物联网、VR/AR 等为重点的新一代信 息技术产业,抢抓信创产业快速发展的黄金窗口期,力争到“十 四五”末实现信息产业重大突破和高质量发展,赋能云南现代工 业产业体系再上新台阶。二、总体要求(一)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 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
13、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决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新发展5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主动服务和 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对于信息产业的要求 为引领,立足云南省信息产业发展实际,按照省委、省政府统筹 部署,深入实施“十四五”云上云行动计划,以“六五九”实施 路径 ( 即六大任务、五大发展重点以及九大工程 ) 为抓手,做大 做强优势产业,全面提升基础产品,完善产业发展布局,以关键 技术创新和应用模式创新为抓手,促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 和新模式发展,实现在国内国际分工体系中产业链
14、和价值链双提 升,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核心支撑,实现“十四五”时期云南省 信息产业发展的重大突破。(二) 发展原则创新驱动。以产业技术创新和应用模式创新为重点,着力完 善创新环境,丰富产业创新平台,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深入推进 全省知识产权保护和标准化建设,加强技术交易和引进,开发市 场需要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促进产业发展向创 新驱动型转变。融合应用。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技术水平、增强产业实 力、加快企业上云、打造安全体系,深入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 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激发传统产业新 活力,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打造创新产业生态链、生态圈,实现 经济发展质量变革
15、、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协调发展。围绕产业链构建创新链、配置资本链、布局人才链,建立产业合作生态圈,推进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在技6术研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融资等环节的广泛应用,鼓励业 务集成和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坚持规模发展与高端发展相结合, 在做大产业规模的基础上加速向产业链和价值链中高端拓展,实 现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全面提升。开放合作。坚持开放强省鲜明导向,促进外部资源引进与本 地能力培育相结合,对接国内外市场需求与要素资源,按照以资 源引企业、以市场换投资、以应用促产业的实施路径,进一步加 快推动资源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治理数字化进程, 有序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提升在国内
16、外产业格局中的话语权。(三) 发展目标到“十四五”期末,信息产业综合竞争力全面增强,产业规 模保持稳定增长,产业创新能力全面提升,整体质量效益大幅改 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比重显著提升,信息产业在云南国民经 济中的支柱地位和战略性作用进一步凸显。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到“十四五”末,全省信息产业主营业 务收入力争突破 4000 亿元,年均增速 19%,其中软件和信息技 术服务业突破 900 亿元,年均增速17%,电子信息制造业突破 1700 亿元,年均增速 25%。竞争实力全面提升。到“十四五”末力争实现“十百千”的 “外引内培”计划,即建设十个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产业创新能力 平台,培育百户主营业务
17、收入亿元以上的市场主体,力争打造千 亿级半导体材料产业集群,将智能硬件、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 打造成为五百亿级产业集群,为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 撑。7创新能级实现跃升。不断加大对信息产业的投入力度,在红 外技术、微显示、锗晶片、砷化镓晶片、磷化铟晶片等领域实现 全球领先;在金融设备、东南亚语言识别与处理等领域实现国内 引领;在 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 息技术应用创新领域,实现一批关键技术突破。集聚效应持续增强。将昆明打造成为云南信息产业的核心引 领区,将滇中新区打造成为云南信息产业的提升发展区,支持保 山、丽江、楚雄重点发展硅电子材料,支持玉溪、红河、大理、
18、文山重点发展智能硬件,将各类对外开放先行试验区作为支撑, 不断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拓宽产业发展空间、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形成良好产业生态。表 1 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主要目标(亿元)主要产业2020 年2025 年年均复合增速电信业务37961010%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41591017%电子信息制造业573174925%电子信息产品批发零售业33676918%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合计1703403819%(四) 产业布局为适应“十四五”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进 一步发挥昆明在全省信息产业的核心驱动和关键引领作用,整合 州市产业基础,谋划未来产业新方向,着力打造“一核、一区、 两群、多
19、点”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助推新发展格局下全省信息产 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核:指昆明市,主要依托官渡数字经济产业园、呈贡信息8产业园、昆明高新区,打造信息产业核心区,布局国家级多语言 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基地。依托南天信息、昆船智能、联诚科技等 骨干企业,引进中国电子、中译语通、商汤科技、华为、腾讯等 行业龙头企业区域总部落地,重点发展半导体材料、人工智能、 多语言数字技术、信创产业、区块链等。一区:以滇中新区为主,重点发展半导体显示产业,依托现 有的昆明物理所、蓝晶科技、北方夜视、京东方等骨干企业,引 进武汉长飞、武汉烽火、深圳欧菲光科技等行业龙头企业,重点 发展材料深加工和光电子元器件、OLED
20、微型显示器、半导体照 明器件、光纤以及红外光学元件。两群:一是“硅材料集群”,以曲靖、保山、丽江、楚雄为 主,重点发展硅电子材料产业集群。以隆基股份、宇泽半导体、 阳光能源、通威集团等骨干企业为主,引进华微电子、江苏中能、 保利协鑫等行业龙头企业,重点发展多晶硅、单晶硅棒硅片生产, 并逐渐从单一生产光伏硅产品向同时生产电子级硅产品发展。二 是“智能终端集群”,以玉溪、红河、大理、文山为主,重点发 展智能终端产业集群。依托红河以晴、昆明闻泰、玉溪蓝典、大 理云南长城等企业,引进科大讯飞、亮风台、汇顶科技、华米信 息科技、北京蚁视科技等行业龙头企业,重点发展无人机、机器 人、移动智能终端、智能视听
21、设备、可穿戴设备、车载智能设备、 存储设备、智能教育设备、显示设备、智能零售设备。多点:主要依托德宏瑞丽对外开放先行试验区、昭通水富经 开区等产业载体,积极布局承接国家产业转移基地和出口加工中 心。发挥现有的水富云端智能、富深智能等骨干企业,引进康佳、9小米、凌宇智控等行业龙头企业,重点打造先进制造、出口加工、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三大产业集群,构建云南软硬结合的先 进制造及出口加工配套能力。图 1 云南省信息产业“一核、一区、两群、多点”布局示意图三、主要任务(一) 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坚持以创新驱动为基石,把产业技术创新摆在云南省信息产10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贯穿于信息产业发展的始终,
22、不断激发 科技创新源动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在半导体材料、大数 据、智能硬件、行业软件等重点产业领域培育认定一批创新工程 中心,建设一批创新实验室,打造一批企业技术平台,开展关键 共性技术研发和试点示范应用。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在技术创新决 策、研发投入、成果转化等环节的主要作用,重视充分发挥民营 企业的重要作用,持续激发民营企业活力和创造力。推动行业领 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主动与云南省本地高等院校、科研 院所一起攻克技术难关,带动中小企业协同创新。(二) 统筹布局产业发展重点大力突破中高端环节,全面提升基础产品档次和技术水平, 实现全省信息产业由大到强的战略性跨越。重点发展新型智能硬
23、件、汽车电子、新型显示和半导体材料。聚焦基础软件、工业软 件、行业应用软件以及信息服务,坚持“研发+应用”双轮驱动, 力争在工业软件和小语种软件等细分领域取得新突破,形成集聚 发展新态势。谋划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围绕云计算和大数 据、人工智能、区块链、VR/AR、物联网等有产业基础和发展前 景的重点领域,奋力实现从 1 到 100 的产业裂变,努力抢占新一 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制高点。积极培育和发展信创产业,加大研 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在形成信创软硬件产业生态的基础 上,进一步加大向重点行业领域的应用和示范。(三) 深化产业协同集聚发展把握区域集聚发展的总体思路,立足发挥优势、凸显特色、
24、 聚焦突破、错位发展的原则,根据省内各州市的不同资源禀赋和11现实基础,确立不同的产业发展重点,按照“一核、一区、两群、 多点”的产业空间布局,注重统筹州市间协同发展的服务业体系 建设,消除制约协同发展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强化培育 重点产业的关联性,引导信息产业按功能区定位实行差异化、协 同化定向集聚,推动云南省内部前后向信息产业形成更具影响力 的协同集聚空间,奠定信息产业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四) 释放数字技术赋能效应支持新型基础设施、新型通用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加 快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新一 代信息技术在产业基础再造、重大技术改造、智能制造、服
25、务型 制造以及智能工厂中的应用,培育发展网络化协同制造、小批量 多品种个性化定制、云制造等融合型、服务型制造新模式,加快 数字化转型,推动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提升工业、能 源、医疗健康等领域智能化水平,加大“智能+”向教育、文化 旅游、农业、交通等经济社会各行业拓展力度,为制造业高质量 发展和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全面赋能。(五) 增强对“两亚”数字辐射能力抢抓建设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数字经济先行示范区的重大 历史机遇,打造昆明国际通信枢纽中心,建设具有面向“两亚” 语音、数据、互联网全业务落地结算和交换功能的国际通信枢纽。 成立国际大数据中心,支持国际数据落地存储、交换交易、支付 结算、加
26、工处理、数据分析等业务。建设支持区域间交流合作的 互联网应用平台,畅通交流合作渠道,打造国际信息直通车,开 创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新局面。12(六) 完善产业人才培养体系根据云南省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 业的发展情况,结合加快产业培育壮大、强化招商引资的人才支 撑需求,系统构建云南省“十四五”数字化 (产业) 人才培养体 系。主要通过在职员工定制培训和职业院校定向教育的方式,重 点培育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卫星应用、 智能制造、 云计算、网络安全、虚拟现实、物联网、区块链、无人机等 10 类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专业技术应用人才和专业技能操作人 才。搭建云南省数
27、字化(产业)人才总部基地和人才大数据平台, 完善教学基地、实训平台等配套载体建设,为云南信息产业高质 量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四、发展重点(一) 信息通信传输服务业1.5G 和千兆光纤网络适度超前部署“双千兆”网络,同步提升骨干传输、数据中 心互联、5G 承载等网络各环节承载能力。扩大 5G 网络覆盖范围, 推动实现城镇地区连续覆盖。持续推进重点区域深度覆盖和各区 功能性覆盖,聚焦 5G 应用发展需求,加快推进重点地区 5G 网络 建设,促进“5G+”智慧交通、智能制造、智慧物流、智慧教育、 数字医疗等创新应用落地。持续扩大千兆光网覆盖范围,推动全 省城乡光纤网络深度覆盖和速率
28、提升,在重点区域部署千兆网 络。以数据中心为核心,打破传统地域和行政区划组网模式,推 动传统网络转型升级,构建支撑互联网业务发展的新型网络。132.国际通信及增值服务形成国际信息大通道,建设区域国际通信枢纽中心。大力拓 展国际电信增值业务,为中国互联网企业落地云南、借助大通道 “走出去”发展提供基础支撑和跨境服务。加速落地国际通信枢 纽中心交换结算业务,推动国际信息大通道和面向“两亚”信息 辐射中心建设,增加云南国际电信业务总量,带动上千亿的区域电信增值服务发展。专栏 1 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加快 5G 网络覆盖。到 2023 年基本实现全省县级以上城区 5G 网络全覆盖 ; 到 2025
29、 年,全省新建 5G 基站 14 万个。推进 5G 应用示范区建设。聚焦打造 5G 融合应用新业态、新模式,到 2025 年在数字工厂、无人车间、无人生产线、无人采矿、自动驾驶等领域打造具有 云南特色的“5G+”应用试点示范。加快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设。积极推动昆明市申报、建设国家级互 联网骨干直联点,部署电信、移动和联通三家运营商企业的骨干网互联互通网 络设备、接入链路、机房配套,疏导本省及周边省份互联网网间流量,与我国 其他已建骨干直联点共同组成互联网网络顶层互联互通架构,提升到北上广深 等一线城市的互联网访问速度。加快国家级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建设。积极推进昆明申报、建设国家新型 互联
30、网交换中心,加快部署相关网络设备、传输线路、安全设备以及配套网络 质量与安全监测设备等,打通基础电信企业、大型互联网企业、云服务企业和 CDN 企业之间的互联通道,实现“一点接入、多点互通”,降低通信成本与网络时延。(二) 电子信息制造业1.新型智能硬件培育和引进智能硬件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通过整机制造带14动相关配套企业入驻,推动产业链本地化应用,促进产业集聚规 模发展。强化技术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组织模式创新,积 极培育智能硬件应用市场,增强产品供给能力。以高端化、定制 化、个性化为方向,重点发展产业基础较好和市场前景广阔的新 型智能手机、面向特定人群的智能功能机、服务机器人以及无人
31、机等产品。推进研发制造以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防丢设备、 智能眼镜为代表的消费类智能可穿戴设备。依托已有产业平台和 载体推动智能硬件整机制造企业向高端市场拓展和产业链高附 加值环节延伸,不断向价值链高端迈进。2.汽车电子大力发展车载电子与车联网系统,引进和培育车载芯片、车 载显示屏、车载传感、网络通信芯片、北斗导航芯片等汽车电子 关键和核心部件的产业化升级应用。支持 5G 网络通信、WIFI 通 信、北斗导航系统的车载终端设备以及自主智能车载操作系统平 台应用,积极联合以华为、百度、商汤为代表的行业龙头企业, 开展智能驾驶、智慧路网、智能充电等典型应用场景示范,积极 推进智能汽车试验场建设。
32、依托龙头企业生态牵引,提升半导体 元器件、零部件系统、软件及算法、智慧交通服务、新能源服务、 车联网信息服务等六大领域产品及服务的本地配套能力和市场 占有率,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新格局。3.新型显示进一步完善新型显示产业链,提高关键材料及设备的配套水平,加快形成自主发展能力。重点发展材料深加工和光电子元器 件环节,布局 OLED 微型显示器、半导体照明器件、光纤以及红15外光学元件。坚持面板企业与配套企业并重发展,鼓励面板企业 与配套企业通过多种合作方式,结合 AMOLED 等新一代显示技术 工艺研发,共同开发关键设备和材料。发挥骨干企业对产业链带 动作用,引导企业加强横向合作,对上游产品实
33、现互信互认,鼓 励企业加大本地材料和设备的采购力度。4.半导体材料推动电子元器件企业与整机厂联合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提升 全省高端片式电容器、电感器、电阻器等元器件产品市场占有率。 大力发展氮化镓、碳化硅、氧化锌、氧化镓等第三代半导体材料, 积极发展电子级多晶硅及硅片制造,加快高纯度化学试剂、电子 气体、碳基、高密度封装基板等材料研发生产。大力支持新型芯 片级高纯金属镀膜材料、复合键合丝材料、贵金属合金钎料、半 导体存储材料等稀贵金属功能材料以及纳米级陶瓷粉体、微波陶 瓷粉体、功能性金属粉体、贱金属浆料等元器件关键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专栏 2 智能硬件制造中心推进工程加快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嵩明粤
34、商产业园项目, 以智能制造、5G 基础设 施配套产业、汽车电子产业为发展重点。辐射“两亚”国家的消费电子产业基 地项目,由以晴集团及配套企业共同建设,主要包括消费电子产品生产基地项 目、消费电子零部件生产基地项目、“两亚”国家国际产业合作基地项目和园 区服务升级项目。面向“两亚”数字经济先行示范区产业基地项目,依托滇中 新区、官渡数字自贸港、云南 ( 大理 ) 信创产业园,将人工智能机器翻译终端 和硬件设备作为重点发展内容之一。重点发展光电子器件等零部件。依托北方夜视等领军企业,重点突破红外 成像领域、精密光学元件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碲镉汞红外探测器材料与器件产业化。延伸云南光电子器件产业
35、链,积极布局 VCSEL 激光器、激光雷达、16相干光收发模块、光交叉连接器、通信光纤光缆、光纤传感器等技术领域,对 接国内外光通信模块及器件、光纤传感器等光传感器件领域重点企业,加快形 成集聚,打造我国西南地区新型光电子器件和光模块制造基地。推动智能硬件制造产能提升。支持闻泰、航天科工、红河凯利特 ( 以晴集 团 )、 中国长城等领军企业及重大项目的投产和扩产, 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和配套功能,汇聚产业要素,迅速提升云南终端制造产能规模。重点围绕光学 镜头、电芯、 PCB、声学器件、外观件、连接器、信创计算机硬件存储设备及 服务器等智能终端供应链配套领域,以及智能可穿戴、智能家居产品、车用
36、智 能网联终端研发和制造领域,面向国内外,选取小米、华为等产品市场竞争力 强、发展空间大的重点知名企业开展精准招商,加速智能终端制造本地配套和 应用生态的建设和集聚。推动云南智能终端制造产业规模迅速上量发展。加快推动行业示范应用。扩大各类智能终端产品在烟草、绿色能源、绿色 食品、先进装备制造、交通物流、旅游、生物、生态环境、农业等领域的应用, 实施一批新场景示范性工程,拓展市场空间。以大规模应用牵引,以贴近示范 场景为优势,推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提升吸引上游企业来云南落地。专栏 3 新型显示产业培育工程大力发展面板制造。推动硅基 OLED 微显示产业规模的扩充,支持京东方
37、(创视界)、云南北方奥雷德光电突破 12 寸硅基 OLED 微显示器件大规模生产 工艺及关键技术,加速推进现有 8 寸/12 寸硅基生产线的持续扩产。积极布局 Micro LED/Mini LED 等新型大尺寸 LED 显示领域, 围绕 Micro LED/Mini LED 显示屏制造领域进行“以点带面”的产业链招商。以整机企业带动产业链集聚。推动京东方 (创视界) 联合蓝晶科技等企业 在滇建设微显示国家级创新中心,重点围绕上游硅基 OLED 驱动芯片、核心器 件及材料、设备领域开展研发,不断提升国产硅基 OLED 产品综合竞争力和产 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培育发展光纤预制棒、碳化硅/氮化镓单晶、
38、红外民用整 机、蓝宝石/碳化硅/氮化镓外延及器件等。吸引在 MOCVD、溅射靶材、转移设 备等领域的配套企业来滇落户,推动在云南构建涵盖上下游较为完整的新型显示产业链。17(三)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1.基础软件大力发展具有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社会价值、引导产业发展 方向的高端软件,加快推进安全自主可控操作系统、云操作系统、 中控工业操作系统以及其他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工具软件、中间件 和数据库等领域核心基础技术的创新应用。推进国产硬件、数据 库、操作系统、中间件、安全软件及各类应用软件的集成、适配、 优化,加快构建基于自主可控基础平台的应用软件开发和服务生 态。2.工业软件支持工业装备嵌入式软件、产品
39、研发设计软件、产品制造过 程管理软件等关键工业软件的研发,推进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 造、制造执行管理系统(MES)、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 等 工业应用软件的研发和产业化。基于平台的数据沉淀和模型应 用,开发部署运行监测与分析工业软件,扶持企业制定智能运维 解决方案。积极推进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 集中开发采购、供应商管理、柔性供应链、智能仓储、智慧物流 等云化应用服务。支持龙头企业、技术服务机构开展开源社区、 开发者平台和开放技术网络建设,面向工业软件开发、协议转换 等共性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打造汇聚开发者、开发工具 和中小企业的开放平台。3.行业应用软件加大小语
40、种软件推广和应用。面向基础与行业应用软件,突 破并掌握对中文、外文及少数民族文字的识别、处理、编码转换18与翻译等的核心关键技术。支持对古文字、少数民族文字的研究, 加大对多语种、电声信号处理技术的应用融合试点示范。围绕面 向“两亚”的数字经济建设工程,在旅游、金融、物流、智能终 端等领域发展多语种软件解决方案。围绕智慧党建、智慧交通等 具备一定行业应用基础和特色的领域,进一步打造行业应用软件 标杆,提高软件对行业赋能、赋智水平。4.信息服务面向重点行业领域应用需求,重点发展微服务、智能服务等 服务模式,加快发展面向移动智能终端、智能网联汽车等平台的 位置服务、数字内容服务、新型高清视频通信网
41、络服务以及智能 应用、虚拟现实等在线运营服务,加快培育面向电子商务、金融 科技等领域技术服务平台和解决方案。支持提升信息技术咨询、 信息系统方案设计开发、技术测试、数据处理、远程运维、质量保障等服务能力。专栏 4 特色优质软件应用推广工程集聚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依托云硅智能小镇、昆明呈贡信息产业园、 五华科技园等省级高新技术集聚区为载体,以红河蒙自综合保税区、德宏瑞丽 对外开放先行试验区为外向平台,围绕基础软件、应用软件和新兴信息服务等 领域,发挥骨干企业创新引领作用,聚集国内外企业、人才、资金、技术、市 场等资源, 完善全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生态环境,形成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围绕核心技术、
42、内容创作、产品应用等环节加强区域聚集协同发展,不断提升 全产业链发展水平。提升行业应用软件。 以面向“两亚”为抓手,开发中国-东盟的小语种软 件、少数民族语言软件,推动中国与东盟合作交流。以云南旅游业为切入点, 面向特色旅游、特色食品、特色能源等“绿色三张牌”为抓手的重点行业,建设一批软件技术服务平台,推动软件企业与行业企业深入合作,加快关键核心19技术研发, 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软件创新产品。依托云硅小镇、 昆明呈贡信息产业园区等软件产业园,加快发展电子政务、智慧城市平台等城 市综合管理软件。加强信息技术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管理等活动的深 度结合,推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推广
43、工业应用软件。围绕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旅游文化产业、信息产 业、物流产业、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新材料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食品 与消费品制造业等云南省工业重点领域发展需求,深化大数据、云计算、人工 智能等技术应用,发展一批面向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各环节的新型 工业应用软件。支持工业装备嵌入式软件、产品研发设计软件、产品制造过程 管理软件等关键工业软件的研发,推进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制造执行管理 系统(MES)、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等工业应用软件的研发和产业化。支持 龙头企业建设具有行业特色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研发设计、数据管理、工程服务、协同营销、信息共享和数据开放等工
44、业云服务。(四)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1.云计算和大数据加快云计算和大数据服务能力建设,促进云计算和大数据产 业发展,进一步加快“数字云南”建设,打造一体化大数据中心 体系。加快应用云计算平台大规模资源管理与调度、运行监控与 安全保障、多云管理等关键技术和容器、超融合等新型虚拟化技 术,依托现有大数据中心,不断提升政务、工业、金融、交通、 医疗、旅游等不同领域的云服务解决方案,打造特色鲜明的云计 算和大数据产业基地。2.人工智能加快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处理、生物特征识别、自然语言 理解、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面向农业、 旅游业、跨境贸易和物流等云南省优势产业,研发传感器微功耗
45、20芯片、智能感知设备、智能控制设备等产品,满足农业生产、智 慧旅游、工业控制、汽车电子等领域智能化升级需求。推动云计 算、大数据、区块链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发展,在金融、教育、 医疗等重点行业率先形成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智能软硬件产品与 解决方案。3.区块链搭建区块链基础设施。通过引入示范项目、打造政产学研平 台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各参与方积极探索和应用区块链技术。加 快推进区块链在食品安全、金融、政务民生、供应链管理、智能 制造等领域的应用试点,确保溯源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不可 篡改性。着力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竞争力的区块链 拳头产品,把云南省建设成为区块链应用试验场和聚集区。4.物联
46、网推进物联网、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国际通信 服务能力,推进物联网接入能力建设。培育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同 各产业深度融合,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与云南省支柱 产业、优势产业融合发展,制定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发展的支持政策。实施传统基础设施“数字+” 、“智能+”升级 行动,推进交通、物流、能源、水利、气象、医疗、教育、文化、 体育、城市公用设施、建筑、电网、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物联网 应用、智能化改造,促进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深度融合发展。5.虚拟现实突破数据处理传输、图像处理等关键技术,实现虚拟现实硬 件设备创新应用。结合云南省优势产业,围绕旅游、食品、民族21文化等领域
47、打造多元化虚拟现实 (VR/AR) 应用场景,在消费端, 丰富游戏开发、视频、直播等内容;在企业端,重点突破各行业 内不同虚拟现实产品之间碎片化和兼容性不强的问题,形成 VR/AR+教育、医疗、旅游、工业等领域试点应用范例,打造国内 较有影响力的 VR/AR 产业基地。6.卫星应用加强总体设计,建立卫星应用产业发展工作协调机制,推进 民用遥感卫星数据的统筹管理。协调推进卫星数据中心和综合应 用服务平台、遥感卫星检验场与定标场等设施建设。构建“通、 导、遥”卫星数据综合应用服务平台,结合 5G、人工智能、大 数据等技术,在智慧旅游、智慧边境、智慧能源等领域发展卫星 应用示范产业,推动北斗、高分、卫星互联网等国家重大卫星工 程建设成果在生态安全、生态环境和自然灾害等行业应用。积极 推动“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与应用试点,在我省及周边区域开展与卫星相关的商业化应用和产业化发展。专栏 5 人工智能先行工程推动计算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云南人工智能公共基础设施网络,满 足云南省内发展智慧城市、智慧能源、智能制造、智能交通、国防等各行业创 新应用的需求,提供普惠 AI 算力,降低企业开展人工智能应用创新的成本, 加快各行业的智能化进程。以申请创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为 契机,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