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初中同步测控优化设计物理八年级下册配人教版第12章第1节 杠杆第1课时含答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4初中同步测控优化设计物理八年级下册配人教版第12章第1节 杠杆第1课时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初中同步测控优化设计物理八年级下册配人教版第12章第1节 杠杆第1课时含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4初中同步测控优化设计物理八年级下册配人教版第1课时杠杆与杠杆的平衡条件知能演练提升一、能力提升1.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则F的力臂是()A.OAB.OCC.ODD.FD2.如图所示,O为杠杆的支点,杠杆右端挂有重为G的物体,杠杆在力F1的作用下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用力F2代替力F1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F1F2C.F2F2,故A错误,B正确。用力F2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时,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F2l2=Gl,由图知l2G,故C错误。因为F1F2,F2G,所以F1F2G,故D错误。3.D解析 此题考查杠杆的平衡条件,当F1l1=F2l2时杠杆平衡,
2、杠杆向一方倾斜不是由力的大小决定,而是由力与力臂的乘积的大小决定,哪一方的乘积大,就向哪一方倾斜,故D对。4.A解析 本题考查了杠杆的平衡条件。设每个钩码的重力为G,杠杆上每一刻度为L,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3G2L=2G3L,两侧各去掉一个钩码,则杠杆的左端为2G2L,右端为G3L,则2G2LG3L,故左端下降。5.B解析 如图,设原木的全长为l,动力臂是l,阻力臂是12l。因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l=G12l,所以500 Nl=G12l,解得G=1 000 N,原木的质量m=Gg=1 000N10 N/kg=100 kg。6.解析 因为lOBlAB=21,所以lOBlOA=lOB(l
3、OB+lAB)=2(2+1)=23。由杠杆平衡的条件得FlOB=GlOA,可得F=GlOAlBO=20N32=30 N。答案 307.解析 过动力臂l1的右端作它的垂线,与杠杆相交于一点A,即动力F1的作用点;由于F2使杠杆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所以F1应使杠杆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即F1的方向应垂直于l1向下。答案 如图所示8.答案 (1)右力臂的大小(2)6不能(3)变大(4)43第2课时杠杆的种类及综合应用知能演练提升一、能力提升1.如图所示的生活用具中,使用时属于省力杠杆的是()2.下图是自卸车的示意图,车厢部分可视为杠杆,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B点是支点,液压杆施的力是动力,货物重力是阻
4、力B.B点是支点,物体A放在车厢前部可省力C.C点是支点,物体A放在车厢后部可省力D.C点是支点,物体A放在车厢前部可省力3.下图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地上运送巨木的情景。架在支架上的横杆属于(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杠杆;支架下面垫有面积较大的石块,是为了(选填“增大”或“减小”)对地面的压强。4.如图所示,轻质杠杆OA中点悬挂重为60 N的物体,在A端施加一竖直向上的力F,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力F的大小是。保持F的方向不变,将杠杆从A位置匀速提升到B位置的过程中,力F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在图中,画出杠杆AB在图示位置静止时作用在A端点的最小力F的方向及其力臂
5、l。6.轻质杠杆OABC能够绕O点转动,已知OA=BC=20 cm,AB=30 cm,在B点用细线悬挂重为100 N的物体,为了使杠杆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平衡,请在杠杆上作出所施加最小动力的示意图(要求求出最小动力的大小并写出计算过程)。二、探究创新7.从地面上搬起重物我们的常见做法是弯腰(如图甲)或人下蹲弯曲膝盖(如图乙)把它搬起来,哪种方法好呢?下面就建立模型说明这个问题。把脊柱简化为杠杆,如图丙所示,脊柱可绕骶骨(轴)O转动,腰背部复杂肌肉的等效拉力F1作用在A点,其实际作用方向与脊柱夹角为12且保持不变,搬箱子拉力F2作用在肩关节B点,在B点挂一重物代替箱子。用测力计沿F1方向拉,使模型静
6、止,可测出腰背部复杂肌肉拉力的大小。接着,改变脊柱与水平面的夹角即可改变杠杆与水平面的夹角,多次实验得出结论。(1)在丙图中画出F2力臂l2。(2)当角增大时,l2,F1。(均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3)如果考虑到人上半身的重力,那么腰背部肌肉的实际拉力将比丙图中F1要(选填“大”或“小”)。(4)对比甲、乙两种姿势所对应丙图中的两种状态,分析可得,(选填“甲”或“乙”)图中的姿势比较省力。知能演练提升1.A解析 A选项中钢丝钳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B选项中食品夹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C选项中钓鱼竿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
7、杆;D选项中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2.C解析 由图可知车厢绕着点C转动,所以C点为支点;当物体A放在车厢的后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因此省力,所以选项A、B、D错误,C正确。3.解析 由题图知,架在支架上的横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支架下面垫有面积较大的石块,可以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对地面的压强。答案 省力减小4.解析 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动力臂是阻力臂的两倍,则动力是阻力的一半,故力F的大小是30 N;如图所示,D是OA的中点,ABCD,则C是OB的中点,即OB=2OC,故F=12G=30 N,所以将杠杆从A位置匀速提升到B位
8、置的过程中,力F的大小不变。答案 30 N不变5.解析 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若要使力F最小,则需要其力臂最长,当力F垂直于AOB的时候力臂最长,此时F最小。答案 如图所示6.解析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要使力最小,则动力臂应最长,连接OC,OC为最长的力臂,力的方向与OC垂直且向上,根据勾股定理和全等三角形定理可得,动力臂OC=50 cm。故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F1OC=GOA,代入数值可得F150 cm=100 N20 cm,解得F1=40 N。过C点作出最小动力。答案 如图所示,计算过程见解析7.答案 (1)如图所示(2)变小变小(3)大(4)乙第2节滑轮知能演练提升一、能力提升1.如图所示
9、,用不同的机械匀速提升同一物体时,最费力的是(不计机械自重和轴摩擦)()2.某同学在研究动滑轮特点的实验时,进行了正确操作,并记录数据如下表,分析数据后发现,实验结果与课本中“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的结论不符。面对这一事实,下列做法最不可取的是()实验次数物重G/N拉力F/N11.00.6521.50.9032.01.15A.与同学分析可能原因B.实验失败,停止实验C.改进实验条件,重新实验D.查阅资料,了解结论的适用条件3.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200 N的重物,动滑轮重为10 N(不计绳重与轴摩擦),则拉力F的大小为()A.70 NB.100 NC.105 ND.110 N4.如图所
10、示,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使重300 N的物体在水平桌面上以0.1 m/s 的速度匀速运动时,物体与桌面的摩擦力为60 N(不计绳重、动滑轮重及摩擦),F及其功率的大小分别为()A.20 N2 WB.20 N6 WC.60 N2 WD.30 N6 W5.在日常生活中,用10 N的拉力不能提起重力为15 N的物体的简单机械是()A.一个定滑轮B.一个动滑轮C.杠杆D.斜面6.一辆汽车不小心陷进了泥潭中,司机按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方法安装滑轮,均可将汽车从泥潭中拉出,如果汽车受到的阻力为1 000 N,则甲图中人匀速拉动汽车的拉力至少为,其中比较省力的是图。(绳与滑轮间的摩擦不计)7.小可在A端用
11、如图所示的动滑轮匀速提起200 N的水桶,若不计绳重、滑轮重及摩擦,则人拉绳子A端的动力为 N;实际测量A端的拉力为110 N,不计绳重及摩擦,则滑轮重力为 N。8.如图所示,工人用240 N的拉力,在15 s的时间内,将重600 N的建筑材料提升到6 m高的楼顶上,绳子自由端移动了m,拉力做的功是J,拉力的功率是W。9.某小组同学研究动滑轮的使用特点,他们先用弹簧测力计缓慢提起钩码,如图甲所示,再分别用重力不同的动滑轮A、B、C(GAGBGC)缓慢提起相同钩码,如图乙、丙、丁所示。请仔细观察图示的操作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然后归纳得出结论。(1)比较图甲与乙(或甲与丙,或甲与丁)两图可得。(2
12、)比较图乙、丙、丁三图可得。10.小军同学为了探究使用动滑轮的省力情况,使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前,小军用弹簧测力计测得动滑轮的重力为1.0 N,每个钩码的重力为0.5 N;实验过程中,小军多次改变动滑轮所挂钩码的数量,分别记下每次所挂钩码的重力及对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并将其填写在预先设计好的记录表中(见下表)。动滑轮重G0/N1.01.01.01.01.01.01.01.0所挂钩码的重力G/N0.51.01.52.02.53.03.54.0弹簧测力计示数F/N0.81.01.31.51.82.02.32.5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在忽略摩擦、绳重及实验误差的条件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钩
13、码的重力G以及动滑轮的重力G0的关系为;在动滑轮的重力大于或等于物体的重力的条件下,使用动滑轮。11.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要求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是物体上升速度的2倍,请在图上画出绕线的方法。二、探究创新12.电气化铁路的高压输电线,无论在严冬还是盛夏都要绷直,才能使高压线与列车的电极接触良好,这就必须对高压线施加恒定的拉力。为此,工程师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恒拉力系统,其简化原理图如图乙所示。实际测量得到每个水泥块的体积为1.510-2 m3,共悬挂20个水泥块。已知水泥块的密度为2.6103 kg/m3,g取10 N/kg。(1)请指出图乙中的动滑轮、定滑轮。(2)每个水泥块的重力是多
14、少?(3)滑轮组对高压线的拉力是多大?知能演练提升1.A解析 设物体重力为G。图A中为动滑轮,动力作用在动滑轮的轴上,F1=2G;图B中为定滑轮,定滑轮不省力也不费力,F=G;图C中为动滑轮,动力作用在动滑轮的轮上,则F3=12G;图D中为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则F4=G。因此动力最大的是F1。2.B解析 实验结论与理论不符应与同学分析可能原因,或改进实验条件重新实验,或查阅资料,了解结论的适用条件,而不能因实验失败而停止实验。3.C解析 由题图知,n=2,不计绳重和轴摩擦,则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12(G+G动)=12(200 N+10 N)=105 N,故C正确。4.B解析 由题图可知,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4初中同步测控优化设计物理八年级下册配人教版第12章 第1节杠杆 第1课时含答案 2024 初中 同步 测控 优化 设计 物理 年级 下册 配人教版第 12 杠杆 课时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