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复习总结烛之武退秦师省公共课一等奖全国赛课获奖课件.pptx
《文言文复习总结烛之武退秦师省公共课一等奖全国赛课获奖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复习总结烛之武退秦师省公共课一等奖全国赛课获奖课件.pptx(4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言文复习(实用)烛之武退秦师第1页1 1、属、属 从尾,蜀声。“尾”与身体相连。(zh)本义:连接。类,族“属”本义是“连接”。“撰写”正是把一个个字连接起来:“跟随”也是连接形象描述。跟随某人自然“属于”某人一伙,“隶属”当然是同一“类”被“管辖”,“亲属”更是属于同一类。成语助记:属词比事波属云委貂狗相属10/10/2第2页1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2属予作文以记之属予作文以记之3举酒属客举酒属客4名属教坊第一部名属教坊第一部5在骨髓,司命之所属在骨髓,司命之所属6忠之属也,能够一战忠之属也,能够一战7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皆且为所虏8查明属实,事属可行查明属实,事属可行连接
2、,连缀连接,连缀通通“嘱嘱”嘱托嘱托通通“嘱嘱”劝酒劝酒隶属,属于隶属,属于掌管掌管类类等、辈等、辈系、是系、是属属10/10/3第3页2 2、辞、辞会意。“辞”在古代有两种基本义(写法也不一样):一是“口供”,一是“不受”。由“口供”引申为普通“话、言辞”。既是“话”,一个可能成为“借口”,落下“口实”;一个则因为“言之成文”是富有文采“文辞”,也就自然成为“一个文体”(如“楚辞”)成语助记:不辞而别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辞不达意辞微旨远一辞莫赞假人辞色大放厥辞万死不辞义不容辞以文害辞10/10/4第4页1以文害辞(成语)以文害辞(成语)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皆好辞而以赋见称3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欲加
3、之罪,何患无辞4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辞5卮酒安足辞卮酒安足辞6我从去年辞帝京我从去年辞帝京7大礼不辞小让大礼不辞小让8娴于辞令娴于辞令9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言辞,言语言辞,言语文词,文学文词,文学借口,理由借口,理由一个文体一个文体推辞推辞告别,告别告别,告别考究,考究,计较计较应酬文辞应酬文辞婉言道歉婉言道歉辞辞10/10/5第5页 选自: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著作,相传为鲁国史官 所作,原名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僖公三十年春秋左传编年史左丘明第6页以国家为中心编写史书体裁。如国语、战国策等。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史书体裁。如史记、三国志等。国别体纪传体编年体 按时间次序编写史书
4、体裁。春秋: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第一部叙事详细编年体史书史书类别第7页春秋春秋是孔子据鲁国史书是孔子据鲁国史书鲁春秋鲁春秋修修订,是中国现存订,是中国现存最早一部最早一部编年体编年体史书。记载了史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近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近240多年历史。多年历史。“春秋春秋”在古代表示在古代表示一年四季一年四季,而史书记,而史书记载正是一年四季中各诸侯国发生重大历史事件,载正是一年四季中各诸侯国发生重大历史事件,所以取名为所以取名为春秋春秋。春秋与左传第8页因为春秋记事过于简略,后人不易了解,所以诠释之作也相继出现,对书中记载进行解释和说明。较为有名是被称为“春秋三传
5、”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左传,原名春秋左传,是为春秋做注解一部史书。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记事条理清楚,叙述准确,详略合宜;写人简而精,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春秋与左传第9页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春秋早期,周天子分封天下,普通就是功劳大,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能够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3.子:古代对男子尊称。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5.执事:办事官吏,也用于对对方敬称。6.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以后成为对有官位者通称。第10页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
6、秦军氾南。以:因为军队驻军。名作动贰:隶属二主文言词语积累第11页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师:军队子:对男子尊称是:这是:这壮:壮年已:通“矣”,语气词。烛之武烛之武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春秋早期,周天子分封天下,普通就是功劳大,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能够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第12页()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
7、以烦执事。夜:夜晚夜:夜晚在夜里在夜里名作状烛之武在古文中,方位、时间名词出现在谓语动词前,普通活用作状语。执事:办事官吏,也用于对对方敬称。第13页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翻译翻译鄙:把鄙:把作为疆界作为疆界焉:怎么,疑问代词陪:通“倍”,增加 厚:变雄厚厚:变雄厚薄:变微弱薄:变微弱形作动形作动第14页 若舍郑认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认为:把认为:把作为作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主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主人 行李:使者行李:使者共:通共:通“供供”乏困:缺乏物资。乏困:缺乏物资。形形名名第15页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
8、版焉,君之所知也。翻译翻译为:给为:给晋君赐:恩惠赐:恩惠朝:早晨朝:早晨在早上在早上夕:黄昏夕:黄昏在晚上在晚上名作状语第16页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东:向东。名状封:使作疆界。使动阙:通“缺”,削减焉:哪里厌:通”餍”满足利:使.赢利第17页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之:代指秦军夫人:那人因:依靠敝:损害敝:损害所与:同盟知:通“智”其:还是。表商议语气去:离开去:离开翻译翻译第18页1.1.是是 小篆字形,从日正。本义:正,不偏斜“是”
9、本义是“正直”。由此引申出事理“正确”。其意动意义即是“认为正确”,我们同意他人看法会说:“是,是,是这么”,故又引申出判断词“是”和指示代词“这,这么”。成语助记:自认为是莫衷一是是非得失是可忍,孰不可忍似是而非10/10/19第19页1觉今是而昨非觉今是而昨非2是已而非人是已而非人3是又在六国下矣是又在六国下矣4尽是异乡之客尽是异乡之客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是故圣益圣,愚益愚6余是以记之余是以记之7唯利是图唯利是图正确正确认为正确认为正确这个,这么这个,这么表示必定判断表示必定判断是故:所以是故:所以是以:所以是以:所以宾语前置标志宾语前置标志是是10/10/20第20页2 2、鄙、鄙“鄙”
10、原义为“边邑”,边境自然环境“鄙陋”,故有“鄙陋”之义,“鄙陋”自然会受到“轻视”;后也惯用作自谦之词,如“鄙人”。成语助记:成语助记:肉食者鄙卑劣龌龊贵远鄙近10/10/21第21页1蜀之鄙有二僧蜀之鄙有二僧2越国以鄙远越国以鄙远3人贱物亦鄙人贱物亦鄙4肉食者轻鄙肉食者轻鄙5鄙贱之人,不知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将军宽之至此也6鄙人不知忌讳鄙人不知忌讳边界地方边界地方以以为边界为边界轻视轻视见识浅,鄙陋见识浅,鄙陋庸俗,浅陋庸俗,浅陋自称谦辞自称谦辞鄙鄙10/10/22第22页3 3、去、去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人(大),下面是口(或作“凵”),表示人离开洞口或坑坎而去。说文:“从大,凵声。
11、”凵(q)。本义:离开“去”本义是“离开”。“离开”一个地方,当然就跟那个地方有了一定“距离”。用于使动意义,使离开,意义即是“除掉,去掉”。成语助记:何去何从刮骨去毒以杀去杀陈言务去大势已去扬长而去相去几何10/10/23第23页1欲呼张良与俱去欲呼张良与俱去2我从去年辞帝京我从去年辞帝京3为汉家除残去秽为汉家除残去秽4沛公军在霸上,相去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四十里5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6公然抱茅入竹去公然抱茅入竹去7念去去,千里烟波念去去,千里烟波离开离开过去过去除去,除掉除去,除掉距,距离距,距离表动作趋势表动作趋势前往前往去去:越去越去去:越去越远远去去10/10/2
12、4第24页4 4、微微 “微”本义是“微小,细微”。程度“小”就是“稍微”;地位“小”就是“低贱,卑下”;势力小就是“衰微”。非常小就靠近于“没有”(但又不是完全没有,故此义用于假设,我们不能感叹古人用词之巧。)由此义又可深入引申出“隐匿”“暗暗地”等义。成语助记:无微不至微不足道微服私行微言大义见微知著人微言轻白璧微瑕10/10/25第25页1童微伺其睡童微伺其睡2其文约其文约,其辞微其辞微3勃,三尺微命勃,三尺微命4动刀甚微动刀甚微5但微颔之但微颔之6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夫人之力不及此7祸患常积于忽微祸患常积于忽微,8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偷偷地偷偷地深奥深奥低贱低贱轻微,
13、轻轻微,轻稍微,略微稍微,略微假如没有假如没有喻指细小事情喻指细小事情即使不即使不微微10/10/26第26页5 5、道、道形声。从辵(chu),首声。本义:供行走道路路作用是“引导”人到某地,故有“引导”之义(后写作“导”);抽象意义即“路径、方法”;又特指“正当伎俩”(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路径和方法往往是一个“道理、规律”;道理和规律需要“述说”,而后成为“思想、学说”。10/10/27第27页道听途说康庄大道道不拾遗志同道合道不一样,不相为谋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道路以目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东道主分道扬镳安贫乐道问道于盲师道尊严旁门左道朝闻道,夕死可矣指名道姓津津乐道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文
14、以载道头头是道坐而论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10/10/28第28页1怀其璧,从径道亡怀其璧,从径道亡2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3传道受业解惑也传道受业解惑也4于是废先王之道于是废先王之道5伐无道,诛暴秦伐无道,诛暴秦6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7臣之所好者,道也臣之所好者,道也8道不一样,不相为谋道不一样,不相为谋9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11道之以政道之以政路,道路路,道路取道取道道理,规律道理,规律思想,学说思想,学说道义道义说,谈论说,谈论道理、规律道理、规律志向志向走路、赶路走路、赶路通通“导导”、引、引导导道道10/
15、10/29第29页6 6、倍、倍从人,(tu)声。本义:反;背向“加倍”是后起惯用义,“倍”原义是“反”,即“背向、背着”,故而又可引申为“违反”,这一义项意义与“背”同。成语助记:成语助记:事半功倍乡利倍义倍道而行10/10/30第30页1愿伯具言臣之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敢倍德也2倍道而行倍道而行3五则攻之,倍则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分之4焉用亡邻以倍郑焉用亡邻以倍郑5每逢佳节倍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通通“背背”,背叛,背叛通通“背背”,违反,违反一倍,加倍一倍,加倍增加增加越发、愈加越发、愈加倍倍10/10/31第31页以其无礼于晋 (于晋无礼介词结构后置)且贰于楚也 (于楚隶属介词结构后置)
16、佚之狐言于郑伯 (于郑伯言介词结构后置)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于君有益介词结构后置)何厌之有 (有何厌宾语前置)倒装句特殊句式第32页观赏人物郑 伯礼贤下士,从谏如流。佚之狐识人才伯乐。烛之武官微人轻,怀才不遇,临危受命,不避艰险,深明大义,才智超群。秦 伯以利为重,亦敌亦友,改变难测,政治手腕了得。晋 侯以利为重,以”不仁”为借口,从容应对,有政治家风度。第33页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几十载饱受冷落,大半生怀才不遇。机制善变。秦军军营中,他说头头是道,使秦伯不得不心悦诚服,表现了他机制善变外交才能;深明大义,爱国精神。烛之武临危受命,以国家利益为重,挺身而出,不避艰险,臵身说服秦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言文 复习 总结 武退秦师省 公共课 一等奖 全国 获奖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