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五首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课件.pptx
《诗词曲五首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词曲五首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课件.pptx(8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诗词曲五首第1页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诵读诗词,在重复诵读中体会诗词所表示意思和情感。2.琢磨诗歌语言,品味诗意。3.积累古诗名句,感受我国古代诗歌独特魅力,提升诵读和观赏能力。第2页十五从军征第3页(1 1)订正字音 松柏(bibi)冢(zhnzhn)狗窦(dudu)雉(zhzh)旅葵(ku)(ku)舂(chnchn)羹(n)n)饴(yy)检验预习检验预习第4页(2 2)词语释义)词语释义阿:前缀,用在一些代词或称谓前面。阿:前缀,用在一些代词或称谓前面。冢:坟墓。冢:坟墓。累累:众多样子。文中形容坟丘众多。累累:众多样子。文中形容坟丘众多。狗窦:给狗出入墙洞。狗窦:给狗出入墙洞。雉:野鸡。雉
2、:野鸡。持:拿。持:拿。一时:一会儿。一时:一会儿。饴:同饴:同“贻贻”,送给。,送给。第5页朗诵指导朗诵指导十五十五/从军从军/征,八十征,八十/始得始得/归。归。道逢道逢/乡里人:乡里人:“家中家中/有阿谁?有阿谁?”“遥看遥看/是君家,松柏是君家,松柏/冢冢/累累。累累。”兔兔/从从/狗窦狗窦/入,雉入,雉/从从/梁上梁上/飞。飞。中庭中庭/生生/旅谷,井上旅谷,井上/生生/旅葵。旅葵。舂谷舂谷/持作持作/饭,采葵饭,采葵/持作持作/羹。羹。羹饭羹饭/一时熟,不知一时熟,不知/饴阿谁。饴阿谁。出门出门/东向看,泪落东向看,泪落/沾我衣。沾我衣。第6页整体感知整体感知1.1.题目是什么意思
3、?题目是什么意思?从军征,指被征到军队里打仗。2.是谁“十五从军征”?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表示了怎样思想感情?这首诗叙述了一个老兵还乡后才知道家人均已死去,田园故宅成了废墟,自己已无家可归故事。揭露和讽刺了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罪恶行径,表示了人民痛恨情绪。第7页1.1.诗歌主人公服了多少年兵役?从哪一句话能够知道?内容探究内容探究65年。从“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可知。(在汉朝,男子二十三岁起正式服兵役,直到五十六岁止。如遇战争,还要做好随时从军准备,兵役时间可能会更长。)一说,“十五”和“十八”是利用了夸大手法,不是实指,意在暴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极端不合理。第8页2.2.老翁在回家路上
4、心情怎样?从哪里能够看出?老翁心情喜悦、充满期盼。从“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能够看出。3.老翁在回家路上,对家中景象可能进行了各种美好想象,但他实际见到景象是怎样?诗人是按什么次序描写?他实际见到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荒凉破败景象。是按由远及近次序描写。第9页5.5.在这么一个家中,8080岁老人是怎么生活呢?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6.此诗抒发了老翁怎样心情?是经过哪些诗句表达出来?抒发了老翁孤独凄凉心情。是经过“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表达出来。第10页赏析“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一句。品味赏析品味赏析老兵可
5、能看到了久别亲人,可能什么也没看到。这一详细形象描绘,极深刻地写出了老兵无以言状孤独凄凉心境。第11页写法探究写法探究以叙述为主,语言质朴。本诗以第一人称语气叙述,尽情渲染了老兵不幸遭遇和内心无法忍受悲痛。这首完整五言叙事诗,还保留着质朴民歌语言格调。它深刻思想内容、鲜明艺术特色,在中国诗歌史上放射着光彩,而且给后世作家以无穷启发。第12页鉴赏评价鉴赏评价 本诗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整首诗并没正面描写战争残酷,而是从老兵回乡后所见所感落笔,将经典情绪与经典环境融为一体,在强烈对比中表现出民生悲惨。从一个侧面反应出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感情真挚,悲怆感人。第13页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学习了这首诗
6、,你对战争有什么看法?确实战争是可怕,它带给了我们无数伤痛,正如诗中所描绘那样。它使很多家庭家破人亡。我想对战争说:战争,你给太多人们心带来伤痛。这都是我们渴望和平心声,不过。在必要时候,我们为了祖国为了正义会奋战到底!第14页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这首以战争为主题诗歌。从一位老兵回乡经历角度,感受了战争给老百姓带来苦难。其实,除了这首诗,还有很多从不一样角度描写战争诗,比如我们后面要学习出塞,以及乐府诗里战城南等等,提议同学们能够在下课后找来读一读,看看它们又是从哪个角度来写战争,相信会让你对战争有更深刻认识。总总 结结第15页结构图示结构图示总写 内心泪落沾我衣十五从军征远望松柏冢累累近看兵
7、役残酷战乱频繁灾难深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野兔野鸡旅谷旅葵行动饭羹作好不知饴谁第16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岑 参参第17页作者介绍作者介绍岑参(715770),荆州江陵人。天宝三年(744)中进士,授右内率府兵曹从军,曾二度从军。病死于成都。岑参是盛唐时期边塞诗派主要代表作家,其对边塞生活及边塞奇异风光描写最为出众,其诗挺拔沉雄,新奇瑰丽。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边塞诗名篇佳作。作品有岑嘉州集。第18页(1 1)订正字音 裘(qi)(qi)衾(qn)(qn)薄(bb)掣(ch)ch)检验预习检验预习第19页(2 2)词语释义)词语释义锦衾薄:织锦被都显得薄弱了。锦衾薄:织锦被都显得薄弱了。控:拉开
8、。控:拉开。着:穿。着:穿。瀚海:指沙漠。瀚海:指沙漠。阑干:纵横交织样子。阑干:纵横交织样子。惨淡:阴暗。惨淡:阴暗。掣:拉,扯。掣:拉,扯。翻:飘动。翻:飘动。第20页朗诵指导朗诵指导北风北风/卷地卷地/白草折,胡天白草折,胡天/八月八月/即飞雪。即飞雪。忽如忽如/一夜一夜/春风来,千树春风来,千树/万树万树/梨花开。梨花开。散入散入/珠帘珠帘/湿罗幕,狐裘湿罗幕,狐裘/不暖不暖/锦衾薄。锦衾薄。将军角弓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冷难着。瀚海瀚海/阑干阑干/百丈冰,愁云百丈冰,愁云/惨淡惨淡/万里凝。万里凝。中军中军/置酒置酒/饮归客,胡琴饮归客,胡琴/琵琶琵琶/
9、与羌笛。与羌笛。纷纷纷纷/暮雪暮雪/下辕门,风掣下辕门,风掣/红旗红旗/冻不翻。冻不翻。轮台轮台/东门东门/送君去,去时送君去,去时/雪满雪满/天山路。天山路。山回山回/路转路转/不见君,雪上不见君,雪上/空留空留/马行处。马行处。第21页整体感知整体感知诗大致内容是什么?诗大致内容是什么?诗前半部分是咏雪,后半部分写送别,同时在送别中深入描写雪景。第22页1.“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千古名句,这两句诗里哪些词用得好?利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示效果?“忽如”二字用得神妙,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这句话利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用梨花比喻雪,梨花是白色,不但和雪形似
10、,而且千树万树竞相开放、压枝欲低姿态,还和雪神似。另外,诗人把北国风雪,用南国春风和梨花作喻,温暖、美好,把萧索苦寒转化为绚丽烂漫、花团锦簇景象,表达了诗人乐观而昂扬情绪。内容探究内容探究第23页2.“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这两句诗作用是什么?请稍作分析。这两句诗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由咏雪过渡到送别。前一句写大戈壁上是一片冰雪世界,这是地上景象;“百丈冰”形容冰雪覆盖面积之光,冰块之大。后一句写惨淡愁云充满天空,这是天上景象。“愁云”既是写景也是写清,很自然地引出下面送别。第24页3.3.诗人为何要写红旗情状?送别时,诗人抓住了“红旗”这个军营特有意象来写,从视角角度看,色彩鲜明
11、,红白映衬,煞是漂亮。同时,红旗不卷,“归客”登程,此情此景,令人黯然心恸。第25页4.4.怎样了解“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马行处”这里指朋友远去留下足迹。友人上路之后,诗人还久久地站在那儿深情地望着友人离去路,只见雪地上留下一行长长马蹄印。这两句言已尽而意无穷,耐人寻味。看着雪上空留马蹄印,诗人在想些什么呢?是为朋友归京而不舍,还是为自己归期未卜而惆怅?第26页诗人送友人归去时依依不舍神情,以及他思乡之情,都经过“雪上空留马行处”这句诗表示出来了。诗人笔端饱含悠悠不尽情思,而沧茫天山雪原雄浑浊背景给送别画面笼罩上一层旷达豪迈气氛。其意境与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惟
12、见长江天际流”极为相同。第27页1.1.赏析“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两句。第一句写风,“卷”与“折”字写出了北风之猛,有了这么猛烈风,漫天飘落雪才能“飞”。第二句写雪,“八月”说明胡天下雪时间早。“飞”,勾画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飘舞形象。“即”字表现了诗人惊奇之情。这两句极写边塞风猛雪早。品味赏析品味赏析第28页2.“2.“散入珠帘湿罗幕都护铁衣冷难着”四句是怎样突出冷程度?写出了什么?这四句先用“散入”一词将视线由广漠无垠填空转移到军中将领们住所上来,接着写出一系列表现雪天奇寒情形细节。“狐裘不暖”“锦衾寒”“角弓不得控”“铁衣冷难着”都生动地说明了这种严寒令人难以忍受。用“狐裘”“锦
13、衾”“角弓”“铁衣”这些边塞战士身边用具来衬托气候严寒,这就把冷表现得十分逼真,也写出了边塞将士生活艰辛。同时也表现出在大自然威力面前,人类无助和无奈。第29页写法探究写法探究构思巧妙,笔法浪漫。作者用敏锐观察力和感受力捕捉边塞奇观,笔力矫健,有大笔挥洒(如“瀚海”二句),有细节勾勒(如“风掣红旗冻不翻”),有真实生动摹写(如“狐裘不暖锦衾薄”),也有浪漫奇妙想象(如“忽如”二句),再现了边地瑰丽自然风光,充满浓郁边地生活气息。第30页全诗融入了强烈主观感受,在歌咏自然风光同时还表现了雪中送别真挚情谊。诗歌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含有极强艺术感染力。巧妙构思可使诗歌别具一格,也一样适合用于我们
14、写作。第31页鉴赏评价鉴赏评价 本诗是怎样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本诗着重写西北边地奇特景观。一奇是雪随风至;二奇是“八月即飞雪”;三奇是以花喻雪;四奇是侧面衬托大雪寒戚从生活细处落笔,经过人感受,经过边塞将士苦寒生活写天气奇寒;红旗僵硬地低垂着不能飘动这一细节描写,也从侧面衬托了大雪寒戚。第32页 “一切景语皆情语。”写雪景,其目标是以雪景衬别情。送别前咏雪营造送别气氛(经典环境),饯别时咏雪深入渲染送别气氛,送别时写雪表现对友人担忧之情,送别后写雪表现对友人不舍之情。第33页拓展延伸拓展延伸阅读下面这首唐诗,体会它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情景交融写法相同之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
15、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第34页这首诗完美地将咏雪和送别相结合,在咏雪诗句中,我们能窥见作者主动、乐观、豁达情怀。在送别诗句中,诗人也描绘了塞外壮阔、奇丽雪景来衬托离情别绪,全诗情景交融,表示了作者对友人真挚情感。总总 结结第35页结构图示结构图示塞北雪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风光奇异飞雪(14句)奇寒(58句)沙漠(9、10句):瀚海阑干百丈冰送别场景宴会(1114句)送别(1518句)胡天八月即飞雪千树万树梨花开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中军置酒饮归客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壮丽景象豪迈气概依依惜别第36页辛弃辛弃疾疾南乡子南
16、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第37页作者介绍作者介绍辛弃疾(11401207),南宋豪放派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爱国信念一直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第38页(1 1)订正字音兜鍪(mumu)(2 2)词语释义神州:中原地域。兜鍪:古代作战时兵士所戴头盔。这里指代士兵。坐断:占领,占据。检验预习检验预习第39页整体感知整体感知1.1.这首词中作者追怀
17、古代人物是谁?这首词抒发了词这首词中作者追怀古代人物是谁?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思想感情?人怎样思想感情?作者追怀人物是年轻有为、雄踞东南一方、富有英雄气概孙权。这首词抒发了词人面对当初中原已非我全部愁思和感叹,指出南宋朝廷当像当年孙权那样不畏强敌,收复失地,绝不能庸碌无为,怯懦苟安。第40页2.2.词上阕和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上阕写景。以问句起,以答句结,使人触景生情,不胜感叹。下阕怀古。借对孙权赞美,暗含对当朝忧虑、讽刺。3.词作思绪是什么?问江山问兴亡问敌手第41页1.1.为何说“何处望神州”是自问无答?作者为何这么问?诗开头两句是倒装句法,即前一句能够移到后面去说,后一句能够移到前面去
18、说,成为:“满眼风光北固楼,何处望神州?”这首词是作者到镇江去做知府时所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第二道防线。看成者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想到大好中原已沦陷金人之手,心中不禁悲愤不已,触景生情故而发问。内容探究内容探究第42页2.“2.“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是自问喻答,那作者问了什么?他是怎么回答?这一问一答表现了作者什么样情感?作者问: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作者答:不知道。往事连绵不停,如同没有尽头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悠悠”者,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也。“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诗词 曲五首省 公开 一等奖 名师 优质课 比赛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