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微生物主题知识讲座省公共课一等奖全国赛课获奖课件.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食品微生物主题知识讲座省公共课一等奖全国赛课获奖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微生物主题知识讲座省公共课一等奖全国赛课获奖课件.pptx(1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微微生生物物与与食食品品腐腐败败变变质质第1页提要污染食品微生物起源及其路径污染食品微生物起源及其路径食品细菌污染食品细菌污染食品腐败变质食品腐败变质食品原料与腐败变质食品原料与腐败变质食品被细菌污染后对人体危害食品被细菌污染后对人体危害霉菌及其毒素污染食品后造成危害霉菌及其毒素污染食品后造成危害食品微生物污染与腐败变质控制食品微生物污染与腐败变质控制第2页食品污染种类食品污染种类食品污染是指在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对食品污染是指在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物质介入食品现象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物质介入食品现象第一节食品微生物污染第一节食品微生物污染第3页食品微生物污染是指食品在加
2、工、运输、贮藏、销售过程中被微生物及其毒素污染。它一方面降低了食品卫生质量,其次对食用者本身可造成不一样程度危害。第4页依据对人体致病能力可将污染食品微生物依据对人体致病能力可将污染食品微生物分为三类:分为三类:a.a.直接致病微生物,包含致病性细菌、人畜共患传染病病直接致病微生物,包含致病性细菌、人畜共患传染病病原菌和病毒、产毒霉菌和霉菌毒素,可直接对人体致病原菌和病毒、产毒霉菌和霉菌毒素,可直接对人体致病并造成危害;并造成危害;b.b.相对致病微生物,即通常条件下不致病,在一定条件下相对致病微生物,即通常条件下不致病,在一定条件下才有致病力微生物;才有致病力微生物;c.c.非致病性微生物,
3、包含非致病菌、不产毒霉菌及常见酵非致病性微生物,包含非致病菌、不产毒霉菌及常见酵母,它们对人体本身无害,却是引发食品腐败变质、卫母,它们对人体本身无害,却是引发食品腐败变质、卫生质量下降主要原因。生质量下降主要原因。第5页依据污染路径分为两类:p内源性污染(第一次污染)内源性污染(第一次污染)凡是作为食品原料动植物体在生活过程中,因为本身带凡是作为食品原料动植物体在生活过程中,因为本身带有微生物而造成食品污染;有微生物而造成食品污染;p 外源性污染(第二次污染)外源性污染(第二次污染)是指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藏、销售、食用过程中,是指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藏、销售、食用过程中,经过水、空
4、气、人、动物、机械设备及用具等而使食品发经过水、空气、人、动物、机械设备及用具等而使食品发生微生物污染。生微生物污染。第6页一、污染食品微生物起源及其路径污染源污染源1 1、来自土壤中微生物、来自土壤中微生物土壤是微生物大本营土壤是微生物大本营土壤中丰富营养;土壤中丰富营养;土壤含有有很好持水性土壤含有有很好持水性土壤酸碱度多数靠近中性,渗透压在适中。土壤酸碱度多数靠近中性,渗透压在适中。土壤团粒结构能调整空气和水份含量。土壤团粒结构能调整空气和水份含量。土壤表土以下温度普通介于土壤表土以下温度普通介于10-3010-30之间。之间。土壤覆盖保护微生物免遭太阳紫外线杀害土壤覆盖保护微生物免遭太
5、阳紫外线杀害第7页、来自空气中微生物、来自空气中微生物空气中常见微生物是一些抵抗力较强、耐干燥、耐紫空气中常见微生物是一些抵抗力较强、耐干燥、耐紫外线能力强类群。细菌中革兰氏阳性球菌、芽孢杆菌外线能力强类群。细菌中革兰氏阳性球菌、芽孢杆菌以及酵母、霉菌孢子在空气中普遍存在而且有较高检以及酵母、霉菌孢子在空气中普遍存在而且有较高检出率。出率。、来自水中微生物、来自水中微生物普通来说水中微生物数量取决于水中有机质含量。海普通来说水中微生物数量取决于水中有机质含量。海洋中也有大量水生微生物存在,主要是细菌,它们均洋中也有大量水生微生物存在,主要是细菌,它们均含有嗜盐特征。含有嗜盐特征。4 4、来自人
6、体和动植物微生物、来自人体和动植物微生物人及动植物均带有一定微生物。有些为病原微生物。人及动植物均带有一定微生物。有些为病原微生物。第8页微生物污染食品路径微生物污染食品路径经过水而污染经过水而污染经过空气而污染经过空气而污染经过人及动物而污染经过人及动物而污染经过用具和杂物而污染经过用具和杂物而污染食品中微生物消长食品中微生物消长加工前:普通只有增多。加工前:普通只有增多。加工过程中:加工过程中:微生物数量显著下降,但也有二次污染微生物数量显著下降,但也有二次污染 问题。问题。加工后加工后第9页二、食品细菌污染二、食品细菌污染1 1、食品中常见细菌、食品中常见细菌2 2、食品中细菌数量及其食
7、品卫生意义、食品中细菌数量及其食品卫生意义 食品中细菌数量通常指每克或每毫升或每平方厘米面积食品食品中细菌数量通常指每克或每毫升或每平方厘米面积食品上细菌数目,用菌落总数表示。上细菌数目,用菌落总数表示。(1)(1)作为食品被污染程度即清洁状态标志。作为食品被污染程度即清洁状态标志。(2)(2)预测食品耐存放程度或期限。预测食品耐存放程度或期限。第10页3 3、大肠菌群及其食品卫生学意义、大肠菌群及其食品卫生学意义大肠菌群包含肠杆菌科埃希氏菌属、柠檬酸细大肠菌群包含肠杆菌科埃希氏菌属、柠檬酸细菌属菌属 、肠杆菌属和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和克雷伯菌属。其食品卫生学意义其食品卫生学意义:()()人
8、与温血动物粪便污染指标菌。人与温血动物粪便污染指标菌。()()作为肠道致病菌污染食品指标菌。作为肠道致病菌污染食品指标菌。但冷冻食品主要以肠球菌作为指标菌来评定卫生但冷冻食品主要以肠球菌作为指标菌来评定卫生质量。质量。第11页检验方法:检验方法:第12页4、食品被细菌污染后对人体危害(1)食品被细菌污染后会引发食源性疾病:食品被细菌污染后会引发食源性疾病:1984年WHO将“食源性疾病”(foodborne diseases)一词作为正式专业术语,以代替历史上使用“食物中毒”一词,并将食源性疾病定义为“经过摄食方式进入人体内各种致病因子引发通常含有感染或中毒性质一类疾病。食源性疾患发病率居各类
9、疾病总发病率前列,食源性疾患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前列,是当前世界上最突出卫生问题。是当前世界上最突出卫生问题。第13页据据WHOWHO最新汇报最新汇报,全球每年有数十亿人患食源性疾病全球每年有数十亿人患食源性疾病,即即使在发达国家也最少有使在发达国家也最少有1/31/3人患食源性疾病。人患食源性疾病。据不完全统计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全世界5 5岁以下儿童每年发生腹泻病例岁以下儿童每年发生腹泻病例约为约为1515亿人次亿人次,其中其中70%70%是因为各种致病微生物污染食是因为各种致病微生物污染食品和饮水所致品和饮水所致,因腹泻病致死者约因腹泻病致死者约300300余万。余万。据美国疾病预防
10、控制中心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CDC)汇报汇报,美国每年约发生美国每年约发生76007600万例食源性疾病万例食源性疾病,其中其中32%32%人住院治疗人住院治疗,5000,5000例死例死亡。亡。英国每年有英国每年有237237万食源性疾病病人万食源性疾病病人,占英国人口占英国人口1/31/3。据调查工业化国家每年有据调查工业化国家每年有30%30%以上人患食源性疾病以上人患食源性疾病,近近年来许多工业化国家食源性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年来许多工业化国家食源性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当前被确认和取得汇报食源性疾病只占实际发生极少当前被确认和取得汇报食源性疾病只占实际发生极少部分部分
11、,实际发病数要比汇报病例数多实际发病数要比汇报病例数多300-350300-350倍倍,每年全每年全球因食品污染而致病者达数十亿之多。球因食品污染而致病者达数十亿之多。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发达国家食源性疾病漏报率在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发达国家食源性疾病漏报率在9090以上,发展中国家漏报率在以上,发展中国家漏报率在9595以上。以上。第14页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夏秋季节、暴发性集体食堂集体就餐、不传染、潜伏期短、吐泻胃肠道症状消化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食源性疾病类型第15页1)、沙门氏菌沙门氏菌常寄生在人类和动物肠道中,是食源性疾病主要致病菌之一。常被污染食物主要有各种肉类、鱼类、蛋类和
12、乳类食品,其中以肉类占多。该菌是主要食物中毒性细菌之一,人食入被沙门氏菌感染食物后可在消化道内增殖,引发急性胃肠炎和败血症等。,四川映山学校因为食源性鼠伤寒沙门氏菌疫情造成300余名学生患病预防预防:不吃生或未煮透鸡蛋,生肉应与蔬菜、熟肉分开存放。第16页2 2)、金黄色金黄色葡萄球菌葡萄球菌常见被污染食品主要是营养丰富含水食品,如剩饭、糕点、凉糕、冰淇淋、乳及乳制品,其次是熟肉类,偶见于鱼类及其制品、蛋制品等。近年,由熟鸡、鸭制品引发中毒现象有增多趋势。葡萄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力最强,可产生肠毒素引发食物中毒,出现有恶心、呕吐,中上腹部痉挛性疼痛,腹泻等症状。89年美国一个大学因食用了被
13、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污染蘑菇罐头引发了集体食物中毒事例预防预防:考究个人卫生,尤其是人手和鼻腔卫生,皮肤创伤应及时处理,合理用药防止滥用抗生素。家庭应注意带奶油糕点及其它奶制品,要低温保留,防止形成肠毒素。第17页3)、肉毒杆菌肉毒杆菌广泛分布于土壤、水、海洋、腐败变质有机物、霉干草、畜禽粪便中,带菌物可污染各类食品原料,尤其是肉类和肉制品。食品被肉毒杆菌污染后在厌氧条件下繁殖产生外毒素,人食用后会引发中毒。肉毒杆菌所产生毒素是世界上最毒毒素,30克肉毒毒素可毒死全世界50亿人口。预防预防:在家庭自制发酵食品中加大盐含量,并提升发酵温度以抑制肉毒杆菌产生,要经常日晒,充分搅拌。注意婴幼儿食品卫
14、生,预防婴幼儿肉毒杆菌中毒。第18页4、志贺氏菌、志贺氏菌志贺氏菌是人类细菌性痢疾最为常见病原菌,痢疾病人和带菌者大便含有大量志贺氏菌,可经过各种方式污染瓜果、水源、玩具和周围环境,夏秋季天气酷热,苍蝇孳生快,苍蝇上脚毛可黏附大量痢疾杆菌,所以苍蝇是痢疾杆菌义务搬运工,是主要传输媒介。同时夏秋季节痢疾发病率显著上升。志贺氏菌食物中毒后,潜伏期普通为1020h。发病时以发烧、腹痛、腹泻、痢疾后重感及黏液脓血便为特征。预防:预防:确保饮水卫生,作好疫情汇报,出现疫情后,马上找出并控制传染源,禁止患者或带菌者从事餐饮业和保育工作,限制大型聚餐活动。用消毒过水洗瓜果蔬菜和碗筷及漱口;饭前便后要洗手,不
15、要随地大便;吃熟食不吃凉拌菜,剩饭菜要加热后吃;做到生熟分开,预防苍蝇叮爬食物,对污染有志贺氏菌食品,食用前要加热处理,彻底杀死其中志贺氏菌。第19页5 5、副溶血性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引发食物中毒最早在日本和我国报道,是我国沿海地域夏秋季节最常见一个食物中毒原因菌。该菌存活力极强,在抹布和砧板可生存一个月左右。常见鱼、虾、蟹、贝类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很高。副溶血性弧菌造成食物中毒,临床以急性起病,腹痛、吐泻、发烧等特征。重症型常出现失水、休克症状。潜伏期普通为610h,最短者1h,长者可达2448h。预防:预防:副溶血性弧菌对热抵抗力弱,海产品及其它食品应低温保留,不生吃各种鱼、虾
16、、蟹、贝壳类海产品,对凉拌食品,预先要清洗洁净,在食醋中浸泡10min或在沸水中漂荡数分钟可杀死该菌或抑制其生长繁殖。第20页6、致病性大肠杆菌大肠杆菌是人畜肠道中常见菌,随粪便排出后可经过各种路径污染食品。人们饮用受污染水或进食未熟透食物(尤其是牛肉、汉堡扒及烤牛肉)而感染该细菌。饮用或进食未经消毒奶类、芝士、蔬菜、果汁及乳酪而染病个案亦有发觉。另外,若个人卫生欠佳,亦可能会经过人传人路径,或经进食受粪便污染食物而感染该种病菌。由致病性大肠杆菌造成疾病主要是肠道外感染和急性腹泻。,江苏、河南等省发生致病性大肠杆菌污染食品事件,造成2万人中毒,177人所以失去生命;年,震惊世界德国毒黄瓜事件经
17、调查发觉,大肠杆菌是事件罪魁祸首。(事例,图片)预防:预防:加强控制饮用水或食物卫生情况,防止感染,对污染粪便食物和水源应按卫生学要求进行管理和控制。注意个人卫生管理,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第21页霉菌污染食品后会引发食品霉变,不能食用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每年平都有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每年平都有2 2谷物谷物因为霉变不能食用,有因为霉变不能食用,有20-30%20-30%果蔬真因菌等病原菌侵果蔬真因菌等病原菌侵染造成腐烂变质染造成腐烂变质。而产毒霉菌污染食品并产生毒素,会照成人畜急性或慢性中毒以及造成肿瘤,危害极大。霉菌毒素是由真菌产生含有毒性次生代谢产物,广泛污染农作物、食品及
18、饲料等植物性产品。三、霉菌及其毒素污染食品后造成危害(1)第22页(一)(一).产毒真菌种类和产毒特点产毒真菌种类和产毒特点能产生毒素真菌被称之为产毒真菌曲霉菌属曲霉菌属黄曲霉、赭曲霉、杂色曲霉、烟曲霉、构巢曲霉和寄生曲霉等青霉属青霉属岛青霉、桔青霉、黄绿青霉、红色青霉、扩展青霉、圆弧青霉、纯绿青霉、斜卧青霉等镰孢菌属镰孢菌属禾谷镰孢菌、三隔镰孢菌、玉米赤霉菌、梨孢镰孢菌、尖孢镰孢菌、雪腐镰孢菌、串珠镰孢菌、拟枝孢镰孢菌、木贼镰孢菌、茄病镰孢菌、粉红镰孢菌等各种其它真菌其它真菌如麦角菌属、鹅膏菌属、马鞍菌属和链格孢菌属等主要产毒真菌主要产毒真菌第23页霉菌产毒特点:霉菌产毒特点:1 1.霉菌产
19、毒仅限于少数产毒霉菌,而产毒菌种霉菌产毒仅限于少数产毒霉菌,而产毒菌种 中中也只有一部分菌株产毒。也只有一部分菌株产毒。.产毒能力还表现出可变性和易变性。产毒能力还表现出可变性和易变性。.霉菌毒产生并不含有一定严格性,即一个菌种霉菌毒产生并不含有一定严格性,即一个菌种或菌株能够产生几个不一样毒素,而同一霉菌毒素或菌株能够产生几个不一样毒素,而同一霉菌毒素也可由几个霉菌产生。也可由几个霉菌产生。.产毒霉菌产生毒素也需要一定条件。产毒霉菌产生毒素也需要一定条件。第24页(二)真菌毒素种类(二)真菌毒素种类1 1曲霉及其毒素曲霉及其毒素(1)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T)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
20、霉和寄生曲霉在生长繁殖过程中所产生一个对人类危害极为突出一类强致癌物质。第25页第26页黄曲霉毒素种类及结构黄曲霉毒素种类及结构1960年英国伦敦郊区发生“火鸡X病1961年首先从霉变花生粉中提取黄曲霉毒素是一类结构类似化合物主要污染粮油及其制品,如花生、花生油、玉米、玉米油、大米、棉籽等。黄曲霉毒素Bl是当前为止所发觉毒性最大真菌毒素当前已知黄曲霉毒素除了常见AFBl、AFB2、AFG1、AFG2、AFM1、AFM2、AFB2a、AFG2a、AFBM2、AFGM2a外,还有各种黄曲霉毒素代谢产物、异构物和相同物通常所说AFT是指AFB1第27页第28页黄曲霉毒素限量标准黄曲霉毒素限量标准WH
21、O推荐:食品、饲料中黄曲霉毒素(AFT总量)最高允许量标准为15ug/kg。不合格等级有:30-50 ug/kg为低毒,50-100 ug/kg为中毒,100-1000 ug/kg为高毒,1000 ug/kg以上为投毒我国要求/GB2761-:食品食品限量(微克限量(微克/千克)千克)玉米花生及其制品20大米、植物油(除玉米花生油)10其它粮食豆类发酵制品5婴幼儿配方食品5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B1B1限量标准限量标准食品食品限量(微克限量(微克/千克)千克)鲜乳0.5乳制品(折算成鲜乳)0.5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M1M1限量标准限量标准第29页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毒性毒性主要作用于动物肝脏急性
22、毒性、慢性毒性、三致作用1.急性毒性依据对动物半致死量(LD50),黄曲霉毒素属于剧毒物,其毒性为氰化钾l0倍,砒霜68倍黄曲霉毒素中以B1毒性最强,G2毒性最弱主要表现为肝脏细胞变性、坏死、出血等以及肾脏细胞变性、坏死2.慢性毒性主要表现为动物生长障碍肝脏出现慢性损害等第30页(2)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T)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在生长繁殖过程中所产生一个对人类危害极为突出一类强致癌物质。第31页(2)赭曲霉毒素(Ochratoxin)赭曲霉毒素是曲霉属和青霉属中一些菌种所产生一组次级代谢产物。赭曲霉毒素能毒害全部家畜家禽,也能毒害人类,所以对人体健康和畜牧业发展都有很
23、大危害。基本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 赭曲霉毒素7种结构类似化合物中赭曲霉毒素A(OTA)是毒性最强 赭曲霉毒素溶解于极性有机溶剂,微溶于水和稀碳酸氢盐 毒素含有耐热性第32页赭赭曲霉毒素曲霉毒素毒性毒性 1急、慢性毒性 肾脏毒和肝脏毒 不一样动物毒性差异大2致病性 肾脏严重病变、肝脏急性功效障碍、脂肪变性、透明变性及局部性坏死3三致作用 长久摄入也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性 动物试验赭曲霉毒素对食品污染及限量标准 赭曲霉毒素常存在于玉米、小麦、大麦、燕麦和其它原料中 GB 13078.2-饲料卫生标准 饲料中赭曲霉毒素A和玉米赤霉烯酮允许量 第33页赭曲霉毒素对食品污染及限量标准 赭曲霉毒素常存在于玉
24、米、小麦、大麦、燕麦和其它原料中 FAOWHO食品添加剂联合教授委员会(JFA3=A)暂定OTA对人体每七天最大耐受量为100ngkgbw,国际健康组织提议谷物中OTA最高含量为50pgkg,当前我国和欧盟也采取了这限量标准。由此可见,OTA毒性以及OTA污染对人和动物健康含有很大危害。第34页(3 3)、)、杂色曲霉素(杂色曲霉素(SterigmatocystinSterigmatocystin,STST)类似结构基本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基本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熔点246-248在紫外线照射下含有砖红色荧光淡黄色针状结晶,易溶于氯伤、苯、吡啶、乙腈和二甲亚砜,微溶于甲醇、乙醇、不溶于水和碱性溶液
25、ST及其衍生物是一类化学结构近似化合物第35页主要主要产毒菌株及其分布产毒菌株及其分布由杂色曲霉、构巢曲霉、焦曲霉及索拉金离蠕孢霉产生在大米、玉米、花生和面粉上等都曾分离出杂色曲霉和构巢曲霉从我国现有情况来看它们不是储粮中主要污染菌,但在少数地域和粮食品种中也占有相当大比重莫桑比克是世界上肝癌高发区之一,其食品中杂色曲霉毒素检出率较高 杂色曲霉素对食品污染及限量标准杂色曲霉素对食品污染及限量标准 杂色曲霉毒素主要存在于小麦、玉米、大米、花生、大豆等粮食作物,食品和饲料。我国当前还没有相关标准。第36页杂色杂色曲霉素毒性曲霉素毒性1.急性毒性 肝、肾坏死2.亚急性与慢性毒性 动物试验(翠猴)引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食品 微生物 主题 知识讲座 公共课 一等奖 全国 获奖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