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测量技术电子教案省公共课一等奖全国赛课获奖课件.pptx
《精密测量技术电子教案省公共课一等奖全国赛课获奖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密测量技术电子教案省公共课一等奖全国赛课获奖课件.ppt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第三三章章形状及位置误差测量第三章第三章形状及位置误差测量形状及位置误差测量教学纲要教学纲要教学要求:教学要求:1.1.明确惯用形位公差明确惯用形位公差(如直线度、平面度、平行度、圆如直线度、平面度、平行度、圆 度、圆柱度等度、圆柱度等)定义及测量方案。定义及测量方案。2.2.了解惯用计量器具了解惯用计量器具如圆度仪、干涉显微镜等测量原如圆度仪、干涉显微镜等测量原理理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能掌握形位误差惯用误差测量方法与测量能掌握形位误差惯用误差测量方法与测量步骤以及惯用数据处理方法步骤以及惯用数据处理方法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了解掌握平面度误差检测中数据处理方法(最小条件了解掌握平面度误差
2、检测中数据处理方法(最小条件评定法,)即用旋转法求平面度误差。评定法,)即用旋转法求平面度误差。本章教学内容本章教学内容:主要阐述了平行度、平面度、平行度、圆度、圆柱度主要阐述了平行度、平面度、平行度、圆度、圆柱度等测量方法等测量方法 本章教学提议本章教学提议:为了使学生能很好地了解,教师对一些内容必须作比较为了使学生能很好地了解,教师对一些内容必须作比较详细分析讲解,普通情况下形位误差检测分三个步骤:详细分析讲解,普通情况下形位误差检测分三个步骤:一是依据误差项目和检测条件确定检测方案,据此选择一是依据误差项目和检测条件确定检测方案,据此选择计量器具,并确定测量基准。二是进行测量,得到被测计
3、量器具,并确定测量基准。二是进行测量,得到被测实际要素相关数据。三是进行数据处理,按最小条件确实际要素相关数据。三是进行数据处理,按最小条件确定包容区域,得到形位误差数值。定包容区域,得到形位误差数值。第第1页页第第三三章章形状及位置误差测量形状误差形状误差位置误差位置误差第第2页页第第三三章章形状及位置误差测量形位公差特征项目及符号形位公差特征项目及符号一、形位公差一、形位公差形位公差是被测实际要素允许形状和位置变动范形位公差是被测实际要素允许形状和位置变动范围。围。二、形位公差特征项目及符号二、形位公差特征项目及符号直线度(直线度()平面度()平面度()圆度()圆度()形状公差形状公差圆柱
4、度(圆柱度()线轮廓度()线轮廓度()轮廓度()轮廓度()形位公差形位公差平行度(平行度()定向公差)定向公差垂直度垂直度()倾斜度(倾斜度()位置公差)位置公差同轴度(同轴度()定位公差定位公差对称度(对称度()位置度()位置度()跳动公差跳动公差圆跳动(圆跳动()全跳动()全跳动()第第3页页第第三三章章形状及位置误差测量1.直线度直线度:它是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不直程度,被限制直线有:它是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不直程度,被限制直线有:平面内直线,回转体素线,平面等交线,轴线等平面内直线,回转体素线,平面等交线,轴线等 2.平面度平面度是限制实际表面对其理想平面变动量一项指标是限制实际表面对其理
5、想平面变动量一项指标 ,控制控制任一平面或圆柱体端面。其公差带为两平行平面任一平面或圆柱体端面。其公差带为两平行平面t t。3.圆度圆度它是控制实际圆对其理想圆变动量(任一截面圆度)它是控制实际圆对其理想圆变动量(任一截面圆度)4.圆柱度圆柱度(综合性指标)(综合性指标)它控制圆柱面圆度,素线直线度,两条素线平行度以它控制圆柱面圆度,素线直线度,两条素线平行度以及轴线直线度等等半径差为及轴线直线度等等半径差为t t两同轴圆柱。两同轴圆柱。测量:可用全跳动来检测测量:可用全跳动来检测第第4页页第第三三章章形状及位置误差测量5.线轮廓度线轮廓度用来控制平面曲线或空间曲线与截面交线公用来控制平面曲线
6、或空间曲线与截面交线公差:实际对理想轮廓所允许变动全量差:实际对理想轮廓所允许变动全量公差带:包络一系列直线为公差带:包络一系列直线为t t图所形成两包图所形成两包络线之间区域,诸圆圆心应位于理想轮廓线上。络线之间区域,诸圆圆心应位于理想轮廓线上。理论正确尺寸:确定被测要素理想形态、方向、理论正确尺寸:确定被测要素理想形态、方向、位置尺寸位置尺寸测量:用轮廓样板测量:用轮廓样板6.面轮廓度面轮廓度(也可有基准)控制空间曲面形状(也可有基准)控制空间曲面形状误差公差误差公差公差带:公差带: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t t球两包络面球两包络面之间区域之间区域球心应位于理想轮廓面上
7、。球心应位于理想轮廓面上。标注应在法线上。标注应在法线上。测量:三坐标测量仪测量:三坐标测量仪第第5页页第第三三章章形状及位置误差测量3.1直线度误差测量直线度误差测量直线度是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不直程度,被限制直线有:直线度是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不直程度,被限制直线有:平面内直线,回转体素线,平面等交线,轴线等平面内直线,回转体素线,平面等交线,轴线等 a a、给定平面内直线度、给定平面内直线度(素线)(素线)公差带:两条平行直线公差带:两条平行直线t t b b、给定方向直线度:、给定方向直线度:(1)(1)一个方向:两平行平面一个方向:两平行平面 (2)(2)两个方向:两组平行平面两个方向:
8、两组平行平面t1t1,t2 t2 (3)(3)任意方向上直线度任意方向上直线度(空间空间)公差带为直径为公差带为直径为tt圆圆柱面柱面一、误差测量一、误差测量(一)(一)光隙法:光隙法:刀口尺、研磨平尺:与标准光隙比较或观察光隙颜色刀口尺、研磨平尺:与标准光隙比较或观察光隙颜色(衍射(衍射-蓝蓝0.8u,0.8u,红红1.5u,1.5u,白白2.5u2.5u)第第6页页第第三三章章形状及位置误差测量(二)线差法:(二)线差法:1 1干涉法(平晶法):分段测量干涉法(平晶法):分段测量测量次数测量次数 n=l/r -1n=l/r -12 2跨步仪法跨步仪法3 3光轴法:自准直仪光轴法:自准直仪4
9、 4激光准直仪:四象限光电靶,利用差动式连接得到相互垂直方激光准直仪:四象限光电靶,利用差动式连接得到相互垂直方向上误差值向上误差值(三(三 )角差法:)角差法:水平仪、自准直仪,因其直接测量是角度得水平仪、自准直仪,因其直接测量是角度得名。名。介绍水平仪基本工作原理。介绍水平仪基本工作原理。二、二、误差评定:误差评定:最小条件判定:高低相间最小条件判定:高低相间3 3点点两端点连线:首尾两点连线为基准直线两端点连线:首尾两点连线为基准直线第第7页页第第三三章章形状及位置误差测量3.1直线度误差测量直线度误差测量光学平直仪第第8页页第第三三章章形状及位置误差测量水准仪第第9页页第第三三章章形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密 测量 技术 电子 教案 公共课 一等奖 全国 获奖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