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高考古诗文阅读专题练习(一)含答案.docx
《202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高考古诗文阅读专题练习(一)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高考古诗文阅读专题练习(一)含答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高考古诗文阅读专题练习(一)【新课标卷地区选做】(湖南高三教研联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春秋之末,至于战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自谋夫说客谈天雕龙坚白同异之流下至击剑打鼎、鸡鸣狗盗之徒,莫不宾礼。靡衣玉食以馆于上者,不可胜数。此皆奸民蠹国者,民何以支,而国何以堪乎?苏子曰:此先王之所不能免也。国之有奸,犹鸟兽之有猛鸷,昆虫之有毒螯也。区处条理,使各安其处,则有之矣。锄而尽去之,则无是道也。吾考之世变,知六国之所以久存,而秦之所以速亡者,盖出于此,不可不察也。夫智、勇、辩、力,此四者,皆天民之秀杰者也,类不能恶衣食以养人,皆役人以自养者也。故先王分天下
2、之富贵,与此四者共之。此四者不失职,则民靖矣。四者虽异,先王因俗设法,使出于一。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虽不尽然,取其多者论之。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不减始皇、二世,然当是时百姓无一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之,不失职也。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鲁无能为者,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节选自苏轼六国论)材料二: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委区区
3、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节选自苏辙六国论)1.材料一文字加粗的句子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4、。自谋夫A说客B谈天C雕龙D坚白E同异F之流G下至击剑H扛鼎2.下列对材料中标红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徒,指同一类别的人,与过秦论中“迁徙之徒”中的“徒”词义相同。B.考,指审察、察考,与石钟山记中“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中的“考”词义不同。C.窃,谦辞,私自,与答司马谏议书中“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中的“窃”词义相同。D.区区,指少、小,与孔雀东南飞并序“感君区区怀”中的“区区”词义不同。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秋末期到战国时代,各国诸侯及卿相都争相收养各类人才,苏轼认为这样会加重老百姓的负担。B.苏轼提倡要使“智、勇、辩
5、、力”四类人才各安其所,这隐含着对北宋“重文轻武”政策的不满。C.六国拥有土地、军队的绝对优势,却相继为秦所灭,苏辙对此感到奇怪,这是他写作此文的缘由。D.苏辙认为齐、楚、韩、魏四国应该协助面临敌寇危险的燕、赵,让燕、赵无防备东边各国的忧虑。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靡衣玉食以馆于上者,不可胜数。(2)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5.请联系苏洵六国论说说三苏对六国的存灭各持怎样的观点。【全国卷地区选做】(四川成都高三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鲁阳虎欲攻三桓,不克而奔齐,景公礼之。鲍文子谏曰:“不可。阳虎有宠于季氏而欲伐于季孙,贪其
6、富也。今君富于季孙,而齐大于鲁,阳虎所以尽诈也。”景公乃囚阳虎。或曰:臣主之间,非兄弟之亲也。劫杀之功,制万乘而享大利,则群臣孰非阳虎也?事以微巧成,以疏拙败。群臣皆有阳虎之心,而君上不知,是微而巧也,阳虎贪于天下,以欲攻上,是疏而拙也。不使景公加诛于齐之巧臣,而使加诛于拙虎,是鲍文子之说反也。君明而严,则群臣忠;君懦而暗,则群臣诈。知微之谓明,无救赦之谓严。不知齐之巧臣而诛鲁之成乱,不亦妄乎?或曰:阳虎为乱于鲁,不成而走,入齐而不诛,是承为乱也;君明,则诛,知阳虎之可济乱也,此见微之情也。君严,则阳虎之罪不可失,此无救赦之实也。则谁阳虎,所以使群臣忠也。未知齐之巧臣而废明乱之罚,责于未然而不
7、诛昭昭之罪,此则妄矣。今诛鲁之罪乱以威群臣之有奸心者,鲍文之说,何以为反?(节选自韩非子难四)文本二:阳虎奔齐,请师以伐鲁。齐侯将许之。鲍文子谏曰:“鲁未可取也。上下犹和,众庶犹睦,能事大国,而无天灾。若之何取之?阳虎欲勤齐师也,齐师罢,己于是乎奋其诈谋。鲁免其疾,而君又收之,无乃害乎!”齐侯执阳虎,将东之。阳虎愿东,乃囚诸西鄙。尽借邑人之车,锲其轴,麻约而归之。载葱灵,寝于其中而逃。奔晋,适赵氏。(摘编自左传定公九年)文本三:阳虎议曰:“主贤明,则悉心以事之;不肖,则饰奸而试之。”逐于鲁,疑于齐,走而之赵,赵简主迎而相之。左右曰:“虎善窃人国政,何故相也?”简主曰:“阳虎务取之,我务守之。”
8、遂执术而御之。阳虎不敢为非以善事简主兴主之强几至于霸也。(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注】灵:装载衣物的车。6.文中文字加粗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阳虎不敢A为非B以善C事D简主E兴主之强F几至G于H霸也7.下列对文中标红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克,是战胜、击败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克敌制胜”中的“克”意思相同。B.承,接续之意,与张衡传中“下有蟾蜍,张口承之”的“承”意思不同。C.适,是前往的意思,与孔雀东南飞中“适得府君书”的“适”意思相同。D.相,意为使为相,其用法与鸿门宴中“吾得兄事之”的
9、“兄”不同。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中有人认为,齐国内部也有想法与阳虎类似的大臣,其行为隐蔽而巧诈,威胁比阳虎更大,更应引起重视。B.文本一中也有人认为,齐国内部是否存在巧诈之臣尚不明确,而阳虎的罪行明显,齐景公不应该放任这样的乱臣。C.文本二中鲍文子认为,当前齐国君臣一心,百姓和睦,风调雨顺,能侍奉大国,不可听从阳虎的建议去攻打鲁国。D.阳虎被鲁国驱逐,被齐国怀疑,逃至赵国,面对侍臣的疑惑,赵简主自信能对阳虎加以控制,并使之为自己所用。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诛鲁之罪乱以威群臣之有奸心者,鲍文之说,何以为反?(2)齐侯执阳虎,将东之。
10、阳虎愿东,乃囚诸西鄙。【新课标卷地区选做】(湖北高二名校联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材料一:晋平公出言而不当,师旷举琴而撞之,跌衽宫壁。左右欲涂之,平公曰:“舍之!以此为寡人失。”孔子闻之曰:“平公非不痛其体也,欲来谏者也。”韩子闻之曰:“群臣失礼而弗诛是纵过也有以也夫平公之不霸也。”故宾有见人于宓子者,宾出,宓子曰:“子之宾独有三过:望我而笑,是攓也;谈语而不称师,是返也;交浅而言深,是乱也。”宾曰:“望君而笑,是公也;谈语而不称师,是通也;交浅而言深,是忠也。”故宾之容一体也,或以为君子,或以为小人,所自视之异也。故趣舍合,即言忠而益亲;身疏,即谋当而见疑。亲母为其子治挖秃,而血流至
11、耳,见者以为其爱之至也;使在于继母,则过者以为嫉也。事之情一也,所从观者异也。今吾虽欲正身而待物,庸遽知世之所自窥我者乎?若转化而与世竞走,譬犹逃雨也,无之而不濡。故终身隶于人,辟若伣之见风也,无须臾之间定矣。故圣人体道反性,不化以待化,则几于免矣。(节选自淮南子第十一卷齐俗训)材料二: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
12、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节选自柳宗元集十七卷种树郭橐驼传)【注】:攓:简慢。返:背反。伣:古代测量风力、风向的装置。1.材料中文字加粗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
13、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群臣失礼A而弗诛B是C纵过D也E有以F也G夫平公之不H霸也。2.下列对材料中标红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欲来谏者也”与“悟已往之不谏”归去来兮辞中的“谏”含义不同。B.材料一中的“事之情一也”与“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兰亭集序)中的“一”词性不同。C.材料一中“或以为小人”与材料二“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中的“小人”含义相同。D.材料一中“若转化而与世竞走”与材料二“若甚怜焉”中的“若”含义不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平公言语不恰当,师旷举琴砸向平公,琴越过平公衣袖砸到
14、墙壁上,平公却不让侍从把砸坏的墙补上,想以此作为自己过错的记载。B.宓子的门客引见了另一位宾客见宓子,对这个宾客同样的言行,宓子和门客的看法完全不同,说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C.材料一认为圣人与“道”融为一体,返归本性,以不变之“道体”应付万变之世界,这样也就差不多达到免受世俗之难了。D.材料二借郭橐驼之口,指出了“长人者”政令频出的危害,批评了当时唐朝地方官吏扰民的行为,反映了作者对于改革弊政的愿望。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趣舍合,即言忠而益亲;身疏,即谋当而见疑。(2)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5.这两则材料都是有寓言性质的古文,说理方式多样,请
15、指出材料一、材料二共同使用的两种说理方法,并各作简要分析。【全国卷地区选做】(内蒙古名校联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材料一:宋世待宦者甚严。太祖初定天下,掖庭给事不过五十人,宦寺中年方许养子为后。又诏臣僚家毋私蓄阉人民间有阉童孺为货鬻者论死去唐未远有所惩也。厥后,太宗却宰相之请,不授王继恩宣徽;真宗欲以刘承规为节度使,宰相持不可而止。中更主幼母后听政者凡三朝,在于前代,岂非宦者用事之秋乎!祖宗之法严,宰相之权重,貂珰有怀奸慝,旋踵屏除,君臣相与防微杜渐之虑深矣。然而童贯、梁师成之祸,亦岂细哉!苗、刘之逆,亦宦者所激也。坊记曰:“君子之道,辟则坊与,大为之坊,民犹逾之。”可不戒哉!作宦者传
16、。(选自宋史宦官传序,有删改)材料二:开元、天宝中,宫嫔大率至四万,宦官黄衣以上三千员,衣朱紫千余人。其称旨者辄拜三品将军,列戟于门。其在殿头供奉,委任华重,持节传命,光焰殷殷动四方。所至郡县奔走,献遗至万计。修功德,市禽鸟,一为之使,犹且数千缗。监军持权,节度返出其下,于是甲舍、名园、上腴之田为中人所名者半京畿矣。肃、代庸弱,倚为扞卫,故辅国以尚父显,元振以援立奋,朝恩以军容重,然犹未得常主兵也。德宗惩艾泚贼,故以左右神策、天威等军委宦者主之,置护军中尉、 中护军,分提禁兵,是以威柄下迁,政在宦人,举手伸缩,便有轻重。至慓士奇材,则养以为子;巨镇强藩,则争出我门。小人之情,猥险无顾藉,又日夕
17、侍天子,狎则无威,习则不疑,故昏君蔽于所昵,英主祸生所忽。玄宗以迁崩,宪(宗)、敬(宗)以弑殒,文(宗)以忧愤,至昭(宗)而天下亡矣。祸始开元,被于天祐,凶愎参会,党类歼灭,王室从而溃丧,譬犹灼火攻虫,虫尽木焚,讵不哀哉!迹其残气不刚,柔情易迁,褒则无上,怖则生怨,借之权则专,为祸则迫而近,缓相攻,急相一,此小人常势也。噫!枭狐不神,天与之昏,末如乱何。(选自新唐书宦官传序,有删改)6材料一文字加粗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又诏A臣僚家B毋私蓄阉人C民间有阉童孺D为货鬻者E论死F去唐G未远H有所惩也。7下列对材料中标红
18、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微小,指事物的苗头,今天人们还常用到“防微杜渐”这个成语。B拜,这里指授予官职;在古代还表示恭敬的礼节,双手合于胸前,头低到挨着手。C“王室从而溃丧”与“齐与楚从亲”(屈原列传)两句中的“从”词义不同。D“柔情易迁”与“而迁徙之徒也”(过秦论)两句中的“迁”词义相同。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朝也曾面临着新君年幼而母后听政的情形,但由于祖宗法律的严格和宰相的权高位重,避免了前朝的覆辙,没有让宦官掌权。B材料一引用坊记的内容,指出君子的治民之道,虽然周密地设防,但是百姓中还是有人会犯规;还阐述了创作宦者传的原因。C唐朝开
19、元、天宝年间宦官得到重用,尤其是在殿头听候派遣的宦官,持节传达命令,向郡县官员索要财物馈赠,气焰震动四方。D宦官没有刚气,阴柔无常,他们有权就专横跋扈,形势缓和了就互相攻击,形势急迫了就合为一伙,表现出小人的通常情状。9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然而童贯、梁师成之祸,亦岂细哉!苗、刘之逆,亦宦者所激也。(2)狎则无威,习则不疑,故昏君蔽于所昵,英主祸生所忽。10宋朝和唐朝对待宦官的态度明显不同,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说明。【各地区适用】(河南高三模拟联考)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题目。采薪二首(其一)王守仁朝采山上薪,暮采谷中栗。深谷多凄风,霜露沾衣湿。采薪勿辞辛,昨来断薪拾。晚归阴
20、壑底,抱瓮还自汲。薪水良独劳,不愧食吾力。【注】王守仁(14721529),本名王云,字伯安,号阳明,又号乐山居士,浙江余姚人。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因触怒刘瑾,被杖四十,贬谪至贵州龙场,根据风俗开化教导当地人,受到民众爱戴。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四句交代了诗人在山间早出晚归的寻常生活,具有田园牧歌情调。B“深谷”“霜露”“阴壑”等词语写出了采薪环境的恶劣,具有象征意义。C“抱瓮还自汲”生动地描绘了劳作归来的诗人抱着水瓮去打水的情景。D打柴汲水虽然极为辛苦,但因为是自食其力,诗人还是感到十分欣慰。11作为文学家、哲学家的王守仁倡导“知行合一”说,请结合诗
21、歌内容,谈谈本诗是如何体现“知行合一”的。(山东青岛高三三模)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题目。荷花(其一)陆游风露青冥水面凉,旋移野艇受清香。犹嫌翠盖红妆句,何况人言似六郎!荷花(其二)陆游南浦清秋露冷时,凋红片片已堪悲。若教具眼高人看,风折霜枯似更奇。【注】两首诗歌均为陆游晚年归居山阴镜湖期间所作。六郎:指粉面六郎,形容面容姣好的男子。12.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湖面上移动小船,只是为了感受荷花的清香,“旋移”写出了诗人赏荷的迫切。B.世人常用“翠盖红妆”“六郎”突出荷的艳丽,而诗人认为这样的描绘过于俗媚。C.秋荷片片凋落,香消玉殒,“已堪悲”直抒胸臆,奠定了本诗
22、的感情基调。D.两首诗歌都符合起承转合的章法,结构严谨,第三句“转”出了新的诗意。13.两首诗歌都是陆游的咏荷之作,请从内容和主旨两方面比较两首诗的异同。【各地区适用】(福建福州六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寄韩潮州愈贾岛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注】唐宪宗迎佛骨,韩愈上表切谏,触怒皇帝,被贬为潮州刺史。篇章:韩愈赴潮州途中创作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有“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句。浪西楼:地处潮州。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表达了诗人与韩愈不同寻常
23、的交情,写诗人的心早与友人同乘兰舟,直达潮州那潮水的尽头。B.颔联表明二人正是高山流水,肝胆相照。友人这一腔忠愤的“篇章”隔着秦岭传来,诗人驰书慰问。C.颈联“海浸城根老树秋”,海潮浸到城根,地卑湮湿,诗句形象贴切地写出友人贬官路上的险阻。D.尾联诗人想象韩愈在读到此诗时,潮州那瘴气一扫而空,楼阁月明,银辉遍洒,一片澄澈的景象。12.本诗的尾联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都借用了“月亮”这一意象。试分析二者表达情感的异同。(陕西西安高二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初发夷陵【南宋】陆游雷动江边鼓吹雄,百滩过尽失途穷。山平水远苍茫外,地辟天开指顾中。俊鹘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高考古诗文阅读专题练习一含答案 2025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古诗文 阅读 专题 练习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