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古代官学制度的演变优秀PPT.ppt
《第二章--古代官学制度的演变优秀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古代官学制度的演变优秀PPT.ppt(5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官学制度的演变官学制度概述官学发展的主要历程官学的特点1第一节 官学制度的建立 一教育起源与学校萌芽的传说 2尧舜时期米廪的传说3学校的萌芽自有人生,便有教育。自有人生,便有教育。而学校的出现则需要一定程度的文明发展,例如有能而学校的出现则需要一定程度的文明发展,例如有能够脱离生产的教师和学生,以及适于集中教学的内容。够脱离生产的教师和学生,以及适于集中教学的内容。原始氏族社会末期,物质生产能力提高,只需一部分原始氏族社会末期,物质生产能力提高,只需一部分人从事生产,就可以确保养活更多的人,例如掌握生人从事生产,就可以确保养活更多的人,例如掌握生产知识和技能的老人。产知识和技能的老人。古文
2、献记载,氏族养老的场所称为古文献记载,氏族养老的场所称为庠、序庠、序,一般位于,一般位于米廪,即粮仓附近。老人有教导后代、传授生产经验米廪,即粮仓附近。老人有教导后代、传授生产经验和社会行为规范的职责。和社会行为规范的职责。庠、序后来成为古代地方学庠、序后来成为古代地方学校的代称,可见中国学校教育最初产生于养老。校的代称,可见中国学校教育最初产生于养老。4 东汉养老画像砖5从甲骨卜辞来看商代的学校1、商朝已有真正意义上的学校。2、商朝的学校已有一定的规模。3、商朝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很重视。6甲骨卜辞“甲”是乌龟的背壳,“骨”是牛的肩胛骨。“卜辞”是占卜的记录。凡是完整的卜辞,基本上都是这样一
3、种格式:“某某日卜,某人问要做某事,是吉?是不吉?”甲骨卜辞实际上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简单记录。7甲骨文中“学”的写法的演变8“丁酉卜,其呼以多方小子小臣其教戒。”l“丁酉”是干支纪年中的日期,“丁酉卜”就是丁酉这一天占卜,召集多个国家的子弟到殷都来学习“戒”。l据考证,这里的“戒”有两种含义:“一是持戈而警戒,一是持戈而舞蹈”。以“戒”为教育教养内容,包含习武和习乐的两个方面。9“壬子卜,弗,酒小求学?”意思是壬子这一天举行占卜,弗求问上天,为了王子入学,要设酒祭祖,这样办是否可行?这表明奴隶主贵族把教育下一代当大事看待,入学要占卜,设酒祭祖。10二、官学制度的建立西周1.学在官府是西周奴隶社会
4、教育的主要特征。奴隶主贵族建立国家机构,设官分职,从事管理。为了管理的需要,制定法纪规章,有文字记录,汇集成书,由当官者来掌握,这种现象,史称“学术官守”,并由此而造成“学在官府”。“学在官府”有三个表现:惟官有书而民无书,惟官有器而民无器,惟官有学而民无学。只有贵族子弟享受教育的权利,而庶人只有贵族子弟享受教育的权利,而庶人和平民则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和平民则没有受教育的权利。112.学校类型(1)大学与小学:根据学生年龄分 大学在郊,规模较大,中有五学:辟雍、辟雍、东序、成均、瞽宗、上庠东序、成均、瞽宗、上庠,分科教授典礼、音乐、文字、舞蹈等。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在公宫南之左,规模较小,司教的民
5、称为“小辅”。大学是大人之学。王太子八岁入小学,十五岁入大学。公卿长子、大夫元士的嫡子,十三岁入小学,二十岁入大学。其余众子则十五岁入小学。大学以礼乐射御为主,小学以书数为主兼及一般行为。12青铜铭文上关于大学的记载麦尊中说周王在镐京,“才辟雍,王乘于舟王射大鸿”。意思说,周王在辟雍,坐在船上,射大雁。静簋中说,“六月初吉,王才藁京。丁卯,王命静司射学宫,小子众服众小臣。仆学射”。周宣王名静,这段铭文记载了周宣王还是太子的时候,在丁卯这一天,周王命他在学宫率领其他小臣,侍众学习射箭的事。13青铜铭文上关于小学的记载师嫠簋记载:“在昔先王小学,女敏可事,既命女,乃祖考,小辅”。这段话是周王对嫠讲
6、的,说他过去在先王所办的小学读书时,聪明能干,命他做少辅。14(2)国学与乡学:设在王都的小学、大学总称为国学,设在王都郊外的地方学校总称乡学。依行政区划设立,名称不一,有熟、庠、序、校等。153.“六艺”教育“六艺”是西周所有学校的基本课程。礼乐:礼是指礼仪,包括各种社会政治伦理道德和礼是指礼仪,包括各种社会政治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乐包括诗歌、音乐、舞蹈。行为规范。乐包括诗歌、音乐、舞蹈。凡是行礼的地方,也就需要有乐,礼乐贯穿整个社会生活活动,体现宗法等级制度。“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包括五礼、六仪、大武乐舞等。16钟钟鸣鸣鼎鼎食食之之家家的的礼礼具具17射御 射箭的技术训练 驾驭马
7、拉战车的技术训练18书数 书指文字,数指算法。二者是文化基础知识技能,作为“小艺”,安排在小学学习。大学则要内容深一些,诗、书是大学学习的内容。19数20六艺教育的特点文武兼备 “夫有文无武,无以威天下;有武无文,民畏不亲;文武俱行,威德乃成。”求知兼求能 前期和后期教育的侧重点不同 21第二节 官学制度的发展(汉唐宋明清)一、“独尊儒术”与汉代“太学”董仲舒汉武帝汉武帝221.董仲舒的贤良三对策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太学,置明师;重选举,广取士。形成了一个由孝悌、读书出身和经由推荐、考核而构成的文官制度,是专制皇权的行政支柱。2.独尊儒术的内容 设五经博士,确立了儒家经典的法定地位,罢废了
8、诸子传记的学官;尊孔、祀孔蔚成风气,使之渗透到学校教育的每一角落;通过兴太学来强化儒家思想的灌输,并将儒家思想具体化而为培养和选拔人才的标准;整理儒家经典成为学校的任务;儒家的德行道艺成为士人的努力方向。23“独尊儒术”的社会原因儒家在如何治民的问题上有优势:A以宗法制度和宗法思想驾驭天下,有利于加强君权。B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矛盾。C以天道人情教化民众,有利于发挥一民心的作用。243.太学(1)太学是封建官学的最高形态,公元前124年设立,西汉规模小,西汉规模小,5050300300名学生,东汉名学生,东汉邓太后执政时大发展,全盛时有邓太后执政时大发展,全盛时有3 3万学生万学生(2 2)教师
9、:博士、仆射、祭酒)教师:博士、仆射、祭酒儒林之官,四海渊源,宜皆明于古今,温故知新,通达国体,故谓之博士。生事爱敬,丧没如礼。师事某官,见授门徒50人以上,隐居乐道,不求闻达,身无金疫痼疾,36属不与妖恶交通、王侯赏赐,行应四科(醇厚、质朴、谦逊、节俭),经任博士。25(3)学生:博士弟子、太学生、资格:年18以上仪状端正者,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 出路:经过考试分授不同官职,但有白首空归者 待遇:免费食宿、有俸禄 管理:生活管理松散26(4)教学内容:古文经学、今文经学、师法、家法(5)儒经课试法:源于学记,大学教育分为两段、五级、九年。离经辨志、博习亲师、敬业乐群、论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 古代 制度 演变 优秀 PPT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