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安康民俗文化的历史与发展浅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安康民俗文化的历史与发展浅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安康民俗文化的历史与发展浅谈.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安康民俗文化的历史与发展浅谈 摘 要: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不行分割的一部分,安康民俗文化应在继承发展历史文化传统、人文精神和特色文化艺术的基础上,溶入时代精神、绿色理念,以不断促进“绿色安康”发展,满意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 1民俗文化的概念与类型 民俗文化,是以民间文化和民俗风情为主体,在物质、精神以及制度上呈现的民间文化传统形态。它包括生产与生活习俗、岁时习俗、礼仪制度习俗、社会组织习俗、民间文学、艺术等。民俗文化是各个民族精神情感、道德传统、特性特征、民族亲和力凝合力的载体,爱护重视、开发整合那些最具民族风格、地区特色的风俗习惯、民间艺术、民俗礼仪等文化资源,对于弘扬我中华民族传统文
2、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民俗文化也被称为“民俗旅游资源文化”。之所以将“民俗文化”与“旅游”紧密相连,是因为旅游本身就和民俗文化有着亲密关系。旅游发展对一个地区的民俗起着至关重要的传承作用,浩如烟海的历代游记文献不仅是我国旅游发展史的见证,更保存了大量不同朝代的民俗资料,为今日民俗史的探讨奠定基础;旅游是旅游者对旅游地景观的欣赏行为,又是一次对旅游地的认知过程。民俗既反映了旅游地的历史,又体现了旅游地的文化和社会生活。丰富好玩的民俗学问开拓了旅游者的视野,使之得到更佳精神享受。 2安康地方民俗概说 安康民间习俗、民间文化的历史背景比较困难,呈现出多元性。这里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受巴、楚、秦三地文
3、化影响;宋元以后战乱连年,经济凋敝,民间文化习俗渐趋淡薄;明清以来湘、鄂、晋、川、滇及关中等地流民为避战乱纷纷迁入,四方人士杂处,各地风俗与安康本土民俗长期交融演化,最终形成今日的安康地方民俗。 2.1 岁季节令民俗活动 除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阳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祖国各地通行的传统节日,安康本地民间极具特色、广受重视的节日还有以下几项。 龙头节。农历二月二这一日,是安康民间传闻中“龙抬头”的日子。人们代代相传地下冬眠的龙会在这一天被春雷唤醒,赶上天去行云布雷。民间传统习俗,这一天要打扫房舍、清洁卫生、驱除害虫等。 晒衣节。时间是农历六月初六。相传这一日是佛祖释迦牟尼晒经的日子,故民间认
4、为这一天要曝晒使衣物干燥利于保管。每年此日,只要天晴,家家户户晾衣晒粮。晒衣节一大风景是老年人晒寿衣祈求长寿,年轻人晒书本祈愿学业有成。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俗称“七月半”,也叫鬼节。传闻祖先及亡灵鬼魂都要回家团聚,家家要焚香烧纸。尤其放河灯,更是安康江河沿岸一带的民间习俗。用以祭拜河神,求他不要动怒兴风作浪弄翻船只,并祈祷永无水涝,五谷丰登。 祭祖节。农历十月初一,又谓“十月朝”。这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气候愈渐寒冷,人们怕阴间的祖先缺衣少穿,所以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供物外,还要烧送冥衣,名曰“送寒衣”。 祭灶节。腊月二十三祭灶爷,旧称“扫尘节”、“扫灶节”,又称“过小年”。这一天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安康 民俗文化 历史 发展 浅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