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沉降观测关键技术专项方案.doc
《建筑工程沉降观测关键技术专项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沉降观测关键技术专项方案.doc(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5#、16#楼沉降观测工程技 术 方 案(测变002号)北京宏瑞通达工程勘察有限公司年 月 日*15#、16#楼沉降观测工程技 术 方 案(测变002号)编写单位:北京宏瑞通达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编写人:审核意见:审核人:年 月 日 年 月 日审批意见: 审批人:年 月 日目 录一、工程概况1二、已有资料状况1三、引用文献13.1执行规范原则13.2采用高程系统2四、项目理解24.1监测目24.2监测工作重要内容24.3重要仪器设备选型3五、沉降观测技术办法35.1基准点布设35.2沉降观测点布设及保护45.3施测办法65.4技术指标7六、观测频率及观测工作量7七、预警制度77.1关于警戒值
2、77.2警戒值设定及预警状态鉴定87.3监测警戒值87.4监测预警及特殊状况解决9八、成果提交时间、内容及数量9九、质量保证办法109.1 质量监控小组109.2 技术方案审核制度109.3 技术交底制度109.4 会审制度119.5 人员素质119.6 仪器设备119.7 环境条件11十、安全保证办法11十一、监测服务大纲1211.1监测服务宗旨及原则1211.2 监测服务内容1211.3 服务承诺13十二、附图:监测点布置图14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北京市*。南侧为*街,西侧为*道路,东侧*路,北侧为*街。地块内地势平坦。15#商住楼总建筑面积为45540.97m ,地上建筑面积为3733
3、8.75m ,地下建筑面积为8202.22m 。其中商业面积地上5328.60m ,地上层数为22层,地上1、2层为商业,3层以上所有为住宅。地下1层为车库。16#楼地上层数为11层,地下1层为车库。二、已有资料状况*总平面图甲方提供资料;*15#、16#楼构造设计阐明甲方提供资料;*15#、16#楼构造图纸,甲方提供资料。三、引用文献3.1执行规范原则执行规范原则见下表:序号名 称备 注1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 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 3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 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5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 6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
4、范GB 50497- 7总平面图电子版,委托方提供8构造图电子版,委托方提供9委托方关于规定3.2采用高程系统坐标系统选用参照如下规定执行。(1)规范基本规定建筑变形测量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宜采用国家平面坐标和高程系统所在地方使用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也可采用独立坐标系统。当采用独立坐标系统时,必要在技术设计书中明确阐明。(2)本监测工程所采用高程系统依照规范规定,鉴于本项目特点,为保证工程质量采用独立高程系进行。四、项目理解4.1监测目建筑物(特别是高层建筑)基本在施工期间和使用初期,由于建筑物基本地质构造不均匀、土壤物理性质不同、大气温度变化、地基塑性变形、地下水位季节性和周期性变化、
5、建筑物自身荷重、建筑物构造及动荷载等作用,引起建筑物基本及其四周地形变形,而建筑物自身因基本变形及外部荷载与内部应力作用,也要发生变形。这种变形在一定限度内应视为正常现象,但如果超过了规定限度,则会导致建筑物构造变形或开裂、倾斜,直接影响其正常使用,严重还会危及建筑物安全。为了建筑物安全使用,研究变形因素和规律,为建筑物设计、施工、管理和科学研究提供可靠资料,在建筑物施工期间和使用初期,必要要对其进行变形观测。建筑物沉降观测任务是通过周期性地对设立在建筑物上观测点进行重复观测,求得观测点位置变化量。通过对建筑物在施工期间和使用初期沉降观测工作,获得建筑物在不同阶段变形状况和规律,有效监督建筑物
6、在施工期间和使用初期安全,为建筑物设计、施工、管理和科学研究,提供可靠基本数据。4.2监测工作重要内容依照甲方规定,重要工作内容如下:15#楼沉降观测;16#楼沉降观测;后浇带沉降观测。4.3重要仪器设备选型参照工作内容及有关规范规定,测绘仪器设备选型如下表:测绘仪器设备选型序号仪器名称及型号使用项目备注1仪器名称:电子水准仪 TrimbleDINI03标称精度:每公里来回测中误差0.3mm。沉降观测五、沉降观测技术办法5.1基准点布设1、基准点布设沉降观测控制网布置是保证测量仪器监测重要保障,是为监测工作提供起算数据重要根据。由于该项监测时间跨度长、精度规定高,建立稳固、高精度控制网是保证工
7、程顺利实行重要保证。基准点是沉降观测工作基本控制点。依照规范规定及结合本项目特点,拟布设3个沉降观测基准点,布设在已有稳定建筑物上,布设在三栋楼楼角处。用电钻打孔,并使用植筋胶填充孔内多余空间,使标体与建筑物紧密连结。完毕效果见下图: 沉降观测基准点应设立在变形区域以外、位置稳定、易于长期保存地方,并应定期复测。复测周期应视基准点所在位置稳定状况拟定,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宜12月复测一次,点位稳定后宜每季度或每半年复测一次。当观测点变形测量成果浮现异常,或当测区受到地震、洪水、爆破等外界因素影响时,应及时进行复测,并按建筑变形测量规范规定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变形监测基准点标石、标志埋设后,达到稳定
8、后方可开始观测。 2、基准点保护基准点是变形观测工作必不可少测量标志,只有长期保存,才干保证变形观测数据持续性和对的性。因而,除在选点时注意其地点合理性外,尚需认真保护,如果遇到有也许对基准点导致损坏或破坏状况时,委托方、施工单位都应事先与我方联系,以便详细研究基准点保护办法。5.2沉降观测点布设及保护1、沉降观测点布设规定建筑物沉降观测点布设应能全面反映建筑及地基变形特性,并顾及地质状况及建筑构造特点。点位按下列原则进行选埋:(1)建筑四角、核心筒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20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2)高低层建筑、新旧建筑、纵横墙等交接处两侧;(3)建筑裂缝、后浇带和沉降缝两侧、基本埋
9、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构造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4)对于宽度不不大于等于15m或不大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建筑,应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并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5)邻近堆置重物处、受震动有明显影响部位及基本下暗浜(沟)处;(6)框架构造建筑每个或某些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上;(7)筏形基本、箱形基本底板或接近基本构造某些之四角处及其中部位置;(8)重型设备基本和动力设备基本四角、基本形式或埋深变化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2、沉降观测点布设建筑物变形观测点标志采用墙柱式观测标志,使用不锈钢材料,按照图纸进行加工制作和施工安装(如下图所示)。安装时,先
10、用冲击钻在建筑物预定位置打一种深约150mm、直径约30mm孔,解决干净孔内建筑渣滓,然后镶嵌标体,并使用乳胶和水泥填充孔内多余空间,使标体与建筑物紧密连结。依照建筑变形测量规范及设计规定,本项目拟在地下一层布点,在建筑物四角、承重墙柱上每间隔1520m左右埋设沉降观测点,现场用红色油漆做醒目的记,并顺序编号。沉降观测标志点埋设和保护,需要施工单位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施工期间总包单位应负责观测点保护。待观测点标志埋设一周其凝固稳定后进行初次观测。依照设计总平面图,结合本项目实际状况,本工程拟在15#楼设沉降观测点23个、16#楼布设沉降观测点18个,后浇带布设20个,共计61个。本工程所有沉降
11、观测点分布状况,详见后附监测点布置图。3、沉降观测点保护沉降观测是一项长期而复杂测量工作,观测点在使用过程中人为破坏,往往会导致沉降观测数据中断和失真,因而,沉降观测点保护应高度注重。1观测点保护办法(1)建设方办法:沉降观测点妥善保护一方面应引起甲方充分注重,甲方应以正式文献形式告示施工单位,以引起施工单位注重。(2)施工单位办法:施工单位应对施工人员加强常识和素质、安全教诲,制定惩罚制度,杜绝变形观测标志人为破坏。为便于观测,应在不影响施工前提下尽量预留观测通道和场地。(3)测绘单位办法:在埋设沉降观测标志处设立醒目的示以示提示,标志埋设深度和露出某些长度应事先与甲方和施工单位商量,充分考
12、虑施工对标志影响。2意外状况解决在观测前,对观测点安全状况进行确认,如个别观测点受到破坏时,应及时进行补点,并进行一次观测,以保证变形观测起始数据精度和观测工作持续进行(数据中断一次)。在数据分析时,采用相邻点平均变形量作为中断点近似沉降值,以减少对整个数据分析影响。5.3施测办法5.3.1基准网观测基准点观测应依照规范规定进行,水准线路应布设为来回闭合水准路线,使用Trimble DINI03电子水准仪观测(其精度指标为:每公里高差中误差0.3mm),采用电子水准仪自带记录程序,记录外业观测数据文献。初次观测要持续观测2次,并取平均值作为基准数据。沉降观测基准点按一级水准测量技术规定施测。5
13、.3.2沉降观测定期按来回路线进行基准点之间来回检测;每次必要进行基准点至沉降观测点点间来回引测;每次必要按照规定几何图形路线进行沉降观测点之间观测。基准点每次观测后进行计算分析,以检查基准点与否稳定。使用Trimble DINI03电子精密水准仪观测,按二级水准测量技术规定作业。使用电子水准仪自带记录程序,记录外业观测数据文献。初次观测时,对测点进行持续二次观测,二次高程之差应不大于1.0mm,取平均值作为初始值。本工程采用闭合水准路线,每次观测时按照设计水准线路进行,且遵循路线不变、仪器不变、人员不变、环境条件容许时时间不变等“四不变”规定。观测注意事项如下:对使用仪器必须定期进行检查,使
14、用检校合格观测仪器或设备。当观测成果异常,经分析与仪器关于时,应及时对仪器进行检查与校正;观测时,必须保证良好观测环境及成像条件,每次观测前30分钟晾仪器和标尺;观测前应对的设定记录文献中各项控制限差参数,观测完毕需现场检核闭合或附合差状况,确认合格后方可完毕测量工作;观测时应满足水准观测各项有关技术规定。5.4技术指标水准观测限差(mm)级别基辅分划读数之差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来回较差及附合或环线闭合差单程双测站所测高差较差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一级0.30.50.30.20.45二级0.50.71.00.71.5水准观测视线长度、先后视距差和视线高(m)级别视线长度先后视距差先后视距差累积视
15、线高度一级300.71.00.5二级502.03.00.3六、观测频率及观测工作量本项目观测周期自首层施工完毕后至建筑竣工验收合格后一年且变形趋于稳定止。变形稳定判断原则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有关内容拟定,即“当最后100d变形速率不大于0.010.04mm/d时可以为已经进入稳定阶段”。变形稳定后,经批准后停止监测。本工程沉降观测频率及观测次数为:监 测目 标主体施工阶段主体构造封顶后主体装修阶段竣工验收一年内总监测次数1次/2层1次/1月1次/3月1次/6月15#楼13次1次1次1次17次16#楼8次1次1次1次11次后浇带13次1次1次1次17次七、预警制度变形监测预警和报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工程 沉降 观测 关键技术 专项 方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