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通用规范模板.doc
《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通用规范模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通用规范模板.doc(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通用规范(征求意见稿)11月目录1范围32术语和定义33标准54管理模式65管理要素65.1方针、目标、组织机构和责任85.2法律法规和安全管理制度105.3培训教育和人员能力135.4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155.5生产设备、设施和生产过程控制195.6作业安全235.7职业健康和职业危害通知245.8应急响应和事故救援、调查和处理275.9安全检验和问题整改305.10绩效考评31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通用规范(征求意见稿)1 范围本规范明确了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总体标准、管理模式和要求。本规范适适用于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和相关方咨询、支持、服务和评
2、审。相关行业、专业已经制订本行业、本专业专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优先适用专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制订专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应满足本通用规范要求。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缩略语适适用于本标准。2.1 安全生产标准化生产经营单位分析生产安全风险,建立预防机制,健全科学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各生产步骤和相关岗位安全工作符正当律、法规、规章、规程、标准等要求,达成和保持一定标准,并连续改善、完善和提升,一直处于安全生产良好状态,控制生产安全风险。2.2 要素安全生产中关键原因。2.3 风险发生特定危险情况可能性和后果组合。2.4 风险评价评价风险程度,确定是否需要处理和处理
3、程度,判定为处理风险所付支出是否在可承受范围。2.5 风险管理经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对风险实施有效控制和妥善处理风险所致损失,期望达成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安全保障管理活动。2.6 资源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所需人员、资金、设施、材料、技术和方法等。2.7 相关方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相关或受其安全生产行为影响团体或个人。2.8 重大危险源长久或临时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数量等于或超出临界量单元(包含场所和设施)。2.9 关键设施、部位对安全生产起关键作用或有重大影响设施、部位。2.10 危害可能会造成伤害、疾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危险、有害根源或状态。2.11 危害辨识识
4、别危害存在并确定其性质过程。2.12 高危行业矿山、建筑、施工和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储存、运输行业。2.13 安全绩效指生产经营单位依据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在控制和消除安全风险方面取得可测量结果。2.14 供给商为生产经营单位提供材料、设备或设施及其服务外部团体或个人。2.15 承包商在生产经营单位作业现场根据双方协定要求、期限及条件向生产经营单位提供服务个人或团体。3 标准生产经营单位应结合本身特点,依据本标准要求,建立和保持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应突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和以人为本理念,重视科学性、规范性和系统性,立足于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立足于隐患治
5、理,风险管理和预防事故发生思想,充足表现安全和效益、安全和健康、安全和环境之间内在联络,并和生产经营单位其它方面基础管理有机结合。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和实施,应在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全方位、全员中得以表现和落实,反应生产经营单位本身生产特点及安全绩效连续改善和提升,建立安全生产长久有效机制。4 管理模式本标准采取策划(P,Plan)、实施(D,Do)、检验(C,Check)、改善(A,Action)动态循环管理模式,实现生产经营单位自主管理、自我完善改善,政府部门指导、监督管理体制,连续推进生产经营单位提升安全绩效。5 管理要素本规范由10个A级要素和43个B级要素组成(见下表)。表:安全生产标
6、准化通用规范要素表A 级 要 素B 级 要 素5.1方针、目标、组织机构和职责5.1.1 方针、目标5.1.2 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5.1.3 职责5.2法律法规和安全管理制度5.2.1 获取和更新5.2.2 融入和符合性评价5.2.3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5.2.4 安全操作规程5.2.5 修订5.3培训教育和人员能力5.3.1 管理人员培训教育及能力5.3.2 操作岗位人员培训教育及能力5.3.3 其它人员培训教育5.3.4 日常安全活动5.3.5 安全教育培训管理5.4危害辩识、风险评价和控制5.4.1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实施5.4.2 范围范围和评价方法5.4.3 风险控制和隐患治理5.4.
7、4 风险信息更新5.5生产设施、设备和生产过程控制5.5.1 安全生产投入5.5.2 生产设备、设施建设5.5.3 生产设备、设施管理5.5.4 关键设施、部位和重大危险源管理5.5.5 日常维护和定时检维修5.5.6 新设备验收及旧设备拆除、报废5.6作业安全5.6.1 作业许可5.6.2 作业行为和生产过程控制5.6.3 警示标志5.6.4 承包商、供给商管理5.6.5 变更5.7职业健康和职业危害通知5.7.1 职业健康管理5.7.2 职业危害申报5.7.3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管理5.7.4 劳动防护用具5.7.5 职业危害通知和警示5.8应急响应和事故救援、调查和处理5.8.1 应抢救援
8、组织5.8.2 应抢救援器材5.8.3 应抢救援预案和演练5.8.4 事故抢险救护和汇报5.8.5 事故调查和处理5.9安全检验和问题整改5.9.1 安全检验5.9.2 安全检验形式和内容5.9.3 问题整改5.10绩效考评5.10.1 绩效评审5.10.2 奖惩5.1 方针、目标、组织机构和责任5.1.1 方针、目标生产经营单位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方针,并依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实际情况制订宏观长远安全生产目标及具体每十二个月度安全生产指标,经本单位关键责任人同意,以正式文件表现。生产经营企业应依据所属各单位在生产经营中职能,将企业方针、目标、年度安全生产指标,自上
9、而下签署全员负责安全目标责任书,制订各级组织安全工作计划和主管部门考评措施,以确保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有效完成。5.1.2 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安全生产最高决议机构,依据安全生产法要求,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置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健全安全生产管理网络。5.1.3 职责生产经营单位关键责任人为安全生产工作第一责任人,应全方面负责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安全生产法给予生产经营单位关键责任人安全生产职责,主动推行安全生产责任。安全生产社会责任关键内容:保障生产安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安全生产投入,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不停提升应急管理水平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10、。为从业人员提供安全、健康、卫生工作条件,保障从业人员职业健康,预防和降低职业病危害。生产经营单位应明确各职能部门、生产经营基层单位、直至每一名从业人员安全职责。生产经营单位关键责任人应树立正确行为楷模。各级管理人员应带头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安全责任考评制度,对各级管理人员、职能部门及从业人员安全职责推行情况及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情况进行定时考评,给予奖惩。5.2 法律法规和安全管理制度5.2.1 获取和更新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识别和获取适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其它要求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确定获取渠道、方法和时机,立即识别和获取适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其
11、它要求,并合适时进行更新。各职能部门应立即识别和获取本部门、本专业适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并定时进行更新,立即向管理部门汇总。生产经营单位应将适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立即传达给相关方并对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和培训,使从业人员知法遵法。5.2.2 融入和符合性评价生产经营单位必需遵守国家、地方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立即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融入企业管理制度之中。企业应每十二个月最少一次对适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其它要求进行符合性评价,消除违规现象和行为。5.2.3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生产经营单位应制订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发放到相关工
12、作岗位,规范从业人员安全行为。生产经营单位应制订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最少包含:(1)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2) 安全培训教育制度;(3) 风险评定和控制制度;(4) 安全检验及隐患治理管理制度;(5) 安全施工和检维修管理制度;(6) 安全作业管理制度;(7) 生产设施、设备安全管理制度;(8) 安全投入保障制度;(9) 劳动防护用具(具)和保健品管理制度;(10) 事故调查、分析、汇报、处理制度;(11)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12) 安全生产例会管理制度;(13) 安全生产考评奖惩制度;(14) 消防管理制度;(15) 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16) 承包商供给商管理制度;(17) 危险物品及
13、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18)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19) 外用工(单位)安全管理制度;(20) 项目新、改、扩建“三同时”管理制度。5.2.4 安全操作规程生产经营单位应依据生产特点和原材料、辅助材料、产品危险性和工艺步骤,编制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并下发到相关岗位。规范从业人员操作行为,控制风险,避免事故发生。5.2.5 修订(1) 评审修订。生产经营单位应明确评审和修订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时机和频次,定时进行评审和修订,确保其有效性和适用性,确保每个岗位所使用为最新有效版本。(2) 检验修订。生产经营单位应依据安全检验反馈问题,评审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有效性和适用性,并立即
14、修订。(3) 案例修订。生产经营单位发生安全事件、获取其它安全事件案例后,依据事件处理提议,修订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4) 考评修订。生产经营单位应依据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绩效评审考评结果,评审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有效性和适用性,并立即修订。5.3 培训教育和人员能力5.3.1 管理人员培训教育及能力生产经营单位关键责任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需含有和本单位所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应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法律要求应由相关管理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评,须考评合格后方可任职。其它管理人员(包含职能部门责任人、基层单位责任人)、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安全培训教育,由生产经营单位人
15、事、教育部门会同含有资质培训机构,按管理权限分层次组织实施,经考评合格后方能任职。5.3.2 操作岗位人员培训教育及能力生产经营单位应对操作岗位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生产技能培训,并确定其技能和能力符合岗位要求,确保操作岗位人员掌握本职员作所需安全生产知识、安全操作技能及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熟悉相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未经安全生产教育或培训考评不合格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生产经营单位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新设备设施投入使用前,必需了解、掌握其安全技术特征,采取有效安全防护方法,其主管部门应组织编制新安全操作规程,并对相关管理者和操作岗位人员进行专门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相关
16、人员经考评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操作岗位人员转岗、脱离岗位六个月以上者,应进行车间(工段)、班组安全培训教育,经考评合格后,方可从事新岗位工作。生产经营单位特种作业人员必需经有特种专业人员培训资质机构进行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并按要求参与复审。5.3.3 其它人员培训教育生产经营单位应对企业全体从业人员、包含外来施工单位作业人员进行入厂安全培训教育,经考评合格发放入厂证。进入作业现场前,应由作业现场所在单位对其进行进入现场前安全培训教育。生产经营单位应对外来参观、学习等人员进行相关安全要求、可能接触到职业健康危害及应急知识培训和通知。5.3.4 日常安全活动生产
17、经营单位应开展以班组为单位安全活动。安全活动应有针对性、科学性,做到常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班组安全活动应有责任人、有计划、有内容、有统计。对活动时间、形式、内容、要求应有明确要求。活动责任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对安全活动进行检验、签字。生产经营单位各级管理人员应定时参与班组安全活动。5.3.5 安全培训教育管理生产经营单位应确定安全培训教育主管部门,各级责任人对本单位安全培训教育工作负责,为安全培训教育提供对应资源确保。各级安全、人事、教育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编制安全培训教育教材和班组安全活动学习材料。生产经营单位应健全安全培训教育制度。安全培训教育工作应依据国家、地方及行业要
18、求及岗位需要,制订适宜安全培训教育目标和要求。依据不停改变实际情况和培训目标,定时识别安全培训教育需求,制订、实施安全培训教育计划。各级单位和部门应确定本单位安全培训教育责任人。生产经营单位各级单位应建立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档案,并实施分级管理,做好安全培训教育统计。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教育主管部门应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对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开展进行检验,实施奖惩。生产经营单位应确立终生教育观念和全员培训目标,对在岗从业人员进行常常性安全培训教育。5.4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5.4.1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实施生产经营单位各层责任人对本单位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工作负责,应不间断地组织危害辨识、风险
19、评价工作。识别和业务活动相关危害、影响和隐患,并对它们进行科学评价分析,确定危害程度和可能影响最大范围,方便采取有效或合适控制方法,从而把风险降到最低或控制在能够承受程度。生产经营单位主管安全生产责任人应直接负责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工作,组织建立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实施程序或指导书。明确风险评价目标、范围,选择科学合理评价方法,制订合理评价准则。成立评价组织,进行危害辨识、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生产经营单位各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应主动参与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工作和风险控制。生产经营单位每十二个月最少进行一次全方面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工作。生产经营单位在制订评价准则时,应依据:(1) 相关安全生产法律
20、、法规要求;(2) 行业设计规范、技术标准;(3)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4)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生产经营单位应依据已确定评价准则,采取合适评价方法,定时进行风险评价,逐层找出本部门或基层单位重大风险,由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最高决议机构或领导小组对各基层上报重大风险进行评定,确定出生产经营单位重大风险,统计重大风险,确定风险控制方法,制订管理方案。生产经营单位在确定重大风险时,应考虑:(1) 相关法规、标准要求;(2) 风险发生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3) 生产经营单位声誉和社会关注程度等;(4) 安全生产方针、目标要求。5.4.2 评价范围和评价方法风险评价范围
21、应包含:(1) 计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2) 常规和很规活动;(3) 事故及潜在紧急情况;(4) 全部进入作业场所人员活动;(5) 全部进入作业场所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具; (6) 原材料、产品运输和使用过程;(7) 丢弃、废弃、拆除和处理;(8) 气候、地震及其它自然灾难等。生产经营单位可依据评价对象,选择有效、可行、科学危害辨识、风险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采取评价方法应:(1) 依据风险范围、性质和时限进行确定,以确保该方法是切实可行,含有可操作性;(2) 和生产运行经验和所采取风险控制方法能力相适应;(3) 为确定设施要求、识别培训需求和开展风险控制等提供输入信息。
22、5.4.3 风险控制和隐患治理生产经营单位应依据风险评价结果选定风险控制方法加以落实,将风险控制在能够接收程度,预防事故发生。选择控制方法应包含:(1) 工程技术方法,实现本质安全;(2) 管理方法,规范安全管理;(3) 教育方法,提升从业人员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4) 个体防护方法,降低职业伤害。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风险中确定为隐患项目标,应在治理前采取临时控制方法,确保生产经营安全。隐患治理项目应该:(1) 对事故隐患做到“四定”,即定方法、定责任人、定资金起源、定完成期限。(2) 生产经营单位无力处理重大事故隐患,除采取有效防范方法外,应书面向生产经营单位隶属直接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汇报。(
23、3) 对不含有整改条件重大事故隐患,必需采取应急防范方法,并纳入计划,限期处理或停产。(4) 对隐患治理完成后,对治理情况进行验证和效果评价。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隐患治理档案,包含:(1) 评价汇报和技术结论;(2) 隐患治理方案,包含资金概预算情况等;(3) 治理时间表和责任人;(4) 治理完成汇报;(5) 治理效果评价。生产经营单位应将风险评价结果及对重大风险所采取控制方法对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培训,使其熟悉工作岗位和作业环境中风险及所应采取控制方法。5.4.4 风险信息更新生产经营单位应定时评审或检验风险控制结果,分析安全生产趋势。当有下列情形发生时,生产经营单位应立即进行风险评价:(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全生产 标准化 体系 通用 规范 模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