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的发展简史.doc





《遗传学的发展简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遗传学的发展简史.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遗传学遗传学: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遗传:生物亲代与子代间像素的现象变异:生物的亲代与子代、子代与个体之间总存在不同的差异,这种现象叫变异1遗传学的发展简史:达尔文广泛研究遗传变异与生物进化关系,1859 年发表 物种起源 著作,提出了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 的进化学说。孟德尔系统地研究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豌豆杂交试验提出分离规律和独立分配规律,认为遗传是受细胞里的遗传因子所控制的。沃森-克里克:1953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提出DNA分子结构模式理论。1983年,首例转基因植物2细胞及其结构与功能: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组成。动物细胞:含有中心体植物细胞:叶绿体、细胞壁、胞间连丝。原核细胞:由
2、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拟核、核糖体组成。仅有核糖体,细胞质内没有分隔,是个有机整体,DNA存在的区域称作拟核3同源染色体: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异源染色体:这一对染色体与另一对形态结构不同的染色体,互称为异源染色体4核型分析:对生物细胞核内全部染色体的形态特征进行分析,称为核型分析5 A染色体:有些生物的细胞中出了具有正常的恒定数目的染色体外,还长出现额外的染色体,通常把正常的染色体成为A染色体,额外人色提统称为B染色体。6 细胞周期:主要包括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及两次有丝分裂之间的间期7有丝分裂各期的特点及各期数染色体目变化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分裂期的时间一般占整个周期的510%。前
3、期:(1)染色质逐渐变成染色体;(2)核膜解体,核仁消失;(3)纺锤体逐渐形成;(4)染色体散乱地排列在纺锤体中央 中期:主要变化是(1)每一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2)中期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最清晰,是观察的好时期 后期:主要变化是(1)每一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一条染色体形成两条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2)分离的每条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向细胞两极移动,使细胞两极各有一套形态和数目完全相同的染色体。 末期:主要变化是(1)染色体逐渐变成染色质;(2)核膜和核仁在细胞两极围绕染色体重新出现;(3)纺锤体逐渐消失;(4)赤道板上出现细胞板,细胞板向
4、两边扩展,形成细胞壁。8中期染色体的外部形态:长臂、主缢痕、着丝粒、断臂、次缢痕、随体、端粒后期染色体的形态:V型、L型、棒状、粒状染色体9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相同点:一、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能是细胞增殖方式,都能产生新的子细胞.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分裂过程中都有染色体和纺锤体的变化.三、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有DNA的复制.不同点:一、有丝分裂细胞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二、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和DNA的数目和母细胞相同;而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和DNA的数目减半.三、有丝分裂产生的是体细胞;减数分裂产生的是生殖细胞.
5、10有丝分裂遗传学意义:1保证了物种的连续性和稳定性2维持个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11减数分裂:又称成熟分裂,是在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DNA只复制一次,所以分裂后cs数目减半。主要特点1、同源染色体在前期发生配对联会。2包括两次分裂,即减数分裂和减数分裂。第一次发生染色体减数,第二次是等数。3、最后形成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较母细胞减少一半。12减数分裂的意义:1、保证了亲代与子代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为后代的正常发育和性状遗传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保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性2、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有利于生物的适应与进化,并为人工选择提
6、供了丰富的材料前期可进一分为五个时期:细线期、偶线期(cs开始配对、重组)、粗线期(完全联会配对,非姊妹染色单体间出现相互交换)、双线期和终变期。中期是鉴定染色体数目的最好时期。13有性生殖:通过亲本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受精而形成合子,随后进一步分裂、分化、发育而形成后代。无性生殖:是通过亲本营养体的分隔而产生许多后代个体,又称营养生殖无融合生殖:雌雄配子不发生核融合,并且能形成种子的一种无性生殖方式14自花授粉:通一朵花内或同株上花朵间的授粉异花授粉:不同株花朵间授粉15 真核生物的染色体组成:16 DNA作为遗传物质的间接证据:DNA在代谢上比较稳定。直接证据:肺炎双球菌实验、噬菌体实验、烟草
7、花叶病毒实验17 DNA及RNA的化学结构:DNA:脱氧核糖核酸、含有A腺嘌呤、C胞嘧啶、G鸟嘌呤、T胸腺嘧啶RNA:核糖核酸、U尿嘧啶、18 DNA双螺旋结构的模型特征:(1)一个双螺旋是由2个反向平行的单链组成;(2)一个螺旋的直径位2nm,螺距为3.4nm,相临碱基的垂直距离为0.34nm,交角为36;(3)两链之间由碱基对配对,A=T,G=C;(4)DNA双螺旋有大沟和小沟的存在。19 半保留复制,半连续复制20 RNA分子的种类:信使RNA转移RNA、核糖体RNA21 RNA合成的一般特点:RNA合成不需要引物,可以直接起始合成。合成所需要的原料为核苷三磷酸(rNTP)。RNA合成是
8、只用一条DNA链作为模板链。RNA的合成的速度比DNA慢的多。22遗传密码:AUGGUG起始密码子,UAA,UGA,UAG终止密码子23遗传密码的主要特征:(1)遗传密码为三联体,即3个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2)遗传密码间无间隔或逗号,即在翻译过程中,遗传密码的编码是连续的(3)遗传密码间存在简并现象。除甲硫氨酸和缬氨酸外的所有氨基酸都由2种以上的密码子编码(4)遗传密码第三个碱基的灵活性,决定同一氨基酸或性质相近的不同氨基酸的多个密码子往往只有最后一个碱基的变化,这种现象对生命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5)遗传密码具有起始和终止密码子。蛋白质合成的启动和终止由专门的密码子决定(6)遗传密码具有通用
9、性。除一些极少数的例外情况,遗传密码从病毒到人类是通用的24翻译:蛋白质的生物合成25 中心法则:遗传信息从DNA-mRNA-蛋白质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以及遗传信息从DNA-DNA的复制过程。孟德尔遗传:1. 性状:指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称。2. 单位性状:被区分开的每一个具体性状。3. 相对性状:同一单位性状在不同个体间所表现出来的相对差异。4. 正交:植株作母本的杂交组合。5. 反交:植株作父本的杂交组合。6. 显性性状:孟德尔把在子一代表现出来的性状称为显性性状。7. 隐性性状:子一代中未表现出来的性状称为隐性性状。8. 等位基因:遗传学中将控制一对相对性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
10、对应位点的两个基因称为等位基因。9. 基因型:个体的基因组合10. 表现型:指生物体所表现的性状,如白花红花等。11. 纯合体:具有纯合基因型的个体。12. 杂合体:具有杂合基因型的个体。13. 孟德尔假说:(1)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2)遗传因子在体细胞内是成对的,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3)杂种的“遗传因子”彼此不同,各自保持独立性,且存在显隐性关系,即F1植株有一个控制显性性状的遗传因子和一个控制隐形性状的遗传因子。(4)在形成配子时,每队遗传因子相互分离,均等地分配在不同的配子中,结果每个配子中只含有成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5)在形成合子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11、14.分离规律:孟德尔认为父母本性状遗传不是混合,而是相对代独立地传给后代,后代还会分离出父母本性状。 15.独立分配规律:(自由组合规律):两对及两对以上相对性状之间的遗传关系。16.分离规律的验证:(1)测交法:测交指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合个体间的杂交。(2)自交法(3)F1花粉鉴定法17.复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点上存在的3个或者3个以上的等位基因。18致死基因:指当其发挥作用时导致生物体死亡的基因。19.基因互作:由于不同对基因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同一单位性状表现的结果。复习题:1. 小麦毛颖基因P为显性,光颖基因p为隐性。写出下列杂交组合的亲本基因型。(1) 毛颖*毛颖,后代全部
12、毛颖。PP*PP或者PP*Pp(2) 毛颖*毛颖,后代3/4毛颖:1/4光颖。Pp*Pp(3) 毛颖*光颖,后代1/2毛颖:1/2光颖。Pp*pp2. 小麦无芒基因A为显性,有芒基因a为为隐性。写出下列各杂交组合中F1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每一组合的F1群体中,出现有芒或无芒个体的机会各是多少?(1)AA*aa (2)AA*Aa (3)Aa*Aa(4)Aa*aa (5)aa*aa3.大豆的紫花基因P对白花基因p为显性,紫花*白花的F1全为紫花,F2共有1653株,其中紫花1240株,白花413株,试用基因型说明这一试验结果。4.花生种皮紫色(R)对红色(r)为显性,厚壳(T)对薄壳(t)为显性。R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遗传学 发展 简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