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赤壁赋学案10(07人教版必修2).docx
《3.9赤壁赋学案10(07人教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9赤壁赋学案10(07人教版必修2).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年生死两茫茫)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赤壁赋等。著有东坡乐府。我们的课文所选是他的前赤壁赋。文体赋的名称最早见与战国后期荀况的赋篇,到汉代形成特定的体制。赋着力于铺陈事物,较多地选用散文化的句式。赋体经历了长期演变的过程,发展到 中唐,在古文运动影响下,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求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 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文赋。像杜牧的阿房宫赋、苏轼的赤 壁赋都是文赋的佳作。三.教师配乐朗诵全文,要求听准字音,听出节奏,找出文中押韵的韵脚,听教师对文章 感情变化的处理。四.朗读课文,疏通字词,注意特殊用法及句式五.整体感知: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
2、情是如何转化的?1.苏轼力图排遣政治打击而带来的苦闷从而听任自然,乐观旷达,作者力图从消极中超脱 出来,其实是含蓄地向他的政敌暗示,我虽然遭贬,但我却超然世外,飘然欲仙,寄情山水, 尽得其乐,不寂寞不烦恼,反而积极向上.2.感情变化过程:乐一悲一乐先写月夜泛舟,饮 酒赋诗,沉浸在美好景色中而忘怀世俗的快乐心情;再从凭吊历史人物的兴亡.感到人生短 促,变化无常,因而跌入现实的苦闷;最后阐发变与不变的哲理,表现了旷达乐观的人生态 度。六.学习第一段(先诵读,再思考,有所理解后再读,力争课内背诵。后面的段落同)思考:(1)文章第一段的景物描写美在何处?为什么写得赛似仙境?明确:苏子泛舟赤壁之下,上面
3、是一轮皓月,下面是万顷碧水,月光如烟雾般笼罩江面,清 风徐徐吹拂,一叶扁舟如一片苇叶,轻浮水面,任意左右东西。景象澄沏,又似朦胧,如梦 境一般。作者仿佛觉得在浩荡的太空中乘风飞行,毫无阻碍简直就要远离人世,悠悠忽忽升 入仙界里去了,令人陶醉其中,赏心悦目。(2)本段展示了一种与友人相聚、泛舟江上。畅饮美酒、咏诗确文、迎风赏月的舒畅飘 逸,超然物外的境界。本段的感情色彩以喜悦为主。七.学习第二段思考:(1)文章第二段作者的感情从乐到悲,悲从何来?明确:1.来自作者遭受贬谪后的苦闷,触景生情,见茫茫月色江水,产生知音天各一方之叹, 在扣舷而歌中,已包含淡淡的哀愁。2.来自客人幽怨悲凉催人泪下的洞箫
4、声。(2)歌词中的美人指代什么?歌词代表了主人怎样的情怀?明确:美人指所倾心的对象,代表一种理想的追求。它表现了作者的政治感慨,是作者在 遭受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著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关切而不甘沉沦的情怀(3)作者是怎样描写萧声之悲的?明确:作者借助夸张、想像,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把洞萧那种悲咽 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4)本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了怎样的作用?明确:转折过渡八.学习第三段思考:(1)本段主要写了什么?感情色彩如何? 客是如何阐发当时的情怀的?明确:本段写客的回答,阐发了怀古伤时之情,感情色彩甚为悲伤。客之所以悲,在 于触景伤怀。眼前之景,很容易让
5、人联想到曹操的诗句,进而联想到曹操兵败赤壁的惨状。 这么个一世之雄尚且随着“大江东去,而销声匿迹,有为者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生命短 暂、有志而无为者,羡慕长江永恒,哀叹人生短暂,表现出一种消极的人生观和虚无主义思 想。客之三悲一由古(一世之雄)今(而今安在)历史对比生悲,一由人生短暂(寄蜉蟾、 哀吾生)感触生悲,一由理想(挟飞仙,抱明月)现实(不可骤得)矛盾生悲。(2)本段是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的?明确:通过客日,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是写景;再由他 们的而今安在哉,揭示人生短促之”悲,是议论;引出曾、周两人,更见己身之渺小,自 然生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
6、慨,是抒情。九.学习第四段思考:(1)本段主要写什么内容?感情色彩如何?明确:本段的感情变为喜悦。主要写苏子批评客的观点,阐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悟(2)作者是怎样劝慰客人,使他从悲情中解脱出来?明确:1.从变与不变的角度, 从变的角度说,天地宇宙也是瞬息万变的,就如水和月亮一样,江水日夜不停地流、月从亏 到盈不断地变化;从不变的角度,作为个体的人,生命是短促的,但人参与了整个人类的生 命活动,而作为整个人类,又同宇宙一样是永恒存在的。2.从取与不取的角度,大自然 是个无穷宝臧,可以作为人们的精神寄托,摒弃(不取)禄禄官位蜗角虚名,而取无穷的自然 万物(明月清风)为“吾生所享用,从中得到乐趣。(3)
7、如何评价作者的观点?明确:作者的某些语言容易被误解为及时行乐,但这种思想并未从文章中直接反映出来,作 者表明的观点是不要去追求那种看似超脱尘世其实并不现实防幻想境界;而应适应现实,在 目前这种宁静恬适的环境中不妨陶醉于大自然的怀抱。作者的这种观点包含一定的合理性, 因为作者不同意看问题绝对化,注意到事物相反相成的辩证关系。但这种观点并非科学,因 为作者沿袭了庄子的相对主义观点,否认衡量事物的客观标准,抹杀事物质与量的实际界限。 总之,在当时的背景下,表现了作者平静超然的心态和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还是积 极的。十.学习第五段。思考:(I)本段感情色彩如何?主要写了哪些内容?(2)这样结尾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3.9 赤壁赋 10 07 人教版 必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