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市安居育才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docx
《四川省遂宁市安居育才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遂宁市安居育才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遂宁卓同教育高中部2022下期校考高一语文试题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L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生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将考生号对应的信息点涂黑。2 .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 .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
2、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 人士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 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土,长在土里的庄 稼行动不得,士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 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
3、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 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就村与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 小,社区间人们的往来也必然疏少,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 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 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 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
4、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 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州贼帅徐圆朗所杀。史臣日刘权淮楚旧族壬走雄名属扰攘之辰居尉佗之地遂能拒子邪计无所觊觎足为守节之士矣。(选自隋书列传第二十八有删改)【注】尉佗:原名赵佗,原为南海郡的龙川县令,秦末他兼并了桂林和象郡,立自己为南越武王,文中指 南越。10.下列对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武帝以为假淮州刺史假:代理B.时不可失,讽令举兵讽:讽刺C.后更折节好学折节:指降低自己身份或改变平时的志趣行为。 D.高祖受禅受禅:指王朝更迭,新皇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5、正确的一项是()A.史臣曰/刘权淮楚旧族/早著雄名/属扰攘之辰/居尉佗之地/遂能拒子邪计/无所觊觎/足为守节之士矣。B.史臣曰/刘权淮楚旧族早/著雄名属/扰攘之辰/居尉佗之地遂/拒子邪计/无所觊觎/足为守节之士矣。C.史臣曰/刘权淮楚旧族/早著雄名属扰攘之辰/居尉佗之地遂/能拒子邪计无所/觊觎足为守节之士矣。D.史臣曰/刘权淮楚旧族早著/雄名属扰攘之辰/居尉佗之地遂能拒/子邪计无所觊觎/足为守节之士矣。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权人生经历丰富,曾在北齐、北周、隋朝为官。尤其在隋朝为官之时,他秉公执法,造福百姓,深 受朝廷的器重和人民的喜爱。B.刘权是淮楚旧
6、族,很早就英名显著,年少的时候有侠义之气,看重许诺的事。后来他改变不好的习惯 变得好学,一举一动都遵照法度。C.刘权的儿子刘世彻暗中派人联系他,让他乘着天下大乱之势起兵,刘权拒绝了儿子的建议,一直到死 都没有反叛,实在是守节之士。D.刘权在任南海太守之时,遇见盗贼多次前来攻打,当地的豪杰推举他为首领,让他率领大家出城迎 战,他竟然在城内固守。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从征吐谷浑,权率众出伊吾道,与贼相遇,击走之。(2)既至南海,甚有异政,修建城郭,绥集夷夏。14 .什么是“重然诺”?结合原文,分析文中哪些事件体现了刘权的“重然诺”的性格特点。【答案】13 . (1)跟随(
7、皇帝)出征吐谷浑,他率军从伊吾道出发,与贼军相遇,攻击敌人并使敌军逃跑。(2)(刘 权)到了南海之后,建立了许多与众不同的政绩,修建城池,安抚集聚各族人民。14 .“重然诺”的意思是看重许诺过的事,即注重诚信。文中体现刘权“重然诺”的事件有:(1)盗贼成群 兴起,多次来攻打州郡时,刘权接受各地豪绅推举,担任首领,自始至终尽力固守来抵挡贼寇。(2)刘权拒 绝儿子让他乘乱起兵造反的建议,坚守承诺和气节,一直到死都没有反叛。【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B. “讽:讽刺”解释错误,“讽”在此处意思是“委婉规劝”。句意:这种时机不可错失,委婉规劝刘权起 兵。故选Bo11题详解】
8、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史臣说:刘权是淮楚旧族,很早就英名显著,处在动荡不安的时代,居于南越之地,(刘权)能够 拒绝儿子的奸邪的计策,没有什么非份之心,足以成为坚守节操的义士了。“早著雄名”中“早”是“著”的状语,“雄名”是“著”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属扰攘之辰”与“居尉佗之地”为对称结构的句子,“扰攘之辰”是“属”的宾语,“尉佗之地”是“居”的宾语,这两个句子单独成句,排除C。故选Ao【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D. “让他率领大家出城迎战,他竟然在城内固守”说法错误,依据原文“遇盗贼群起,数来攻郡,豪帅多 愿推权为首,权竟尽力固守
9、以拒之”可知,“出城”于文无据,且“竟”的意思是自始自终。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1) “从征吐谷浑”,省略句,补充后为“从(皇帝)征吐谷浑”;“出伊吾道”,省略句,介词结构 后置句,调整语序后为“(于)伊吾道出;“走”,使动用法,使逃跑。(2) “既,已经,之后;“异政”,与众不同的政绩;“绥集”,安抚聚集。【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首先要翻译“重然诺”的含义,“重”解释为“看重,重视,“然诺”意为“许诺,答应”。“重然 诺”可以理解为:不轻率允诺人的托付,既已允诺,则必实践诺言。依据原文“数岁,遇盗贼群起,数来攻郡,豪帅多愿
10、推权为首,权竟尽力固守以拒之”可知,在盗贼群起 攻打州郡时,各地豪绅大多愿意推举刘权为首领,率领大家抗击盗贼,刘权接受推举后,便自始至终尽力 固守。这表现了他“重然诺”的性格。依据原文“子世彻又密遣人赍书诣权,称四方扰乱,英雄并起,时不可失,讽令举兵。权召集佐僚,面斩 其使,竟无异图,守之以死”可知,刘权的儿子刘世彻暗中派人送信给刘权,声称天下纷繁杂乱,英雄豪 杰并起,这种时机不可错失,劝刘权起兵。刘权召集辅佐的官员,当面斩杀儿子的使者,始终没有异心, 坚守城池一直到死。这也表现了他“重然诺”的性格。参考译文:刘权,字世略,彭城丰地人。祖父刘轨,北齐罗州刺史。刘权年少时有侠义之气,看重许诺的事
11、,收 藏那些逃亡或者判了死刑的人,官吏不敢过问。到后来他又改变平时的志趣行为变得好学,行事都遵照法 度。最初担任州主簿,在北齐做官,出仕奉朝请、行台郎中。等到北齐灭亡,周武帝任命他为代理淮州刺 史。高祖接受禅让继位,刘权以车骑将军的身份统领乡兵。后来跟从晋王杨广平定陈,凭着功劳升任开府 仪同三司,赐给三千缎各色杂帛。宋国公贺若弼对他非常礼遇。开皇十二年,拜授苏州刺史,赐爵宗城县 公。当时江南刚刚平定,人情尚未安定,刘权以恩德和忠信来安抚百姓,甚是得到百姓的拥戴。炀帝继 位,拜任卫尉卿,升任银青光禄大夫。大业五年,跟随皇帝出征吐谷浑,权率军从伊吾道出发,与贼军相 遇,立即攻打并使敌军逃跑。追赶败
12、逃的贼军到青海,俘获一千多名贼军,乘胜追到伏俟城。皇帝又下令 让刘权过曼头、赤水,设置河源郡、积石镇,大规模地开垦屯田,留下来镇守西部边境。在边境五年,对 有权势的人的请托,官吏们的贪残,他都根据法律公正处理(拒绝请托,打击贪残),从不偏袒和放纵。 各路羌人都归顺依附他,交纳的赋税每年都运往朝廷,吐谷浑余下的兵力远远地逃走了,道路畅通无阻。 朝廷征召任命他为司农卿。加位金紫光禄大夫,不久出任南海太守。行至鄱阳,适逢各路盗贼兴起,不得 前进,皇帝下诏让刘权召募兵卒征讨他们。刘权率领兵卒与贼军相遇,不与贼军交战,先乘一只小船到贼 军营帐中,对贼军用利害关系加以劝说。群贼都被感化而心悦诚服,一时都归
13、降依附,皇帝听说后嘉奖了 他。已经到了南海,建立了许多与众不同的政绩,修建城池,安抚集聚各族人民。过了几年,碰上盗贼成 群兴起,多次来攻打州郡,各地豪绅大多愿意推举权为首领,权自始至终尽力固守来抵挡贼寇。儿子刘世 彻又暗中派人送信给刘权,声称天下纷繁杂乱,英雄豪杰并起,这种时机不可错失,劝刘权起兵。刘权召 集辅佐的官员(或幕僚),当面斩杀他的儿子刘世彻的使者,始终没有异心,坚守城池一直到死。死于任 上,时年七十岁。世彻潇洒放荡不羁,很被当时的人推许。大业末年,群雄并起,刘世彻所到之处,常常被人妒忌,大 多囚禁他,后来终被兖州贼帅徐圆朗杀害。史臣说:刘权是淮楚旧族,很早就英名显著,处在动荡不安的
14、时代,居于南越之地,(刘权)能够拒 绝儿子的奸邪的计策,没有什么非份之心,足以成为坚守节操的义士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发潭州杜甫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岸花飞送客,橘燕语留人。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名高(另作“高名”)前后事,回首一伤神。【注】此诗作于杜甫58岁时,当时他准备前往潭州(今长沙),然后再去衡州投奔故交好友,希望可以 谋得一件差事。贾傅:指西汉文学家贾谊,曾被贬为长沙王太傅;褚公:指初唐书法家褚遂良,因谏阻 唐高宗立武则天为后,而被贬为潭州都督。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紧扣题目。诗人夜来痛饮,沉醉
15、而眠。天明之后,湘江两岸一派春色,诗人也为这美景所感染, 沉浸在即将见到好友的喜悦之中。B.颔联描写启程时所见之景。诗人环顾四周,岸上飞舞落花似乎在为他送行;船桅上的春燕呢喃作 语,似乎在挽留他。C.颈联写诗人登舟而行心中所思。身处湘地,他很自然地想到西汉时的贾谊和初唐时的褚遂良,于是百 感交集,情不能已。D.尾联继续写贾、褚二人,借二者均名高一时,但俱被贬抑而死之事,抒发了诗人因沦落他乡、抱负不 能施展而产生的沉郁悲愤之情。16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诗作中的名篇,句句含情,百转千回。试分析其表现手法。【答案】15. A16.以乐景衬哀情(反衬)。首联“湘水春”三字,既点明了时节特征,也概括了沿
16、途风景 秀丽、春意盎然,诗人却要孤舟远行,自然流露出黯然伤情的心绪。拟人。颔联中落花、飞燕以人的感情来“送客”“留人”,渲染了悲凉冷落的气氛,表现了世情的淡 薄,也反映了诗人辗转流徙、飘荡无依的境况。用典。颈联借用贾谊、褚遂良二人的典故,二者都曾名高一时,均被贬谪长沙,诗人也正是因为疏救房 瑁,离开朝廷而沉沦不遇,借古人以抒写情怀。直抒胸臆。尾联进一步借古人以抒怀,直接抒发诗人沦落他乡、抱负不能施展的情怀。【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A. “沉浸在即将见到好友的喜悦之中”错误。杜甫本来是“性豪业嗜酒”的,何况是天涯沦落,前途渺 茫,所以夜来痛饮沉醉而眠,
17、其中饱含着借酒浇愁的无限辛酸。天明之后,湘江两岸一派春色,诗人却要 孤舟远行,黯然伤情的心绪自然流露出来,没有喜悦之情。故选Ao【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联紧扣题面,点明题意,但又含蕴着奔波无定、生计日窘的悲辛。杜甫本来是“性豪业嗜酒”的,何况 是天涯沦落,前途渺茫,所以夜来痛饮沉醉而眠,其中饱含着借酒浇愁的无限辛酸。天明之后,湘江两岸 一派春色,沿途风景秀丽、春意盎然,诗人却要孤舟远行,以乐景衬哀情,黯然伤情的心绪自然流露出 来。颔联紧承首联,描写启程时的情景。诗人扬帆启航,环顾四周,只有岸上春风中飞舞的落花在为他送行; 船桅上的春燕呢喃作语,似乎在亲切地挽留他,一
18、种浓重的寂寥凄楚之情溢于言表。岸上风吹落花,橘桅 春燕作语,这原本是极普通的自然现象,但诗人“以我观物”,而使“物色带情”,赋予落花、飞燕以人 的感情来“送客”、“留人”,这就有力地渲染了一种十分悲凉冷落的气氛,这种气氛生动地表现了世情 的淡薄,人不如岸花橘燕;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辗转流徙、飘荡无依的深沉感喟。诗人在艺术上进行了新的 创造,他用拟人化手法,把花、鸟写得如此楚楚动人,以寄寓孤寂寥落之情。颈联是用典抒情。诗人登舟而行,百感交集,情不能已,浮想联翩。身处湘地,他很自然地想到西汉时的 贾谊,因才高而为大臣所忌,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他又想到初唐时的褚遂良,书法冠绝一时,因谏阻立武 则天为皇后,
19、被贬为潭州都督。历史上的才人志士命运是何等相似,诗人也正是因为疏救房培,离开朝廷 而沉沦不遇。正因为如此,这两位古人的遭遇才引起诗人感情上强烈的共鸣。诗人是在借古人以抒写情 怀。诗的最后一联进一步借古人以抒怀,直接抒发诗人沦落他乡、抱负不能施展的情怀。贾谊、褚遂良在不同 的时代都名高一时,但俱被贬抑而死,而诗人流落荆、湘一带,漂泊无依,世事不堪回首,沉郁悲愤之情 在这里达到了高潮。诗人感叹身世、忧国伤时的愁绪,如湘水一样悠长。(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文本主旨和诗人高尚节操的诗句是:“,(2)劝学中“”是说君子的天赋和
20、其他人没有区别,但他们能够超过一般人,是因 为“,以此强调借助外物的重要性。(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 ”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答案】.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摧”“生”“尊”“酎”等。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炊烟袅袅牧人归”。儿时的故乡,还是 的生活状态,悠悠升起的炊烟,自然成了催人回家的信号。看到炊烟,在田间劳作的人们便想到了收工。女人们因
21、念着孩子和家务,总是行色匆匆地走 在最前面;另/加拒壹农生犯线型J逾直塞j位傥曳顾袁一天“不紧不慢缓缓地走在后面;暮归的老牛 随着主人,看到路边翠嫩的野草,憋不住,总要歪着脖子啃几口,高兴了还要“嗓、哗 地喊几声故乡的傍晚充满韵味。天色渐渐暗了下来,黄昏迈着轻捷的步伐,悄悄地从天边走进了村庄,把无限的清幽和甜美倾情地带 给了故乡。餐桌展开温馨的胸怀。静静地立在庭院里,把清香的米饭与可口的菜肴无私地呈现给家人。村 子里不时响起犬吠和妇女的唤儿声。有的人家还在场的一角点燃了麦壳、秸屑,以生烟驱赶蚊虫。这时候 一家人最全,大人小孩围坐在一起,扇着蒲扇,边吃边聊,安闲而和谐。偶尔,有萤火虫一闪一闪地
22、着,常常被孩子们捉进瓶子里,提在手里显摆、把玩。远处,传来了一阵阵二胡和竹笛声,,像从深山幽谷流出来的清泉,也像从河边吹来的凉爽的风,让 吃饭、乘凉的人们感到特别的惬意。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日落而息踽踽而行飘荡含蓄隽永B.竿头日上踽踽而行飘忽委婉悠扬C.日落而息款款而行飘忽委婉悠扬D.竿头日上款款而行飘荡含蓄隽永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男人们拉着农车和铁犁,有说有笑,仿佛回顾着一天的辛劳,不紧不慢地走在后面 B.男人们拉着农车,扛着铁犁,有说有笑,仿佛回顾着一天的辛劳,缓缓地走在后面 C.男人们拉着农车,扛着铁犁,有
23、说有笑,仿佛回顾着一天,不紧不慢地走在后面 D.男人们拉着农车和铁犁,有说有笑,仿佛回顾着一天,不紧不慢地走在女人后面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成:“为家人准备好了的清香的米饭与可口的菜肴摆放在立在庭院的餐桌上。”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答案】21 .句式上:改句是一个长句,多个修饰成分并列在一起,表达直白,缺乏变化;原句由三个分句构成, 将句子的内容分别呈现,层次更加鲜明,更有节奏感。手法上:改句采用陈述的语气,没有使用修辞手法,将事实状态描述清晰;原句使用了拟人手法,使餐 桌及桌上的食物有了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传递出黄昏时“家”的温馨,具有浓烈的抒情意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遂宁市 安居 育才 学校 2022 2023 学年 上学 期末 语文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