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域生态学考试.docx





《水域生态学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域生态学考试.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名词解释1、生物监测:系统地利用生物反应以评价环境的变化,并把它的信息应用于环境质量控制的程序中 去。2、新生产力:由真光层之外提供的N源支持的那部分初级生产力为新生产力。3、生态因子:环境因子中一切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的因子。4、生存因子: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飞5、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或无意地引进历史上该区域尚未出现的物种,从而可能引起造成入侵地 生物群落结构与生态功能的巨大变化,这种过程称为生态入侵。6、生态对策:从进化论观点来看,生物适应于不同栖息环境并朝着不同方向进化的”对策称为生态 对策。属于r-选择的生物称为r对策者;属于K-选择
2、的生物称为K-对策者。7、生态环境:所有的生态因子综合起来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8、微生物环:是指自养或异养微生物可将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释放的DOM转化成POM (细菌本 身),并被微型浮游动物(特别是原生动物)所利用,最后这部分初级生产的能量得以进入后生动 物,这一过程称为微生物环。微生物环是水层区食物网中物质和能量的主要流程。9、指示生物:生物在于环境相互作用,协同进化的过程中,每个种都留下了深刻的环境烙印。对某 一环境特征具有某种指示特性的生物,则叫做这一环境特征的指示生物。10、生态模型:用物理或数学的术语对生.态学问题基本成分的标准表达。11、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同一生境中彼此相互作用
3、的各种生物(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的 集合体。12、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与其生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彼此间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循环,能量 流动和信息联系的统一体。13、生态演替:就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随时间的改变。即在某一个生态系统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有规律的渐次取代直到一个相对稳定的顶级群落为止的过程。14、原生演替:水生群落的演替如果是从新形成的水体开始,就称为原生演替,如新挖鱼池中群落 的演替。15、次生演替:水生群落是从原来干涸的水体充水后开始的就称为次生演替,绝大部分内陆水体的 演替一般都属于次生演替。16、生态平衡: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各生物成分之间,群落与环境之间以及
4、结构与功能之间3、什么是粒径谱和生物量谱?粒径谱和生物量谱在水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应用?(1)粒径谱:把粒级按一定的对数级数排序,这种生物量在对数级上的分布就是粒径谱,在平衡状 态下这条谱线是一条有着很低斜率的直线。生物量谱:标准化了的生物量谱采用双对数坐标。横坐标为个体生物量,以含能量的对数级数 表示(IgKJ);纵坐标为生物量密度,以单位面积下的含能量的对数级数表示(IgKJ/m2),因此生 物量谱实际上就是生物量能谱。(2)应用:粒径谱、生物量谱理论能为我们提供一个简便,实用的手段。它以生态学的观点和方法从整体上宏 观地研究不同海洋生态系统的状态和动态及其机制和影响因素,同时也
5、可以比较不同类型生态系统 的差异,甚至还可以估计水域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鱼产量。具体的来说是:根据生物量谱的谱线在平衡(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状态下是一条斜率很低的直线这一普遍规律, 如果实测过程中这条直线上有出现高峰,就意味着存在过剩和积累,能流渠道被阻塞。应用粒径谱,生物量谱的原理可以对不同生态系统的特点进行比较。不同海域生态系统由于温盐 状况、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的差异,其食物网机构都有差异。在般情况下,多数生态系统具有 相似的、较低的谱线斜率,但截距大,而太平洋漩涡区是最贫瘠的海域之一,生产力非常低,谱线 截距也很小,两者相差近两个数量级。由于平衡和稳定生态系统的粒径谱应是一条直线,就可以
6、根据作为该生态系统特征的粒径谱,从 某一粒度级的生物量去推算其他粒度级的生物量或产量。4、影响水体渔产力的因素有哪些?提高渔产力的措施有哪些?评估水域鱼产力最常用的指标及怎样 选取指标才能使评价既可靠又经济?(一)决定水体渔产力的各项因素(1)集水区的土壤、岩石、植被及其他特点。(2)水体的形态和水化学特征(3)气候和水文条件(4)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5)食物链的长短。一个水体中以经济鱼类为终点的食物链越长,在相近的初级产量下渔产力 将越降低。(6)物质与能量的转化速度也和转化效率同样重要。(二)提高水体角产力的途径、措施及应用途径:人类可以通过提高初级产量、提高能量转化效率和转化速度的方法
7、,来提高水体的鱼产 力。一、施肥:包括无机肥料和有机肥料。二、改变水域鱼类区系结构(移殖、驯化、放养和清野)1、改进水域的渔业生态环境。2、改善低产型或低经济效益的鱼类区系组成。3、改善水域生态环境。(三)评估水域角产力最常用的指标评估水域鱼产力最常用的指标主要从能量来源因素、营养物质供应因素和能量利用效率因素三 个方面考虑。即1.能量来源。包括当地辐射能(当地年辐射量),光照和光照强度、光照时数。间接指标如积 温等。供应因素包括以卜3个层次(1)第一层次指决定水域生产力水平的基础因素,包括集水区性状、土壤肥力、人口密度和植被覆盖率。(2)第二层次为水化学因素包括水域的总磷、TN、电导率、TD
8、S、COD、ALK、TH等。(3)第三层次为生物学因素,包括浮游植物生物品或叶绿素a含量或初级生产力和浮游动物生 物量。3.能最利用效率因素如水域形态,浅水能最利用效率高。生物组成、水域性质与生物组成是否 吻合也影响水域生产力。选取什么指标来评价水域鱼产力,一般要视面临的任务和评价范围而定。如评价全世界的水域, 能量因素很重要,必须考虑,假设小范围评价如对区域性鱼产力评价时,因为处于同一地域,能量 因素可忽略,后两个因素就很重要。假设营养供应因素相同的同一地域性评价,第二个因素也可忽 略,能量转化效率则更重要一些。总之要选取与生产力密切相关比较稳定的能强有力说明水域个性 的指标,且易于获得。只
9、有遵从上述原则,选取指标评价水域鱼产力才能既可靠又经济。的相互关系可以到达相对的稳定和协调,并在一定强度的外来干扰下通过自我调节恢复稳定状态。17、生物修复:利用特定生物(特别是为生物)对水体中污染物的吸收,转化或降解作用,到达减 缓或最终消除水体污染,恢复水体生态功能的生物措施。18、生态锥体:指在生态系统中,当依次以各个营养级上的能量、个体数量或总生物量来描述群落 的营养结构时,出现从生产者到终端消费者急剧的、阶梯般的金字塔形锥体,包括能量锥体、数量 锥体和生物量锥体,三者统称生态椎体。1、营养级:就是食物链中的一个个环节,亦处于同一营养级的多个物种组合。2、关键种:不一定是优势种,但在群
10、落中所起的作用无可替代。3、生活型:不同种生物生活在相同生境中由于趋同适应并通过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而出现的生理、 行为和形态上的相似性称为生活型。4、背景值:是指未受人为影响或者基本未受污染环境中某种物质的天然含量或浓度。5、窒息点:动物在环境含氧最降低到较临界氧最更低的某个界限时开始死亡,这个界限为动物的窒 息点。6、生态幅:每种生物有机体能够生存的环境变化幅度,即最高和最低生态因子之间的范围。7、水呼吸:水呼吸是水体中一个综合的耗氧过程,包括浮游细菌、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的呼吸以 及细菌对溶解、悬浮有机质的分解,是主要的耗氧组分。8、生态位:指某一种生物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功能或作用,包
11、括空间生态位、营养生态位和 超体枳生态位。9、补偿点:植物光合作用产氟等于群落呼吸作用耗氧即净产量为零时的光照强度,称为该种植物的 光补偿点。10、阈和率:阈是任何一种环境因子对生物产生可见作用的最低量。率是以变化量除以时间,即表 示某种改变随时间的变化速度。11、生活型:不同生物生活在相同生境中,由于趋同适应并且过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而出现的生理、 行为和形态上相似性称为生活型。12、领域制:指某种动物的个体或特定群体占据的不让其他同种成员侵入的地域。是指同种内的社 会关系。13、共位群:在生态系统中具有相同功能的物种的集合。14、粒径普:把粒级按一定的对数级数排序,这种生物量在对数级上的分布
12、就是粒径普,在平衡状 态下这条谱线是一条有着很低斜率的直线。15、生产力:水体生产生物产品的一种能力,它既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着两大功能的 综合表征,又是生物种群通过同化作用生产或积累有机物质的能力,不仅取决于水体特征,而且与 种群的特征密切联系。16、生物圈:是指地球外表有生命的部分,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即大气、水域和陆地。17、适应性:生物有适应变化的能力,即当外界条件变化时生物可保持本身机构的完整性和功能的 稳定性。18、最适度:生物平均产量最高而变异系数最小时的某环境因子的量。19、牧食链:以活的生物为食,即从绿色植物开始,经草食性动物到肉食性动物,如小球曝一轮虫 鱼苗乌婚。2
13、0、腐质链:以生物分解产物为食,即从死亡有机物质到分解者,然后到碎屑食性动物和它们的捕 食者。21、食物链:生产者形成的有机质从一个营养级到另一个营养级移动的具体途径。如小球藻一褶皱臂 尾轮虫一鱼苗;小环藻-鲤鱼-IS22、食物网:生物群落中所有食物链相互交叉所形成的食物链网络。23、水污染:由于人为的原因使水质发生变化,导致水的任何有益的用途受到现实的或潜在的损害。 即水体进入某种污染物使水的质量恶化并使水的用途受到不良影响,称为水污染。1、简述什么是P/R系数及其生态学意义。答:生态系统中初级产量P与群落呼吸量R之间的比率,称为P/R系数。它是反映生态系统的结构 与功能状况的最重要的能学特
14、征,也是反映生态系统生物生产力特点的一个重要指标。意义:(1)反映种群或群落的代谢率。P/R值越大,说明种群或群落代谢水平越高,生产力越高。(2)作为判断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依据。P/Rvl,种群减少,生态系统不稳定。p/RZ种群不增不减,生态系统稳定。P/R1,种群增长,生态系统不稳定。(3)作为判断水中营养物质状况的依据,指导施肥。P/R系数过高,说明初级产量的利用率低,物 质循环速率不高,是肥效低的标志。反之,则表示初级产量利用率高,物质循环速率高。2、简述P/B系数及其生态学意义。答:浮游植物的周转率多用毛产量(P)和生物量(B)的比值表示。P/B值在不同水体和不同时期 均有明显变化,主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域 生态学 考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