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性侵未成年人案件的检视与反思.docx





《办理性侵未成年人案件的检视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办理性侵未成年人案件的检视与反思.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办理性侵未成年人案件的检视与反思2018年,最高人民检察院首次成立了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办公室”(简称“未检办)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成为检察业务 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检察机关应当采取哪些措施更好保护未成年人,怎样 从制度机制上发展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如何构建未成年人保护社会治理大格局,推动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再上新台阶,这 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性侵未成年人案件属于敏感性案件,同时也是检察机关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的切入点,1 通过分析G省近3年办理的性侵未成年人案件,可以得出案件所呈现的特征,以及办案中反映出的未成年人保护的薄弱 环节,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未成年人检察工
2、作的意见建议,以期对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有所裨益。一、案件特征经分析G省2019年至2021年间审查起诉的性侵未成年人案件,可以得出案件呈现的特征:(一)作案手段较为典型。性侵未成年人犯罪手段具有模式性,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形:一是交友型,主要表现为 交友不慎,通过QQ、微信等社交软件交友,给歹人可乘之机;二是诱骗型,主要表现为以诱骗、强迫等方式性侵幼女; 三是无知型,主要表现为对于两性关系、生理知识、人身安全缺乏起码的常识;四是熟人型,主要表现为家庭成员、亲 朋好友、邻居、熟人等实施性侵;五是接触型,主要表现为服务员、快递员等服务行业工作人员乘机性侵。(二)作案地点较为集中。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作案地
3、点以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家庭为中心,结合其生活轨迹 进行延伸,且处于相对隔绝的空间,有隐秘性,不易被人发现。其中,案件发生在家中、宾馆的占比较高,其次是学校 及周边、娱乐场所、公共场所。一些偏僻场所,例如私家车内、偏僻路段、角落也是高发作案地点。(三)亲属报案率较高。亲属报案的占比达到50%以上,其次是被害人自行报案和其他人报案,而强制报告业务 主体报案的占比很少。(四)犯罪年龄呈梭形分布。成年人犯罪居多,占比将近达50%,青年人犯罪较为普遍,犯罪低龄化趋势较为严 重,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犯罪占比达30%,高龄化犯罪依然存在。(五)周围熟人作案偏多。近3年的性侵未成年人案件中熟人作案占比较高,
4、其中包括与未成年被害人接触比较 多的邻居,与未成年被害人关系比较近的继父、叔叔等亲属,还有与未成年人密切相处的教师等特殊人群。(六)再次犯罪和共同犯罪比例较高。在性侵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中,有前科的占到将近20%,其中有性侵犯罪 前科的占4%左右。共同犯罪的,2人共同犯罪的达100余人,三人以上的达300余人。二、性侵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高发的原因分析(一)犯罪嫌疑人法律意识淡薄。性侵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中,三分之二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接近一半为无业人 员,这类人群认知水平较低,思维方式简单,控制冲动的能力不足、缺乏同情心,法律意识淡薄,对性侵害法律后果没 有足够的认识,或虽有认识但对危害后果予以放任。
5、部分性侵害未成年人的成年犯罪嫌疑人,尤其是监护人、成年亲属 中,往往具有扭曲的性取向,在受到婚姻状况不佳、缺少性伴侣、无固定职业、经济状况低下、网络不艮信息刺激等因 素时,容易诱发犯罪。如某基层院办理的李某某强奸、猥亵儿童案,李某某作为被害人李某某、缪某某的继父,为满足 自己的变态欲望,多次对二人实施强奸、猥亵行为。(二)被害人自我保护意识缺乏。一些未成年被害人生理逐渐成熟,但防范意识、辨别能力以及反抗能力都比较 差,许多犯罪嫌疑人正是基于此实施犯罪。一些未成年被害人处于青春期,萌动对异性的好奇,再加上叛逆心理强,往 往被犯罪分子利用,采用哄骗等手段,以吃假、喝酒、唱歌等名义,让被害人单独赴约
6、,为其犯罪得逞提供了可乘之机。 还有一些未成年被害人为追求物质享受,在没有其他能力赚钱的情况下,在利益驱使、金钱诱惑下自愿走上卖淫的道路, 自甘堕落。此外,一些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认为发生性关系是两厢情愿的事,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受害者,也 是导致犯罪发生的原因。(三)家庭教育监护缺失。一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有的父母无原则溺爱放纵,使未成年人养成了我行我素、骄 横任性的性格;有的父母教育简单粗暴,使未成年人从小就埋下了逆反的种子和暴力的祸根;有的家庭离异的父母对孩 子很少管教或是不尽义务放任不管;有的家庭因经济困难,导致未成年人提前辍学加入打工行列。二是家庭监护不力, 有的家长安全防范意识
7、不强,疏于照顾未成年人,让未成年人独自外出或玩耍,甚至子女凌晨在外父母却不闻不问。三 是有些家长与未成年子女的沟通不够,关心不到位,以至于在未成年人被性侵害后,没有及时发现其身体、心理上的异 常,导致其再次甚至多次被侵害。(四)网络普及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也带给未成年人诸多负面效应。 一些未成年人容易通过视频网站、社交软件、游戏APP等渠道获取各类“性知识”、不良信息等,大量网络“污”文化零距 离侵入未成年人尚未形成的性观念,导致部分未成年人不能准确把握“安全地带”和“雷池禁区”的界线。就近3年性侵案件 来看,因通过社交、视频等软件交友而被性侵的案件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理性 未成年人 案件 检视 反思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