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高二语文鲁人版选修一教案第11课《咏物诗四首》.docx





《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高二语文鲁人版选修一教案第11课《咏物诗四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高二语文鲁人版选修一教案第11课《咏物诗四首》.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1咏物诗U!教学目标:1、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理解四首咏物诗所言之志。2、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技巧。3、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感情,体会“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生活感悟,并学习如何将自己的情 感通过“一枝一叶”表达出来;尝试写一首咏物诗。教学重点:了解咏物诗托物言志的手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这个世界真美好!这个世界给我们很多的美的感动!看着这婢紫嫣红的春天, 时常感叹生命的绚丽;看着那辽远无际的蓝天,时常感叹宇宙的恒常;看到莲花,想起了纯 洁的爱情;看到杨柳,感受到惜别的情意;看到黑幕中悬挂的一轮明月,不禁想起了一首诗 “楚楚心皎洁,盈盈清如晶。纤柔光似泉,斜移树影倾。”正所谓
2、“一枝一叶总关情”,古代 多少文人墨客借物抒情,借物述志,于咏物中寄情寓兴,赋予所爱之物以深意,于是形成 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咏物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咏物诗,一起 来感受“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意蕴。二、推进新课:1、关于咏物诗: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 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古人很喜 欢咏物,仅全唐诗已存6021首。1)概念:描写客观的“物二 细致刻划其外在形态或表现其内在精神品质,借以抒怀兴感, 托物言志。2)特点:托物言志一一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2、读
3、懂咏物诗的方法:1)写什么物,有什么特征。一一概括事物的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精神品格)2)言什么志。一一体会所言之“志”(思想、感情、志向、愿望等)3)有什么技巧。分析表达技巧(比喻、象征、拟人、对比、侧面烘托)3、注意:1)物: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二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2) 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 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三、学习课文:(-)子规1、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顾况(725814),字逋翁,苏州(今属江苏)人,唐肃宗至德二载 (757)登进士第,曾为校
4、书郎、著作佐郎,贞元初,因作诗嘲讽权贵,贬为饶州司户。曾至 崂山受道箓,后传其隐居于茅山,自号华阳真人,有华阳集。顾况性诙谐,诗名较著。 他重视文学的社会作用,认为诗歌“信无逃于声教,岂徒文采之丽耶?”其诗多以揭露现实 黑暗为主,如国、公子行。2、子规凄凉哀伤的象征: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 自己隐居山林,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苦啼,以致口中流血。于是古诗中的杜 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3、基本解读:此诗借咏子规,抒发诗人对历代遭受苦难、蒙受冤屈而死之人的深深同情和 对黑暗社会的不满。(主旨)1)前二句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说古蜀国国君杜宇冤
5、死已经很久了,但他的 魂魄所化的杜鹃鸟却长年啼叫,以致口中流血,令人闻而悲凄。“积”,指时间已过了很久。“啼血”,杜鹃的嘴是红色的,人多以其啼血所致。2)后二句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对此一传说提出质疑:历代的冤魂多得很, 如果这些冤魂都能如同杜宇那样化鸟鸣冤,那么这些冤魂所化之鸟到哪里去找那么多的山和 树来栖身呢?“著”,附着,栖息。此二句翻出新意,以反诘语气,由鸟及人,由自然到社 会的巧妙联想:历代冤魂何止亿万,而能得以显灵于人世的又有几多呢?如此看来,杜宇倒 是其中之幸者。写历代冤魂之多,正是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4、小结:子规表面写鸟,实际是由鸟及人,托子规以抒愤世之情,
6、将人间的冤屈之多且 无处消解的现实尽收笔端。想象奇特,寓意深刻:有同情,有讽刺、有无奈。此诗借咏子规, 抒发诗人对历代遭受苦难、蒙受冤屈而死之人的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不满。4、鉴赏要点:这首诗主题鲜明,托物言情,借写子规表达自己的愤世之情。俗中见奇, 翻出新意。开篇写杜宇化鸟,不过是相当俗见的题材。但后二句以反诘语气发问,由鸟及人, 暗示之意深刻。(二)、葡萄1、背景资料:诗人于贞元十九年(803)十二月被贬阳山县,当时张曙亦被贬至临武(今属 湖南)。元和元年二人遇赦同赴江陵待命。诗人在旅舍中写下此诗与张曙共勉。原诗题为赠 张十一旅舍三咏,这是其中之一。2、葡萄原产西域,汉时有大宛国传入长安。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咏物诗四首 四川省 射洪县 射洪 中学 语文 鲁人版 选修 教案 1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