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docx
《江苏省常州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常州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江苏省常州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原卷版+解析版)常州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观星台的建立是为了改进历法,所以授时历的颁行和观星台 是分不开的。元初,郭守敬曾向元世祖忽必烈进奏说:唐朝开元年间, 一行(张遂)为了改革历法曾令南宫说(天文官)到十三个地区进行 测验,而今天国家的疆域比唐时广大,更需要到边远的地方进行测验。 元世祖批准了他的建议,于至元十六年(1279)遂设十四员监候官, 分几路出发,到全国各地进行天文观测。据记载,当时“四海测
2、验, 凡二十七所、这年三月,郭守敬由上都、大都开始,历经河南,转 抵南海,行程数千里,亲自掌握一路的实际测验。当时的观测分详略两种记录方式。二十七所中的前七处,观测内 容较详,包括北极出地高度、夏至谷景和昼夜时刻的测验,而其余二 十处,只测北极出地高度。值得注意的是详测的七处:南海、衡岳、 岳台、和林、铁勒、北海、大都,在地理纬度上是全国有代表性的地 区。从“北极出地”高度看:南海15度,衡岳25度,岳台35度, 和林45度,铁勒55度,北海65度,大都40度。前六地每移一地相 差10度,后者是国都,自当详测。显然,这次测验是有组织有计划 进行的。这一南北数千里的实测资料,不仅为元代当时改革天
3、文历法 提供了重要资料,而且也为此后的天文研究工作提供了宝贵史料。在 分析研究了大量的实测资料和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经过精密计算,终 于在至元十七年(1280)颁布了一部进步的新历一一授时历。(摘编自张家泰的科普文章登封观星台:中国现存最早的天文 台)材料二:元朝郭守敬的“四海测验”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天文大 以外的各族。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襄公率兵与楚国交战,宋国的右司马购强建议,楚国战士 比宋国多,如果宋国在楚国人渡河过半还没排好队列时发动攻击,就 可以打败他们。B.宋襄公因不采纳建议而受到右司马的批评,宋襄公命令说, 你不回到队列中去就要接受军法
4、处置;待楚国布好阵势再发动进攻, 结果被打得大败。C.宋楚之战,春秋写宋襄公以高贵之身去做卑微的事,战败 之罪显而易见;公羊传却赞誉他如周文王。其中的分歧疑义,苏 轼认为有必要辩明。D.在苏轼看来,宋襄公和王莽类似,宋襄公“不攻击还未列好 阵势的敌人”,并不能减损他本性暴虐的程度;王莽抱着孺子哭泣, 并不能掩盖他篡夺权位的野心。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楚未济而击之,害义。请使楚人毕涉成阵而后鼓士进之。(2)使莽无成则宋襄公,使襄公之得志,亦一莽也。14 .苏轼认为宋襄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这样认为?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示
5、孟郊孟浩然蔓草蔽极野,兰芝结孤根。众音何其繁,伯牙独不喧。当时高深意,举世无能分。钟期一见知,山水千秋闻。尔其保静节,薄俗徒云云。【注】孟郊:生平不详,非指中唐诗人孟郊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描写蔓生的野草遮蔽了原野,兰花和灵芝在幽远的 地方独自扎根的情景,兼用比、兴。地测量。郭守敬的测量方式,与僧一行所为几乎完全一样,都是在全 国范围内选定若干分离地点,派人分别测量观测地点的北极出地高度、 夏至影长、昼夜时刻等。元史郭守敬传记载了这件事的来龙去 脉:守敬当帝前指陈理致,至于日晏,帝不为倦。守敬因奏:“唐一 行开元间令南宫说天下测景,书中见者凡十三处。今
6、疆宇比唐尤大, 若不远方测验,日月交食分数时刻不同,昼夜长短不同,日月星辰去 天高下不同,即目测验人少,可先南北立表,取直测景。”帝可其奏。 遂设监候官一十四员,分道而出,东至高丽,西极滇池,南逾殊崖, 北尽铁勒,四海测验,凡二十七所。一行组织的天文大地测量的范围很广,北到北纬51度左右的铁 勒回纥部(今蒙古乌兰巴托西南),南到约北纬18度的林邑(今越南 的中部)。相比之下,郭守敬主持的“四海测验,在全国各地设立了 27个观测点,观测点的分布东起朝鲜半岛,西至川滇和河西走廊, 南到纬度只有15的南海,北到纬度高达64. 1的北海(今俄罗斯 西伯利亚中部通古斯卡河一带),比一行的测量区域更大。“
7、四海测验” 的内容之多、地域之广、精度之高、参加人员之众,在我国乃至世界 天文学史上都是空前的。一行的测量有两个目的,一是验证“地隔千里,影差一寸这一 天文学理论是否正确,并进一步考校地中的正确位置;二是测量各测 点的夏至影长、北极出地高度等天文学要素,以之编制新的历法。在郭守敬的时代,“地隔千里,影差一寸”学说被天文界弃置已 久,一行的天文大地测量的第一个动机对郭守敬而言不复存在,能拿 到桌面上的理由,只剩下修订历法这一条了。但是,仅仅为了修订历 法,需要搞这么大规模的“四海测验”吗? 27个观测点,有些位于人 烟稀少之处,编制好的历法,能颁行到那里吗?特别是,27个观测 点被分成了两类:南
8、海、衡岳、岳台、和林、铁勒和北海六处,再加 上元朝首都大都,这7个观测点是一类,它们的观测项目为“北极出 地”、夏至“署景长“昼夜长短”三项;其余的20个观测点是另一 类,仅“北极出地”一项。对此,厉国青等认为,“当时正是制订授时 历的紧张阶段,急需测量一些与制历有关的数据,所以先在有代表性的六个点上测完了上述三项数据。”由厉先生的说法来看,其余20个 观测点的观测,对授时历的编制没什么用处。既然大部分观测点的观测都与历法编制无关,郭守敬为什么要组 织这么大规模的“四海测验?其潜在动机究竟是什么?要探究这一 问题,需要回顾当时天文学发展的历史背景。在郭守敬之前,元代天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成就是耶
9、律楚材对 “时差”现象的发现。时差现象的存在,是大地为圆球形状的有力证 据。虽然耶律楚材并没有提出地球学说,但元代人知道源自西方的地 球学说,则是无疑的。元史天文志记载了西域人士扎马鲁丁为 忽必烈所造的西域天文仪器,其中就有一台地球仪。郭守敬提出要进 行天文大地测量,是至元十六年(1279),而扎马鲁丁造地球仪,则 是至元四年(1267),耶律楚材随成吉思汗西征发现时差现象,更早 在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o由此,郭守敬对这些天文学成果当有所 知。综合这些因素来看,郭守敬设计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天文大地测量 时,一定知道地球观念的存在。那么,他有没有可能利用这次测量的 机会,去检验一下地球说的真
10、伪呢?这种可能性不能排除。当郭守敬 得知这样一个完全有悖于传统认识的地球学说时,心生好奇,有意把 测量范围尽可能扩大,在满足编制历法的需求的同时,顺便对地球学 说做个验证,也不无可能。遗憾的是,验证结果如何,他是否由此确 信了地球学说,史料无载,我们不能妄猜。我们唯一知道的是,在其 遗留至今的关于天文学的论述中,他从未提及过地球学说。毕竟,这 种测量方式的验证,只是一种间接验证,其说服力尚未达到让人闻知 即信的程度。(摘编自关增建的学术论文中国天文大地测量的历史演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家疆域的扩大需要编制一部新的历法。这是元世祖同意郭 守敬进行“四海
11、测验”的一个重要原因。B.在“四海测验”后,郭守敬等人对测验所得的原始资料进行 了精密计算,并据此制定了授时历。C.对于“四海测验”27个观测点观测内容的不同,研究界存在详略、缓急以及潜在动机等多种看法。D. “四海测验”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不仅因为它规模 最大,还因为它为后世留下了宝贵资料。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四海测验”7个详测地点地理纬度的规律性中可以看出, 郭守敬组织的这一次测量是经过了周密计划的。8. “四海测验”中大部分观测点的观测内容对历法的编制没有 作用,作者由此推断,郭守敬还存在着其他动机。C.如果说耶律楚材对时差现象的认定,是对地球说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常州市 重点中学 上学 开学 检测 语文试题 原卷版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