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区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





《重庆市万州区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万州区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万州二中2022-2023年高三下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 楚;在试卷上作答无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3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 .全卷共9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士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士 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
2、的 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 稼行动不得,士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 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 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 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 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
3、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 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 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 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 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乡 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
4、的关系, 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创作了七聘与其他众多文章,都流传于世。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诏道元持节,兼侍中,摄行台尚书,节度诸军,依仆射李平故事。(2)念常匿悦第,时还其家,道元密访知,收念付狱。14 .郦道元是如何一步步被害的?请简要说明。【答案】10.C11. D 12. A13 . (1)皇帝下诏让郦道元手持符节,兼任侍中,代理行台尚书,部署各路军队,按照仆射李平旧日的制 度。(2)丘念经常藏匿在元悦的家里,不定时地返回自己的家。道元秘密探访得知(此事),逮捕丘念关进监 狱。14 .元徽憎恨郦道元,借肖宝黄谋反一事,让皇上调任郦道元为关右
5、大使;肖宝黄担心担任关右大使的郦 道元对付自己,便派人将郦道元围困在阴盘驿亭;郦道元被围困后因缺水丧失抵抗力而被杀害。【关键能力】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作答本题,可使用排除法。“永宁侯”是对“爵”的补充说明,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B项和D项;“彪”为“为仆射李冲所奏”的主语,中间不可断开,故排除A项。翻译为:郦道元字善长。起初,继承父亲的爵位永宁侯,按照惯例(由侯)降为伯。御史中尉李彪因为道 元执法清严苛刻,(举荐他)由太傅椽升任为书侍御史。李彪被仆射李冲参奏,道元因为是李彪属下的官 员也被罢免。景明年间,道元任冀州镇东府长史。故选C。【
6、11题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D项,“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名著”错误,水经注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A选,“任东荆州刺史时”错,由原文中的“道元在郡,山蛮伏其威名,不敢为寇”可知,郦道元在鲁阳 郡代理太守时,山中的蛮人畏服于他的威名,不敢做坏事。故选Ao【1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第一句关键词:持节,手持符节;摄,代理;节度,部署;故事,旧日的制度。第二句关键词:匿,藏匿;时,不定时地;密,秘密、暗中;付,关进。【14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依据题干
7、,到文中找到郦道元被害的句子,“道元与其弟、二子俱被害。道元瞋目叱贼,厉声而死。”可 知本题答案集中在原文的后半段,由这句话倒推,找到相关语句,“时雍州刺史肖宝黄反状稍露,侍中、 城阳王徽素忌道元,因讽朝廷,遣为关右大使。宝黄虑道元图已,遣其行台郎中郭子帙围道元于阴盘驿 亭。亭在冈上,常食冈下之井。既被围,穿井十余丈不得水。水尽力屈,贼遂输墙而入。”由此分点概括 答案,元徽憎恨郦道元,借肖宝黄谋反一事,让皇上调任郦道元为关右大使;肖宝黄担心担任关右大使的 郦道元对付自己,便派人将郦道元围困在阴盘驿亭;郦道元被围困后因缺水丧失抵抗力而被杀害。参考译文:郦道元字善长。起初,继承父亲的爵位永宁侯,按
8、照惯例(由侯)降为伯。御史中尉李彪因为道元执 法清严苛刻,(举荐他)由太傅椽升任为书侍御史。李彪被仆射李冲参奏,道元因为是李彪属下的官员也 被罢免。景明年间,道元任冀州镇东府长史。冀州刺史于劲,是顺皇后的父亲,向西征讨关中时,也不在 冀州,道元管理州中之事长达三年。道元行政严厉冷酷,官吏畏惧他,奸人和盗贼也逃到别的地方。后来代理鲁阳郡太守,道元上表建立 学校,推崇鼓励学校教育。皇帝下诏说:“鲁阳原来因为蛮人,没有设立大学。现在可以听从你的建议, 来成就优良郡守的文翁之化。道元在鲁阳郡时,山里的蛮人畏服于他的威名,不敢劫掠侵扰。延昌 年间,道元任东荆州刺史,为政威猛,和在冀州时一样。孝昌初,梁朝
9、派遣士兵攻打扬州,刺史元法僧又 在彭城叛变。皇帝下诏让郦道元手持符节,兼任侍中,代理行台尚书,部署各路军队,按照仆射李平旧日 的制度。萧梁军队到达涡阳,因战败而撤退。道元追赶征讨,杀死和俘获不少敌人。后来道元担任御史中 尉。道元一向有严厉凶猛的名声,权贵豪强刚开始很畏惧他。但是(不正之风)没能有所纠正,他的名声 威望受到很大损害。司州牧、汝南王元悦宠爱侍从丘念,常常跟他同卧同起。等到选举州官时,大多由丘 念决定。丘念经常藏匿在元悦的家里,不定时地返回自己的家。道元秘密探访得知(此事),逮捕丘念关 进监狱。元悦向灵太后陈说,请求保全丘念的性命,灵太后下令赦免了丘念。道元(在命令下达之前)就 处死
10、了丘念,趁机凭借此事弹劾元悦。当时雍州刺史肖宝黄谋反的情况已稍有苗头,侍中、城阳王元徽一 向憎恨道元,趁机婉言规劝皇上,把道元调任为关右大使。宝费担心道元对付自己,派他的行台郎中郭子 帙把道元围困在阴盘驿亭。驿亭位于山坡上,平时饮用山坡下面的井里的水。被围困之后,道元挖井十余 丈深也没有得到水。水尽力竭,敌人就翻越城墙攻了进来。郦道元和他的弟弟、两个儿子都被杀害。郦道 元睁大眼睛叱骂敌人,大叫而死。宝黄还派人殡殓道元父子,灵柩停放在长安城东。事情平息后,灵柩被 运回来,追赠道元为吏部尚书、冀州刺史、安定县男。道元爱好学习,遍览奇书,编撰解释水经四十 卷,本志十三篇。又创作了七聘和其他文章,都流
11、行于世。(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苏轼乱山环合水侵门,身在淮南尽处村。五亩渐成终老计,九重新扫旧巢痕。岂惟见惯沙鸥熟?已觉来多钓石温。长与东风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注】苏轼被贬黄州后,曾作诗赠友人,本诗与之前作的两首诗用韵相同。九重,指朝廷。新 扫旧巢痕,暗指当时王安石革新官制,苏轼曾任职过的史馆被撤除。东风,春风,此处有暗指君王意。 玉梅,二度开放的梅花通体如玉。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里诗人所写的黄州的环境特点与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的潺阳的环境特点相似。B.颔联写苏轼早就做好了 “终老”的打
12、算,“新扫旧巢痕”点明他作“终老计”的原因。C.尾联中“与东风约今日”点明了标题“复出东门”的缘由,又引出末句“暗香先返”。D.这首诗感事抒怀,写景与抒情浑然一体,而且寓意丰富,显得婉转含蓄、情意温厚。16 .诗的颈联、尾联写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纠结。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5.B16.颈联说自己与鸥鸟己熟,经常来垂钓连所坐之石都温暖了,表达出谙人有忘掉机心、退隐出世之心。尾联却说与春风约定,梅花也再度开放,写出自己希望能被君王再度起用的入世进取之 意。这反映了诗人出世人世的矛盾纠结.【解析】【15题详解】此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
13、歌的所有内 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 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B项,“早就做好了 终老的打算”错误,苏轼说自己依靠五亩田终老黄州其实是削官被贬后的无奈之辞,“终老计”是“渐 成”的,而非早有的打算。故选B。【16题详解】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 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 容解说。此题要求分析颈联和尾联的矛盾,颈联“岂惟见惯沙鸥熟?已觉来多钓
14、石温”写沙鸥岂止见惯我 的身影,它早和我相熟,经常来到江边垂钓,坐的石台也是半温,表达出谙人有忘掉机心、退隐出世之心; 尾联“长与东风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的意思是很久以前我就与东风作好了今天的约定,当美丽的梅 花再度开放,我将重返朝廷。写出自己希望能被君王再度起用的入世进取之意,这反映了诗人出世人世的矛 盾纠结。【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 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 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
15、情 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渺小的句子是(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琵琶女出场的情形,以“, ”两句表现诗人急 切的心情,描绘出琵琶女羞怯的情态。(3)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两句表现了作者对时光易 逝、美好事物不长存的感叹。【答案】 .寄蜉蟾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
16、“三不”:“三清”就是卷 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 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 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 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 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中需要注意的字词为: 蜉、蜿、渺、沧、粟、唤、琵、琶、遮、榭。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
17、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绵延数千年的文化是以伦理为核心的,离开中国的伦理去谈中国的传统文化,无疑是O从儒家伦理学来看乡土中国,中国的乡土社会具有“差序格局”和“礼治秩序”两大显著的特征,堂 们就像乡土中国的“骨骼”和“血脉”。“差序格局”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社会伦理网络,是儒家“”伦理原则的派生模式。“己”或者“自我”是差序格局的价值中心。它和“礼治秩序”, 一起构成了乡土中国的“立体 空间”或者说是“三维空间”,而不是单面或平面的机械的社会格局。而乡土社会“礼治秩序”的主要特点有:礼是社会公认的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 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维持礼这种规
18、范的是传统。乡土社会是“礼”的天下。礼维护的是君臣、 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伦理秩序。“()”在乡土社会中“礼”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渗透到传统 社会的每一个角落。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 非也。B.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C.辞让之心,礼之端也。D.礼者,人道之极也。20.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答案】18.舍本求末(舍本逐末、缘木求鱼)推己及人相辅相成(相得益彰)19.A20 .句中把“差序格局”比作“骨骼”,“礼治秩序”比
19、作“血脉”,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差序格局”和“骨骼”的相似点是能撑起框架,一个是撑起人际关系的框架,一个是撑起人的躯体的框 架;“礼治秩序”和“血脉”的相似点是能全方位渗透,一个是渗透到传统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一个是渗透全 身。【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依据前文“离开中国的伦理去谈中国的传统文化”推断后文应该是由此导致的结果,即抛弃根本 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耍的;或者行事的方向、方法不对,必将劳而无功。可填写“舍本求末” “缘木求鱼”等意思相近的成语;第二空,所谓“差序格局”,费孝通认为中国农民之间的交往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形成主要是以自我为 中心
20、根据利益关系的亲疏而划分的,就像是一块石头投进河里所形成的波纹,而这个石头就是社会中的每 个人,这就是费孝通先生著名的“差序格局”。依据后文“是儒家伦理原则的派生模式”,此处应该 填写与“差序格局”概念类似的儒家意识概念,如“推己及人”。第三空,依据前文“中国的乡土社会具有差序格局和礼治秩序两大显著的特征,它们就像乡土中 国的骨骼和血脉”,以及后文“起构成了乡土中国的”,可知“差序格局”和“礼治秩序” 两者是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缺一不可的关系,故可填写“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等类似意思的成语。【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上文“礼维护的是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伦理秩序
21、”,说明了 “礼”的作用是什么,承接下文 应该说明“礼”是通过哪些途径实现上述作用,选项A的意思是“礼的规定,是用来确定亲近疏远,判断 疑惑不解,区别相同相异,分清是非对错的”,承接上下文,符合论证的逻辑。选项B的意思是“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 仁了”与原文“礼”的主题不符合。选项C的意思是“遇事懂得谦让,就是礼貌的开端”也不符合“礼”的主题。选项D的意思是“礼是做人的头等大事”,此项主题是“礼”,是对“礼”的总结定论,并非展开详细说 明“礼”的具体内涵,故不选。故选Ao【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比喻由本体、喻
22、体和比喻词构成。从画线句来看,“就像”是比喻词,前面“差序格局”和“礼治秩序” 是本体,后面“骨骼”和“血脉”是喻体。本体和喻体之间有相似性,“差序格局”和“礼治秩序”是中 国乡土社会的两大显著的特征,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由此两者的关系可以联想到人体的“骨骼”和“血脉”也是缺一不可,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支撑起一个人,两个喻体的关系和两个本体的关系高度一 致,即可用来相互比喻。(二)语言文字运用II (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入夏,脚下那些冒着白泡泡的碱土, 。碱蓬草探出胖脑袋,拱裂头上土盖,一挺身有半拄高,一铺展有巴掌大。用铲刀镰刀轻剜,连根带叶到了手里,抖抖扔进
23、篮子。掐下梢头鲜嫩的,滚开 的水里,翻几个身,入凉水沥干,包饺子。或者拌蒜末酱油,多下半碗清粥。碱蓬草结籽,秋日就到了。慵懒最先落到牛羊身上,走几步愣愣神,才啃上几口。秋日草盛,草盛籽多,多籽的秋日脂膏肥厚,微视下的大野,到处都是草们堆积起来的粮仓。人也吃,缺油少菜的日子,多是女人孩子提着袋子捋草籽。碱蓬草肉乎乎的叶子一天一天散失水分,一副嶙峋样子,而骨架依然硬挺,无衰败相。通体变成红 色,赤红,熊熊燃烧,展目望去,天边云彩也变得啜亮。夕阳匍匐在碱蓬草根间,蚯蚓似的爬,做自己夜 间的窝。一只灰兔蹦起来,一道一道波心 红的乂酒红的,赧红的乂荡啊荡,漫向远处的林子。秋风吹向 纵深,白色芦花招展成一
24、面绵软的旗帜。土路上多了爱钻芦苇荡的孩子,一大片一大片的老绿倒下去,惊起蒲鸭嘎嘎地叫。21 .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A.拟人、比喻、夸张B.拟人、通感、比喻C.对偶、通感、排比D.对偶、借代、夸张2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一道道的红色、酒红、赧红等各色波纹延伸到远处的林子。”从语 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23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 个字。【答案】2LB22.原文每个修饰成分都单独成小句,有强调作用,句子也更活泼;原文表达出了动态过程,层次感更加明显;原文表述与上下文语体一致,更口语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庆市 万州区 2022 2023 学年 月月 语文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