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5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5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5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试题高二语文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起源于古希腊的摹仿说的基本观点是:文艺起源于人天生具有的摹仿自然和社会人生的本能天性。其 代表人物有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这种观点在欧洲文学批评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亚里士多德认 为,文艺起源于人的摹仿天性和天赋的美感能力。摹仿出自人的天性,人们既从摹仿中获得知识,又从摹 仿的作品中获得快感。因此,文艺作为摹仿,总体上是一种理性的创造行为,其中也包含着感性的愉悦。 文艺摹仿的对象是现实人生。在诗学中亚里士多德明确指出,文艺的摹仿对象是“在行动中的人”。 在谈到悲剧时他又指出,
2、悲剧的摹仿对象是人的行动、遭遇、性格和思想。可见,亚里士多德是把人的生 活确立为文艺的摹仿对象。摹仿的文艺能够揭示出现实生活的普遍本质和必然规律。亚里士多德把诗与历史作了比较,认为“写 诗这种活动比写历史更富于哲学意味”。也就是说,与历史相比,诗对生活的描述更具有普遍性与必然 性。之所以如此,在于历史叙述的是已经发生的个别事情,而诗则描述可能发生的事情,“即按照可然律 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可见,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诗的可贵之处不在于它对生活中的事件做出如实的摹仿,而在于它描写的 事情符合事物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一方面,历史学家记述的事情是真实发生过的,但可能是偶然的、 个别的,未必具有普遍
3、必然性。而诗人所描述的事情,则是某一种人可能或必然要做出的事情。另一方 面,在历史学家的记述中,两件前后发生的事情之间可能只有时间上的承续关系。但在诗人的描写中,前 后相继发生的事情之间存在着因果必然关系。因此,诗人所描写的事件,虽然也是特定人物的特定行动, 也具有个别性,但其中却能见出普遍必然性。为了达到更高的艺术真实,文艺需要虚构,需要对现实生活进行提炼加工。亚里士多德认为,诗的摹 仿对象主要有三种:过去的或现在有的事、传说中的或人们相信的事、应当有的事。其中,他更加推崇第 三种摹仿对象。可见,为了达到更高的艺术真实,诗人不必受现实真实性的局限,他可以虚构一些现实生 活中并不存在的事物,只
4、要他虚构的合情合理,能够体现出事物的普遍必然性。亚里士多德的这些主张表 明,文艺创作不应照搬现实,而要对现实生活进行艺术地提炼和加工。总之,亚里士多德既强调现实生活是文艺的最终源泉,又认为文艺应当对现实生活进行虚构加工,以 达到更高的艺术真实,因而对文艺和生活的关系作出了科学的阐释。分而已。”长者闻之,得无厌其为迂乎?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至于长者之抱才而困,则又令我怆然有感。天之与先生者甚厚,亡论 长者不欲轻弃之,即天意亦不欲长者之轻弃之也。幸宁心哉!(选自古文观止)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
5、不受/则乂固请/然后命吏/内之则/ 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B.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内之/则又 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C.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内之/则又 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D.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内之/则又 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又称“名刺、名帖”,拜访时通姓名用的名片。官
6、场套交情、拉关系常用,新春拜年时也会“望 门投刺”。B.鸡鸣:常指天明之前。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以地支来称其名则为丑时,相当于凌晨35时。与四 更、四鼓、丁夜相对应。C.相公:既是旧时妻子对丈夫的敬称,又用于对富贵人家子弟或年少之人的敬称,也有如本文中“丞 相”的意思。D.伏腊:伏日与腊日,夏祭日伏,冬祭日腊,同时也是两个佳节,“伏”在夏季伏日,“腊”在冬季十 二月。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报刘一丈书这封信通过描绘官场的丑恶,深刻地揭露了统治集团的腐败丑恶和当时社会的黑暗。B.文章紧紧围绕“上下相孚,才德称位”八个字展开,但对“才德称位”,只是一笔带过,而对
7、“上下 相孚”却作了详细描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C.文章讽刺和鞭挞了丑恶现象,表现了到权门拍马的不易,也流露出作者听天由命、甘愿让步的消极无 奈情绪。D.本文运用对比手法,作者通过身份不同的对比,同一人物在不同环境中的不同表现的对比,使人物形 象更加张扬,作者的憎恶之情便也表露无遗。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客心耻之,强忍而与言曰:“亡奈何矣,姑容我入! ”(2)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14 .作者用略带夸张的漫画笔法,刻画了形神兼备的三个人物,请分别概括三个人物的特点。【答案】10.C11.B12. C13 . (1)客人心里感受到了耻辱,勉强忍耐着对守
8、门人说:“没有办法啦!姑且让我进去吧!”(2)老婆婆是我去世的祖母的婢女,给两代人喂过奶,我母亲生前待她很好。14 .干谒者(客)的奴颜婢膝,曲意奉承,先媚后狂;权贵者(主、相公)的假作姿态,受贿应承,先傲 后贪;守门人的狗仗人势,借机勒索,势利刁钻。【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他便拜了又拜,故意迟迟不起来,起来后就献上进见的金银。主人故意不接受,他就一再请求收 下;主人故意坚决不接受,他就再三请求。然后主人叫手下人把东西收起来,他便拜了又拜,故意迟迟不 起,起来后又作了五六个揖才出来。“再拜”指拜了又拜,是一种隆重的礼节,“故”是“故意”的意思,两者放在一起,句
9、意不通,因此可 判断“故”应修饰后面的“不起”,应在“再拜”后断句,排除BD。“所上寿金”为所字结构,应为名词性短语,作前面“上”的宾语,且“主者”指主人,应为后面内容的 主语,两者不能放在一起,故排除A。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B. 鸡鸣相当于凌晨35时”说法错误。丑时相当于现在的凌晨13时。故选Bo【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 ”流露出作者听天由命、甘愿让步的消极无奈情绪”分析错误,这些行动表明作者不屑巴结权门的正直 态度和可贵品质。故选Co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耻”,意动用法,以为耻;“与”
10、,省略宾语“之”,指代“门者”;亡通“无“奈何”,办法。(2) “先大母”,指去世的祖母;“乳”,名词作动词,哺育;“先妣”,指去世的母亲;“抚”,对 待。【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在本文中,作者刻画了三个人物。其一是“客”,就是干谒者,从文中“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门者故不 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 所上寿金。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内之。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 则五六揖始出”“大喜奔出。马上遇所交识,即扬鞭语日:适自相公家来,相公厚我,厚我!且虚言 状”等内容
11、,表现出干谒者(客)的奴颜婢膝,曲意奉承,先媚后狂的形象。其二是“门者”,就是权贵的看门人。从“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门者怒 日何客之勤也?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 ”等言词行为可以看出,守门人的狗仗人势,借机勒索,势 利刁钻的丑态。其三是所谓“主者”,即权贵本人。从“主者又不即出见” “主者故不受”“主者故固不受”等行为可以 看出,权贵者(主、相公)的假作姿态,受贿应承,先傲后贪的丑态。参考译文:在几千里以外,时常得到您老人家的来信,安慰我的长久想念,这已经十分幸运了。竟然还承蒙您赠 送礼物,那么我更要用什么来报答呢?您在信中表达的情意十分恳切,说明您没有忘记我的老父亲
12、,从而 也可以知道老父亲是很深切地想念您老人家的。至于信中以“上下要互相信任,才能和品德要与职位相符 合”的话教导我,正是我所深切感受到的。我的才能和品德与职位不相符,本来我就知道的。至于不能做 到上下相互信任的弊病,在我的身上表现得更厉害。且看当今社会上所说的上下信任是怎么一回事呢?下级官员从早到晚骑马去权贵人家的门口恭候,守门的人故意刁难不肯让他进去,下级官员就用甜言 媚语装作妇人的姿态,把袖里藏着的金钱偷偷地塞给守门人。于是守门人拿着名帖进去禀报,可是主人又 不立即出来接见,下级官员就站在马棚里,与仆人和马匹相处,臭气熏着衣服,即使是饥饿寒冷或闷热得 无法忍受,也不肯离去。一直到傍晚,那
13、个先前曾经接受金钱的守门人才出来,回复他说:“相公疲劳 了,谢绝会客,你请明天再来吧。”到了第二天,他又不敢不来。晚上他披衣坐等,一听到鸡叫就起来洗 脸梳头,骑着马跑到权贵门口。守门人发怒地说:“是谁? ”他便回答说:“昨天的客人又来了。”守门 人又怒气冲冲地喝道:“你这个客人倒来得这样勤!难道相公能在这个时候出来会客吗? 客人心里感受 到了耻辱,勉强忍耐着对守门人说:“没有办法啦!姑且让我进去吧!”守门人再次得到他送的一笔钱, 才起身放他进去。他又站在原来站过的马棚里。有幸主人出来了,在客厅上朝南坐着,召他进去见面,他 就慌慌张张地跑上去,拜伏在台阶下。主人说:“进来! ”他便拜了又拜,故意
14、迟迟不起来,起来后就献上进见的金银。主人故意不接受,他就一再请求收下;主人故意坚决不接受,他就再三请求。然后主人叫 手下人把东西收起来,他便拜了又拜,故意迟迟不起,起来后又作了五六个揖才出来。出来他就对守门人 作揖说:“多亏老爷关照我!下次再来,希望不要阻拦我。”守门人向他回礼,他就十分高兴地跑出来。 他骑在马上碰到相识的朋友,就扬起马鞭得意洋洋地对人说:“我刚从相公家出来,相公待我很好,很 好!”并且虚假地叙述受到接待的情况。因此与他相识的朋友,也从心里敬畏他能得到相公的优待。相公 又偶而对别人说:“某人好,某人好。”听到这些话的人也都在心里盘算着并且一齐称赘他。这就是所说 的上下信任,您老
15、人家说我能这样做吗?对于前面所说的权贵人家,我除了过年过节例如伏日、腊日投一个名帖外,就整年不去。有时经过他的门前,我也是捂着耳朵,闭着眼睛,鞭打着马匹飞快地跑过 去,就像后面有人追逐似的。这就是我狭隘的心怀,因此经常不受长官欢迎,而我则更加不顾这一切了。我常常发表高谈阔论:“人生遭际都是由命运决定的,我只是守自己的本分罢了!您老人家听了我的这 番话,或许不会(该不会)嫌我过于迂阔吧!家乡多次遭遇灾祸,不能不触动旅居在外的人的愁思。至于您老人家的怀才不遇,也使我心情悲伤而有所感触。上天赋与您的才德是很优厚的,不要说您老人家 不愿轻易抛弃它,就是天意也不愿让您轻易地抛弃啊。希望您安心等待吧!(二
16、)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淡黄柳姜夔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客怀。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注】宋光宗赵淳绍熙二年(1191),姜夔寄居江淮一带的合肥。金人入侵,由于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 隅,江淮一带在当时已成边区。江左:泛指江南。小桥:后汉乔玄次女为小桥,此或借之谓姜夔在合 肥的情人。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晓角”的声音因“空城”而异常突出,词的前二句与
17、扬州慢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意境相 近,传达的都是羁旅之苦和感世伤时的情怀。B.词的上片描绘景色,抒发情感,以一个“空”字,写出了荒凉寂静、萧条冷落的空城氛围,又抒发了 词人内心飘零无依、空落寂寥情感。C.上片“空城晓角”、“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是从听觉、触觉、视觉三个角度形象地 写出了客居他乡的岑寂之感。D.全词从听角看柳写起,从合肥之柳到江南之柳,从今朝到明朝,从眼中之春到心中之秋,写出了词人 深切入骨的愁思。16 .词的下片是如何表达诗人的“岑寂”之情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5.A16.直抒胸臆,“怕”、“强”二字分别表现词人伤春之情及无心情而勉强邀游,载酒寻欢 不
18、过是在凄凉寂寞中强遣客怀。寓情于景:把情感放在特定的时令中,心情寂寞之际,又逢“寒食”,更 显凄凉;移情于燕,以燕子之口抒发伤春之情;以景结情,以“唯有池塘自碧”景语代答“问春何在”,池 水无情,自顾自一片碧绿,衬托人的孤寂伤感。【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诗歌手法、情感的能力。A. “传达的都是羁旅之苦和感世伤时的情怀”错误,扬州慢没有传达客居他乡之苦。故选Ao【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抒情手法的能力。抒情手法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结合这两种手法分析即可。“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两句描写诗人心理,属于直接抒情。诗人本无意绪而勉强邀游, 已预知其后
19、醉不成欢惨将别的惨景。上数句以“正岑寂”为基调,“又寒食”的“又”字一转,说按节 令自该应景为欢;“强”字又一转,说载酒寻欢不过是在凄凉寂寞中强遣客怀而已。再下面“怕梨花落尽 成秋色”的“怕”字又一转,说勉强寻春遣怀,仍恐春亦成秋,转添愁绪。从中概括出诗人伤春之情及无 心情而勉强邀游,载酒寻欢不过是在凄凉寂寞中强遣客怀。“正岑寂,明朝又寒食”“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是写景的句子,属于借景抒情,融情于 景。先写诗人因为眼前所见内心寂寞,偏偏又赶上寒食节,更显凄凉。接着采用比拟修辞,借燕子之口问“春天在哪里”,抒发伤春之情;最后以景结情,既回答了上句燕子的疑问,又通过写池水无情,自顾自
20、 一片碧绿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伤感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密在陈情表中说,因为自己身份卑微,却“,”,实在是受恩深 重,所以不敢犹豫不决、不敢有什么奢望,之所以不能应命前往,是有不得已的苦衷。(2)姜夔扬州慢中“, ”两句,将扬州城过去和现在的景象进行对比,反 衬如今扬州城的荒凉破败,表现了沉痛的黍离之悲。(3)项脊轩志中,描写祖母的文字简洁细腻,用“”和“”两个动作描写,分别展现了祖母怕打扰孙子用功的心情与对孙子未来寄予的厚望。【答案】.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过春风十里.尽葬麦青青 .以手阖门 .持一象笏至【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
21、名篇的能力。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拔擢” “渥”“葬”“阖”“笏”。三、语言文字运用18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昼夜勤作息:劳作和休息 B.殆有神护者:大概C.扪参历井仰胁息:经历 *D.舅夺母志:强行改变事事四五通:遍否泰如天地:好运气 *多谢后世人:告诉始适还家门:出嫁刘夙婴疾病:被缠绕进不入以离尤兮:指责言既遂矣:于是吾妻归宁:出嫁女子回娘家省亲 【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 “作息”,偏义复词,指休息。句意:日日夜夜勤劳地操作。B. “否”,坏运气。句意:命运好坏差别就像天和地。C. “历”,穿越。句意:
22、山高入天,人在山上,可以用手触摸星星,甚至要从它们中间穿过,仰着头, 屏住呼吸。“遂”,如愿。句意:你的心愿已经满足了。故选Do1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他j规矩而改错B.乃更被驱遣 C.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D.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 “改错”:改变措施。句意:背弃规矩而又改变措施。“改错”的今义:改正错误。B. “驱遣”古今义:驱赶。句意:还是被赶走了。C “告诉”:报告申诉。句意: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告诉”的今义:诉 说。D. “不行”:不能走路。句
23、意:我小时候体弱多病,到了九岁还不能走路。“不行”的今义:不允许,不答应。故选Bo20.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报养刘之日短也报任安书*愿陛下矜愍愚诚*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A.吾今且报府B.或凭几学书C.犹蒙矜育D.终不察夫民心【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句意:现在我也暂且回到县官府。报:到去,前往。句意: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报:报答。B.句意:有时靠着桌子学写字。书:字。句意:回复任安的信。书:信。C句意: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矜:怜悯。句意: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诚心。矜:怜悯。D.句意:他始终不体察别人心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扬州市 扬州 中学 2021 2022 学年 月月 语文试题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