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视角下的乐天诗饮食书写.docx
《中医养生视角下的乐天诗饮食书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养生视角下的乐天诗饮食书写.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医养生视角下的乐天诗次食书写一、乐天诗饮食内容梳理中国古人有“药食同源”之说,认为食品与药材没有绝对的界线,食物和药物一样具有调节人体、疗救疾病的功效。 饮食习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养生观念,甚至折射出医药学知识在相关群体乃至社会的流行与普及状况。 欲了解古人的药食养生思想,除却检索医学典籍外,阅读古代文学作品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途径。例如中唐诗人白居易, 作为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以诗歌记录日常生活,其诗作中反复出现的饮食书写即可成为我们了解白氏养生观念的鲜活 史料。根据前人统计结果,白乐天诗歌中写到9种主食原料、22种主食、11种肉类、23种蔬菜、11种果类1,从一个 侧面见证了当
2、时食物种类的丰富多彩。为更好地了解和分析白居易诗中体现的饮食养生观念,我们有必要对乐天诗中饮 食相关的内容作一定的梳理。按照诗歌文本中涉及食物、饮品的性质用途,笔者把白居易诗歌中的饮食书写划分为主食、 副食、茶酒三类。主食以谷物或谷物制品为主,是人体日常所需营养和能量的主要来源。白氏诗篇中写到的主食有“饭”“粥”“饼”“饵” 等。如“稻饭红似花,调沃新酪浆”(二年三月五日斋毕开素当食偶吟赠妻弘农郡君)2, “粥美尝新米,袍温换故绵” (自咏老身示诸家属),“甘鲜新饼果,稳暖旧衣裳”(斋居偶作)等,实写个人及家庭日常用餐情景。关于主食的食材,白诗中涉及最多的是“稻”“粱”“黍”“麦”“粟二如“稻
3、代红似花,调沃新酪浆”(二年三月五日斋毕 开素当食偶吟赠妻),“数匙粱饭冷,一领绡衫香”(旱热二首),“鸡黍重回千里驾,林园换四年春”(答尉迟 少监水阁重宴),“归来问夜餐,家人烹养麦”(溪中早春),“仓粟喂家人,黄绿裹妻子”(南宾郡斋即事寄杨万 州)等。副食以蔬菜、肉类及水果为主,是补充人体所需维生素和蛋白质的主要来源。白居易诗歌中提到的蔬菜种类较为 丰富,且可以看出乐天本人有在园中种植蔬菜、水果以供食用的习惯。白诗提到在自家园圃中种植的蔬菜至少有6种, 如“禄米獐牙稻,园蔬鸭脚葵”(官舍闲题)之“葵”,“望黍作冬酒,留期为春菜”(村居卧病三首)之“粼,“漠漠 谁家园,秋韭花初白”(邓州路中
4、作)之“韭”,“须臾进野饭,饭稻茹芹英”(白瓯青竹箸)之“芹”,“葱珑收羊角, 松巢堕鹤翎”(早春即事)之“葱”,“青芥除黄叶,红姜带紫芽”(招韬光禅师)之“芥”“姜”等等。除“韭”“葱”外,其 他蔬菜在白诗中出现不止一次。除在园圃中种植蔬菜外,白居易也采摘“养”“菁”“蕨”“笋”“看等野菜“满庭田地湿,养 叶生墙根”(早春雪消冰又释),“水餐红粒稻,野茹紫花菁”(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 “紫蕨行看采,青梅旋摘尝”(早夏游平原回),“宿雨林笋嫩,晨露园葵鲜”(夏日作),“藜着不充肠,布褐不 蔽形”(谕友)等。“着”在白诗中虽有提及,却因口感粗糙而为诗人所不喜,“园中多新蔬
5、,未至食藜着(丘中有 一土二首)。而“葵”和“笋”颇受白氏喜爱,“烹葵炮嫩笋,可以备朝餐”(夏日作),证明笋和葵是诗人家早餐搭配 之一,“嫩”和“鲜”两个形容词表现出乐天进食两种蔬菜的欢悦心情。关于肉类荤食,白诗对猪肉及虾、蟹、鳖等海鲜提及较少,且没有出现食用牛羊肉的诗歌。出现频率较高的肉食 是“鱼”和“鸡”,分别出现了 36次和20次。白氏诗中也有一些带有明快色彩或欢愉情感的诗句,表现出作者对鲤鱼、鸡 肉及鸡黍饭的突出喜爱,如“炊稻烹红鲤”(舟行),“茶香飘紫笛,脍缕落红鳞”(题周皓大夫新亭子二十二韵) “黄鸡与白酒,欢会不隔旬”(朱陈村),“若能为客烹鸡黍,愿伴田苏日日游”(题崔少尹上林坊
6、新居)。白诗中提及的果类有11种,如“桃”“李”“枣”“梨”“樱桃”“橘”“荔枝”“蒲桃”等,其中“桃”“李”出现频率最高,分别为19 次和47次,其他水果合计出现28次。但白诗中虽多次提及“桃”却无诗句实写食用“桃”的情形。枣是北方常见的水果, 白诗中多有提及,共出现7次,如“村人不爱花,多种栗与枣”(登村东古冢),“新枣未全赤,晚瓜有余馨”(秋游 原上)等。诗人还在园中种植蒲桃以供食用,有白侍郎蒲桃架诗一首为证,可见其饮食偏好。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唐朝好饮酒的文人甚多,白居易正是其中之一,尤其在隐居洛阳后几乎无酒不成诗; 其别号“醉吟先生”,也表现出白氏对饮酒和作诗的钟爱之情。据统计,
7、“酒”字在白诗中共出现164次。除泛指一般酒浆 外,白氏诗歌中有以药配酒的记载,如“药酒醺醺引醉眠”(病后寒食);点明药材成分的桂酒、黄菊酒、茱萸酒、 蒲黄酒、地黄酒、松花酒、筵白酒等也常见于字里行间,如“蕙帐夜瑟淡,桂樽春酒浓”(题赠郑秘书徵君石沟溪隐居), “闲尝黄菊酒,醉唱紫芝谣”和令公问刘宾客归来称意无之作,“闲听竹枝曲,浅酌茱萸杯”(九日登巴台),“自 叹花时北窗下,蒲黄酒对病眠人”(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想羡欢宴因寄此诗),“足伤遭马坠,腰重倩人抬。 坐依桃叶妓,行呷地黄杯”(马坠强出赠同座),“腹空先进松花酒”(枕上作)等,这类调制酒均具有一定的养 生功效。在唐代,同样盛行的还
8、有茶文化。白居易有60多首涉茶诗,不仅喜爱饮茶,还亲自种茶、煮茶3。其诗香炉峰 下新置草堂即事咏怀题于石上云:“架岩结茅宇,斫壑开茶园。”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又称:“汤添勺水煎鱼眼,末 下刀圭搅麹尘。”实写出居易种茶及煮茶时的情景。饮茶、种茶、煮茶,既愉悦身心,又锻炼身体。“茶药赠多因病久, 衣裳寄早及寒初”(继之尚书自余病来寄遗非一又蒙览醉吟先生传题诗以美之今以此篇用伸酬谢)更直接地道出了茶 对身体病痛的某种缓解作用。二、饮食书写体现的中医养生观念(一)主食:五谷调和孟子滕文公上称:“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4谷物是最滋养人体的食物,是各种食物中最主要的部分。 相比于其他食物,主食谷物之间
9、“味”的平衡在更大意义上影响着人体健康。“味”之本义为滋味,“五味”一般指酸、苦、甘、辛、咸五种滋味。尚书洪范首次将五行与五味相配属:“水曰 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嵇。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嵇作甘。”5医学 领域的五味理论,最早可见于黄帝内经,书中不仅进一步叙述五味配属五行的生克制化关系,更创新性地提出五味 与阴阳、五脏的配属关系。素问脏气法时论曰:“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 酸泻之。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6由此可知,五脏可由五味调和之。而“脏者为阴,腑者为 阳”(素问金匮真言论),调和五味以调和五脏,又可
10、以进而调和人身之阴阳,此亦是对“法于阴阳”的实践。故调和 五味可有防治疾病、养生保健之效。“药食同源”注定了饮食和药物作用的一致性,但药性偏激,不适于健康人士长期服用,相比于药疗,以食疗调和五 味更为重要。在日常饮食过程中做到气味合而服食,可以补精养气,最大限度地固护人体正气。因此,调和五味离不开 膳食平衡。黄帝内经灵枢营卫生会曰:“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五脏六腑,五脏六腑皆受其气。其清者为 营,浊者为卫,营居脉中,卫居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阐释了营卫之气需要后天谷气 化源的道理。“营气”即指由饮食中吸收的营养物质,入脉中而循行营养全身;“卫气”即指由饮食物
11、中的水谷精微之悍烈部 分而化生的行于脉外的气,卫外御邪。而古时“谷气”多源于人体摄入的五谷类食物。白居易诗歌中丰富的主食书写所体现的养生观念亦与此相应。目前较为公认的“五谷”之说指的是稻(大米)、麦(小 麦)、稷(粟)、黍(黄米)、豆(大豆),其性味各异,对于五脏的养生功效也有所不同,因此,日常生活中宜五谷 搭配而食,不偏嗜方能顾养五脏、养身延年。在白氏诗篇中,以“稻”“豆”“黍”“麦”“粟”等作物烹制的食品屡次出现,说明白 居易习惯性地以这些粮食作物均衡搭配膳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着以五谷侍养五脏的养生智慧。(二)副食:重素轻荤白诗中菜蔬以葵为最7。据孙思邈千金食治8,葵之味甘,常烹而食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养生 视角 乐天 饮食 书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