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儿腹泻的致病因素及其临床治疗意义.docx
《探讨小儿腹泻的致病因素及其临床治疗意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讨小儿腹泻的致病因素及其临床治疗意义.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探讨小儿腹泻的致病因素及其临床治疗意义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腹泻的致病因素及其临床治疗意义。方法 300例腹泻患儿, 依据检验结果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非感染组患儿临床赐予促消化药物协作肠道调整剂进行治疗;感染组患儿赐予抗生素协作肠道调整剂进行治疗, 视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经试验室检验, 非感染患儿为181例, 感染患儿为119例, 非感染性腹泻患儿显著多于感染性腹泻患儿。非感染组患儿经对症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为101.3%, 感染组患儿经对症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为101.3%,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相当, 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 腹泻病例中非感染因素致病的患儿占大多数, 临
2、床上接诊该类患儿应先严格检查, 确定致病因素后再行相对应的治疗方案, 才可获得更志向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小儿腹泻;致病因素;治疗 DOI:10.14163/ki.11-5547/r.2022.03.077 小儿发生腹泻的缘由较多, 有病原体感染、机体着凉、消化不良等, 其中病原体感染类型有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1-3。肠道外感染发生腹泻的缘由有喂养不当、食物过敏原、气候改变、抗生素应用过多使肠道发生了菌群紊乱等, 总的来说小儿腹泻可分为感染和非感染两类因素4, 5。腹泻表现出主要临床症状有大便性状变稀、次数增多, 同时可能联合有呕吐、发热、腹痛、程度不同的水电解质紊乱等, 影响着患儿
3、的正常发育6。本文旨在探讨小儿腹泻的致病因素及其临床治疗意义, 特收集本院2022年12月2022年2月 诊治的300例腹泻患儿进行了探讨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22年12月2022年2月诊治的300例腹泻患儿为探讨对象, 其中男167例, 女133例;年龄3个月6岁, 平均年龄岁;03岁189例, 36岁111例;300例腹泻患儿中有19例伴随有程度不同的脱水, 10例患儿伴随有腹痛症, 13例患儿伴随有发热症。全部患儿均符合腹泻的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均有腹泻症, 大便5次/d, 大便性状各不相同, 依据试验室检验结果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非感
4、染组。 1. 2 方法 1. 2. 1 检验方法 全部患儿入院后均需采集大便样本, 将标本制成涂片, 先赐予革兰染色显微镜检查, 再对其进行微生物学常规的细菌培育, 目标菌包含有沙门菌、大肠杆菌和志贺菌。样本实施轮状病毒抗原检验时采纳胶体金法, 试剂为珠海市银科医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A群轮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最终检测结果由两名主任医师探讨, 全面分析每例患儿的腹泻缘由, 为治疗方案的确立供应依据。 1. 2. 2 治疗方法 治疗过程中除了呕吐严峻患儿需禁食4 h外, 其他小儿根据正常饮食接着喂养;有脱水症的患儿, 轻者需赐予口服补液, 重者需进行静脉补液治疗;非感染患儿运用乳酶生片等促消
5、化药物治疗, 同时运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肠道调整药剂治疗。感染患儿运用抗生素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等肠道调整药剂进行治疗1。 1. 3 疗效判定标准 两组患儿进行为期5 d的治疗后, 对所得效果进行对比。效果判定标准7如下, 显效:治疗后患儿大便次数显著削减, 其性状基本复原正常, 伴随有腹痛、发热、呕吐的病例, 症状消逝;有效:大便次数有所削减, 一般5次/d, 大便性状渐渐从水样转化为正常粘稠状, 伴随有其他不适症有明显改善;无效:治疗5 d后症状无显著改善, 或存在病情加重的势态。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 結果 2. 1 感染及非感染因素腹泻患儿分析 经试验室检验, 非感染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探讨 小儿 腹泻 致病 因素 及其 临床 治疗 意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