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互联网诊疗与互联网医院发展行动计划.docx
《推动互联网诊疗与互联网医院发展行动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动互联网诊疗与互联网医院发展行动计划.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推动互联网诊疗与互联网医院发展行动计划、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加强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粤东西北地区急需紧缺人才公开招聘等方式,多措并举大力引进中医药人才。2017年以来, 全区基层医疗单位共接收安排5名订单定向医学生,5名中医类专业的 三支一扶人员,区基层医疗单位中医人才队伍进一步得到充实。充分 发挥名中医工作室作用,遴选培养43名中医传承骨干。积极组织推进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含助理全科医生)培养,2020年招收中医类别全 科医生12人,组织非中医类别临床医生参加中医内科方剂应用培训班, 共培训46人。发挥区中医院的资源优势和帮教作用,定期对基层单位 开展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
2、和指导,培养了一批基层中医药人才。二、推动互联网诊疗与互联网医院发展总结评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诊疗、互联网医院建设、远程医疗服务的有益经验,进一步推动互联网技术与医疗服务融 合发展,充分发挥互联网诊疗和互联网医院高效、便捷、个性化等优 势,在线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缓解线下诊疗压力,为疫情 防控和改善人民群众就医体验创造有利条件。三、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卫生健康服务供给(一)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环管理、工作人员红绿证分类管理,目前累计接收集中隔离人员6000 余人,开展集中隔离场所督导100余次,集中隔离场所管理安全平稳 有序。2021年1月以来发热门诊(诊室)就
3、诊人数9. 5万多人次;截至 2021年12月31日我区全人群完成全程接种人员数量为1118583人, 覆盖率为116. 54%; 3至H周岁人群完成全程接种人员数量为115177 人,覆盖率为82. 45%; 12至17周岁人群完成全程接种人员数量为 84904人,覆盖率为136. 72%; 18至59周岁人群完成全程接种人员数 量为865120人,覆盖率为126. 79%; 60周岁以上人群完成全程接种 人员数量为53382人,覆盖率为73. 23%。我区自接种以来未收到严重 疑似预防接种反应个案。(二)医改工作持续深化我区严格按照国家、省、市各级医改工作部署,持续推进保基本、 强基层、建
4、机制,医疗改革工作稳步推进,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一 是建立了稳定可持续的投入机制。我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全市率先 实行公益一类财政供给,绩效工资实行二类管理政策,确保基层医疗 机构获得财政支持,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有效保障。在全市率先落实 公立医院院长年薪制,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绩效考核力度。 通过分级诊疗,激励群众在基层就医,有效减轻了群众到上级医院排 队看病压力,为基层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活力。二是 创新城市公立医院价格调整机制。在全省率先提出8:2方案,即把原 药品利润的80%转化为医疗服务价格,20%由区财政承担,突破了 8:1:1 (即原药品利润的80%转化为医疗服务
5、价格,10%由区财政承担, 10%由医院自行消化)不合理限制,有效降低公立医院因药品改革造成 的亏损。三是在全市率先完成村卫生站医保一体化结算任务。惠阳区 102间公办村卫生站实现就医全流程信息化应用服务,在村卫生站就医 即可使用社保直接结算,大大方便了人民群众。四是药品集团采购落 到实处。所有公立机构依托深圳市遴选的药品采购集团,开展跨区域 联合集中采购,允许自主选择省、深圳、广州三个交易平台开展药品 集团采购,有效降低了药品采购成本。(三)医疗服务能力稳步提高1、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十三五期间,全区医疗服务综合能力大幅提升,基本建立了布局 合理、功能完善,融医疗、急救、预防、保健为一
6、体的区、镇、村三 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体系。为社会办医营造良好环境,推动社会办医 高质量发展,与公立医院优势互补,形成了公立医院与非公立医院相 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满足群众多样化健康需求。一是医疗卫生 资源数量明显增长。截至2020年底,拥有各类卫生医疗机构434间, 其中公立医疗卫生机构14间、社会办医疗机构266间、村卫生站154 间、卫生所1间,医疗卫生机构总数比2015年增加76个;拥有医院 床位3049张,比十三五初期增加了 101张,其中公立医院拥有床位 1517张,占49. 7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拥有床位457张,占14. 99%, 社会办医拥有床位1075张,占35. 26
7、%;拥有注册执业(助理)医师 2313人,注册护士 2734人。二是医疗重点工程建设不断推进,基层设 施提质扩容有了新进展。市第六人民医院、区第二人民医院、区中医 院、区妇幼保健院、三和社区和秋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沙田中心卫 生院等各级医疗机构新建和改扩建项目不断推进,至2020年底,在营 的医疗卫生机构建筑面积由2015年的4. 6万平方米增加至2020年的 7. 2万多平方米。三是重点专科建设工作有新突破,优质医疗资源不 断增加。全区已有市级临床重点专科15个。2、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不断推进一是医联体建设工作逐步强化,由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区中医 院、惠阳三和医院分别牵头建立了 6个医联体。
8、区直3家医院对医联 体成员单位在技术、人员培训、资源共享等方面给予支持,使基层医 疗机构在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分级诊疗工 作不断完善。二是专科联盟合作持续推动。区各医院积极推进与广州、 深圳、惠州等地三甲医院专科联盟合作,开展合作的专科联盟已达45 个。通过专家到院坐诊、开展双向转诊措施,有效减少跨区域就医, 推进科学合理就医格局形成。三是互联网+远程医疗大力推广。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及8间基层医疗机构已建成省远程医疗信息 系统及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可向上下级医疗机构对接开展远程会诊、 远程影像诊断、远程示教、远程会议等服务,有效推动了优质医疗资 源下沉,增强了优质医疗资源的
9、可及性,提高了服务效率,缓解了人 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120医疗急救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十三五期间,我区整合现有的 120救援资源,新建了 120急救指挥中心,构建了职责清晰、配置规范、 指挥有序、运转高效的急救指挥体系,形成了覆盖城乡、功能完善、 运转协调、统一调度的医疗急救网络,有效提高了辖区急救和应对突 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援能力。(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我区以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为重点,以城乡基层医疗卫 生机构为依托,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水平持续 提升,服务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均等化服务受益人群不断增加。人 均基本公共
10、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从2015年的47. 25元/人提高至2020年的71. 33元/人,大部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达到省、市级 基本绩效目标。2、家庭医生签约工作扎实推进我区各镇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合实际,坚持主动 服务、上门服务,以实现户户拥有自己的家庭医生,人人享有基本医 疗卫生服务为目标,充分发挥全科医生的健康守门人作用。加强家庭 医生师资培训工作,强化绩效考核,推动乡村医生参与,扩大宣传覆 盖面,提高对人民群众健康管理质量。截至2020年,我区已成立家庭 医生团队44个,家庭医生签约24. 34万人,全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 40. 58%,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72. 98
11、%o3、全民预防保健基本实现全覆盖我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全民健康体检为抓手,通过到院体检、 下队体检、入户体检等方式,扎实推进全民预防保健工作,积极为辖 区居民提供免费健康体检服务。截至2020年底,已累计完成健康体检 33. 39万人,免费健康体检完成率65. 36%,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 94. 14%。妇幼健康管理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适龄儿童各类疫苗接种 率达到95%以上;孕产妇健康管理及0-6岁儿童健康管理率均达到基本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目标要求;大力开展出生缺陷干预防控,出生缺陷 发生率明显降低;积极开展妇女两癌筛查工作,有效提高了育龄妇女 两癌的早诊早治率。公共场所母婴设施建设逐步推
12、进,全区已配置母 婴设施39个。0至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已被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目 标,我区已建成一家示范性的托育机构,为群众提供普惠性的3岁以 下婴幼儿托育服务。4、疾病预防控制能力进一步增强一是疾病防控机制不断完善,重大传染病监测预警能力显著提高, 传染病联防联控长效机制基本建成。十三五期间,惠阳区法定甲乙类 传染病发病率的考核指标基本达标;重点传染病、水质环境等监测常 态化。二是慢性病防控工作取得成效。2019年在惠州市率先建立心理 康复医院,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十三五期 间各项管治指标基本超额完成,四年均获得广东省严重精神障碍管理 治疗工作优秀县(区)荣誉称号。艾滋
13、病高危人群干预工作初显成效, 重点人群筛查量增加,抗病毒覆盖率和治疗及时率明显增高。结核病 防治工作规划指标明显提高,均已达惠州市十三五结核病防治规划要 求。2020年6月,惠阳区获评第五批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成 为惠州市首个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为推进全市慢性病防治 专项行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三是免疫规划工作不断强化。预防接种 能力明显提升,惠阳区已建成了 8个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全区适龄 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保持95%以上。四是爱国卫生运动工作不 断推进。重点开展了病媒生物防制、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卫生镇、村 创建工作取得成效,已建成1个国家卫生镇、1个省卫生镇、2个市卫
14、生镇和81个省卫生村及18个市卫生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及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有序展开。十三五期 间,坚持关口前移,完善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联防联控工 作机制基本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机制不断强化,重大传 染病网络直报实现全覆盖,应急处理的快速响应能力得到提高。强化 应急物资储备,定期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有效提升了公共卫生突发 事件应急处置能力。2020年6月,区疾控中心建设的PCR实验室正式 投入使用并开展核酸检测工作,成为惠州市第一个开展新冠肺炎病毒 核酸检测的县(区)疾控中心。(五)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加强1、中医药服务网络日益健全建立了以区中医院为龙头,综合(专科)医院中医
15、药科室为枢纽,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乡镇卫生院、中医门诊部、中医诊所、村卫生 站为主体的中医药三级服务网络。截至2020年12月,全区拥有中医 类别医疗机构共70间。深化中医交流与合作,区中医院为广东省中医 院协作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对口支援医院,广东省第二中 医院康复联盟、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粤治未病联盟医院、 广东省特色灸法联盟成员单位;与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组建医疗联合 体,加强基层医联体建设并建立了中医专科联盟,构建中医医疗服务 网络,实现联盟内资源共享,扩大区域内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强综合 医院和妇幼健康服务机构中医科建设。市第六人民医院重新规划建设 了中医科门诊、病房及
16、名中医传承工作室,于2020年11月完成改造 工程并启用,进一步完善我区综合医院中医药服务阵地;区妇幼保健 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中医科于2020年9月正式开科,有效提高了中医药 在妇幼保健领域的参与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建设,通过 设置中医诊室、针灸推拿室、熏蒸室、康复理疗室、健康宣教室等, 进一步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阵地建设,覆盖率达100%。2、中医药服务多元化发展一是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区中医院作为我区中医药适宜技 术推广基地,能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广10类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 药适宜技术,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能开展8类基层中医 药适宜技术,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站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推动 互联网 诊疗 医院 发展 行动计划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