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继新文化系学校发展之魂(六).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陶继新文化系学校发展之魂(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继新文化系学校发展之魂(六).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陶继新对话名校长系列之六】文化系学校发展之魂一一与张志湖校长对话陶继新张志湖【陶】与胜利油田十一中校长张志湖相识虽只一年多的时间,但是,他的作品却经常化地走 进我的视野之中。我在感受他作品之中的真善美,也在触摸他那与教育魂魄相系的生命律动。 于是,与他进行一次思想文化的对话,就成了我心中的一个期盼。2008年8月28日,适值 到胜利油田讲课,便在张志湖的办公室里,与他就学校文化近乎海阔天空地聊出了如下的话语。核心理念“谦恒”应运而生【张】长时间以来,我一直思考文化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我带着许多困惑与期待,参观了 一些学校,也考察了一些名校,还看了许多书。这个假期,我没有外出,更多的是在学校里
2、读 书、思考,突然有了灵感,马上记录收集起来,整理到电脑上,专门建了一个栏目叫“研修拾 零。整理思绪以后,非线性的理念不断跳出来。同时,结合放假前我在全体教职工中开展的 学校新文化运动,进行文化反思与提炼。胜利十一中有着四十多年的办学经历,沉淀了丰厚的 文化,从学校历届领导、老师和学生,到社会各界的反馈印象,总感觉在文化体系与品牌方面 不够系统和鲜明。虽然我们有自己的办学目标和学校精神、校风、校训等文化定位,但总觉得 不够精确、缺乏个性,也没有真正成为一种文化品牌。【张】是的。我们是按照三个路径酝酿着学校文化的核心理念的:第一个路径是移植过来的, 有一个学校是济南一个公司帮助设计的,拷贝过来,
3、我用他的旧瓶装新酒。他提“厚德载物”, 我说桃李不言”。就这样设计了一套方案。但是,细细琢磨,发现没有十一中的影子,也没有 我个人思想闪光的地方。不是我,张三李四都可以。所以这个路径不要了。然后,我发动老师 研究第二个方案。我设计了整个过程,一步一步运作一一学校领导开会,中层启动,全体教师 发动,老师们把建议汇总上来,反复两次。整合一看,似乎不错,全体教师参与了,而且围绕 原有的学校文化,经过一种检讨和反省,出来的东西是比较有学校味道了。虽然比第一个要好, 但仍感觉到不满足。所以第二个路径又否了。进入了 8月份,我的思考更加深入,也逐渐聚焦。有一天去济南,回来的路上,突然灵感来 了,悟了两个字
4、一一谦、恒。对老师来讲,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从做人方面应该提出一个 “谦”字,从做事方面应该突出一个“恒”字。从“谦字再上溯,最后追本向上到“真善美中的善, 上善若水。善本意是好,好的根本是利他的,从哲学层面向上,先说自己“容人,宽容。后 来有的老师说“容是好,但还有点空,是不是“谦”字,最能体现你的做人,你的做人很谦虚, 谦和,十一中的老师这些年来,不争不抢,桃李不言,默默坚守,虚怀若谷。原来我在一小提出的是“从小做起,力争第一”,很向上,但这里面有一种霸气,事事不服输; 我们十一中呢,默默坚守,你争第一,我争第二也行,但是我要与学生一起成长。而“谦则不 然,我承认自己的不足,我要虚心向你学
5、习,就会产生一种合作意识。学校的发展也是一样, 要虚心学习外校的经验,以海纳百川的心怀,博采众家之长,形成自己的品牌。【陶】您说的“谦”,有继承,也有创新。为什么呢?新领导走马上任的大忌就是否认前任。 您不是这样,您在挖掘前任领导的闪光点,谦”在挖掘之中闪现出来了。况且,这其中也有前 任领导思想的影子,继承自然就有了。但是,您的这个继承又不是原样照搬过来,有了自己的 创新。因为您对“谦的把握更深,也有群众基础。而且与您一贯倡导的真善美休戚相关。周 易中的谦卦,就有善的意思。老子的道德经也提“上善若水,而且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故几于道。这就是您所说的利他精神。教师工作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利他性
6、,不但要利于学 生,还要利于社会,甚至更大的层面。而教师之间的彼此利他,就能形成一种和谐向上的氛围。 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一种风气,也就是校风。好的校风,便是学校文化的一个重要呈示。【张】说到“恒”,我是这样理解的:目前的学术界也好,教育管理也罢,我感觉最大的一个问题,最大的制约瓶颈,就是缺少一个“恒”字。从我们国家的教育体制改革来看,从80年代、 90年代,到现在,从学习汨罗,学习烟台,到学洋思,学杜郎口,所有这些,看一看,有几 个真能学到家的,坚持下来的?【张】教育是一条河流,他是一个指向未来的事业,来不得半点虚假和做秀,所以,没有恒 心必定半途而废,或者功亏一簧。同样我们在教育学生时,要有
7、耐心。我从到胜利十一中来工 作那一天起,就抱定了与老师们同呼吸共命运、直至退休的信念。不求别的,给我一个学校足 矣!那就得立长志,而不是常立志;立恒志,而不是恒立志。在学校治校方略上,既要稳定我 们的目标,同时又要培养大家做事的精神。持之以恒,有恒心,不要半途而废,具体的教学也 好,德育也好,最后实际上就是养成好习惯,而习惯培养需要的就是恒心,恒定的东西。所以, 从谦、“恒”引展开来,然后在管理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环境文化这些方面,可以迎 刃而开。【陶】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恒心,尤其是被人们称之为百年大计”的教育,就更需要恒心。 真正成功的人士,大都具有超人的恒心。向一个高远目标奋进,最艰
8、难的时候,也就是即将成 功的时候。但是一般的人,往往在这个时候退了下来,结果是功亏一簧。所以,孔子说:譬 如为山,未成一簧,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簧,进,吾往也。他本人之所以成为一 个大思想家,也是一直坚持学习与研究的结果。您来到这所学校,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不但要充满信心,还要充分估量到前进之中的艰难,特别要在自己的心里树立起一个坚定不移 的信念,而且要将这种信念内化到老师以至学生心里。这样,所谓的“恒才能真正落到实处。真正做到“恒”,就不能浮躁。当今社会,浮躁之风盛行,功利之心蔓延,即使作为精神圣地 的学校,有时也抵御不住这种风气的浸染。所以,您所说的“恒文化,就是要老师们守住
9、这片 圣土。在不良风气袭来的时候,要像泰山一样岩然不动。这样,您所构建的学校文化的这一核 心理念,才能真正负载起“恒的价值。【张】我想,在学校老师和学生的心里慢慢根植下“谦”“恒”核心理念之后,还要向家长层面 延伸。在小学阶段时,我还非常关注家长教育,接待了好多家长,针对孩子情况,与他们交流。 我动员老师,搞了一个心理咨询室,老师是志愿者也好,还是成功策划者也好,针对学生将来 的发展或现在存在的问题提供一些咨询、服务,让每个人都有进步,这个也很不容易,如果做 得持久,也会有效果。而如果家长有了谦叫r的理念,教育孩子就会更有效果。【陶】家长有着教师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方面的工作做好了,可能成为学校
10、的一个亮点。老 师,包括家长都能关注学校文化,感受到文化对孩子的重要,他在家庭中给予学校的支持,是 超越人们想象的。我在省内外给家长讲课的时候,发现他们都听得特别专注,超过了教师。但 是,他们大多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更没有坚持到底的恒心。而您的“谦”恒文化如果深入到 家长的心里,学校文化的这一核心理念就有了更大的生命张力。写作成为乐此不疲的生命需求【张】我在小学工作了 11年,在这11年中,我感觉最深的是文化层面的“桃李不言,下自 成蹊。这11年当中,我没有到外面请人将学校包装,只是按照自己的诺言和信念,默默坚守。 11年也是个成长的过程,开始靠经验,后来靠制度,最终还是走到人文关怀上来了。直
11、 到2005年以后,自己感觉思想上有一个飞跃,这个飞跃也说不清从哪里来的。经过这么多年 的积累以后,搞教育,当校长,已经成为我生命中的一种享受,不管多么累,不管老师遇到什 么困惑,甚至与老师之间的冲撞、矛盾,我都泰然处之,而且有困惑、矛盾纠缠时我很欣喜, 这正是一次让我思考提升的机会!到了这种心态,我就泰然处之了,把它纳入我的视野,作为 写作的一种素材。这样,近三年,我就走进了教育的写作之中,使得写作成为我生命不可分割 的一部分。从2006年4月11日起到现在,我每天写1000字,每天作一首诗。同时,用我 的做法给教师引领。慢慢的,胜利一小的老师就随着我做起来了,后来我又搞了“一百千”工程,“
12、一是校长每天1000字的随笔,“百”是学生每周500字的练笔,千”是教师每周1000字的反 思,而且已经成为习惯。我到胜利十一中以后,一小的许多老师仍然给我发过来他们的随笔呢!【陶】一般的老师,特别是校长,多把写文章作为精神负担,不得已而为之,甚至让别人代 写。您之所以能把写作当作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甚至一写就快乐,这已经进入到了一种审 美境界。这比坚持,甚至您说的“恒”都进了一步。审美不是他律,而是自我超越,是乐此不疲, 是高度快乐。所以,才有了您的每天一首诗,每天1000字。这成了您生命历程的精神记录, 也成了您感情抒发的心灵园地。我认为,一个优秀的校长,是不可能疏离写作的,苏霍姆林斯
13、基如此,陶行知也是这样。因为写的过程,也是对学校管理与自己生活再认识的过程,甚至是 一种精神升华的过程。【张】是的,我在写作过程中,感到的不是累,而是快乐。【陶】我也有这种感觉。不少人问我,陶老师,你整天采访、写作、讲课,一定很累吧?说 一点不累也不现实,可是,累中有乐,累中感受到生命的价值,所以,心里永远不累。而一个 心不累的人,一定是快乐的。比如去年、前年、大前年连续三年的暑假期间,我都曾连续讲过 七天课,而且每天两场,大多不在一个地方。有时在一个地方上午刚讲完,拿上几个包子或者 馒头就上车,一边吃一边赶路。有人感到不可思议,说,三四十岁的人这样做都受不了,您怎 么能行呢?我说,乐此不疲嘛
14、!况且,我在讲课的过程中,不认为自己只是在传授知识,甚至 有点传道的历史担当。这可能说得有点高,可是,面对那么多教师,您能没有历史责任感吗? 所以,孔子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呢就成了我的座右铭。因为我在读书与写作中发 展了,也希望更多的教师发展起来。想到这种担当,就不再感到累,甚至是异常快乐了。【张】您为什么不累?因为有一种信念在支撑着,而且您的付出让大家获取收益,感到快乐。 我认为,您一是传道,布道,再就是渡人。渡人是什么,您的感悟,可以点化人们心中的郁结, 使大家通了。我相信我们好多老师听了您的报告以后,会豁然开朗,甚至产生顿悟,生命会有 一个很大的飞跃。【陶】写作有着巨大的生命价
15、值,可是,却被人们忽视了。特别是校长,如果喜欢写作,且 能通过写作来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将会对其管理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张】的确是。写作就是一种管理,同时也是一种沟通,也是打开我与老师对视的窗户。这 几年,我把与老师的沟通叫心灵对视。这种素材很多,有老师给我写的,有我写给老师的,这 个过程,没有功利性,只有信任和欣赏。只要通过文本,写了你真实的东西,我在字里行间, 能捕捉到很多信息,这个信息,老师可能是有意的,也可能是无意的,想掩盖他也掩盖不了。 所以文本的交流很重要。与老师的交流,除了座谈,还要求他写作。回去写一写,再给我看看, 传给我之后,我又会获得更多信息。我可以捕捉到你想的是什么,你
16、的价值取向是什么,你在 抱怨什么,你的诉求、需要又是什么。所以我觉得离开写作不可想象。我的研究生论文就是以 此为题的。【陶】一般的校长大多是通过谈话的方式与教师进行交流的。我认为写作是超越谈话的,很 多情况下有些想法,能写出来,不一定能谈出来;也可能有的能谈出来,但写不出来。它的另 一个隐形作用在哪里呢,一是通过网上个体的写作交流,会交心灵的朋友,他会非常信任你。 一个校长平等地与老师交流,他们会感到很亲切。二是它会触动老师写作的积极性,老师一旦 进入读书和写作状态后,就会感到有一种很大的乐趣。一旦在教师中形成写作的氛围,校长的 管理就会变得特别轻松自如。我在山东教育社担任总编期间,写了那么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文化 学校 发展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