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解密】22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训练)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新高考)(解析版).docx
《【考点解密】22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训练)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新高考)(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点解密】22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训练)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新高考)(解析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2诗歌类文本阅读(表达技巧)A基础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别房太尉墓杜甫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注】房太尉:房瑁,玄宗幸蜀时拜相,为人比较正直。至德二载,为肃宗所贬。杜甫曾 毅然上疏力谏,结果得罪肃宗,几遭刑戮。谢傅:指晋代谢安。他在面对符坚率百万大军 征讨时,还在与谢玄下围棋,从容击退了敌兵。徐君:典出说苑:春秋时吴季札聘晋, 路过徐国,心知徐君爱其宝剑,及还,徐君已死,遂解剑挂在坟树上而去。意即早已心许。 诗歌的尾联是运用什么手法来抒发情感的?请结合诗句分析。1 .尾联以景结情或寓情于景。尾联描绘出幽静
2、肃穆的景象。只看见林花纷纷落下,只 听见莺啼送客之声。视觉与听觉相结合,引人联想:林花飘落似珠泪纷纷,莺啼送客似 哀鸣阵阵。渲染出凄凉孤独的氛围,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哀伤。【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一句 写房太尉坟前林花飘落,黄莺哀鸣,一片肃穆凄清。诗人眼见和耳闻,自然将内心的伤 痛与外在景物联系起来。如此理解之后,结合诗歌表达技巧归纳,可以得出使用了寓情 于景或以景结情的表达技巧。综合作答即可。2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临江仙梅李清照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
3、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本词除了运用设问的手法外,还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C3 .【答案】拟人。“玉瘦檀轻无限恨” “浓香吹尽有谁知”两句中的“恨”“有谁知” 均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梅花人的心态。借物抒情。本词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并以梅花 的口吻表达自己的闺怨之情。衬托。用杏花的“肥”衬托梅花的“瘦”,视觉形象鲜B强化训练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王维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借问袁安舍,脩然尚闭关。【注】晓箭:中国古代计时器具,借指拂晓。袁安;后汉贫穷 而有贤德的人,有一年下大雪,穷人都扫雪出来讨饭吃,袁安
4、却闭门而 卧,固穷守志。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运用以声衬静的手法,写更声报晓,作者揽镜自照,一种 迟暮之感油然而生。B.颔联“风惊竹”有声,“雪满山”有色,紧扣诗人隔窗“听” 和开门“看”的动作神态,一惊一叹,使人如临其境。C.全诗一韵到底,平仄相间,诗中“颜” “山” “闲” “关”都 押同一个韵,读来感觉音韵和谐,极具音乐美感。D.王维以袁安自比,表达了对袁安清高风骨的赞美,和自己固穷 守志、安贫乐道的信念。2 .本诗为忆友之作,然而全诗无一字提及“胡居土”,请结合全 诗简要赏析诗人是如何回忆胡居土的。【答案】1 . D2 .借景抒情。前六句写诗人独居山中,见
5、雪满山,营造寂静清 幽的氛围,引出尾联对友人的忆念之情;用典,想象。尾联借袁安卧 雪的典故,想象胡居士雪中高卧,赞美胡居士像袁安一样贤达而固穷守 志,表达了诗人对胡居土的仰慕与怀念。【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赏析能力。D.“以袁安自比和自己固穷守志、安贫乐道的信念”错误,尾 联借用袁安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胡居士高尚品德的赞美和对他雪天生 活的关切。故选D。2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情感及表达技巧的能力。这首诗的大意是:寒冷的更声已经传报拂晓时刻,明镜中先看到自 己的衰老容颜;隔窗听风声乱撼着窗前的丛竹,推门见大雪盖满了对面 的群山;飘洒空中使那深长的小巷宁静,皑皑的积雪更觉庭院宽
6、广清闲; 试问胡居士您在家里会怎么样,想必是坦然高卧柴门依旧紧关。首联中诗人以“寒更”对“清镜”,见“清镜览衰颜,凄冷之夜, 衰老之躯,令诗人顿生迟暮之感。颔联先倒叙一笔夜来听到的响动“隔 牖风惊竹”,然后反扣眼前所见的景象“开门雪满山”;颈联继续写雪, 从空中写到地上,特别表现晨雪带来的闲静,透过雪景传达无处不在的 寒冷,为转写对胡居士的忆念蓄势。前六句写山居的静寂,雪景的清幽, 为后文写怀人做了情感上的铺垫。尾联“借问袁安舍,脩然尚闭关”,意思是“试问胡居土您在家里 会怎么样,想必是坦然高卧柴门依旧紧关”,诗人借用典故来回忆胡居 土,以袁安卧雪的典故喻胡居土,后人常用“袁安高卧”指身处困穷
7、但 仍坚守节操的行为,这里诗人不说忆胡处土,而借用袁安代指胡处土, 以想象的手法意在说明胡处土和袁安一样身处困穷仍然保有高洁品性, 十分贴切地表达了作者对这位贤达而固穷守志的胡居士的仰慕与忆念 之情。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次韵和酬刁景纯春雪戏意梅尧臣雪与春归落岁前,晓开庭树有余妍。杨花扑扑白漫地,块蝶纷纷飞满天。胡马嘶风思塞草,吴牛喘月困沙田。我贫始觉今朝富,大片如钱不解穿。【注】本诗作于皇祐五年,是年秋作者丧母,解监永济仓官,扶 榇归宣城守制。刁景纯:北宋大臣。吴牛喘月:太平御览卷四弓I 汉应劭风俗通:“吴牛望月则喘,使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1
8、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是一首酬和诗,题目交代了写诗的目的,首联照应题目,点出 了春雪降临的时间。B.清晨雪花落在庭院中的树上,如花朵一样美丽,诗人以花喻雪, 写春雪的美丽姿态。C.颈联以“胡马思塞草” “吴牛困沙田”写自己的处境,表达了诗 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D.尾联富有调侃意味,诗人见春雪大片如钱,感觉自己很富有, 可惜春雪无法穿。2 .本诗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加以赏析。(6分)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赏析诗歌的内容和艺术手法。C项,表达 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错,“胡马嘶风思塞草”写渴望建功立业, “吴牛喘月困沙田”写自身的困境,诗中并没有
9、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答案】 借助比喻。诗人将“春雪”比作“杨花”“蝶蝶”, 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春雪纷飞的情态。使用叠词。“扑扑” “纷纷”两 个叠词用于形容春雪飞扬的样子,画面感极强。用词精炼。“漫”字 写出雪花溢满大地的情态,“满”字写出了雪花漫天飞舞的情态,“白 漫地”“飞满天”写雪之多。(每点2分,共6分)【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语言。要求赏析的是“杨花扑扑白漫 地,峡蝶纷纷飞满天”,根据标题可知,此处使用的是比喻的修辞,用 “杨花” “峡蝶”来比喻春雪,以“扑扑” “纷纷”两个叠词形容其形 态,以“白漫地” “飞满天”写雪之多,且动态感强。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0、1516题。曲江陪郑八丈南史饮杜甫雀啄江头黄柳花,篇M M满晴沙。自知白发非春事,且尽芳樽恋物华。近侍即今难浪迹,此身那得更无家。丈人才力犹强健,岂傍青门学种瓜?【注】此诗作于乾元元年春,时杜甫在左拾遗任上。郑八丈,朝 廷史官。南史是春秋时齐国的史官,以不畏强权、直书史实而著称。( jiao jlng):水鸟。( xl chi ):水鸟。近侍,即左拾 遗。才力,一作“文力”。汉朝初年,故秦东陵侯邵平,秦亡后沦 为布衣,贫,种瓜于长安东门,其门青色,故称青门。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江边黄柳花开、雀儿啄食、水鸟曝沙的清新之景,展现 江边动人的春色。B.颔联抒发诗人自
11、叹人生迟暮之悲和及时行乐、借酒消愁的豁达, 含蓄而委婉。C. “近侍即今难浪迹” 一句写诗人居官左拾遗而难得浪迹江湖, 处境进退两难。D.本诗首联写春景,颔联写陪郑,颈联自叙,尾联又提到郑,起 承转合,层次分明。2尾联“丈人才力犹强健,岂傍青门学种瓜”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请简要赏析。【答案】1 . B2 .尾联引用邵平种瓜东门的典故,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意思是说 郑八丈才力犹健,不应当学邵平在青门种瓜。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勉励郑 八丈积极出仕,有所作为之意。四、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小题。初入淮河四绝句其三杨万里两岸舟船各背驰,波浪交涉亦难为
12、。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过淮甸曹勋长淮烟静是天津,兵里因循一半分。尚有旧时鸥与鹭,夕阳归处记南云。【注】淮河:南宋时期“绍兴和议”所规定的宋金分界线,淮河 以北的中原地区割让给金国。杨万里奉命去迎接金廷派来的“贺正使” (互贺新年的使者),来到淮北后触景伤怀所写的绝句。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诗都是因眼前淮河的景物起兴,以抒发感慨,但景物各有不同。B.杨诗“波浪交涉”后著以“亦难为”三字,凝聚着作者的深沉感 喟。C.曹诗首句写淮河上空烽烟已逝,可惜那河边的渡口已成宋的边塞。D.两诗用笔微约、风格雄浑,都能在对客观景物的叙写之中怨而不 怒。2两诗都描
13、绘了鸥鹭的形象,请简要分析其不同作用。(6分)【答案】1. D ( “风格雄浑”错误,这两首诗风格都是沉郁的)2虚实相生,杨诗侧重从其可以南北自由飞翔的角度入手,表达作 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来往的强烈愿望。反衬手法,曹诗侧重从其 尚能知晓在夕阳暮色里,循着南云回归旧林,批判了南宋小朝廷纸醉金 迷、不思故里、苟且避战的现状。(每点3分,其中手法1分。共6分)五、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节选)杜甫十F1画一水,五F1画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壮哉昆仑方壶图,挂君高堂之素壁。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观王右
14、丞维沧洲图歌(节选)皎然沧洲误是真,萋萋忽盈视。便有春渚情,褰裳掇芳芷。飒然风至草不动,始悟丹青得如此。沧洲 说近三湘口,谁知 卷得在君手。披图拥褐临水时,脩然不异沧洲叟。注方壶:神话中的东海神仙。这里泛指高山,并非实指。赤岸: 泛指江湖的岸。 ( Xio)然:自在超脱的样子。1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杜诗的前四句写王宰不愿受时间的催迫而仓促作画,十日五日才 画一水一石,极力赞扬王宰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8. “尤工”两句以对比高度评价王宰画作在构图布局等方面旷古未 有的技巧,在尺幅画面上绘出了万里江山的景象。C.两首诗都摹写画作。在王维的沧洲图里,我们可见水中
15、沙洲, 萋萋春草,画中人敛起衣裳,采摘水中香草。D.皎然的诗作中首句是全诗的枢纽,下面的诗句着力用墨,反复渲 染,全诗呈现出脉络清晰、结构完整严密的特征。2这是两首题画诗,但不尽相同,请结合诗句,分别从画作的风格 和诗人再现画作的手法简要分析其不同之处。(6分)【答案】1. C ”画中人敛起衣裳,采摘水中香草”错。这是观画者的想象。2参考答案:画风不同:王宰的画作壮观(壮阔、雄浑),由“壮哉昆仑方壶图” 可见;王维的画作有远离尘俗的闲淡(恬淡、超然、淡远),由尾句“倾 然不异沧洲叟”可见。杜诗侧重于对画作的直接(正面)描写,写山从昆仑到方壶,写水 由洞庭、长江到日木东,夸张地表现出画作气象阔远
16、。皎然诗侧重于观画的感受(想象、虚写),诗歌通篇都是从观者的 主观感受侧面表现出画作的传神之处。(意思对即可,每点2分,共6 分)六、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各题。踏歌词四首刘禹锡其一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鸥坞鸣。其三新词 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注:踏歌,是指古代流行于长江流域民间的一种歌调,唱歌者多 为青年男女,边跳边唱,并以脚踏步为节拍。花钿(diGn):女性的 一种首饰。1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两首诗写川江一带的民俗风情。诗人模拟当地民间情歌,以 女性口吻咏唱对爱情的期待和追求。B. “
17、春江月出大堤平”中的“平”字指春江涨满,与江岸齐平, 和“潮平两岸阔”中的“平”有同工之妙。C. “振袖倾鬟风露前”以“振袖、倾鬟”两个细节来写舞姿情态, 表现出青年男女跳舞至深夜的疲惫之状。D.这两首诗风格清新自然,优美动人,富有生活气息,表达感情 宛转曲折,含意丰富,情味悠长,耐人寻味。D. 两首诗的结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特点?请简要分析。【答案】1. C2其一的结句以景结情,当新词唱尽,四周悄然,只见红霞映树, 只闻鹏鹃和鸣,衬托了姑娘们因唱尽新词无人应对而产生的惆怅、失落 之情,耐人寻味;其三的结句侧面描写,次日清晨,游童在歌舞场地拾 到姑娘遗落的花钿,烘托出昨夜热烈狂欢的气氛,情味悠
18、长。【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 “表现出青年男女跳舞至深夜的疲惫之状”说法错误,应为“表现出青年男女跳舞时热烈的情绪和狂欢的情景”。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两首诗是一组组诗中的诗歌,两首诗都是写川江一带的踏歌民俗风 情,但两首诗在具体的写法上却有着很大差别。两首诗的结句就体现出 这种差别。第一首中的“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鹏鸿鸣”是写景,此处是 以景结情,且是一个特写镜头,它表现的并不是全部的女郎而是其中的 某一个,在别人都凭歌声为媒介而会到自己所“欢”的时候,她却是“唱 尽新词欢不见”,尝到了失望的滋味。但她仍旧怀着希望,一直等到“红
19、霞映树”的早晨,小伙子最后是否来了? “鹏鹃鸣”声似乎有所暗示。 “鹏鹃”是古诗中常用的意象,代表悲苦,诗中通过“鹅鹃”这一典型 意象,衬托了姑娘们因唱尽新词无人应对而产生的惆怅、失落之情,耐 人寻味。第二首中的结句“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月落乌 啼云雨散”是说他们歌舞竟夜,直至天明。从意思上讲,狂欢之夜的情 景已经写完,但作者又用“游童陌上拾花钿” 一语,对狂欢之夜做了无 声的渲染。次日,游童们沿路去拾取女郎遗落的花钿(女子的首饰), 花钿遗落满地而不觉,可知当时歌舞女子是如何沉浸在歌舞狂欢之中。 这种从侧面的、启人想象的写法,其含意的丰富和情味的悠长,更胜于 正面的描写。通过
20、侧面描写,烘托出昨夜热烈狂欢的气氛,呼应了上一 句“振袖倾鬟风露前”,意味悠长。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游金山寺(节选)苏轼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波涛。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注】金山寺,在今江苏镇江西北长江边的金山上,宋时山在江 心。苏轼的家乡在四川眉山,古书称长江之水发源于四川岷山。中 泠,泉名,在金山西。石盘陀,形容石块巨大。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宦游直送江入海”写“人送江水”,笔调新奇。江水波浪迭起,正是诗人经历的写照。B.三至六句,描述了诗人登临所见的景象。诗
21、人想到自己的仕途 遭遇惊涛骇浪的冲击。C.最后两句呼应首句“我家”,诗人登上山顶遥望家乡,看见青 山密布,诗人赞叹景色之美。D.这首诗以“江”贯穿首尾,“乡思”是诗人极力渲染的内容, 诗歌将写景、咏怀融为一体。2这首诗第三至六句虚实结合手法运用得非常巧妙,请简要分析。【答案】1. “诗人赞叹景色之美”说法有误。“江南江北” 一句写青山 密布,并非泛言景色之美,而是哀叹望乡不见。青山挡住了诗人的视线, “山多”即愁多,苦多也。2三四两句中,“潮头一丈高”是虚写,“沙痕在”是实写,前者 乃是诗人看到现实中的沙痕而产生的想象,表现诗人对壮阔景象的想象 与赞叹。五六两句中,“中泠南畔石盘陀”是诗人眼前
22、的现实景物,属 于实写,而诗人由石盘陀联想到古往今来的潮涨潮落,联想到“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属于虚写。这四句,虚实结合非常巧妙,且转换自如。 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临江仙陈与义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 歌罢满帘风。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 今夕到湘中。注陈与义:北宋末南宋初的爱国词人。本词是作者在建炎三年 避金兵流寓湖南,湖北一带,逢端午感怀而作。午日:端午节。戎 葵:即蜀葵,夏日开花,有向阳特征。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人以互相映衬的笔法,抒写“榴花不似舞裙红”,用鲜艳灿
23、烂的榴花比鲜红的舞裙,回忆过去春风得意、声名籍籍时的情景。B.从“高咏”到“歌罢”一曲楚辞的时空之中,词人以一 “酬” 字,交代了时间的过渡。“酬”即对付、打发,这里有度过之意。C. “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两句和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中的“ 一尊还酹江月”在行为举止 和表达情感上相同。I) .词人在对“天涯节序匆匆”的惋惜声中,在对“戎葵凝笑墙东” 的欣赏中,在对“酒杯深浅去年同”的追忆里,表达了 “隐然眉睫间” 的豪放的悲壮情调。2本词下片“万事一身伤老矣” 一句,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 固亭怀古中的“凭谁问: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在情感表达上有 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点解密 【考点解密】22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训练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新高考解析版 考点 解密 22 古代 诗歌 表达 技巧 训练 高考 语文 二轮 复习 新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