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解密】25把握诗歌的情感(训练)-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新高考)(解析版).docx
《【考点解密】25把握诗歌的情感(训练)-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新高考)(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点解密】25把握诗歌的情感(训练)-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新高考)(解析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4诗歌文本阅读(把握诗歌的情感)A基础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秋日送别骆宾王寂寥心事晚,摇落岁时秋。共此伤年发,相看惜去留。当歌应破涕,哀命返芬愁。别后能相忆,东陵有故侯。【注】事见史记萧相国世家:“召平者,故秦求陵侯。秦破,为布农,贫,种瓜于长 安城东,瓜美,故世俗谓之东陵瓜,”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二句点明了送别的时节,实写秋天的寥落,点染了离愁别绪,使全诗笼罩在伤感的氛 围之中。B.第三、四句用“伤”字和“惜”字直接抒发诗人的离愁别绪,同时感慨年华老去,青春不再。C. “破涕”表明诗人送别友人,虽然心中充满不舍,满怀悲戚,但仍然告诫自己要保持
2、乐观 的态度。D.诗歌对仗工整,语句平淡却极其自然,毫无斧凿痕迹,把离别的心境表现得颇为深沉, 耐人咀嚼。4 .请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3. C4.与友人分别时的依依不舍的惆怅;年华逝去、处境困顿的悲慨。【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C.,旦仍然告诫自己要保持乐观的态度”错误。当歌应破涕“中,应”为“应该”之意,结合后 句“哀命返穷愁”分析,诗人虽然认为对酒当歌之时应该不再悲伤,但是由于自己处境困顿, 怎么也无法摆脱这种愁绪。故选C。4.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本诗是骆宾王闲居齐鲁后期所作,诗人寄迹他乡,生活艰难,再加上在这萧瑟的秋季
3、与友人 分离,怎能不心生伤痛呢?诗人用“伤年发”抒发年华老去的忧伤;“相看惜去留“,别时留恋 万分,不忍离别,抒发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哀命返穷愁”中的“穷”,点明处境困顿, 用一个“我”字,借作者的口吻现身说法,很是冷峻。C.长袖竞世,是一种情态百出、忘乎所以的形象,当不仅指那些宫人,还用来象征世上追 逐名利的奔竞之徒。D.最后诗人表达了要学会及时享乐,顺着心意去生活的感慨,不让自己在黄泉路上留有遗 憾。20.有人认为这首诗反映的情绪是消极的但又含有积极的内容。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答案】19 . B20 .消极:“君不见”两句写出了过往富贵繁华终将逝去、又由“歌妓舞女”“长袖纷纷”影射
4、世 人竞世的徒劳,最后得出人生虚幻,及时行乐的结论。积极:他出身孤贱、遭遇坎坷,被压 抑的人生深含着对权势名利的占有者、“长袖竞世”的厌恶和愤恨,看似消极的言辞实则有着 积极的人生态度。【解析】19.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B. “借作者的口吻现身说法”分析错误。这里用的“我”字,是借宫女的口吻,不是作者的口吻。 故选B。20.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关于消极的内容方面,本诗所描写的内容几乎都是消极的,如“君不见柏梁台,今日丘墟生 草莱;君不见阿房宫,寒云泽雉栖其中”,这两句通过对“柏梁台”“阿房宫”两处著名建筑的 昔盛今衰,表现出过往富贵繁华终将逝去,即使
5、是帝王将相也不可避免。而“歌妓舞女今谁 在?高坟垒垒满山隅。长袖纷纷徒竞世,非我昔时千金躯”两句,则是通过“歌妓舞女”“长袖 纷纷的描写,指出美貌的短暂以及世人竞世的徒劳。最后一句“随酒逐乐任意去,莫令含叹 下黄坤“,则是得出人生虚幻,及时行乐的结论。所以整首诗的内容上都表现出消极的思想 情绪。但如果联系作者的出身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则能从作者的消极思想中体会出积极的方面。当 时的社会以出身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以门阀决定一个人的仕途,而作者出身孤贱、遭遇坎坷, 才华得不到发挥,个人的理想受到压抑。所以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表现出强烈的反感。在诗 中看似消极的内容中,深含着对权势名利的占有者、“长袖竞世
6、”的厌恶和愤恨,诗中表现出 作者以一种不合作的姿态来对待社会,看似消极的言辞实则有着积极的人生态度。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塞下曲六首(其三)李白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久【注】渭桥:位于唐代长安西北渭水上。辞汉月:指离开京城。星芒:指旌头星的光 芒。星芒尽:指战争结束。霍嫖姚:即霍去病,曾做过嫖姚校尉。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写战马飞奔出渭桥,风驰电掣,既说明兵强马壮、军队士气旺盛,又渲染了军情急 迫的紧张气氛。B.颔联并没有直接描写战场厮杀的场景,在“弯弓”与“插羽”之间就迅速地结束了
7、战争,照 应了首联的内容。C.颈联描写“破天骄”后的景象,敌军营寨空无一人,战争的气氛消失,烘托出将士们的英 勇与敌人的不堪一击。D.尽管全诗笔力雄健,气势雄浑,基调乐观高亢,意境壮美,但作者在结句仍透露出怀才 不遇的愤慨和悲伤之情。2 .作者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塑造了将士们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 D2.侧面烘托。首联写奔驰的骏马、催马前进的鞭声,从侧面衬托将士们斗志昂扬、杀敌 心切的形象特点。细节描写(动作描写)。颔联通过弯弓搭箭的细节描写(动作描写),表现将士们的神勇 无比、英勇矫健。巧妙用典。尾联表现战士们明知血战凯旋后“只能有上将”一人图形麟阁,但战士们仍因能 报
8、效国家、民族而感到自豪和满足。用霍去病建功立业的典故突出将士们报效国家的英雄主 义气概和献身精神。【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D.“但作者在结句仍透露出怀才不遇的愤慨和悲伤之情”错误。“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意 思是:功成之后,在麒麟阁的功臣像上,却只有霍嫖姚的画像这两句确实或有讽刺之意。 同时也是以士卒口吻表示:明知血战凯旋后只能有“上将”一人图形麟阁,但他们仍因能报效 国家、民族而感到自豪和满足。故选Do2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和艺术手法的能力。结合诗歌关键词句判断诗人性格特征,然后从修辞、描写手法、表现手法等角度分析塑造人 物形象的手法。前两
9、句意思是:骏马像一阵旋风驰骋,战士们鸣鞭纵马出了渭桥。首句写战马飞奔,有如风 驰电掣。写“骏马”实际上是写驾驭骏马的健儿们,马壮是为了借喻兵强。借奔驰的骏马、催 马前进的鞭声,从侧面烘托将士们斗志昂扬、杀敌心切的形象特点;三四句意思是:背着弓箭辞别了汉地的明月,在战场上弯弓射箭打败了胡人。“出渭桥和辞 汉月”,是指出军队的出发点和行军路线。“出渭桥”而“鸣鞭”,正所谓快马加鞭,进一步烘 托出健儿们的急切心情,也渲染了军事任务的紧迫和唐军士气的旺盛。气势雄浑,大有高唱 入云之势。“弯弓”“插羽”是动作描写,表现将士们的神勇无比(骁勇);“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意思是:功成之后,在麒麟阁的功臣像上
10、,却只有霍嫖姚的画像。 麟阁,即麒麟阁,汉代阁名,在未央宫中。汉宣帝时曾绘十一位功臣像于其上,后即以此代 表卓越的功勋和最高荣誉。霍嫖姚,指霍去病,汉武帝时大将,曾任“嫖姚校尉工这两句用 典,写战士们明知血战凯旋后只能有“上将”一人图形麟阁,但他们仍因能报效国家、民族而 感到自豪和满足。功业不朽不一定必须画像麟阁。这更能体现健儿们的英雄主义和献身精神。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青玉案平生百绕垂虹路张元干平生百绕垂虹路。看万顷、翻云去。山澹夕晖帆影度。菱歌风断,袜罗尘散,总是关情处。 少年陈迹今迟暮。走笔犹能醉时句。花底自成心暗许。旧家春事,觉来客恨,分付疏篷雨。【注】张元干(109111
11、61):北宋至南宋人,出身仕宦,因坚持抗金受秦桧陷害,被捕 入狱,出狱后流落苏州,本词写于词人重游苏州垂虹桥之时。袜罗尘散:出自曹植洛神 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描述洛神在水波上行走,罗袜溅起的水沫如同尘埃的美妙景致。3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平生百绕”这一细节,暗示词人对此地熟悉,如今故地重游,感慨万千。B.夕阳远山、菱歌帆影等眼前之景表现了词人重游苏州、孤苦无依的落魄晚景。C.上阕写景,高低错落,视听结合,有动有静,既有自然,又含人事,意蕴丰富。D. “旧家”三句既直抒胸臆,又借景抒情,“疏篷雨”充分渲染了词人的客居之恨。4.评论家分析张元干这首词中“菱
12、歌风断,袜罗尘散”两句看似超越尘世,实则感怀身世。 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答案】3. B4.词人选取菱歌意象,充满自然清新的水乡气息,运用曹植洛神赋典故,描写神女 的美妙形象,表现出一种超越尘世的风格;但“风断”意指美好的菱歌已然在风中消逝,“尘 散”言曹植笔下的洛神也随烟尘散去;结合下阕如今迟暮,词人只能在醉时奋笔疾书,回 忆旧家春事,今昔对比,表达自己的迟暮之悲,客居之恨。【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B.“夕阳远山、菱歌帆影等眼前之景”错误,根据“平生百绕和少年陈迹今迟暮”可知,上阕 写的是词人过去游览苏州垂虹桥时的景象,不是词人眼前之景。故选
13、B。4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这首词上阕由景生情,以“平生百绕”开篇,回忆过去游览苏州垂虹桥时,天高云淡,山清水 秀,远山帆影点点,风景如画。“菱歌风断”菱歌早已消散在风中,诗人选取菱歌意象,充满自然清新的水乡气息;“袜罗尘 散”化用曹植洛神赋中的“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写出洛水女神走动的仙姿,“风断”“尘 散写出当年的声声菱歌和这样美妙的景致早已散尽,与“总是关情”相接,表明再游故地总 能牵动人的情思。下阕由情入景,开头两句写自己如今年老迟暮,犹能醉书的情态,再由年少时花丛间美好邂 逅的往事,写到从旧梦中醒来时眼前的流离之苦,末句词人则将愁绪都寄托给打在稀疏篷船 上的细
14、雨,希望愁思随之而去。“旧家春事,觉来客恨今昔对比,表达自己的迟暮之悲,客 居之恨。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另4岁(节选)苏轼东邻酒初熟,西舍彘亦肥。且为一日欢,慰此穷年悲。勿嗟旧岁别,行与新岁辞。去去勿回顾,还君老与衰。【注】选诗是苏轼写于嘉柘七年(1062)冬末的组诗馈岁别岁守岁中的一部分。 组诗的原题为:“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至除夜,达旦不眠,为 ,守岁,蜀之风俗如是。余官于岐下,岁暮思归而不可得,故为此三诗以寄子由。”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一二两句运用互文手法,通过对东邻西舍酒熟肉肥的正面描写,来突出浓厚的新年氛围。 B.
15、三四两句中,“一日欢”与“穷年悲”对举,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悲喜变化,情感细腻,令人 动容。C.组诗虽是诗人因为在外做官,过年时思念故乡和亲人不得归而作,但其主旨却远不止于 此。D.选诗虽然语言平易,但画面感强;虽然情感充沛,但表达含蓄;虽写吃喝小事,但富有 哲理。6 .请简要赏析选诗最后四句。【答案】5 . B6 .语言平易略带幽默,耐人咀嚼回味。感情深沉,前四句的别岁之意交代完毕之后,表面上题意已尽,但诗人忽然又从这一年联想 到第二年,感情更加深沉。画面感强,五六两句营造出了一种层峦迭嶂,极具画面感,使人有丘壑无尽之感。【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鉴赏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B.“表现了诗人
16、内心的悲喜变化错误。三四句的句意为:姑且喝一天酒,欢度一天,聊以慰 藉这窘迫年月的悲愁。没有写出诗人内心的悲喜变化过程。故选Bo6.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后四句的大意为:不要嗟叹与旧岁月的别离,就当是与新岁月的辞行。岁月啊,快点离开不 要回头,让我独自老去吧。前四句的别岁之意交代完毕之后,表面上题意已尽,但诗人忽然又从这一年联想到第二年, 和一、二两节呼应,使感慨更加深沉。这就犹如图画,层峦迭嶂,使人有丘壑无尽之感。山 重水复疑无路之时,忽出新意,意虽酸辛,语却略带幽默。纪的评苏轼诗时称赞“此首气息 特古”,又评这最后一节说:“逼入一步,更沉着。”赵克宜苏诗评注汇钞卷一说:“沉痛 语以警
17、快之笔出之,遂成绝调“。这首诗一方面反映出苏轼青年时代学习汉魏古诗的语言气 息;另一方面立意遣辞显示出了他的才情内敛,耐人咀嚼回味。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临江仙惠州改前韵苏轼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三分春色一分愁,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 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奈少年风流。佳人斜倚合江楼,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注】使君:惠州知州詹范。合江楼:作者被贬初居惠州时所居之所,在惠州东门,因 东西二江汇合于此得名。1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整首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含蓄直白兼具,婉转明情 并蓄,是豪放派诗人苏轼少有的婉约诗作。B.词
18、的上片“三分春色一分愁”化用了叶道卿贺圣词词“三分春色,二分愁闷,一分风雨” 而言春暮人愁。C. “雨翻榆菜阵,风转柳花球”两句中,“翻”“转”用得巧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暮春时节, 榆荚被雨打得零落,柳絮被风吹散的画面。D.下片“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山水被赋予人的情感,使词更 富有感染力。12.有诗评说,这首词全词笼罩着灰蒙蒙的愁绪,自始至终。诗人的愁从何而来?请结合全 词做简要赏析。【答案】11 . A12 .因伤春惜春而愁。上片“九十日春都过了。直接交代此时为暮春时节,“雨翻榆荚阵, 风转柳花球”更是渲染了暮春的哀怨伤感的气氛,词人为春光易逝而愁。因漂泊异乡而愁。
19、本词为词人被贬异乡时所作,词人由风中飘飞的柳絮联想到身处异乡、漂 泊无依的自己,因而忧愁。因青春不再而愁。下片词人由逝去的春光联想到自己逝去的青春,“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 少年风流”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了青春年华易逝的愁情。【解析】1L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词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A. “本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理解有误,词上片下片均有景有情,词中“我与使君皆白首, 休夸少年风流,是直接抒情,表达了青春年华易逝的愁情。故选Ao1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词的上片开篇“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直接交代此时为暮春时节,说“春天过去 了,一直忙忙碌碌,如今再想寻春,也不可能了”
20、,在贬所惠州,也是一个春季过去了(“九 十日春都过了”),即风华正茂的时候过去了,我闲置无所事事了(“贪忙何处追游”),无 须“贪忙”“追游”了。“三分春色一分愁”言春暮人愁。“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意思是“雨打 榆荚零落,柳絮染尘成球,被风吹得到处翻滚”,写景寄情,渲染了暮春的哀怨伤感的气氛, 他很快意识到,大自然的春天很快消失,自己的青春很快消失,如“雨翻榆荚阵”,如风转 柳花球“,没有多少留恋,有的是终身遗恨,诗人为春光易逝而愁。结合背景可知作者是被贬到惠州,他看到“雨打榆荚零落,柳絮染尘成球,被风吹得到处翻 滚,寸,联想到身处异乡,漂泊无依的自己,因而忧愁。所以上片写春过春愁,伤春惜
21、时, 有伤春惜春之愁,也有年华易逝之愁,还有漂泊异乡之愁。下片“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年少风流”说“我和知州您都是白发老人了,再不要说以前的年 少风流往事了“,惜青春已逝,风流不再,我们已是苍颜白发,还谈什么昔日风流,这意味 着一代人的结束。直抒胸臆,表达了青春年华易逝的愁情。“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写出了“水光清凉,山色美丽,总是让人情不自禁为之感叹”。这 正是词人在惠州感情上发生了变化,审美移情发生了变化,所以山光水色也变得“愁容起来; 从而暗示着词人晚年人生暗淡无光了。下片作者写白首眉愁,伤感人生,有青春不再、年华 易逝之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欧阳修
22、绕郭云烟匝几重,昔人曾此感怀嵩。霜林落后山争出,野菊斤时酒正浓。解带西风飘画角,倚栏斜日照青松。 会须乘兴携嘉客,踏雪来看群玉峰。【注】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期间。怀嵩楼为“昔人”唐代名相李德裕贬为滁州刺史时所建。15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以“感”入题,写景洗练生动,描写角度或仰或俯,时远时近,视觉听觉巧妙结合。 B.首联写滁州城云遮雾绕,烟影重重,诗人登临送目不禁遥想历史,怀人追往,感慨万端。 C.领联远观秋风瑟瑟,叶落山凸,楼前野菊丛生,迎霜竞放,正好杯酒对赏,慰此幽独。 D.颈联以凛别西风,清哀画角,斜照落日,肃穆青松表达了诗人年华迟幕的悲凉。16 .诗歌的
23、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结构安排上有什么作用?【答案】15 . D16 .尾联“会须乘兴携嘉客,踏雪来看群玉峰”,想象终有一天乘着醉意带领友人一起踏雪, 欣赏冬日美景。采用了以景结情的手法,展现了在被贬人生失意之时仍然积极乐观的感情。 结构安排上,尾联写得潇洒遒劲,景物描写鲜明而意味深长,“乘兴携嘉客”呼应诗题,“群 玉峰”喑合颔联“山争出、使得整首诗看上去浑然一体。【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 “肃穆青松表达了诗人年华迟暮的悲凉”错误,颈联的西风、画角带有萧瑟悲凉之意, 但是诗人“解带”迎之,落日照青松显示了不可凌迫的气概,并无年华迟暮之悲。故选Do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点解密 【考点解密】25 把握诗歌的情感训练-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新高考解析版 考点 解密 25 把握 诗歌 情感 训练 高考 语文 二轮 复习 新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