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考试简答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考试简答题含答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财政学考试简答题含答案1、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什么?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即资源配置。因为资源 配置是社会再生产始终面临的问题,资源配置的效率决定了社会生产和 再生产的效率.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都必须面对资源的稀缺性, 对资源作出选择,必须回答资源配置的方式和方向.所以,资源配置是经济学中的核心问题.正确理解资源配置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就不仅要研究资源配置的经济关系,也要研究资源配置的方 式和方向.1 .生产什么生产什么以及生产多少?这就涉及到了资源应该如何配置 的问题。2 .为谁生产?这就涉及到了分配问题,即产品如何分配的问题3 .怎么生产?这里涉及到两个问题,一
2、是在解决问题1的前提下,如何 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问题,即宏观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即产出;二是从增 长角度看,就是技术进步对于产出或效率提高作用问题。2、什么是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即市场机制造成资源 的配置失当。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由于市场配置效率是以完 实现转移支付的公平性、公正性,才能达到转移支付的0标,实现纵向 政府间和横向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4 .法制性:转移支付是政府间利益关系的再调整。若没有严格、明确的 法律制度约束,转移支付过程中往往会存在暗箱操作、人为干扰、不公 平、不公正等问题。所以,转移支付制度在许多国家都以法律形式予以 规范。
3、5 .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在确定 分配考核因素时,要根据统一、规范、B月确、公开的制度规定进行;与此 同时,还需要按照各地的不同情况,按照统一的标准调整不同地区的转 移支付系数,使得到的转移支付数量能够与本地的实际情况相符合。9试述公共预算的分类及制定程序。公共预算的分类:1 .按照不同的政府级别,公共预算可分为中央公共预算和地方公共预 算2 .按照预算的编制程序,公共预算可分为临时预算、正式预算和追加预 算3 .按照公共预算内容的分合程度,公共预算可分为经费预算、公共投资 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等子预算4 .按照不同的编制形式,公共预算可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
4、算5 .按照不同的预算作用时间,公共预算可分为年度预算和中长期预算6 .按照不同的收支管理范围,公共预算可分为总预算和单位预算公共预算的制定程序包括:预算编制,预算的审批、预算的执行、预算 的调整、决算。(一)预算的编制:就是制定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的年度计划的活动。它 是预算管理的基础性程序和重要的工作环节。(二)预算的审批:是指国家各级权力机关对同级政府所提出的预算草案 进行审查和批准的活动。经过人大批准的预算属于法律文件,具有严肃 的法律效力,非经法定程序,不得改变。(三)预算的执行:是指各级财政部门和其他预算主体组织收入和划拨预 算支出的活动。它是将经法定程序批准的预算付诸实施的重要阶段
5、。(四)预算调整:是指预算在执行中因特殊情况需要增加支出或者减少收 入,使原批准的收支平衡的预算的总支出超过总收入,或者使原批准的 预算中举借债务的数额增加的部分变更。(五)决算:是对年度预算收支执行情况的总结和最终反映,是一年内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结果在财政上的集中反映。同时为编制新的 预算提供参考。国家决算由中央决算和地方决算组成。决算的构成和收 支项目同预算是一致的。10 .中国政府复式预算的构成分哪几个部分?复式预算是把国家同一个预算年度内的全部预算收入和支出按性质进 行划分,分别汇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收支对照表,以特定的预算来源 保证特定的预算支出,使收支之间具有相对稳定对应
6、关系的预算编制方 式。我国各级政府预算按照复式预算编制,分为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 预算、国有资产(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一般公共预算是对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安排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维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等方面的收 支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是国家通过向社会征收以及出让土地、发行彩票等方式 取得收入,并专项用于支持特定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财政收 支预算,是政府预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国家以所有者身份对国有资本实行存量调整和增 量分配而发生的各项收支预算,是政府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是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社会
7、保险制度的实施计 划和任务编制的、经规定程序审批的年度基金财务收支计划.11 .政府收入可以包含哪几种形式?政府收入形式是指政府取得收入的具体方式,即来自各个部门、单位和 个人的政府收入通过什么方式上交给国家。在世界各国,取得政府收入 的主要形式都是税收,除此之外,其他非税收入形式,则视各国的政治 制度、经济结构和财政制度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当前政府收入主要有以 下几种形式:1税收收入:税收收入是政府凭借政治权力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取得的 收入。税收收入是政府收入最主要的形式,是政府活动的主要财力支柱。2债务收入是国家以信用方式从国内、国外取得的借款收入。债务收入 是各国取得政府收入的又一重要形式
8、。政府为了增加收入,摆脱财政困 境举债。它较之征税,更易被人们接受,便于推行,同时公债又是国家 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3国有企业运营收入是指国家以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的身份,采取上缴 利润、租金、股息红利和资产占用费等形式取得的政府收入。4国有财产收入是指政府凭借其所拥有的财产而取得的租金、利息和变 价款等收入,可分为国有动产收益和国有不动产收益两类。前者主要是 指债券、股票、储金、基金等的收益,后者是指以取得财政收入为目的 的国有财产,如土地、森林、矿山、水力资源等的收益。5行政司法收入是指政府或公共机关由于向居民提供某种服务或为了 限制人们的某些行为,根据一定的标准收取的规费收入或罚没收入。前
9、 者是指国家机关向居民或法人提供特定权力或特殊服务而定向收取一 种经济补偿或报酬,如工商执照费、商标注册费、户口证书费、结婚证 书费、商品检验费以及护照费和刑事、民事裁判费等等;后者是指工商、 税务、海关、公安、司法等国家机关和经济管理部门对违法、违纪、违 章行为实施经济处罚,而获得的一种惩罚性收入,包括罚金、罚款和没 收赃款、赃物及其变价款。行政司法收入除了具有筹集政府收入的功能 外,还具有行政管理职能。6其他收入是指除了上述各类收入形式以外的其他各种收入形式,如事 业收入、外事服务收入、捐赠收入等。12、简述税收的三性”税收的三性指的是指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税收的三 性”是税收的
10、形式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它财政收入形式的基本标志。1)税收的强制性:税收是依靠国家的政治权力而强制征收的,并非是自 愿缴纳。税收的强制性主要体现在;国家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征税,纳税人(包括 法人)必须依法纳税,否则将受到法律制裁。强制性是国家取得财政收 入的基本前提,也是国家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即实现国家职能)的保证。2)税收的无偿性:指国家取得的税收收入,既不需要返还给纳税人,也 不需要对纳税人直接支付任何报酬。税收的这个特征,是由国家财政支出的无偿性决定的。税收的无偿性, 使得国家可以把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统一安排使用。这种无偿的分配, 可以贯彻国家的政策,改变国民收入使用额的构成和比例,正确处理
11、积 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可见,税收的无偿性是至关重要的,体现了财政 分配的本质,它是税收三个基本特征的核心。3)税收的固定性:指国家在征税之前就通过法律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 对象和征收数额之间的数量比例,不经批准不能随意改变。税收的固定性既是对国家的约束,也是对纳税人的约束。国家以法律形 式规定了经济组织和个人应不应纳税、应纳什么税、纳多少税,这表明 国家与纳税人的根本关系具有固定性。而纳税人只要取得了税法规定的 应税收入,或发生了应税行为,或拥有应税财产,就必须按规定的比例 或定额纳税,不能自行减免和降低标准,这也体现了税收的固定性。13、税种的分类1.按征税对象分:流转税:对销售商品或提供
12、劳务的流转额征收的一类税收。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关税所得税:对所得额的征税简称所得税。包括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种财产税:对纳税人所拥有或属其支配的财产数量或价值额征收的税。包括遗产税、房产税、契税、车辆购置税和车船税等 行为税:对行为的征税也称行为税,它一般是指以某些特定行为为征税 对象征收的一类税收。包括城市维护建设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印花税、屠宰税和筵席税等资源税:对资源的征税是对开发、利用和占有国有自然资源的单位 和个人征收的一类税。包括资源税、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和城镇土 地使用税等2.按税收的计税标准不同分:从价税是以征税对象的价值量为标准 计算征收的税收。
13、税额的多少将随着价格的变动而相应增减。从量税, 是按征税对象的重量、件数、容积、面积等为标准,采用固定税额征收 的税收。从量税:包括资源税、车船税和土地使用税等。从价税:包括增值税、营业税、关税和各种所得税等税种。3 .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为标准分类:凡税收构成价格组成部分的税收称为价内税;凡税收是价格之外的附加额的税收称为价外税。价内税:如消费税、营业税和关税等税种。价外税:如增值税4.按税收的管理和使用权限分:将税源集中、收入大、涉及面广,而 由全国统一立法和统一管理的税种,划作中央税。一些与地方经济联系 紧密,税源比较分散的税种,列为地方税。一些既能兼顾中央和地方经 济利益,又有利于调动地
14、方组织收入积极性的税种,列为中央地方共享 税。中央税:如关税和消费税地方税:如个人所得税、屠宰税和筵席税等.共享税:如增值税和资源税等。5、按税负是否易于转嫁分类税收按其负担是否易于转嫁分,可分为为直接税和间接税。直接税:由 纳税人直接负担的税收为直接税。在这种情况下纳税人即负税人,如所 得税、遗产税等;间接税:可以由纳税人转嫁给负税人的税收为间接税, 即负税人通过纳税人间接缴纳的税收,如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 税等。6.按征收管理的分工体系分:工商税:由各级国家税务机关和地方税务机关征收管理,以从事工业、 商业、服务业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的各种税的总称,是我国现行税制 的主体部分。包括增
15、值税、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企业所得税、个 人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印花税、车辆购置税等。关税:由海关负责征收管理(如进出口关税等)。14、简述税收中性和税收效率。税收中性是针对税收的超额负担提出的一个概念,一般包含两种含义: 一是国家征税使社会所付出的代价以税款为限,尽可能不给纳税人或社 会带来其他的额外损失或负担;二是国家征税应避免对市场经济正常运 行的干扰,特别是不能使税收成为超越市场机制而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 因素。税收中性原则的实践意义在于尽量减少税收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 的干扰,在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的前提下,有效地发挥税收的调 节作用,使
16、市场机制和税收机制达到最优结合。税收效率是国家征税必须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机制的有效运 行,必须有利于提高税务行政管理效率。它包括税收经济效率原则和税 收行政效率原则。前者是指国家征税应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率,保证经济 的良性、有序运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该原则侧重于考察税收对经 济的影响。税收行政效率原则是指国家征税应以最小的税收成本去获取 最大的税收收入,以使税收的名义收入与实际收入的差额最小。该原则 侧重于对税务行政管理方面的效率的考察。税收效率的主要内容包括: 征税给纳税人带来的额外负担要降低到最低限度,使税收活动尽量减少 对经济运行的干扰,从而提高经济效率;在征税过程中,要使征纳
17、双方 花费的费用尽量地小,使税务支出占税收收入的比重尽量地小,从而增 加税收的实际收入数量即实际入国库数。税收效率反映一定时期内国家 用于税收方面的投入或耗费与所取得的聚集资金、调控经济及监督管理 等方面的效率或成果之间的对比关系。它集中体现了在税收分配过程中 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提高税收经济效率,降低税收额外负担的根本途径在于尽可能保持税收 对市场机制运行的中性。15、简述税收与国民经济的循环运动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又反作用于经济,二者之间存在互相依存互相影响 互相促进的辨证关系。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税收规模和结构。经济规模决定税收规模,一个地方 经济发展很快,税收也应该是迅速增长的。经济结构决定税
18、收结构,- 全自由竞争作为严格假设条件的,而现实的市场并不具备这种充分条件, 所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 这里统称为“市场失灵。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1)垄断。当一个行业被一个企业或几个企业垄断时,垄断者可能通 过限制产量来提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得额外利润,从而 丧失市场效率。(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竞争性市场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要求掌握 充分的信息,信息不充分和信息不对称也是影响公平竞争的重要因素。(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完全竞争市场要求成本和效益内在化,外 部效应则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4)收入分配不公。市场
19、机制效率是以充分竞争为前提的,而激烈的 竞争不可能自发地解决收入分配公平问题。(5)经济波动。市场机制是通过价格和产量的自发波动达到需求与供 给的均衡,而过度竞争不可避免地导致求大于供与供大于求的不断反复, 这是市场经济不可避免的弊端。3、简述公共财政的职能: 个地方服务业比较发达,地方财力也会增加。如果是制造业发达,中央 财力会增加。税收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国家可以用税收来调节不同群体的收入差距 (像是所得税),还有引导产业发展。税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方面实行鼓励性措施,国家 对需要重点发展的高科技产业、朝阳产业、服务业等实行税收优惠,少 征或免征税款,扶持这些产业发展。另一
20、方面实行限制性措施,国家为 了限制高污染、高耗能、高消费产业,采取开征新税、扩大征收范围、 提高税率等税收限制性措施来限制这些产业的发展。通过这些政策的落 实来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增强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另外,当经济过热时, 国家会增加税收以抑制经济通胀。当经济出现萧条时,国家会相应的减 少税收以刺激经济的复苏。税收是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从总体来说,税收作为国家参与国民 收入分配最主要、最规范的形式,规范政府、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分配关 系。从不同税种的功能来看,在分配领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如个人所 得税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具有高收入者适用高税率、低收入者适用低税 率或不征税的特点,有助于调节个人收
21、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消费税 对特定的消费品征税,能达到调节收入分配和引导消费的目的。税收还具有监督经济活动的作用。税收涉及社会生产、流通、分配、消 费各个领域,能够综合反映国家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率。既可以通过税 收收入的增减及税源的变化,及时掌握宏观经济的发展变化趋势,也可 以在税收征管活动中了解微观经济状况,发现并纠正纳税人在生产经营 及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16、公债与税费收入相比有哪些区别与联系公债是政府为解决账户透支的问题而采取的借债,是指国家或政府以债 务人的身份,采取信用的方式,向国内外取得的债务。它是国家财政收 人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政府调节经济的一
22、种重要手段。税费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和各种基金、规费收入。税收和公债都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公债的特征四个方面的特征:1 .安全性高。在各类债券中,公债的信用等级通常被认为是最高的。2 .流通性强。公债的二级市场十分发达,转让很方便。3 .收益稳定。公债的付息由政府保证,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公债的收 益是比较稳定的。4 .免税待遇。大多数国家规定对于购买公债所获得的收益,可以享受税 收上的免税待遇。税收作为政府筹集财政收入的一种规范形式,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 性的特点。税收的强制性。指国家凭借其公共权力以法律、法令形式对税收征 纳双方的权利(权力)与义务进行制约,既不是由纳税主体按照个
23、人意 志自愿缴纳,也不是按照征税主体随意征税,而是依据法律进行征税。税收的无偿性。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国家征税后,税款一律纳入国家 财政预算,由财政统一分配,而不直接向具体纳税人返还或支付报酬。税收的固定性。税收的固定性是指国家征税预先规定了统一的征税标准, 包括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纳税期限、纳税地点等。这些标准一经 确定,在一定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公债的话,政府必须按借款时的约定方式向债权人支付利息和偿还 本金。因此,在整个公债活动中,形成了政府与公债持有者之间稳定的 债权债务关系。这种关系是一种双方自愿的交易关系,这完全不同于税 收所反映的政府向纳税人单方面进行的强制性与无偿性的征收所形成
24、 的征纳关系。公债与税收,作为延期税收与即期税收,二者之间也存在替代关系。因 为对于政府来说,借款也是筹措收入、弥补支出的一种可供选择的手段。 作为一种政府行为,公债虽然以信用形式出现,但其实质属于财政范畴, 本质上是一种延期的税收。公债的实质属于一种税收,一是因为公债最 终仍要通过向公众征税才能清偿。二是公债使公众今后的税收负担替代 了眼前的税收负担。正因为政府借款,使得政府一定时期内能够在不减 少私人的实际财富的同时,为公共服务提供资金。因此,从总的方面来 看,政府借款和税收是为公共服务筹集资金的两种方法,在一定时期政 府公共支出量一定的情况下,二者之间存在替代关系。117、简述中国现行政
25、府间财政关系构成政府间财政关系是指在财政体制上划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以及地方 各级政府之间财政管理权限的一项根本制度。它具体规定了各级政府筹 集资金、支配使用资金的权力、范围和责任,使各级政府在财政管理上 有责有权。一是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划分。根据现行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事权 的划分,中央财政主要承担国家安全、外交和中央国家机关运转所需经 费,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协调地区发展、实施宏观调控所必需的支出以 及由中央直接管理的社会事业发展支出。地方财政主要承担本地区政权 机关运转所需支出以及本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所需支出。二是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划分。根据事权与财权结合的原则,按税种划分 中央与地方
26、收入。将维护国家权益、实施宏观调控所必须的税种划分为 中央税;将同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主要税种划分为中央与地方共享税; 将适合地方征管的税种划分为地方税,充实地方税税种,增加地方税收 入。分设中央与地方两套税务机构,中央税务机构征收中央税和中央与 地方共享税,地方税务机构征收地方税。三是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分税制在重新划分中央财政收入与地方 财政收入的基础上,相应地调整了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数量和形式,除 保留原体制下中央财政对地方的定额补助、专项补助和地方上解外,根 据中央财政固定收入范围扩大、数量增加的新情况,着重建立了中央财 政对地方财政的税收返还制度。具体办法是,中央税收上缴完成后,通
27、 过中央财政支出,将一部分收入返还给地方使用。四是预算编制与资金调度。实行分税制后,中央和地方都要按照新口径 编报预算。同时将中央税收返还数和地方的原上解数抵扣,按抵顶后的 净额占当年预计中央消费税和增值税收入数的比重,核定一个资金调 度比例,由金库按此比例划拨消费税和中央分享增值税给地方。18、什么是积极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财政投融资来实现产业政策的国家经济政策与宏 观调控手段。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财政投融资进行国家基本建设与基础 设施建设,调整经济结构,引导、推动、扶持产业升级,形成新的经济 增长点,促进投资,增加就业,扩大内需,使本国经济平衡可持续发展。 积极的财政政策是经济稳定发展
28、、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的必要前提,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就政策作用大小的比较意义而言的,是根据我国结构 调整和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而言,它不是一种政策类型,而是一种政策 措施选择。作为一种扩张性的宏观调控操作,积极财政政策的实际内容 必然要落实于增加赤字、减少税收和扩大支出三个方面。19、财政风险主要是指什么目前,理论界对财政风险(Fiscal Risk )有不同定义:一种提法是,一 般而言,所谓财政风险是指政府不适当的财政活动或财政行为(作为事 件)给政府本身,给政府进一步的财政活动以及给社会经济带来的各种 潜在危害的可能性。另一种提法是,财政风险是专指财政领域中因各
29、 种不确定因素的综合影响而导致财政资金遭受损失和财政运行遭到破 坏的可能性。财政风险划分为两个大类:内生性财政风险和外生性财政风险。内生性 财政风险具有理论意义上的风险属性,而外生性财政风险实际上属于财 政活动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更重要的是,财政过程中人们最有可能有效 防范、化解的财政风险也就是内生性风险。只要找到诱发内生性财政风 险的比较具体的原因,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制度手段、技术手段,特定 财政活动受内生性风险影响的程度完全可以降低到最低限度。外生性风险是指源于财政系统外部各种不利因素引发的风险,如经济运 行因素、政治因素、自然因素、技术因素等导致的财政资源浪费或效率 下降的风险。内生性风险
30、则是指源于财政系统内部各种不利因素引发的 风险,该风险导致财政资源浪费或效率下降。这些因素主要包括:(1) 政府职能界定不清导致政府与市场关系不协调。(2)财政立法滞后且 有关法规制定不尽合理。(3 )财政管理制度与专项管理制度不健全。(4 )缺乏必要的公共决策过程。(5 )事前、事后财政监督不力。(6 )政府官员道德问题和职业技术问题。如前所述,相比之下,内生性风险 比较容易化解,而外生性风险更难于控制。20、赤字与通货膨胀之间有何种关系财政赤字主要是由于T(税收) G(政府支出)造成的,当一国的财 政赤字比较严重时,政府经常会借债来为这超额的支出进行筹资(例如 向本国居民或外国居民发行债券
31、来进行筹资等),但是当政府借了太多 的债务后,如果再进行借贷的话,政府以后还款的负担就很严重。所以 当财政赤字依然很严重的时候,政府会采取一种不用借钱的方法为政府 支出筹资,那就是发行货币,但是当政府发行过多的货币时,那只能导 致一个结果,就是通货膨胀,人们手中的钱变得不值钱了,物价飞涨。(也许你会认为,政府也可以通过增加税收来为政府支出筹资,但是如 果增加税收的话,只能造成人们的不满,因此一下子增加太多的税收是 不合理的政策)总而言之,由于出现了财政赤字,政府需要为财政赤字 筹资,这里最为简单的办法就是通过发行货币来筹资,来现实生活中流 通了过多的通货(即货币)时,就产生了通货膨胀,这就是财
32、政赤字与 通货膨胀的关系。财政赤字是指财政支出超过财政收入的部分。通货膨胀指在货币流通条 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 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 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当一国的财政赤字比较严重时,政府 经常会借债来为这超额的支出进行筹资。政府财政赤字的资金来源方 式有两种:1、向本国居民发行国债。这种方式不会影响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 因为本国居民购买国债相当于把本国居民手中的资金转移到政府手中, 这样就没有创造新的流动性,货币供给也没有增加,因而不会导致通货 膨胀;财政赤字是否会引起通货膨胀取决于财政赤字的资金来源
33、方式。政府财政赤字的资金来源方式有两种:1、向本国居民发行国债。这种方式不会影响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 因为本国居民购买国债相当于把本国居民手中的资金转移到政府手中, 这样就没有创造新的流动性,货币供给也没有增加,因而不会导致通货 膨胀;2、向本国央行发行国债。这种方式会增加货币供给,向央行发行 国债相当于央行直接印制钞票给政府,这会增加货币供给,往往会导致 通货膨胀,因此这种方式也被称为是通货膨胀税。因为财政赤字,所以政府通常会举债或者增加税收,在税收得不到增加, 开支又不能减少的情况下,政府会想到发行货币来还债。货币一旦发行 过量,同时又不能采取调整利率来宏观调控的情况下,就发生通胀了。财政
34、赤字会不会引起通货膨胀,取决于财政赤字产生的原因。一般情况下,对于政府而言,入不敷出的时候会产生赤字。另一方面, 政府采取举债方式进行项目建设,也会产生财政赤字。这种财政赤字在 政府的投资项目的收益率大于国债利率的情况下,一般不会和通货膨胀 有什么关系。如果小于国债利率,便意味着政府会通过其他财政收入或 增印货币的方式来还债。如果其他财政收入不能保证,那么就有可能引 发通货膨胀。一般情况下的财政赤字,政府有动机采取增印货币的手段来还债,但增 发货币的条件,比较严格。政府本身也会考虑到增发货币带来的影响。公共财政是指国家(政府)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为市场提供公共 物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35、的分配活动或经济行为。财政职能是通 过财政收支活动所表现出来的财政所固有的和特有的功能。公共财政的 职能包括:、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资源配置职能:是指将一部分社会资源集中起来,形成财政收入,然后 通过财政支出活动,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引导社会资金流向, 弥补市场缺陷,从而优化全社会的资源配置。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财政收支活动对各个社会成员收入在社会财富 中所占份额施加影响,以公平收入分配。收入分配职能是指财政通过收 入再分配来调节初次分配形成的收入分配差异,促进社会公正、公平, 维护社会稳定。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第一,划清市 场分配与财政分配
36、的界限和范围。第二,规范工资制度。第三,加强税 收调节。第四,通过转移性支出,改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财政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是指通过财政活动对生 产、消费、投资和储蓄等发生影响,达到稳定和发展经济的目的。财政 经济稳定职能主要包括实现充分就业、稳定物价水平和国际收支平衡。需要的概念,包括消除贫困、失业、文盲、疾病和收入分配不公等现象,不仅仅是要促进经济增长,而是要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带来经济结构 的改善、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和社会事业的进步。经济稳定和发展是相 互统一的,经济发展要建立在经济稳定的基础上,经济稳定要以经济发 展为前提。4、正、负外部性各指什么?微观经济学外部性
37、是指经济当事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生产和消费行为会对其他 经济当事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生产和消费行为施加的有益或有害影 响的效应。外部性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正外部性:经济当事人(生产者或消费者)的一项经济行为会给其他社 会成员带来好处,但他自己却不能由此得到补偿,此时这个人从其活动 中得到的私人利益就小于该活动所带来的社会利益。这种性质的外部影 响被称为“外部经济(正外部性)。外部经济可分为生产的外部经济 和消费的外部经济。负外部性:经济当事人(生产者或消费者)的一项经济行为会给其他社 会成员带来危害,但他自己却并不为此支付足够抵偿这种危害的成本, 此时,这个人为其活动所付出的私人成本就
38、小于该活动所造成的社会成 本。这种外部影响叫做外部不经济(负外部性)。可分为生产的外 部不经济和消费的外部不经济。5、公共选择下的政治均衡是如何实现的。公共选择指的是与个别私人选择相区别的集团选择。它是指人们选择通 过民主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物品的需求、供给与产量,是把个人选择转 化为集体选择的一种过程或机制,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政治均 衡在一定规则下,全体成员就公共产品的供给量及相应税收的分摊达成 协议,即形成政治均衡,比如一致同意规则、多数票规则、中间投票人 定理等。一致同意规则是指一项政策或议案,须经全体投票人一致赞同 才能通过的一种投票规则,这是最符合公共利益要求的投票规则,但因
39、其实质是一票否决制,故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实施;多数票规则是指一项 政策或议案,须经半数以上投票人赞同才能通过的一种投票规则,又分 为简单多数票规则和比例多数票规则,多数票规则往往导致循环投票并 且不能反映个人的偏好程度,容易造成政府失灵。只要投票者的偏好是 单峰的,那么在多数票的规则下,必定会出现唯一的均衡结果,而且这 个均衡结果与中间投票人的第一偏好正好相等。这就是所谓的中间投票 人定理。公共选择是一种政治过程,作为一个政治过程,公共选择有着不同的方 面,要经过立宪,立法或议会与行政和司法三个阶段。政治均衡用来说 明公共选择的过程。在公共物品或服务的问题上,公共选择所涉及的主 要是两个因素:供
40、给和相应的税收份额。如果一个社会的人们根据既定 的原则,就一种或多种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以及相应的份额的分配达 成了协议,就取得了所谓的政治均衡。6、简述两种不同类型公共支出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不同类型财政支出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存在差异。以财政支出是否与商品 和服务想交换为标准,可将全部财政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两类。一是购买性支出的作用,是通过支出使政府掌握的资金与微观经济主体 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相交换,在这里,政府直接以商品和服务的购买者身 份出现在市场上,因而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直接的影响。此类支出 间接影响分配。转移性支出的作用,是通过支出过程使政府所有的资金转移到受领者手 中,
41、是资金使用权的转移,微观经济主体获得这笔资金以后,究竟是否 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以及购买哪些商品和服务,已脱离了政府的控制, 因此,此类支出直接影响收入分配,而对生产和就业的影响是间接的。二是在安排购买性支出时,政府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通过购买性 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形成较强的效益约束;在安排转移性支出 时,政府并没有十分明确和一以贯之的原则可以遵循,财政支出的小一 也极难换算,所以通过转移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的效益约束 是软的。三是微观经济主体在同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发生联系时,也需遵循等价交 换原则,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是硬的。微观经济主体在同政府的 转移性支出发生联系时,
42、并无交换发生,他们收入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并 不取决于自己的能力,而是取决于同政府的讨价还价,所以,对微观经 济主体的预算约束是软的。在财政支出总额中,购买性支出的比重越大,财政活动对生产和就业的 直接影响越大,通过财政所配置的资源的规模也就越大;反之,转移性 支出所占的比重越大,财政活动对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也就越大。联系 财政的职能来看,以购买性支出占比较大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执行 资源配置的职能较强,以转移性支出占比较大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 执行收入分配的职能较强。7、分析推升公共支出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有:1 .经济性因素:它主要是指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的选择和政府的经
43、济 干预政策和关于经济发展的水平对公共支出规模的影响等。2 .政治性因素:政治性因素对公共支出规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政局是否稳定;二是政体结构的行政效率。3 .社会性因素:如人口、就业、医疗卫生、社会救济、社会保障、以及 城镇化等因素,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财政支出规模。4 .公共支出的向上刚性:指公共支出有向上增加容易向下压缩困难的特 点,因此导致公共支出相对规模增长的趋势。政府决定预算支出规模时, 应该密切注意公民关于赋税承受能力的反应,公民所容忍的税收水平是 政府公共支出的约束条件。5 .公共商品需求的弹性:公共商品产量水平相对规模的扩大,可能由需求 的更快增长引起,还可能由
44、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两者同时引起。6 .公共支出的环境因素:相同的公共商品产量水平需要不同的公共支出 水平。7 .人口变化对公共支出的影响:人口增长促使公共支出增长是一个较为 直观的事实。这种增长可以从总量和结构两个方面来考察。人口总量的 增加要求公共劳务增加。从结构考察,人口中的某些人的增长,或某一 地区人口密度增长对公共支出的影响。&简述转移支付的分类及特征转移支付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税收返还税收返还是中国财政转移支付的主要形式,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因此,税收返还的设计合理与否决定了整个制度的合理程度。税收返还 虽然在名义上是中央财政收入,但实际上,地方财政对这部分资金具有 最终决定权。
45、财力性转移支付是为弥补财政实力薄弱地区的财力缺口,由中央财政安 排给地方财政的补助支出。财力性转移支付是缩小地区财政差距的重要 手段,应是财政转移支付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一般性转移支付、 调整工资转移支付、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年终 结算财力补助等形式。专项转移支付是中央财政为实现特定的宏观政策及事业发展战略目标 而设立的补助资金,重点用于各类事关民生的公共服务领域。地方财政 需按规定用途使用资金。其他转移支付有时,政府的某些支付不是从一些居民收入中征收上来的, 如用增发货币、出卖债券所得来支付福利、救济金,它虽然不带有从一 些居民转移到另一些居民手中的特点,但它同样不是政府直接用来购买 商品和劳务,这种支付仍然被看做是转移支付。转移支付特征:1 .对称性: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转移支付的财力,与能够满足该级政府 承担、履行的事权职责需求相对应。2 .完整性:从转移支付的目标、种类、方式,到具体因素和数额的确定 分配与监督,都要有一整套科学、完整的制度安排。3 .科学性:转移支付制度的设计要科学、合理、规范、周密,这样才能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