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古诗二首》(大单元教学设计)二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8课《古诗二首》(大单元教学设计)二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8课《古诗二首》(大单元教学设计)二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题8古诗二首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课时学校授课班级授课教师学习目标1 .认识“依、尽”等11个生字,会写“依、尽”等9个字及扩展的词语。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3 .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体会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感受大 自然的壮丽。学习 重难点感悟诗中的哲理。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特点仍然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所以在本课中,要借助 书中插图,让学生说说诗中描写的景物。在理解诗意时,主要抓重点词语,重点词语的意 思明白后,整个诗意便容易理解。教学辅助L多媒体课件。2 .学生完成自主预习卡。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图片导入,揭示诗题。(设计意图:学生
2、欣赏鹳雀楼图片,拉近与鹳雀楼的距离,交流图中之景,为后面想象诗歌画面做铺 垫,通过画节奏斜线,先读好题目,初步感受古诗的节奏感)1 .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景秀美的地方可多了。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第四单元, 就展现了祖国各地的优美风光。同学们知道我国的四大名楼是什么吗?课件出示图片,展示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鹳雀楼这四大名楼。2 .引出课题:今天首先让我们跟随唐代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去看一看。(板书:登鹳雀楼)学生齐读课题,注意据义断音,读好停顿:登/鹳雀楼。3 .简要介绍鹳雀楼。4 .简要进行作者简介。5 .导入: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见到了怎样的景象呢?请打开课本,我们先
3、听范读。学习任务二:初读古诗,感受节奏,识记生字(设计意图:通过读诗,从读正确到读出节奏,让学生对诗有一个整体感知,有节奏地朗读,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在头脑中构建属于自己的诗境,为后面品读诗句做铺垫。)1 ,出示课件“我会读”,认读本课生字,点名读或开火车读,去掉拼音再读一读。2 .交流识字方法:教师导入:同学们,“依”是我们要学习的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借助形声字构字规律;“加 一加”)字理辅助识字。课件出示“依”的字理演变图:解读字理:甲骨文的“依”就像是婴儿包裹在被子里一样,包婴儿的被子就像是成年人的衣服,后来人们 将“人”从“衣”中分离出来。所以“依”是依存、依靠的意思。组词:依
4、靠、依赖、相依为命。学生自由交流,说说自己有什么好的方法能够记住本课的生字。3 .自读古诗,教师导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努力读准字音,读通诗句。4 .出示课件,教师指名读诗,相机正音正字,教师点拨古诗的停顿处,帮助学生感受朗读的韵律。5,请学生练读古诗,教师指导评价。全班齐读。7 .出示课件,指导书写生字。(设计意图:识字和写字始终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本环节通过教师指导出示范字。学生书写。 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每首诗都有重点词教学,使学生在书写上有所得。)(1)请同学们观察“依、尽、黄、层”,我们在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预设:“依”左右结构,左窄 右宽;“尽”上下结构,上宽下窄。(2
5、)范写指导:依:左窄右宽,右半部件“衣”的首笔点在竖中线右侧,长撇从横笔中部起笔,竖提在竖中线上, 末笔捺从竖中线起笔。尽:上宽下窄,两个点被“尺”字罩住,斜向平行,竖中线处收笔,撇和捺写舒展。黄:上部扁、宽,第四笔横长,在横中线上侧,“由”字的竖落在竖中线,撇和点上合下开,底部 相平。层:左上包围,“云”字的上横在横中线上,下部的撇和点上合下开,底部持平学习任务三:品读古诗,想象画面。(设计意图:借助插图想象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真切感受诗人所描绘画面的壮美。多次引读,进 一步加深学生对“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理解。)1 .引导读诗:写景的诗就像一幅画,作者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看到了哪些
6、景物呢?请同学们再读古 诗,圈出诗人登上鹳雀楼之后看到的景物。学生圈画后回答,教师相机出示景物图片:白日、山、黄河、 海。2 .学习“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理解诗词含义。1 1) “白日”的意思是指傍晚落山时的太阳。“依”指依存、依靠。“尽”是消失的意思。点拨: “依”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太阳依偎在群山的怀抱里。“白日依山尽”的意思是傍晚的太阳依傍着山峦落下去了。2 2) “入海流”就是流入大海。这句话的意思是:滔滔的黄河水滚滚流入大海。3 .学习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1)理解诗词含义。“欲”是想要。“穷”是穷尽。“千里目”就是“目千里”。用夸张的手法来 形容看得远。(2)感悟道理:
7、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景色。就要再登上一层楼。)4 .想象画面,总结哲理。(1)提问:诗人登上鹳雀楼后看到了什么?在楼上又想到了什么?课件出示插图,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请同学们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预设:登上鹳雀楼举目 远望,看见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下沉,滔滔的黄河水朝着大海的方向汹涌奔流。(2)引导:诗人想把所有美景全部都看完,所以他踮起脚,伸长了脖子,使劲儿地向远处看,可是怎 么都看不到,怎么办呢?预设:再登上一层楼就能看到更远了。追问:为什么要更上一层楼呢?预设:站 得高才能看得远。(3)教师总结:傍晚时分,落日依傍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诗二首 古诗 单元 教学 设计 年级 语文 上册 统编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