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知临教育集团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
《浙江省温州市知临教育集团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温州市知临教育集团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浙江省温州市知临教育集团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一、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位卑未敢忘忧国,哪怕无人知我”近来,一首融合京剧曲调和流行旋律的古风歌曲赤伶成 为各大音乐排行榜的热门歌曲,更得到李玉刚等歌唱家的多次演绎。从十几年前虽然还未被冠以“古风歌 曲”头衔的青花瓷,到当下旧词新唱的琵琶行,网络歌手、民间唱作人原创的踏山河等作品的 风起云涌,这种风格的歌曲在一代代年轻人中始终未曾沉寂。古风歌曲之所以能盛行,从内容上来说主要有三个明显因素。其一,古风歌曲满足了青少年对真爱的 憧憬。青少年是流行歌曲的主要受众,正处于青春期的他们往往笃信爱情至上。古风歌曲的
2、内容绝大多数 是爱情主题或带有爱情元素。除了纯粹的爱情主题外,古风歌曲更多的是把爱情作为其中一个元素去润色 情感。如方文山作词的缘分一道桥直接以演唱古诗开篇,霸气展现塞外战场的恢宏之气,其中融会着 “谈爱恨不能潦草”的爱情观,更要以生死去证明。其二,古风歌曲充满对侠义精神的推崇。古风歌曲塑 造了大量侠士,其中惹人注目的是在民族危机中挺身而出的英雄人物。如赤伶中的优伶与侵略者一同 烈火焚身的民族大义感人至深。这些歌词可以激起青少年追求自由生长、个性解放的情感共鸣。其三,古 风歌曲的主题满足了人们情感宣泄的需求。“饮风咽沙” “枕风宿雪”等折射的是当下生存境况的不易; 渴盼如英雄“长枪策马”“浪迹
3、天涯”满足了现实个体在群体中想要突出自我的精神需求;推崇“美人画 卷”“红楼斗酒”年少的鲜衣怒马是对青春的致敬,而歌词中隐约可见“青丝成灰”“冷月空对”是时光 流逝的感叹,是只恐时不我待,无处挥洒热血的隐忧。古风歌曲的风靡,还得益于其形式上符合流行音乐的创作传播规律。词语押韵、节奏明快,可以有效 提升传播的到达率,也是流行音乐得以广泛流行的重要因素。而古诗词的简洁、精炼、押韵,一定程度上 成了歌词创作的富矿。主题上古风歌曲的创作往往选择古典文学中熟悉的故事、意境进行解构再造,语言上通过模仿文言的 词语来提升内涵,营造氛围,通过个性的表达吸引眼球。优秀的古风歌曲很多有历史出处,它们改编自民 间故
4、事,传奇色彩浓厚。如霸王别姬等来自历史上的经典爱情故事,塑造的是社会认可的传奇英雄。 古风歌词喜用成语来模仿古人表达方式,这样可以快速被听众理解并产生情感共鸣,演唱起来别有一番韵 味。由于词作者的水平差异,有些作品则是带有古典词语的词语拼贴:如“折断月光”“叶黄退入长秋” 等歌词读起来不通,断句混乱,丧失了古典诗词之美。虽然初听惊艳,但其表述或不明所以,或强行押韵, 是用现代表达方式去强行模古的体现。如盗将行中“笑像一条恶犬”的表达就饱受诟病。这种批评并 非是不尊重创作自由,而是此类歌曲的流行度、传唱度高,且主要受众偏年轻,所以让社会不能忽视这类 歌词对年青一代文化积淀潜移默化的影响。(4)清
5、兵卫被教员没收的葫芦最后被校役卖了五十块钱,“古董店老板把这个葫芦卖给当地的富家,价钱 是六百块”,清兵卫作品的价值居然让不懂艺术的人得益。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日:“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王笑而不言。日:“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 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FI: “否,吾不为是也。”日:“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 木而求鱼也。”王日:“若是其甚与? ”日:“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
6、力而为之,后必有灾。”日:“可得闻与? ”日:“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 ”EI: “楚人胜。”日:“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 -O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 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其若是, 孰能御之? ”(节选自齐桓晋文之事)(二)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日:“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 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日:“晋,吾宗也,岂害我
7、哉? ”对日:“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 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土,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 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公日:“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对日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日皇天无亲惟德是 辅。又日:“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 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冬,十二月丙子朔, 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选自左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线
8、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B.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C.对日/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D.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夷,泛指天下,与古文中的“四海”“八荒” “宇内”同义。B.昭,古代宗庙制度,始祖的神位居中,其下则左昭右穆。大伯、虞仲俱为大王之昭。C.黍稷,黄黏米和不黏的黍子,这里泛指五谷。D.朔,农历每月初一;望,农历每月十五;晦,农历每月最后一
9、天。12 .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笑而不言”四字,写出宣王欲霸天下而又遮遮掩掩的微妙的神态,极尽生动之妙。“可得闻与”,表 现了宣王欲争霸天下的强烈愿望。B.宫之奇看清了晋国的狼子野心,抓住晋虢的地理关系和假道的严重后果对形势作了透辟的分析,并有力 地驳斥了虞公提出的“吾宗”和“神据”。C.孟子明知故问,以口腹声色之娱等一系列排比式的内容来揣度宣王的心思,形成说理的顿挫态势,然后 道破其“大欲”,从而产生摇曳生姿的效果。D.选文一孟子借邹楚之战的比喻,表明霸道的方式不可取,选文二宫之奇引用周书中的句子阐述“为政以德”的重要性。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
10、现代汉语。(1)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2)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答案】10.Cll. A12. B13. (1)用这样的做法,来求取你想要得到的东西,就好像爬到树上去捉鱼一样(2)虢国,是虞国的外围,虢国灭亡了,虞国也一定跟着灭亡。晋国的这种贪心不能让它开个头,这支侵 略别人的军队不可轻视。【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子大意是:我听说,鬼神不是随便亲近某人的,而是依从有德行的人。所以周书里说:上天对于 人没有亲疏不同,只是保佑有德行的一方。”“之”是“闻”的宾语,而“鬼神”是“非人实亲”的主语,应在“之”后断开,排除AB;
11、“惟德是依”是宾语前置句,应独立成句;“故”一般用于句首,应在其前断开,排除AD。故选Co【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 “四夷,泛指天下”错,四夷,是古代对中原周边各族的统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亦 泛指外族、外国。故选Ao【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B. “抓住晋虢的地理关系”错,原文是“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应是抓住虢、虞两国的地理 位置关系分析不能借道给晋国的原因。故选Bo【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 “以”,介词,用;“若”,这样;“缘”,爬上。(2) “表
12、”,外表,外围;“虢,虞之表也”,判断句;“从”,跟从,跟随;“启”,开启,开头; “玩”,轻视。参考译文:(-)(孟子)说:“您最想要的东西是什么,(我)可以听听吗? ”齐宣王只是笑却不说话。(孟子)说:“是因为肥美甘甜的食物不够吃呢?又轻又暖的衣服不够穿呢?还是因为美女不够看呢? 美妙的音乐不够听呢?左右受宠爱的大臣不够用呢?(这些)您的大臣们都能充分地提供给大王,难道大 王真是为了这些吗? ”(齐宣王)说:“不是,我不是为了这些。”(孟子)说:“那么,大王所最想得到的东西便可知道了:是想开拓疆土,使秦国、楚国来朝见,统 治整个中原地区,安抚四方的少数民族。用这样的做法,来求取你想要得到的
13、东西,就好像爬到树上去捉鱼一样。”齐宣王说:“真的像(你说的)这么严重吗? ”(孟子)说:“恐怕比这还严重。爬到树上去抓鱼,虽然抓不到鱼,却没有什么后祸;假使用这样的 做法,去谋求这样的理想,又尽心尽力地去干,结果必然有灾祸。”(齐宣王)说:“(这是什么道理)可以让我听听吗? ”(孟子)说:“(如果)邹国和楚国打仗,那您认为谁胜呢?(齐宣王)说:“楚国会胜。”(孟子)说:“那么,小国本来不可以与大国为敌,人少的国家本来不可以与人多的国家为敌,弱国 本来不可以与强国为敌。天下的土地,纵横各一千多里的(国家)有九个,齐国的土地总算起来也只有其 中的一份。以一份力量去降服八份,这与邹国和楚国打仗有什
14、么不同呢?还是回到根本上来吧。(如果)您 现在发布政令施行仁政,使得天下当官的都想到您的朝廷来做官,种田的都想到您的田野来耕作,做生意 的都要(把货物)存放在大王的集市上,旅行的人都想在大王的道路上出入,各国那些憎恨他们君主的人 都想跑来向您申诉。如果像这样,谁还能抵挡您呢? ”(二)晋侯又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宫之奇劝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外围,虢国灭亡了,虞国也一 定跟着灭亡。晋国的这种贪心不能让它开个头,这支侵略别人的军队不可轻视。一次借路已经过分了,怎 么可以有第二次呢?俗话说面颊和牙床骨互相依着,嘴唇没了,牙齿就会寒冷,大概说的就是虞、虢 两国的关系啊。”虞公说:“晋国,与我国同
15、宗,难道会加害我们吗? ”宫之奇回答说:“泰伯、虞仲是大王的长子和 次子,泰伯不听从父命,因此不让他继承王位。虢仲、虢叔都是王季的第二代,是文王的执掌国政的大臣, 在王室中有功劳,因功受封的典策还在主持盟会之官的手中。将要灭掉虢国,对虞国还爱惜什么呢?再说 晋献公爱虞,能比桓庄之族更亲密吗?桓、庄这两个家族有什么罪过?可晋献公把他们杀害了,不就是对 自己有威胁吗?因为近亲的势力产生威胁,还要加害他们,更何况对一个国家呢? ”虞公说:“我的祭品丰盛清洁,神必然保佑我。”宫之奇回答说:“我听说,鬼神不是随便亲近某人 的,而是依从有德行的人。所以周书里说:上天对于人没有亲疏不同,只是保佑有德行的一方
16、。 又说:黍稷不算芳香,只有美德才芳香。如此看来,没有德行,百姓就不和,神灵也就不享用了。神 灵所凭依的,就在于德行了。如果晋国消灭虞国,崇尚德行,以芳香的祭品奉献给神灵,神灵难道会吐出 来吗? ”虞公不听从,答应了晋国使者借路的要求。宫之奇带着全族的人离开了虞国。他说:“虞国的灭亡, 不要等到岁终祭祀的时候了。晋国只需这一次行动,不必再出兵了。冬天十二月初一那天,晋灭掉虢国, 虢公丑逃到东周的都城。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重过旧学山寺文同当年读书处,古寺拥群峰。不改岁寒色,可怜门外松。有僧皆老大,待客转从容。又下白云去,楼头敲暮钟。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
17、确的一项是()A.首句诗人怀着深情向读者点明,眼前之地正是自己早年读书的地方,照应了题目。B.次句展示了广阔而富有立体感的画面,一个“拥”字真切地写出了寺院房屋之多。C.颈联隐含对比,当年寺中的僧人如今年纪都已变大,待人接物的方式也与以前不同。D.本诗空灵中含幽思,淡雅中见深沉,语言省净浑然,具有独特的风格。15.诗歌颔联为什么要写到老松?请简要分析。【答案】14. B15.老松属于景物描写,老松与古寺相伴,点明了当年诗人读书时的典型环境。对古寺 门外的老松的特写,突出了其岁寒“不改色”的特征,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心志,象征着诗人高洁的精神 操守。诗人借写“松”寄寓了重游就学之地的喜悦之情。【解
18、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B. “写出了寺院房屋之多”错误。这句话的意思是古寺被群峰环绕,“拥”在写出了古寺周围的山多。故选Bo【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由诗歌标题“重过旧学山寺”可知,山寺是作者曾经求学之地,而老松是古寺中特有的景物,所以古松属 于景物描写,点明了当年诗人读书时的典型环境。这里写到山寺门外的松树,主要写了其具有虽岁寒但是“不改色”的特征,老松在这里就具有了象征意义, 象征作者的心志就像这棵老松一样,具有这样高洁的精神操守。在写门外松的时候,作者用“可怜”来修饰,“可怜”是可爱的意思,所以借“松”表达了作者重游就学 之地的喜悦
19、之情。五、情景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鸿门宴中用来比喻一个人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另有所指的句子是:,o (2)烛之武说退秦军后,晋文公非常气愤。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然而晋文公认为“不可”,他认 为“,这是不仁道的;“,这是不明智的;“以乱易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于是晋国军队就离开了郑国。(3)关汉卿的窦娥冤里,窦娥认为天地本该分辨清浊,但是她所看到却是是非不分的乱象,表现这层 意思的句子是“, ”。【答案】.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因人之力而敝之.失其所与.只合把清浊分辨 .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
20、点字的写法,“拔”“沛”“敝”“辨”“盗”“跖”。六、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古人云:“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可以说,勤俭节约是提升国家发展、社 会进步的有效途径,更是涵养个人优良品德的重要内容。当代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我们还是 世界农产进口大国,资源短缺问题、粮食平衡问题,依然是制约我国持续发展的瓶颈,这就决定了我们国 家根本经不起铺张浪费。今天我们拥有的这份“家底”,是几代人、拼搏奋斗才攒下的,决不 能在挥霍浪费中白白断送。而环顾我们身边,“舌尖上的浪费”现象虽然有所改观,但一些地方的餐饮浪 费依然存在,这显然和我们所期待的社会风尚 O由
21、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如果任由铺张浪费成为在全社会 的不良之风,就很可能积习难改、积重难返。当此之时,我们有必要重申“节约、反对浪费”的深刻意义。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隼路蓝缕南辕北辙蔓延厉行B.厉兵秣马南辕北辙漫延力行C.隼路蓝缕大相径庭蔓延厉行D.厉兵秣马大相径庭漫延力行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勤俭节约是涵养个人优良品德的重要内容,更是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B.勤俭节约是提升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更是增加个人优良品德的重要内容。C.勤俭节约是增加个人优良品德的重要内容,更是提升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D
22、.勤俭节约是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更是涵养个人优良品德的重要内容。19.校团委决定在学校食堂门口张贴标语,以提醒同学节约粮食,杜绝浪费。请你拟写一句标语,要求主 题鲜明,构思新颖,语言简洁,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答案】17. C18. A19.示例一:浪费犹如河决口,节约好比燕衔泥。示例二:拒绝“剩”宴,从我做起。【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处,“隼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辛。“厉兵秣马”,磨好 兵器,喂好马,形容做好战斗的准备。语境与战斗无关,是形容几代国人创业的艰辛,应使用“箪路蓝缕”。 第二处,“大
23、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语境是说 浪费现象和所期待的社会风尚相差很远,应使用“大相径庭”。第三处,“蔓延”,形容像生命力很顽强的杂草一样向外扩展,既可以用于具体事务,也可用于抽象事物。 “漫延”,专指因水满而向四周扩散。语境是形容风气的扩展,应使用“蔓延”。第四处,“厉行”,严格实行,比如厉行节约。“力行”,努力实践。语境是说严格执行节约政策,应使 用“厉行”。故选Co【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有两处语病:(1) “提升”和“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搭配不当,应把“提升”改为“推动”。(2)语序不当,“是更”表递进关系,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 温州市 教育 集团 语文 学期 期中 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