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诊治新进展.docx
《支气管哮喘诊治新进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支气管哮喘诊治新进展.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支气管哮喘诊治新进展 摘要: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表现为反复咳嗽、喘息,该病尚无根治方法。本探讨对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新进展做一具体综述。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诊断;治疗;进展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以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为主要症状,常常在春秋季节或上呼吸道感染后发作,且病情迁延、发作反复1,2。近年来对哮喘的探讨也有了新的相识,现就其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新进展等作一综述。 1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 1.1气道炎症机制 探讨表明3,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与细胞组分引起的呼吸道的慢性炎症性病变,参加气道炎症的炎性细胞主要包括肥大细胞、巨噬细胞、嗜酸
2、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气道上皮细胞以及树突状细胞等等,并以组胺、缓激肽、溶菌酶以及内皮素等作为炎性介质,通过IgE介导T淋巴细胞依靠或非IgE介导T淋巴细胞依靠的炎症途径而引起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 1.2气道神经调整机制 其主要机制4,5:肾上腺能胆碱能神经-受体失衡机制。2受体功能的降低以及迷走神经功能的亢进,导致患者支气管平滑肌的收缩,腺体分泌增多,进而简单导致支气管哮喘的发作;非肾上腺能非胆碱能神经功能失调与神经源性炎症机制。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神经系统,俗称第3类神经。其中,抑制性NANC具有舒张支气管的作用,若其被炎性细胞释放的酶所降解,从而大大减弱了对胆碱能
3、神经的抑制作用,导致支气管收缩而引发哮喘。而兴奋性NANC可通过局部轴索反射而释放,还可受某些介质的作用而敏感化,从而释放感觉神经肽,引起支气管收缩,进而形成神经源性炎症而导致支气管高反应性而发生哮喘。 1.3遗传学机制 临床探讨显示6,支气管哮喘好发于遗传易感群体,与基因以及环境有着特别亲密的关系,并且具有明显的家族性遗传倾向。 1.4呼吸道病毒感染机制 有学者认为,支气管哮喘的发生与呼吸道病毒感染亲密相关,其不但可以干脆引起气道的炎性反应,还可以作为一种变应原而引起气道的变应性炎症,进而引起哮喘的发生。 1.5神经信号转导机制 细胞中存在着一个调整细胞各种功能的信号转导系统,其通过受体的作
4、用可产生各种相应的生物效应,其中支气管哮喘的发作主要是通过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途径和JAK-STAT途径进行转导等等。 2 支气管哮喘的诊断 2.1作为呼吸系统疾病的哮喘诊断 2.1.1临床表现 为可逆性的气流受限以及于夜间和早晨发作或加剧的、反复发作的喘息、憋气、气急或咳嗽等,多数患者可以自行缓解或通过治疗后缓解。 2.1.2体格检查 哮喘听诊时特征性体征是呼气相连续性干罗音,尤其是轻度哮喘时仅在用力呼吸的呼气末才闻及喘鸣音。 2.1.3肺功能检查 一般肺功能检查,其肺活量正常,一秒率73%,即有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表现;气道可逆阻塞检查,为验证哮喘定义中也曾提高可逆性气流阻塞而行-受体激动剂吸
5、入前后一秒量的改善率检查;气道高反应性测定,气道反应可分为变应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类。气道等反应测定不仅用于哮喘的诊断,而且通过动态检测可作为哮喘治疗过程中的一项指标,还可作为判断预后的一项指标。 2.2作为变态反应性疾病哮喘的诊断 2.2.1病型诊断 从哮喘的最新发病机制来看,不仅是目前最简洁的也是区分不同发病机制的分类法。其中儿童发病型以特应性多见,成年人发病型以非特应性多见。 2.2.2确定致病性变应原 皮肤试验和血IgE抗体测定;激发试验;四周血白细胞HA释放试验。 3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 3.1脱离变应原 此为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最有效方法。若能找到引起哮喘的发作缘由,如变应原以及其他非特异
6、性的刺激因素等。 3.2药物治疗 3.2.1激素 是当前最有效限制气道炎症,限制哮喘发作的药物。其作用机制为: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增加平滑肌细胞2受体的反应性,抑制细胞因子生成,抑制炎症细胞的迁移和活化等。临床有吸入、口服和静脉等给药途径。吸入为首选途径。吸入剂有:布地奈德、倍氯米松、氟替卡松等。口服:适用于静脉应用激素治疗后的序贯治疗,大剂量吸入激素联合治疗无效的患者以及轻中度哮喘发作,常用甲泼尼龙、泼尼松或泼尼松龙。静脉:用于急性加重的哮喘发作,临床常用:琥珀酸氢化可的松、甲泼松龙等。 3.2.2 2受体激烈剂 作用机制为通过作用于呼吸道的2受体,削减释放嗜碱粒细胞、肥大细胞和炎性介质,舒
7、张气道平滑肌,微血管的通透性下降,同时使气道上皮纤毛摇摆增加7。有短效和长效之分。短效受体激烈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非诺特曼等,作用时间为46h。长效受体激烈剂:福莫特罗、沙美特罗及丙卡特罗。福莫特罗起效快,给药后35min起效,故可用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 3.2.3抗胆碱药 作用机制为阻断节后迷走神经传出支、降低迷走神经兴奋勉生以及扩张支气管8。临床常见药物为异丙托嗅胺、噻托嗅胺等。但青光眼患者、前列腺增生以及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需慎用。 3.2.4茶碱类药物 作用机制可以使支气管平滑肌得以舒张以及利尿、强心、扩张冠状动脉和兴奋呼吸中枢等9。目前经常用于协助治疗哮喘。常用药物:茶碱控释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支气管哮喘 诊治 进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