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考试总复习题库含答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生理学考试总复习题库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考试总复习题库含答案.docx(4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生理学考试总复习题库含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兴奋性:机体、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兴奋:指机体、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后,由安静状态变为活动状态,或活动由弱增强。近 代生理学中,兴奋即指动作电位或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内环境: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称为内环境。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是保持相对稳 定的,称为内环境的稳态。即细胞外液。反射:是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感受体内外环境的某种特定变化并将这种变化转化成为一定 的神经信号,通过传入神经纤维传至相应的神经中枢,中枢对传入的信号进行分析,并做出 反应通过传出神经纤维改变相应效应器的活动的过程。反射弧是它的结构基础。正反馈:受控部分的活动
2、增强,通过感受装置将此信息反馈至控制部分,控制部分再发出指 令,使受控部分的活动再增强。如此往复使整个系统处于再生状态,破坏原先的平衡。这种 反馈的机制叫做正反馈。负反馈:负反馈调节是指经过反馈调节,受控部分的活动向它原先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发生 改变的反馈调节。稳态:维持内环境经常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即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是保持相对稳 定的。二、问答题:A、K十平衡电位:正常细胞内K十浓度远大于细胞外K十浓度。由于细胞膜上存在着K十 -Na十渗漏通道,其对K十的通透性比对Na十的通透性大100倍左右,因此,静息细胞 膜主要对K十有通透性。K十顺着浓度差由胞内向胞外扩散;同时,由于膜内带负
3、电的蛋白 离子不能透出细胞膜。于是,带正电荷的K十外移造成膜内变负而膜外变正。这种电位差 的存在,限制了 K十的继续外流。随着K十的不断外移,膜内外的电位差亦不断增大,K 十外流的阻力也随之增大。最后,当促使K十外流的浓度差和阻止K十外流的电位差达到 平衡时,K十不再有跨膜的净移动,此时膜两侧的电位差称为K十平衡电位。总之,静息电 位主要是K十外流所形成的电一化学平衡电位。B、Na十的扩散:由于K十- -Na十渗漏通道的存在,安静时细胞膜对Na十也具有一定 的通透性,Na十内流导致静息电位稍小于由单独K十外流造成的K十平衡电位数值。C、Na十K十泵:将细胞内3个Na十泵到胞外,把胞外2个K十泵
4、入胞内,膜内净 缺一个正电荷,这也是形成静息电位的机制之一。(静息电位的形成条件):a、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K十的通透性大,对Na十的通透性 极小。b、胞内K十比细胞外K十高出28倍左右。)3、何谓动作电位?简述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答:(1)动作电位:细胞受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迅速、可逆、并有扩布 性的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2 )产生机制:A、去极相:当细胞受到有效刺激,膜电位去极化达一定程度(-50- - 70mv )引起膜上 电压门控Na十通道开放,膜对Na十通透性突然增大,Na十顺电一一化学梯度内流,随 之膜进一步去极化,后者促进更多的Na十通道开放,又使膜对
5、Na十通透性增加。当Na 十内流造成的膜内正电位增大到足以对抗由浓度差引起的Na十内流时,即达到电一化学平 衡,此时膜电位大致相当于Na十的平衡电位,形成动作电位的去极相。B、复极相:达超射值后,由于Na十通道迅速失活,Na十内流迅速减少;同时,膜上电 压门控K十通道开放,膜对K十通透性增大,K十顺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外流,形 成动作电位曲线的下降支大部分。(负后电位的形成是由于复极时迅速外流的K十蓄积在 膜外侧附近,暂时阻碍了 K十外流所致;正后电Na十内流所形成的电一化学平衡电位, 是膜由K十平衡电位转为Na十平衡电位的过程。动作电位的复极相是K十外流所形成, 是膜由Na十平衡电位转变
6、为K十平衡电位的过程。4、试述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特点。答:(1)不衰减性传导;(2 )全或无现象;(3)双向性传导。5、试比较局部兴奋与动作电位的特点。答:局部兴奋与动作电位特点之比较动作电位局部兴奋产生阈刺激或阈上刺激(或多个阈卜刺激整合)阈卜刺激与刺激强度关系无关(表现全或无特性)随刺激强度改变而改变大小叠加性不可叠加可叠加不应期由不应期无不应期传导远距离不衰减传导短距离呈电紧张性扩布6、试述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的机制及特征。答:(1)机制:躯体运动神经元兴奋,动作电位到达神经末梢一轴突末梢膜上的Ca2 +通 道开放,Ca2 +内流一递质囊泡向轴突膜(接头前膜靡近并呈倾囊式释放乙酰
7、胆碱Ach ) 一 Ach经接头间隙扩散-Ach与终板膜(接头后膜)上N 一型Ach门控通道的。一亚单位 结合一该通道开放,对Na+、K+ (尤其Na+ )通透性增大-Na +内流,K+外流,总的结 果使膜部分去极化,形成终板电位一使邻近肌细胞膜去极化达阈电位一肌细胞膜电压门控式 Na+通道开放,Na+大量内流产生动作电位,完成兴奋从神经轴突末梢到肌细胞的信息传 递。(2 )特征:1、向性传递;2、时间延搁;3、药物和其它环境因素的影响。7、为何在一定范围内,腓肠肌组织的收缩幅度会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对一根骨骼肌纤维来讲,它对刺激的反应是全或无”的,只要刺激达到阈值,就可引 起肌纤维收缩;
8、超过阈值后,即使在增大刺激强度,如果其他条件不变,肌肉收缩力量将不再增加。在整块肌肉,当达到一定刺激强度时,肌肉开始收缩,但由于不同肌纤维的阈值不 同,此时只是少数兴奋性高的肌纤维产生了收缩。后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越来越多的肌纤 维被兴奋,肌肉收缩也相应地逐步增大,当刺激强度增大到某一强度时,整块骨骼肌中所有 的肌纤维均产生了兴奋,肌肉出现最大的收缩反映。此时如果再继续增大刺激强度,肌肉的 收缩就不在增强。因此 在一定范围内,腓肠肌组织的收缩幅度会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8.单一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是全或无”的,而神经干动作电位幅度在一定范围内受刺激强度变化的影响,试分析其原因。单根神经的动作电
9、位是全或无的,神经干由粗细不等、兴奋性不同的纤维组成,其动作 电位是复合动作电位,兴奋地神经纤维数目越多,神经干的动作电位越多。当神经干开始产 生动作电位时,只是少数兴奋性较高的神经产生了兴奋。后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产生兴奋 的神经纤维数逐渐目增多,当刺激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整条神经干的神经纤维都产生了 兴奋,神经干的动作电位达到最大,并不再随刺激强度的增强而改变。因此,神经干动作电 位幅度在一定范围内受刺激强度变化的影响。第3章血液-:名词解释in细胞比容:指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男:40%50% ;女:37%48% )红细胞沉降率:通常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来表示红细
10、胞沉降的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成年男性:0-15mm/h;成年女性:0-20mm/ho其数值可反映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大小。红细胞渗透脆性: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称为红细胞渗透脆性。正常人红细胞一般在0.42%的NaCI溶液中开始出现溶血在0.35% NaCI溶液中完全溶血。01浆晶体渗透压:由血浆中的无机盐、in葡萄糖、尿素等小分子晶体物质形成的渗透压。(占血浆渗透压的主要部分)inttt浆胶体渗透压:由血浆蛋白等大分子胶体物质形成的渗透压。(占血浆渗透压的很小部分)二:思考题1 .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生理作用有何不同?为什么?2 .简述各类白细胞的生理功能。-:名
11、词解释凝血因子: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凝血的物质统称为凝血因子。(Q液凝固:血液由流动状态变化胶冻状血块的过程。in(Q清:血液凝固后所析出的透明淡黄色液体。in凝集:若将血型不相容的两人的血滴放在玻片上混合,其中的红细胞聚集成簇,这种现象称 为凝集。凝集原:红细胞膜上特异性的抗原凝集素:与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对应的抗体二:思考题1简述血液:的基本过程,并指出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的主要异同点。血液凝固的三个基本步骤:(1)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形成;(2 )凝血酶形成;(3 )纤维蛋白形成。内源性激活途径:指完全依靠血浆内的凝血因子逐步使因子X激活从而发生凝血的途径。外源性激活途径:指依靠血管外组织释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理学 考试 复习 题库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