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考试总复习题库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考试总复习题库含答案.docx(4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生理学考试总复习题库含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兴奋性:机体、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兴奋:指机体、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后,由安静状态变为活动状态,或活动由弱增强。近 代生理学中,兴奋即指动作电位或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内环境: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称为内环境。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是保持相对稳 定的,称为内环境的稳态。即细胞外液。反射:是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感受体内外环境的某种特定变化并将这种变化转化成为一定 的神经信号,通过传入神经纤维传至相应的神经中枢,中枢对传入的信号进行分析,并做出 反应通过传出神经纤维改变相应效应器的活动的过程。反射弧是它的结构基础。正反馈:受控部分的活动
2、增强,通过感受装置将此信息反馈至控制部分,控制部分再发出指 令,使受控部分的活动再增强。如此往复使整个系统处于再生状态,破坏原先的平衡。这种 反馈的机制叫做正反馈。负反馈:负反馈调节是指经过反馈调节,受控部分的活动向它原先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发生 改变的反馈调节。稳态:维持内环境经常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即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是保持相对稳 定的。二、问答题:A、K十平衡电位:正常细胞内K十浓度远大于细胞外K十浓度。由于细胞膜上存在着K十 -Na十渗漏通道,其对K十的通透性比对Na十的通透性大100倍左右,因此,静息细胞 膜主要对K十有通透性。K十顺着浓度差由胞内向胞外扩散;同时,由于膜内带负
3、电的蛋白 离子不能透出细胞膜。于是,带正电荷的K十外移造成膜内变负而膜外变正。这种电位差 的存在,限制了 K十的继续外流。随着K十的不断外移,膜内外的电位差亦不断增大,K 十外流的阻力也随之增大。最后,当促使K十外流的浓度差和阻止K十外流的电位差达到 平衡时,K十不再有跨膜的净移动,此时膜两侧的电位差称为K十平衡电位。总之,静息电 位主要是K十外流所形成的电一化学平衡电位。B、Na十的扩散:由于K十- -Na十渗漏通道的存在,安静时细胞膜对Na十也具有一定 的通透性,Na十内流导致静息电位稍小于由单独K十外流造成的K十平衡电位数值。C、Na十K十泵:将细胞内3个Na十泵到胞外,把胞外2个K十泵
4、入胞内,膜内净 缺一个正电荷,这也是形成静息电位的机制之一。(静息电位的形成条件):a、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K十的通透性大,对Na十的通透性 极小。b、胞内K十比细胞外K十高出28倍左右。)3、何谓动作电位?简述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答:(1)动作电位:细胞受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迅速、可逆、并有扩布 性的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2 )产生机制:A、去极相:当细胞受到有效刺激,膜电位去极化达一定程度(-50- - 70mv )引起膜上 电压门控Na十通道开放,膜对Na十通透性突然增大,Na十顺电一一化学梯度内流,随 之膜进一步去极化,后者促进更多的Na十通道开放,又使膜对
5、Na十通透性增加。当Na 十内流造成的膜内正电位增大到足以对抗由浓度差引起的Na十内流时,即达到电一化学平 衡,此时膜电位大致相当于Na十的平衡电位,形成动作电位的去极相。B、复极相:达超射值后,由于Na十通道迅速失活,Na十内流迅速减少;同时,膜上电 压门控K十通道开放,膜对K十通透性增大,K十顺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外流,形 成动作电位曲线的下降支大部分。(负后电位的形成是由于复极时迅速外流的K十蓄积在 膜外侧附近,暂时阻碍了 K十外流所致;正后电Na十内流所形成的电一化学平衡电位, 是膜由K十平衡电位转为Na十平衡电位的过程。动作电位的复极相是K十外流所形成, 是膜由Na十平衡电位转变
6、为K十平衡电位的过程。4、试述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特点。答:(1)不衰减性传导;(2 )全或无现象;(3)双向性传导。5、试比较局部兴奋与动作电位的特点。答:局部兴奋与动作电位特点之比较动作电位局部兴奋产生阈刺激或阈上刺激(或多个阈卜刺激整合)阈卜刺激与刺激强度关系无关(表现全或无特性)随刺激强度改变而改变大小叠加性不可叠加可叠加不应期由不应期无不应期传导远距离不衰减传导短距离呈电紧张性扩布6、试述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的机制及特征。答:(1)机制:躯体运动神经元兴奋,动作电位到达神经末梢一轴突末梢膜上的Ca2 +通 道开放,Ca2 +内流一递质囊泡向轴突膜(接头前膜靡近并呈倾囊式释放乙酰
7、胆碱Ach ) 一 Ach经接头间隙扩散-Ach与终板膜(接头后膜)上N 一型Ach门控通道的。一亚单位 结合一该通道开放,对Na+、K+ (尤其Na+ )通透性增大-Na +内流,K+外流,总的结 果使膜部分去极化,形成终板电位一使邻近肌细胞膜去极化达阈电位一肌细胞膜电压门控式 Na+通道开放,Na+大量内流产生动作电位,完成兴奋从神经轴突末梢到肌细胞的信息传 递。(2 )特征:1、向性传递;2、时间延搁;3、药物和其它环境因素的影响。7、为何在一定范围内,腓肠肌组织的收缩幅度会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对一根骨骼肌纤维来讲,它对刺激的反应是全或无”的,只要刺激达到阈值,就可引 起肌纤维收缩;
8、超过阈值后,即使在增大刺激强度,如果其他条件不变,肌肉收缩力量将不再增加。在整块肌肉,当达到一定刺激强度时,肌肉开始收缩,但由于不同肌纤维的阈值不 同,此时只是少数兴奋性高的肌纤维产生了收缩。后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越来越多的肌纤 维被兴奋,肌肉收缩也相应地逐步增大,当刺激强度增大到某一强度时,整块骨骼肌中所有 的肌纤维均产生了兴奋,肌肉出现最大的收缩反映。此时如果再继续增大刺激强度,肌肉的 收缩就不在增强。因此 在一定范围内,腓肠肌组织的收缩幅度会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8.单一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是全或无”的,而神经干动作电位幅度在一定范围内受刺激强度变化的影响,试分析其原因。单根神经的动作电
9、位是全或无的,神经干由粗细不等、兴奋性不同的纤维组成,其动作 电位是复合动作电位,兴奋地神经纤维数目越多,神经干的动作电位越多。当神经干开始产 生动作电位时,只是少数兴奋性较高的神经产生了兴奋。后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产生兴奋 的神经纤维数逐渐目增多,当刺激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整条神经干的神经纤维都产生了 兴奋,神经干的动作电位达到最大,并不再随刺激强度的增强而改变。因此,神经干动作电 位幅度在一定范围内受刺激强度变化的影响。第3章血液-:名词解释in细胞比容:指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男:40%50% ;女:37%48% )红细胞沉降率:通常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来表示红细
10、胞沉降的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成年男性:0-15mm/h;成年女性:0-20mm/ho其数值可反映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大小。红细胞渗透脆性: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称为红细胞渗透脆性。正常人红细胞一般在0.42%的NaCI溶液中开始出现溶血在0.35% NaCI溶液中完全溶血。01浆晶体渗透压:由血浆中的无机盐、in葡萄糖、尿素等小分子晶体物质形成的渗透压。(占血浆渗透压的主要部分)inttt浆胶体渗透压:由血浆蛋白等大分子胶体物质形成的渗透压。(占血浆渗透压的很小部分)二:思考题1 .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生理作用有何不同?为什么?2 .简述各类白细胞的生理功能。-:名
11、词解释凝血因子: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凝血的物质统称为凝血因子。(Q液凝固:血液由流动状态变化胶冻状血块的过程。in(Q清:血液凝固后所析出的透明淡黄色液体。in凝集:若将血型不相容的两人的血滴放在玻片上混合,其中的红细胞聚集成簇,这种现象称 为凝集。凝集原:红细胞膜上特异性的抗原凝集素:与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对应的抗体二:思考题1简述血液:的基本过程,并指出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的主要异同点。血液凝固的三个基本步骤:(1)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形成;(2 )凝血酶形成;(3 )纤维蛋白形成。内源性激活途径:指完全依靠血浆内的凝血因子逐步使因子X激活从而发生凝血的途径。外源性激活途径:指依靠血管外组织释放
12、的因子III来参与因子X的激活从而发生凝血的途径。2、ABO血型系统分型的依据是什么?根据红细胞所含血型抗原,即凝集原的不同或有无,分为四型:红细胞膜只含A凝集原一A型;红细胞膜只含B凝集原一B型;红细胞膜含A、B两种凝集原一AB型;红细胞膜无A、B两种凝集原一。型。4、输血的基本原则是什么要求输同型血液,并经交叉配血试验,主侧、次侧均不凝集者方可输血。在紧急情况下,找 不到同型血液时,可按献血者的红细胞不被受血者血清所凝集的原则,即主侧不凝集者可允许少量、缓慢地输血。5、简述Rh血型的意义。Rh阴性:红细胞膜不含有D抗原;Rh阳性:红细胞膜含有D抗原。Rh血型系统的特点:人类血清中不存在与R
13、h抗原起反应的天然抗体,所以Rh阴性的受血者第一次接受Rh阳性的血液,不会发生凝集反应,第二次则有可能发生凝集反应。第4章循环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心率:单位时间内心脏搏动的次数。心输出量: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称每分输出量,简称心输出量,等于心率与博出量的乘积。左右两心室的输出量基本相等。博出量:一次心跳一侧心室射出的血液量,称每搏输出量,简称搏出量(Q压:血管内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in中心静脉压:指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青争脉的血压。约412 cmH2o ( 0.39 1.18kPa ) o中心静脉压的高低与IL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有关。1 .代偿间歇:当紧
14、接在期前兴奋之后的一次窦房结兴奋传到心室时,如果落在期前兴奋的有 效不应期内,则不能引起心事的兴奋和收缩,形成一次兴奋和收缩的缺失,必须等到再下一 次窦房结的兴奋传来时才能引起兴奋和收缩,这样在一次期前收缩时候往往会出现一段比较 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为窦性心律:异位心律: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当窦房结起搏功能减退或其下属的心房、房室结、希氏束、 左右束支或心室的兴奋性增高时,这些下属组织就要代替窦房结行使职权或抢夺心脏 跳动的领导权。由这些组织发出冲动所产生的心律称为异位心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心 律失常房室延搁:房室交界是兴奋由心房进入心室的唯一通道。房室交界区细胞传导速度缓慢,尤 以结区最慢,因而
15、占时较长(约0.1秒),这种现象称为房室延搁。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 使心房与心室不在同一时间进行收缩,有利于心室充盈及射血。心音:心动周期中,在胸壁所听到的声音心电图:反映了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电变化。基本理论:1.心室肌细胞和骨骼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有何异同?2、试述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发生原理。0期(去极化期):由Na +内流所引起。1期(快速复极化初期):由K+外流所引起。2期(平台期):Ca2+内流和K+外流的综合结果。3期(快速复极末期):K+外流。4期(静息期):离子泵活动使细胞内外各离子浓度得以恢复。动脉血压(1)搏出量:主要影响收缩压。(2 )心率:对舒张压影响较大
16、。(3)外周阻力:主要影响舒张压,舒张压高低反映外周阻力大小。(4)主动脉和大动脉 的弹性贮器作用(5 )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3、试述心肌兴奋性的周期变化。答:心肌细胞在一次兴奋过程中,其兴奋性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周期性变化,变现为对第二个 刺激的反应能力发生规律性的改变。这种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主要是由于膜电位的变化引起 离子通道的状态发生变化的结果。心肌细胞发生一次兴奋后其兴奋性的周期变化可分为以下 几个时期:1)有效不应期:心肌细胞在一次兴奋过程中,由0期开始到3期膜内电位复极到-60mV 的时期,无论给予多强刺激,均不能再次产生动作电位,这一时期称为有效不应期。由动作 电位的0期去极
17、开始到复极3期膜内电位达到-55mV称为绝对不应期,这段时间内,膜的 兴奋性完全丧失,无论给予多强的刺激,肌膜均不发生任何程度的去极化反应。由-55mV 继续恢复到约-60mV这段时间内,由于Na +通道刚开始复活,如给予强刺激可使少量Na + 通道开放,产生很小的局部去极化反应,但远没有恢复到可被激活的备用状态,故仍不能全 面去极化产生动作电位,此期称为局部反应期。2 )相对不应期:在有效不应期之后,心肌细胞膜电位由-60mV至lJ-80mV的时期内,用阈 上刺激可以引起动作电位,称为相对不应期。3 )超常期:相对不应期后,心肌膜电位由-80mV到-90mV的时期,这一时期,低于正常 阈值的
18、阈下刺激就可以使心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超常期后,袭击细胞复极化完毕,Na + 通道复活过程完成而进入正常备用状态,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兴奋性也恢复正常。4、心电图各波段代表什么意义?答:心电图反映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到和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电变化,而与心脏的机械收缩活 动无关。1 )P波:反映在左右两心房的去极化过程。2 ) QRS波群:反映左右两心室去极化过程的电位变化。3)T波:反映两心室的复极化过程。4 ) U波;U波升高常见于低血钾及心室肥厚,U波倒置可见于高血钾。5、心脏的有效泵血靠什么?答:心脏泵血功能的完成,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心脏节律性收缩和舒张而心室和心房及 动脉之间的压力差,形
19、成推动血液流动的动力。心脏内4套瓣膜的启闭控制着血流的方1 .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征?答:人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主要有三种,即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神经调节,是一种最重要的调节方式。它通过神经反射的过程,以反射弧为结构基础及感受 器感受刺激,传入神经将刺激信号传入神经中枢,中枢分析综合传入的信号,由传出神经将 指令传至效应器,改变相应效应器官的活动。特点:反应迅速,动作精确,但影响较局限短暂。体液调节,是指体内一些细胞能生成并分泌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后者体液运输,到全身的 组织细胞或某些特殊的组织细胞。通过作用与细胞上相应的受体对这些细胞的活动进行体调 节。特点
20、:是作用缓慢,但较为持久,作用范围广泛。m身调节,它是指内环境变化时,肌体的器官、细胞、组织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而产生 的适应性反应。自身调节可以协助维持生理功能的稳态。特点:是调节幅度小,且属于局部性的调节。2 .举例说明人体生理功能的神经调节是怎样实现的。以动脉压力感受反射为例:在生理情况下动脉血压是相对稳定的。当某种原因时的动脉 血压高于正常时,分布在主动脉弓和颈动脉窦的压力感受器就感受到这一变化,并将血压变 化转变为一定的神经冲动。后者通过传入神经纤维达到延髓的心血管中枢,心血管中枢对传 入的神经信号进行分析,然后通过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传出神经发出指令,改变心脏和血管 的活动。使血压
21、回到原先的水平。向。心脏泵血功能主要靠心室完成,包括两个方面:心室收缩完成射血过程;心室舒张完成 充盈过程。6,心室收缩和舒张由哪些时相组成?各有何特点。答:I .心室收缩期:包括等容收缩期、快速射血期和减慢射血期。(1)等容收缩期:产生第一心音。特点:室内压大幅度升高,且升高速率很快,瓣膜均关闭。这一时相持续0.05s左右。n房内压V室内压动脉压;n房室瓣关闭,半月瓣关闭;血液存于心室,心室容积不变(2 )快速射血期:特点:时间占射血期1/3左右,射血量占总射血量的2/3左右。持续0.1s左右。由于大量 血液进入主动脉,主动脉压相应增高。n房内压 动脉压;n房室瓣关闭,半月瓣开放;n血液由心
22、室快速射入动脉,约占总射血量的70%,心室容积迅速缩小。(3)减慢射血期:特点:时间占射血期2/3左右,约0.15s。心室内压和主动脉压都相应由峰值逐步下降。n室内压逐渐下降,略低于大动脉压,但仍高于房内压;房室瓣关闭,半月瓣开放。n血液继续由心室缓慢射入动脉,约占总射血量的30%,心室容积继续缩小。n .心室舒张期:分为等容舒张期、快速充盈期、减慢充盈期。(1)等容舒张期:产生第二心音。特点:心室内压急剧下降。房室瓣和动脉瓣均关闭,持续时间约0.06s0.08s。n房内压 室内压 室内压 出球小A 入球小A=()出球小A髓神短含肾素较多髓神长含肾素较少功能特点 尿液的生成尿液的浓缩和稀释2.
23、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有哪些?(-)滤过膜的面积及其通透性肾小球肾炎时,有效滤过面积减少,导致少尿甚至无尿;病理情况下,滤过膜上的负电荷减 少或消失,则造成蛋白尿。(二)有效滤过压1、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动脉血压变动于10.7 24Kpa范围内,肾小球滤过率基本保持 不变。超出这一范围,肾小球滤过率则随动脉血压降低或升高发生变化。2、肾小囊内压:正常情况下较稳定。当尿路阻塞或不畅时,囊内压升高,导致有效滤过压 减小,滤过率减低。3、血浆胶体渗透压:正常情况下较稳定。若全身血浆雷白浓度明显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 降低,因而有效滤过压增大,滤过率增加。如静脉快速大量滴注生理盐水。(三)肾血浆流量肾血浆流量增加时,滤过率增加;反之,滤过率减少。因为肾血浆流量增加时,肾小球毛 细血管内血浆胶体渗透压上升速度减慢,有滤过作用的毛细血管段加长,使肾小球滤过率增 加。3、大量静脉快速滴注生理盐水,尿量有何变化?为什么?I尿量会增多I大量静脉快速滴注生理盐水后,血浆蛋白被稀释,浓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