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单元达标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docx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单元达标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单元达标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单元达标检测(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通俗小说,应是以民间最喜爱的题材,以中国传统的艺术手法所写的,目前还不为纯文 学家和理论家所看重的小说。通俗小说是个相对概念,若要较为准确地把握通俗小说,不能不 与“纯文学”小说从整体上作一番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通俗小说与“纯文学”小说有着明显的区分。从两种小说的源流看,虽然共同发端于上 古神话,通俗小说却是沿着传说一口传历史一市人小说一说话一话本小说一通俗小说一脉发 展而趋于完善的,发展过程中通俗小说的文化积淀主要是世俗民众的奇趣、俗趣。“纯文学”
2、小说是沿着先秦散文一志人、志怪一唐人传奇一笔记小说、文言小说一脉发展而来,它的文 化积淀形式主要表现为文人墨客的雅趣、奇趣。从创作方法上看,“纯文学”小说选材具有 宽广性、典型性的特点,通俗小说则偏重于历史和现实生活中偶见的、特殊的、曲折的、新 奇的素材,选材面相对较窄,故而情节和人物多有似曾相识之感。“纯文学”小说不屑于程式 化,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注重文字的精美、结构的精巧、内涵的深刻,而情节不构成它的本 质特征。也就是说,“纯文学”小说不是靠故事情节的起伏跌宕、大起大落来媚悦读者的; 通俗小说则往往遵循传统模式、情节密集、悬念迭起,富有浓厚的戏剧性色彩,娱乐消遣性表 现得更为强烈。为增强
3、传播效果,通俗小说比较注重语言的通俗性,尽可能用村言俚语、浅近 易懂的具有那个时代特征的语言创作,但语言不构成它的本质特征。从创作动机看,“纯文学” 小说追求审美趣味的雅致,蕴藉含蓄地表达作者对人类、对社会乃至自然界的某些总是独特 而深刻的美学思考,因而“纯文学”小说能表现出鲜明的美文学风貌。而通俗小说主要是满 足和适应世俗大众的精神文化消费需要,并不看重对个人性灵的抒发,故而作者常常为某种 实利主义目的驱使,以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写出一些富有传奇性、趣味性的故事,因此通俗小 说表现出厚重的商品属性。从价值取向上看,“纯文学”小说常常流溢出理性的美感,具有塑 造人类灵魂、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意义。
4、而通俗小说有时能起到人生教科书的作用,但不具 有向社会提供启发性或隐喻性艺术形象的任务,它主要是弘扬以伦理道德为中心的通俗文化 和民族精神,表现人世间的道德美、人性美、世情美、风俗美。帝始与夷简谋,以张耆、夏竦皆太后所任用者也,悉罢之。(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过苏州苏舜钦东出盘门刮眼明,萧萧疏雨更阴晴。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万物盛衰天意在,一身羁苦俗人轻。无穷好景无缘住,旅棹区区暮亦行。注区区,形容旅途劳累困顿。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出句叙事,交代行踪和写景的观察点,以“刮眼明”突出景物给
5、人的感受;对句以“更” 体现景色和光线的变化。B.颔联两句均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得生动有情。绿色与白色鲜明对应,近与远层次分明,写出 了诗人在经过苏州时看到的美好景物。C.颈联两句看似各不相干,其实有着内在的联系,“天意在”隐含诗人随缘自适的旷达,“俗 人轻”流露出对自己身世遭遇的无奈。D.最后一联中,“无穷好景”与“无缘住”形成反差,构成主客观矛盾;“区区”和“暮亦行” 却具有反衬的意味,突出了人生的艰辛。15 .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出师表中,写诸葛亮出仕之前的愿望的句子是杜甫登高中,
6、写秋声肃杀,长江雄迈,从大处着眼写秋景的句子是白居易琵琶行中,写琵琶女埋藏在内心深处的怨愤情绪,在琵琶声停后的“无声”比 “有声”更能引起听者共鸣的句子是“,”。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 o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人讲述亲身经历或道听途说的故事,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艺术处理,让它们变成小说交给 读者。小说家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 的讲述目的。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呈现得更有意味。19世纪末期以来,小说家对小说故事 性的破坏
7、日趋强烈。这时,()o契诃夫曾经把那些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称为“耍弄蹩 脚花招”的人,但这种花招的大量出现也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一一他们要摆脱陈旧的故事模式 和 的戏剧冲突,甚至摆脱故事本身。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相提并论口耳相传深谋远虑虚张声势B.相提并论口传心授深思熟虑虚张声势C.混为一谈口传心授深谋远虑矫揉造作D.混为一谈口耳相传深思熟虑矫揉造作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小说家则通过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艺术处理,让它们变成小说,然后交给读者。B.小说家则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进行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
8、小说交给读者。C.小说家则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进行艺术处理,让它们变成小说,然后交给读者。D.小说家则通过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一个故事的好坏不仅看它的“成色”如何,更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B.一个故事的好坏不仅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更要看它的“成色”如何。C. 一个故事的好坏并不看它的“成色”如何,而是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D.一个故事的好坏并不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而是看它的“成色”如何。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9、。(6分)一个人不欢喜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一部 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耍当作一首诗看。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致。,对于小说、戏剧、散文学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 隔膜。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戏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 故事。所以他们看小说和戏剧,不问他们的艺术技巧,o 他们最爱读的小说不是描写内心生活或者社会真相的作品,而是福尔摩斯侦探案之类的 东西。21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 字。(5分)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的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前半 年完成全球组网。
10、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的规模最大、性能要求最高的卫星导航 系统,整个系统由55颗卫星构成,共同织成一张“天网可服务全球。将定位、导航、授时 等多种功能集于一体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实现实时厘米级的导航定位增强服务能力。四、写作(60分)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60分)拓展阅读视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 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2017年版)(教育部,2020年5月修订)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 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
11、、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2020年7月)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锤炼意志、健全人 格实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体育总局、教育部,2020年8月)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下周学校将举行全校家长会,学生会邀请你作为学生代表 在会上发言,主题是“如何适应新时代的人才培养要求”。请你完成一篇发言稿。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800字。答案全解全析1. c A.张冠李戴,“选材具有宽广性、典型
12、性”是“纯文学”小说的特点。B.根据文本可知, “唐人传奇”是“纯文学”小说发展的一种阶段性表现。D.“通俗小说有时向社会提供启发性和隐喻性艺术形象而纯文学小说则不能”理解错误,根据原文第2段末尾的文字 可知,“纯文学”小说“具有塑造人类灵魂、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意义”,而通俗小说“有时 能起到人生教科书的作用,但不具有向社会提供启发性或隐喻性艺术形象的任务”。2. A对研究的目的表述错误,应是“旨在阐明通俗小说的特点”。3.B由通俗小说的定义和特征可知,“心理时空、意识流、情节淡化等艺术手法”不适合通 俗小说的创作。4. A文章第6段说“主人公翠翠似乎已和泸溪城绒线铺里新一代的小翠融成一体”,
13、 据此可判断“泸溪城绒线铺里新一代的小翠”不是翠翠的原型。5. C A.无中生有,“这是因为赵开明的现状与沈从文的生活距离太远,无话可说”于文无据。B.强加因果,并且由原文第4段的相关内容可知,赵开明没有追求,他从来没有想过改变现状, 时间与鸦片烟已经毁了他。D. “愚弱”错,根据原文可知,沈从文想“改造这些人的狂热到 一件新的竞争方面去”。6.答案想要表现小人物在卑屈而痛苦的环境中的生命的呼喊。让人们感觉到对未来的 “惶恐”,重塑划龙船的精神,唤起民族雄强做人的意识。想要表现民族受压抑的痛苦和对未来的期待。想用一种温柔的笔调来描写爱情,使生命得到平衡。怀念远离自己的湘西 世界。(答出其中任意
14、三点即可)解析 本题要求概括沈从文创作边城的原因。仔细阅读文章,可以从文章和相关链接中 筛选出“一抹云雾遮住了沈从文的眼帘安于现状”“我们用什么方法,就可以使这些人 心中感觉到对明天的惶恐,且放弃过去对自然和平的态度,重新来一股劲儿,用划龙 船的精神活下去”“运用手中一支笔,继续写这片土地上的人生传奇,以唤起这个民族雄强做 人的意识喊出这个民族长期受压抑的痛苦,并寄期待于未来”“还要用一种温柔的笔调 来写爱情,写那种和我目前生活完全相反,而与我过去情感又十分相近的牧歌,方可望使生命 得到平衡”“我将把这个民族为历史所带走向一个不可知的命运中前进时,一些小人物在变 动中的忧患,与由于营养不足所产
15、生的活下去以及怎样活下去的观念和欲望,来作朴 素的叙述” “他(沈从文)怀念着他所远离的那片湘西的世界已经逐渐习惯了都市生活的 他却又心头梦里时时牵挂着那方世界直接表现在作品上的便是此时的边城”等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分条概括沈从文创作边城的原因即可。 7.B A. “代表了广大劳动人民普遍的悲惨命运”错误,主人公虽然地位卑下,但不是劳动人 民,而是官吏。C. “永无出头之日”说法绝对;“有力地鞭挞了俄国官场的黑暗”表述不准确, 应是“有力地鞭挞了俄国社会的黑暗”。D.“以人物对话贯穿全篇”错误,文章后半部分并 没有对话,主要是对主人公的心理描写。8 .答案 极富奴性,自轻自贱。写贺信时,极尽阿
16、谀之能事。虚伪,口是心非。一边给上 司写贺信,一边咒骂上司。心理阴暗。想通过偷、写告密信等卑劣手段改变命运。对现 实不满,满腹牢骚。一直在抱怨地位低、钱少、工作差。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找出文中描写涅维拉济莫夫的语句或段落;然后从这些语 句或段落中进行筛选、提炼;最后根据题目要求,先点明形象特征,后结合文本进行分析。9 .答案 艺术构思方面:首尾呼应,使结构严谨。环境描写方面:表现人物工作环境的恶 劣,表明其小人物的身份,也暗示了主人公内心充满不平的原因。人物形象方面:象征人物 命运,衬托人物形象,嶂螂生活在黑暗的角落里,卑微可怜,迷失方向,没有出路,其实就是主 人公命运的写照;拍打
17、嶂螂并把它烧掉,揭示了主人公内心的怨愤,丰富了人物形象的内涵。 解析 解答此题时,既要立足文本,又要高于文本。题目要求“探究螳螂在小说中的作用”, 可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思考。在探究内容方面的作用时,可从环境描写和人物形象等角度 入手。在组织答案时,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10 . B “还”应独立成句,交代吕夷简出使契丹后返回大宋的经历,故排除C、D两项;“权知” 是“代掌某官职”的意思,“权”和“知”不能分开,故排除A项。11 .D “朝廷对死去的平民”错,朝廷一般不会给予平民谥号。12 . B ”吕夷简调查后说这是中伤寇准,不予理睬”曲解文意,原文是“夷简日:准治下急, 是欲中伤准尔,宜勿
18、问,益徙之远方。”没有吕夷简调查的信息、;也不是他“不予理睬”, 而是他建议皇上“宜勿问”。13 .答案 隆冬拉船运输艰苦,应该等到河流逐渐解冻通航,再派士兵轮流运送。 皇帝开始与吕夷简谋划,因为张耆、夏竦都是太后所任用的人,皇帝都罢免了。 解析 挽运,拉船运输;以,用,此处可译为“让、派”;番,轮流。以,因为;者,的人;悉,全、都。参考译文吕夷简,字坦夫,先祖是莱州人。考中进土,补任绛州军事推官,逐渐迁升至大理寺丞。祥符年间,改任太常博士。当时京城大规模营建宫观,在南方砍伐木材。有关官吏要求按规定 期限集运木材,工匠徒役有至于死的,被诬陷成逃跑,(官府)收捕他们的妻子和儿女。吕夷简 请求皇帝
19、延缓劳役,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吕夷简又上言:“隆冬拉船运输艰苦,应该等到河 流逐渐解冻通航,再派士兵轮流运送。”真宗说:“看你的奏章,有为国爱民的志向啊。”提 升为刑部员外郎。寇准做了永兴判官,将罪犯施以薪刑并流放到湖南,道经京城,这些罪犯向 朝廷告发寇准,说他要谋反。吕夷简说:“寇准治理地方急峻,这是想中伤寇准而已应该置之 不理,把他们流放到更远的地方。”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吕夷简出使契丹,返回后,担任知 制诰。两川地区发生饥荒,吕夷简任安抚使,迁升为刑部郎中,兼任开封府知府。他治事认真、 有声望,皇帝在屏风上记下他的姓名,将要重用他。仁宗即位后,吕夷简晋升为右谏议大夫。 雷允恭擅自迁移永定
20、陵地,吕夷简查验处治,允恭被诛杀,吕夷简凭借给事中的身份任参知政 事,于是请求将祥符天书放在皇帝预筑的墓穴中。真宗附祭先祖宗庙,太后想和在宫中一样布 置平时的服饰玩物,用银罩覆盖牌位。吕夷简说:“这不足以报答先帝。”按照惯例,郊外祭 祀完毕,辅佐的大臣会得到升迁,吕夷简与同僚们都推辞了这件事,此后成为惯例。吕夷简迁 升尚书礼部侍郎,官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皇帝开始与吕夷简谋划,因为张耆、夏竦都是太后 所任用的人,都罢免了,皇帝退朝后告诉郭皇后。皇后说:“难道只有吕夷简不依附太后吗? 只不过他多计谋、善于应变罢了。”因此吕夷简也被罢为武胜军节度使。等到宣布制令时, 吕夷简正在朝会上领班,听到提名,
21、大原,不知原因。年中吕夷简复任宰相。不久,吕夷简患风 眩病,皇帝亲自写了诏书说:“古人说胡须可以治病,我剪掉胡须赏赐给你。”三年春,皇帝驾 临延和殿召见吕夷简,恩准他可以骑马到殿门外。吕夷简坚决请求退休,最后他以太尉的身份 退休,每月初一、十五参加朝会。吕夷简去世后,皇帝见到大臣们,流下了眼泪,说:“哪有像 吕夷简这样忧虑国家、忘记自己的人啊!”追赠他为太师、中书令,谥号文靖。14 . D “反衬”表述错误,“区区”和“暮亦行”应为“正衬”。15 .答案 对苏州美景的喜爱(赞美)、留恋之情。对自然变化和人生盛衰的坦然(达观) 态度。无惧世俗对自身轻视的不羁(或:不畏俗人对自身的轻视)o解析 本
22、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能力。诗歌的前两联抓住“疏雨”“绿杨”“白鹭” “近水远山”等意象,描写了细雨过后,河边绿杨枝叶茂盛,河面上一只只白鹭自由自在地游 弋的情景,无论是绿杨还是白鹭都是怡然自得的样子,表达了诗人对苏州美景的喜爱(赞美)、 留恋之情。诗人四方漂泊,不得安闲舒适,“一身羁苦俗人轻”一句是对世俗的讽刺,表达了 诗人无惧世俗对自身轻视的不羁。诗歌的最后一联的意思是可惜这无穷的美景无缘留住,客 船在黄昏时还匆匆远行,表现了诗人对美景的喜爱和留恋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 化和人生盛衰的坦然(达观)态度。16 .答案 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2)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
23、滚来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17 . D相提并论:把不同的或相差悬殊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多用于否定 式)。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这里强调的是不能把故事讲述 人与小说家等同,应用“混为一谈”。口传心授:通过口头讲述和心中领悟来传授。口耳相 传: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这里应是说“讲故事的人讲述亲身经历或道听途说的故事”给别 人听,并未强调心中领悟,应用“口耳相传”。深谋远虑:周密地计划,往长远里考虑。深思 熟虑:深入细致地考虑o这里强调的是讲述目的经过反复地思考,并非指周密地计划,应用“深 思熟虑”。矫揉造作:把弯的弄直,把直的弄弯,来制造器物。形容过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 第一 单元 达标 检测 解析 新人 必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