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教案.docx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0小石潭记1 .积累字词,理解文意,梳理文脉,熟读成诵。2 .把握作品作为典型游记的特点,学习抓住景物特征细致描摹的写法。3 .理解作品中的情感,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 .结合注释,理解文意,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和句式。2 .梳理文脉,背诵课文。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古代文化名人。长期的贬谪生活,使他的内心十分 郁闷,因此,他寄情山水,写下了著名的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他就是一一柳宗元。余 秋雨先生曾这样评价柳宗元:“灾难也给了他一份宁静,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自然相晤,与 自我对话。”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柳宗元,走进他的小石潭记。(板书文题)【设计意图】
2、在简单介绍写作背景、文章内容的同时,暗示作者情感,为学生学课文做背景、情感 铺垫;同时引用余秋雨的评述,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二、预习过关,初步感知1 .预学展示,走近作者2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习 1件曲 口二篁竹(huang)珊,环(pOi)?第!j (lie) 抵(chi ) 峨(kan)参差(cen ci) 怡然(yi) 俶尔(chi) 翕忽(xi) 寂寥(lido) 悄怆(qido) 幽邃(sui) 3. 示范朗读,读出节奏师:本文的句式灵活,以四字句为主,杂用三五七字句,造成参差错落的变化美,读 起来和谐流畅,极有韵味。请同学们根据朗读示范划分节奏,然后放声自由朗读,感受其 韵味
3、。(播放朗读示范音频,见本课“扫码听朗读”二维码)【设计意图】示范朗读使学生初步领略文章的文字美、情景美,帮助学生纠正自己朗读中的错误。三、疏通文意,积累词汇1 .疏通文意(1)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口头翻译,圈画出不能准确把握的词句。(2)提出疑难,全班答疑解惑,师明确。(生自主学习并进行交流,师明确)2 .积累词汇师生合作,积累重要的文言字词并分类归纳整理,做成资料卡片。资料卡片示例:臼深件出小古今异义:乃记之而去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崔氏二小生(古义:年轻人。今义:戏曲中生角的一种,扮演青年男子。) 一词多义:隹石以为底(介词,把)以以其境过清(介词,因为
4、)、卷石底以出(连词,相当于“而”) f水尤清冽(形容词,清澈)清1I以其境过清(形容词,凄清)词类活用: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F见小潭(名词作状语,向下) 心乐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倒装句:如鸣3M环(谓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如琼环鸣”)全石以为底(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以全石为底”)【设计意图】此环节引导学生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四、再读课文,梳理游踪1 .梳理游踪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本文的题目是“小石潭记”,请同学们说说这里的“记”是什么意思。预设“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这里是用来记游,说明本文是一篇游记。(
5、2)请同学们在文中标示出表明作者游踪变化的词句。说一说,作者是怎样描写发 现小石潭的经过及其周边景物的。预设表明游踪变化的词语:从小丘西行一下见小潭一潭中一潭西南而望一坐潭上 一记之而去。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使读者眼前逐一出现不同的景物: 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水声,由水声寻到小石潭,犹如跟随导游边移步,边观景,边听 讲解,富有画面感和动态感。到小石潭以后,又采用定点观察的方法,由近及远,写出了 小石潭及其周边景物的特点。师补充:“移步换景”是指不固定视点(即立足点和观察点),按照地点的转移和一定 的视角,把所看到的不同事物叙述出来。2 .布置作业(1)根据提示,熟读并背
6、诵课文。(2)整理、积累本课重点词句。【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在把握文体特征、梳理游踪线索的基础上背诵课文,记忆效果更佳。第2课时课时目标1 .把握作品作为典型游记的特点,学习抓住景物特征细致描摹的写法。2 .理解文中作者的情感,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教享过短一、精读品析师: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他也被后人誉为“刻画山水 的圣手”“游记散文的宗师”。他笔下的山水,风景如画。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小石潭那如 画的世界,一起去欣赏小石潭的美景。1 .欣赏小石潭的水柳宗元重点描写了小石潭的水,略写石、鱼、树、源流等四周环境,我们先一起来欣 赏小石潭的水。(1)请同学们找出课文
7、中写小石潭的水的句子。叵课(1 HI小闻水声,如鸣琳I环。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2)朗读这些句子,用一个字概括“水”的特点。预设清。(3)作者是如何表现潭水的清的?用了什么手法?(生讨论、回答,师点拨)预设 “闻水声,如鸣海I环”,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水声比作温I环撞击发出的声音, 写出了水声清脆悦耳的特点。“水尤清冽”从视觉上直接写了水的清。“全石以为底”,正 是因为水清,才能看到潭底是“全石”,这是从侧面写出了水清。“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 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这也是从侧面写水清。作者只描写了游鱼、阳光、 影子这几个具体景物
8、的静止和活动的画面,并没有直接写到水清,而是运用侧面描写的手 法,无处不在写水清。2 .自主赏析小石潭的其他景物也都各具特色,现在,请选择你感兴趣的一处景物,来和我们一起 分享吧!- I赏析方法: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处景物;朗读相关的语句;抓住重点字词品味景 物特点;分析描写方法。(生自主学习、交流,师点拨)预设 (1)小石潭的鱼“乐”:作者采用动、静相结合的手法,先描绘生动的画面, 再加上拟人化的手法。“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正面写鱼儿的数量、活动;“怡然不动”,先写鱼儿一动不动、憨态可掬,潭底石头上印着清晰的鱼影子,这是静止的画 面;“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忽然,一些鱼儿飞快地游往远
9、处,这是活动的画面。“似与游者相 乐”,这些鱼儿,又好像跟游人嬉乐,这是作者把自己游乐的心情加到鱼儿身上 好像鱼儿也像人 那样会感到快乐。(2)小石潭的石“奇”:潭是“全石以为底”,而且潭中露出的石头又都是那么姿态奇特, “为诋,为屿,为蟆,为岩”,这都突出了小石潭石的特点“奇”。(3)小石潭的树“美”:“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青”“翠”写其颜色,“蒙 络摇缀,参差披拂”写其形貌动态,生动地刻画了小石潭的树如I娜多姿、翠色欲滴的美。而古树翠蔓 的覆盖,使小石潭的全景富有清静感,仿佛是远离人间的仙境。(4)小石潭的源流“曲折”: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和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运用比喻 的修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石潭记 2020 2021 学年 部编版 语文 年级 下册 10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