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





《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 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案【教学目标】1 .理清文章内容,划分段落层次并概括。2 .明确说明对象、说明的中心内容,分析说明顺序。3 .比较这两篇文章在说明方法、语言等方面的异同。【教学重点】明确说明对象、说明的中心内容,分析说明顺序。【教学难点】从不同角度比较这两篇文章的异同。【教学方法】朗读、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导入一在距今约2.4亿年前到6 500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一 种奇异的爬行动物。它们与现代的蜥蜴有许多相似之处:身体表面覆 盖着鳞片,它们的后代是由卵孵化出来的。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它们 成为整个地球的主
2、宰。它们经历了气候较为温暖的三叠纪,食物丰富 的侏罗纪,充满了生存恐惧的白垩纪。人们给它们起了一个名字一一恐龙。6 500万年前,白垩纪的一 个早晨,草食性恐龙正在吃着美味的早餐,“轰”的一声巨响,一场 天翻地覆的大爆炸发生了,从此恐龙便慢慢地减少,直至最后灭绝。 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呢?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阿西莫夫笔下的科 普世界去寻求答案吧!(板书课题、作者)导入二庞大的恐龙家族曾称霸地球,那时世界上到处都有恐龙 的影子。然而到了 6 500万年前,称霸一时的恐龙却在地球上突然消 失,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阿西莫夫短文 两篇中的恐龙无处不有,一起探究恐龙灭绝的原因。(播放
3、PPT 中有关宇宙大爆炸的视频片段)二自主学习(一)预习检测检查“读读写写”预习情况,读准字音,理解词义。(二)初步感知1 .本文要说明的内容是什么【明确】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证明了 “板块构造” 理论的正确。2 .快速浏览课文,划分本文的结构。【明确】全文共15段,共分三部分,“总分总”的结构:第一部分(1):用一个科学观点引出说明内容。第二部分(214):阐述说明内容。第三部分(15):总结说明内容,结束全文。3 .明确说明顺序【明确】逻辑顺序。三合作探究1 .为什么说恐龙无处不有?【明确】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在南极发现一些骨骼 化石,而这些骨骼属于鸟臀目恐龙。在地球
4、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 恐龙化石。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 世界各地。2 .作者由恐龙化石的发现联想到什么问题?【明确】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恐龙是如何越过大 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3 .本文依据在一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证明了 “板块构造” 理论。4 .分析“板块构造”理论推断思路:【明确】南极发现恐龙化石,恐龙遍布世界各地一一恐龙并不适 应南极气候,且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一一大陆在漂移而不 是恐龙在迁移一一提出大陆“板块构造”理论一一“泛大陆”形成时, 所有陆地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中,适合恐龙生活一一后“泛大陆” 分裂成四部分,每一块大陆都携带着
5、自己的恐龙而去一一现在每个大 陆都有自己的恐龙化石。5 .“板块构造”理论的依据是什么?【明确】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缓慢运动的 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 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个板块下面俯冲。6 .“泛大陆”是怎样形成的?【明确】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 成的,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板块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每 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 要陆地构成,这就是“泛大陆”。7 .课文说明的对象涉及一地质学和生物学两个学科。从中我们 明白一个道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
6、域的 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8 .说明方法:第2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怎样的作用?【明确】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在南极海 岸附近发现恐龙化石令人信服,同时也为下文提出问题做了铺垫。四精讲细读(一)品读课文,赏析语言1 .比较下面两句话与原文的区别,说说哪个表达效果好。(1)板块上有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 大陆也一起运动。原文: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 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明确】原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比改文生动形象。(2)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破裂了。原文: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
7、裂的迹 象。【明确】原文说明这个泛大陆现在仍很牢固,只是出现一点要破 裂的征兆、迹象,并非已开始破裂。改后不符合科学实际。2 .第6段中“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这句话中 的“漂移”与“迁移”能否互换?为什么?【明确】不能互换。因为“漂移”是指无生命的东西借助外力移 动,“迁移”是指有生命的东西有目的地朝某一个地方去,换了以后 就不准确了。(二)主旨探究: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明确】“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 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小结:本文根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证明了 “板块构造” 的理论。文章说明了不同科学领域的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阿西莫夫 短文 一等奖 创新 教学 设计 统编 语文 年级 下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