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13课《读书:目的和前提》配套练习题(带答案解析).docx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13课《读书:目的和前提》配套练习题(带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13课《读书:目的和前提》配套练习题(带答案解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13课读书:的和前提配套练习题(带答案解析)课前自主预习B作者简介生平赫尔曼黑塞(18771962),出生在德国,1919年迁居瑞士,1923年入瑞 士籍。黑塞一生曾获多种文学荣誉,比较重要的有:冯泰纳奖、诺贝尔奖、 歌德奖。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5岁。作品评价代表作有在轮下荒原狼彼得卡门青东方之旅玻璃球游戏 等。其中荒原狼于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黑塞爱好音乐和绘画,他的诗有很多充满了浪漫气息,以至被人称为“德 国浪漫派最后的一个骑士”。a语基情境1.辨析语境,给加点字注音。(1)他近几天犯了牙疼的毛病,吃牛肉是嚼()不动的,只能喝粥,而且还得慢慢咀嚼 ()。
2、(2)如果你的家庭实在困难,可以向老板先索要()一部分工资,但千万不可以武力相 要()挟。答案(l)jiao jue (2)yao yao2 .辨析语境,选用词语。(1)他们经常出入超市这种地方,对里面的商品再不过了,超市经理是他们多年的朋友。(熟悉熟识)(2)阳刚之气、担当精神,体现于内在的、精神的境界。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男性气质,关键要塑造一种有勇气、有担当的内在品格,形成包容、开放的现代风度, 培养守法律、有的行为习惯。(教养修养涵养)(3)如果距离远了,空空导弹比弹道导弹慢得多,只能在屁股后面追,那必然是“蛤蟆撵 兔子”,越追越远,只有的份了。(望洋兴叹 鞭长莫及)答案(1)熟悉熟识(2
3、)修养涵养教养(3)鞭长莫及望洋兴叹解析(1) “熟悉”指知道得很清楚,语意较重,可用于具体的人或物,也可用于抽象的 事物。“熟识”指对某人认识得比较久或对某种事物了解得比较透彻,语意较轻,多用于具 体的人或有形的物。(2)三者的区别:第一,行为不同。“教养”主要指个人身上所表现出来 的通过教育而养成的某些道德的、文明的或规范的精神或物质行为;“涵养”主要是指一个 人能够有效地控制自己某种情绪的精神行为;而“修养”则是表现出一个人具有某些综合素 质的各种行为。第二,侧重点不同。“教养”和“修养”既有精神的行为又有物质的行为, 而“涵养”比较偏重于精神的行为。第三,表现不同。“教养”和“涵养”更
4、多地表现为一 个人的外在方面;而“修养”更多地表现为一个人的内在方面。第四,内容不同。“教养” 比较多地同个人身上的道德水准、文明举止相联系;“涵养”更多地是同个人的心理素质、 各种情绪相联系;而“修养”则同个人身上的所有综合素质相联系。(3)鞭长莫及:指虽然鞭 子很长,但总不能打到马肚子上;比喻距离太远而无能为力。望洋兴叹:指在伟大的事物面 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量不够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鞭长莫及” 强调表示距离远,管辖、干涉的力量达不到;“望洋兴叹”强调因实力与对方相差甚远而感 到无奈。3 .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的正误,并说明理由。(1)美国国务卿尔布赖特的中东
5、之行,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美伊之间的矛盾,海湾地区不会 一劳永逸。() 解释:(2)美国人虽然跟日本是盟友,但对他们也并非毫无防范之心。美国人对日本侦察卫星的 性能与弱点知道得了如指掌,却从来不愿意提供这方面的援助。() 解释:(3)经过高中三年的努力学习,理科成绩优秀喜欢航天专业的李楠考上了北航,文科成绩 过人的孙博到人大读了新闻系,这也算各得其所了。() 解释:(4)记忆中母亲那抑扬顿挫、温柔悦耳的声音,甚至连厨房里飘出来的葱花炸锅的香味儿, 都令人心驰神往。() 解释:答案(1)X 一劳永逸: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可以不再费力了;形容劳苦一 次,可望永远安宁。用这个成语来说“局势”,显
6、然主谓搭配不当,因为“局势”是说政治、 军事等方面在一个时期内的发展情况,它决不可能一劳永逸”的。(2)X 了如指掌:清楚得好像看自己的手掌一样,形容对事物的了解非常透彻。成语中 与前面的“知道”重复。(3)V各得其所: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 使用正确。(4)7心驰神往:心神奔向所向往的事物,形容一心向往。使用正确。课堂任务学习1 .说说下列句子的含意。(1)它的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2)真正的教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既是完成同时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又从不停 歇,永远都在半道上,与宇宙共振,于永恒中生存。我的答案:答案(1)黑塞认为“真
7、正的教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又说教养就是对精神和心灵 完善的追求。他认为真正的教养不应当追求功利,而是为了 “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具 体的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说的提高某种能力和本领。从人的生存来讲,本领和能力固然重要, 但提高是生存的手段,而教养是生存的境界。2 2) “真正的教养”“永远都在半道上”,也就是说,它是一个努力的过程,是动态的呈 现。“既是完成同时又是激励”是说上一个目标是下一个目标的动力。“真正的教养”是“与 宇宙共振,于永恒中生存”的,永远不会消失,也永远不会停止,因此,人应当具有终身学 习的追求。3 .为什么黑塞认为“获得教养必须以个性或人格的追求为前提”?我的答案
8、:答案作者的这一见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文章指出读书是心灵的追求,这个追求 必须有对文明的热爱,有对知识的敬重。之所以提出这一问题,是作者看到生活中存在着许 多诱惑,存在着轻视读书的现象,而即使是热爱学习的人,对读书的作用也会有误解。(最后 一段中,作者特别指出“为数甚多的年轻人”轻视读书的倾向。)作者建议读书应该从基础阅 读开始,在提高能力的同时要提高阅读的层次,因为读流行文学无法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教养。 他认为一些人对阅读杰作不愿意花力气、下功夫,是没能正确认识读书的目的,没有认识到 自我修养的追求,因而也不会发现杰作的价值。4 .作者认为阅读不在于数量,说“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
9、仍然不失为真正的 读书人”,作者倡导的是一种什么样的读书观?为什么通过读书获得教养要和“个性”“人 格”联系在一起?我的答案:答案 作者的读书观:不追求数量的多少,更在乎“爱的阅读” “敬重知识”和“心的 教养”,因为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教养,只有“用心”,阅读效率才能得到提高。在具体 的阅读方法上,作者主张“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没有这个前提,教养在一 定意义上便落了空,纵然能积累某些知识,却不会产生爱和生命。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 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读书:目的和前提 部编版高一 语文 上册 13 读书 目的 前提 配套 练习题 答案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