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红烛 教案1.docx
《2-2 红烛 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2 红烛 教案1.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红烛【教学目标】1 .了解闻一多的代表作品、贡献及诗歌特点。2 .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诗人的炽热的爱国之情。3 .抓住意象解读诗歌内涵及揣摩这些独特的意象营造的意境,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4 ,背诵诗歌。【重点难点】L教学重点:理解“红烛”这一意象的精神内涵。2.教学难点:理解诗人献身祖国、甘愿自我牺牲的的爱国精神。【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下面这四句诗中所说的诗人是谁?一诗一文一烟斗,一个脊梁一声吼。一画一印一全集,一代英豪一红烛。【明确】诗人:闻一多二、知人论世 知人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 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 黄冈市,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
2、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新月派 代表诗人和学者。他致力于研究新诗格律化的理论,在论文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 美”主张,他要求新诗具有“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辞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 的匀称和句的均齐)著有诗集红烛(1923)、死水(1928)。学术著作有古典新义楚辞校补神 话与诗唐诗杂论等。闻一多的主要著作收在闻一多全集共4册8集。 论世一一红烛闻一多创作了两部诗集,一部是死水,另一部是红烛。诗集红烛由诗人在清 华和美国两个时期的作品组成既反映了当时青年知识分子不满现实的思想情绪,更表现了诗 人希望献身艺术、报效祖国的理想;既反映了诗人对西方社会的失望和愤恨,更表现了
3、诗人 炽热的爱国思乡之情,同时,既有对爱情、对自然的歌颂和赞美,也有对前途感到渺茫的感 伤和哀怨。这首诗写于1923年。诗人准备出版自己的第一部诗集,在回顾自己数年来的理想探索 历程和诗作成就时,写下了这首名诗红烛,将它作为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而1923年9月出版的这个集子又系诗人公开刊行的第一部诗集,由此可知该诗在闻一 多诗歌艺术生涯中的奠基性地位。闻一多正是从红烛时代起步,走上了一位现代诗人的 创作道路。 常识速递一一新月派新月派: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该诗派大体上以 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 主要
4、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等。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 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 海,这是后期新月派。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 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 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与诗的形式格律化,为了实现这一理论原则, 新月派诗人在诗歌艺术上做了有益的尝试,首先是客观抒情诗的创作,即变“直抒胸臆”的 抒情方式为主观情愫的客观对象化。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 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四、预习检测
5、(1)读文正音慰藉(wei jie)耕耘(geng yiin)(2)朗诵指导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朗读,结束后教师指导朗读技巧,并带领学生再次朗读。红烛啊!语调深沉,饱满,上场不误,不误!两个相同的句式读出区别,后一个要更强调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一一注意断在“要”字后面,“烧”与“光”为重音这正是自然的方法。“正是”后断开,重音强调五、研读文本 讨论交流从诗歌题材的特点看,这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这种诗有什么特点?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对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咏物诗 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 寄托了一定的感情,或流露出自己的
6、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 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托物言志点拨:托物言志,像我们学过的爱莲说白杨礼赞。托物言志是诗词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 起兴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比如诗人闻一多在红烛一诗中托物言志,通过赞美红烛精神,表达了自己献身祖国、 勇于自我牺牲的爱国主义情怀。 研读诗歌L李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放在开头,有什么作用?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全诗的引子,诗的主体部分就是扣住灰与泪(自焚与 流泪)分两层来展开抒情的。2 .开头“红烛啊”贯穿全诗,这用什么修辞?对全诗有什么作用
7、?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局部复沓吟咏,形成诗节的排比,便于倾诉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 是全诗抒情的中心和总纲。3 .自读2、3节,先说红烛“一误再误”,后又写“不误不误”是不是矛盾?这两节诗,诗人用设问手法,自问自答,生动的表现了一个思考觉悟的过程。“不误,不误”采用反复的手法,否定语气更加强烈。前后两种截然相反的回答,表明 了诗人的醒悟,包含着诗人对先前自作聪明的惭愧,也有力地表现了 “红烛”精神的可贵,表现了诗人对“红烛”精神的敬仰。4 .怎样理解第4节“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 ?是诗人对红烛的殷殷寄语,也是诗人的自勉自励。诗人借着红烛的形象激励自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2 红烛 教案1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