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8年哈尔滨市第三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 .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 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2 .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 .请按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4 .请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无破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一3题。
2、以生态文明视角发现乡村的价值看待乡村,人们习惯用工业文明的视角,也就是以工业化、城市化标准衡量乡村,最常见的评价指 标是规模效益。在这样的视角下,乡村的生产和消费似乎都变得不“经济”,也无法成为人们获取经济利益 的场域。因此,在一些人看来,乡村只能依附于城市。然而,当我们换个评价体系,以生态文明的视角看 待乡村时,就会发现它在现代社会的独特价值。事实上,跳出依附视角就能发现,乡村文明以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为基础,无论是生产方式、生活 方式,还是信仰与习俗,都维系着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乡村完全可以发展可循环利用的智慧农业, 而不是依靠化肥、农药、除草剂伤害环境或“有水快流”的掠夺性农业。乡村
3、生活,也可以相对超脱“时 间就是金钱”的经济属性,寻求与大自然更合拍的生活节奏,缔造有利于生态、生活和生命健康的生活状 态。更重要的是,乡村具有传统文化的保存功能,可以成为刻板都市生活的精神后花园。如果说,工业文明理念让人们更注重生产结果,更追求财富,生态文明理念则给予生产和生活过程 同等重视,因而更能发掘生命的意义,洞察生活的幸福。现在乡村建设的问题,不少是因为人们习惯于把 城市文明机械地移植到乡村,诸如“用城市建设的思路改造乡村”“就地城市化”等想法,其实是把城市问 题复制到了乡村,甚至用一个存在问题的模式替代了乡村最美好的东西。比如,把城市的垃圾处置方式移植到乡村后,乡村生产与生活之间的
4、有机循环被消灭了。在乡村, 农民生产的绝大多数东西都可以得到有效的综合利用,生活垃圾以及动物的粪便,更可以变成有机肥回到 农田。可惜,这一有机循环文化在错误的理念支配下被消灭了,于是出现了秸秆焚烧、动物粪便污染以及松江田赋中/令民包纳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克敬目光敏锐。任检校一职时,行省指派他去调查徽州人汪俊告发谋反一事,他很快察觉汪俊的状词不实,汪俊后悔,后来在要对簿公堂前服毒自杀。B.王克敬心系百姓。担任绍兴路总官时,郡中计算人口强制征收盐,百姓们深受其苦,于是王克敬就上奏章,减免了百姓们要缴纳的盐额五千引。C.王克敬体恤海商。行省要求他对
5、货物收税和没收违背规定的货物,他认为商人事 出有因,情有可原,于是据实向朝廷上报,商人们对他非常感激。D.王克敬遇事果断。当岭海爆发叛乱时,朝廷调戍兵征讨,恰逢行省缺少军事官员, 他无暇顾及汉人不得参与军政的旧例,调动士兵前去平乱。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有军士陷于倭者,至是从至中国,诉于克敬,愿还本乡。(5分)译:(2)鄱阳距省千里,比待命,民且死,彼为仁而吾罪之,顾不自愧耶?(5分)译:(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寄隐居士谢逸先生骨相不封侯,卜居但得林塘幽。家藏玉唾几千卷,手校韦编三十秋。相知四海孰青眼,高卧
6、一庵今白头。襄阳耆旧节独苦,只有庞公不入州。【注】谢逸:字无逸,屡举进士不第,隐居乡间,博学工文辞。玉唾:珍贵的书籍。襄阳耆旧,泛 指襄阳的隐士。庞公:庞德公,后汉襄阳人,居觇山南,未曾入城市。14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本诗开篇便写出了先生因自己“薄禄相”而未被封侯,无奈之下,只得选择隐居山林,语句中隐隐 透露出作者些许不得志的情味。B.本诗第二联描绘精致,对仗谨严,特别是数词的选用,很具代表性,体现先生藏书之富、研学之久, 突出其隐居生活的鲜明特征。C.本诗第三联告诉我们,虽然先生四海之内不乏相知之辈,但他们境界追求大多不会像先生一样,他 们没有选择“高卧
7、一庵”的生活。D.本诗结尾两句描述了襄阳隐土的节操志向,他们为了高尚的品节志向苦苦坚守,庞德公是他们中的 典型代表。E.本诗语言朴素,表达简妙,写先生隐居,又不拘泥,有联想,有拓展,表面上“寄隐居土”,其实, 也寄寓了作者自己的心志。15 .作者对先生隐居山林后的哪些表现怀有钦佩之情?请结合全诗加以概括分析。(6分)答:(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 ”两句与杜甫望 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2)逍遥游中写了人生应该达到的三种境界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
8、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贝多芬第七交响乐旋律优美庄重却处理得哀而不伤,在略带伤感的曲调中, 低音的弦乐旋律部分随着音乐的前进不断积蓄着力量。何先生西洋油画的功底非常深厚,对中国画的春秋笔法也十分熟稔,寥寥几笔, 一个鲜活的形象便跃然纸上。和煦的春风带来生机盎然的季节,社团的招新活动再次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男女学生纷至沓来,踊跃报名。 凌南区虽地域狭窄,物产匮乏,但由于大力开发绿色农业,弹丸之地,拓出了发 展的大空间。面对当前微信圈信息传播混乱和失实的现状,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些信息发布者推波助澜、见风是雨的炒作力可谓登峰造极。 在老张夫妇金婚酒宴上,好友老李说,五十年风风雨雨一起走过,感情
9、始终如一,可谓白头如新。 A. B. C. D.18.下列句子中表意明确且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日益完善的今天,任何逾越法律界限之外的违法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不能存有侥幸心理。B.叙利亚外交部14日发表声明说,叙政府强烈谴责美国、英国和法国对叙发动导弹袭击的做法,认为此举将加剧世界局势的紧张状况。C.虽然教育不断改革,但教育领域仍存在着各种问题,因此媒体指责教师师德沦丧敷衍教学的行为是极不负责任的。D.把海南建成自由贸易港,不仅是落实我国在整个新时期对外开放总体战略需要,也是海南省自身发展的需要。19.下列各句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A.请假条:亲爱的老
10、师,我身体偶染贵恙,不能参加今天的升旗仪式,特向您请假。B.求职信:本人获悉贵公司欲招聘业务员,特写此求职信毛遂自荐,请速与我洽谈。C.邀请函:我校戏剧社于本周五举办戏剧节汇报演出,诚邀各位嘉宾莅临指导为盼。D.倡议书:在5 15国际家庭日到来之际,学生会倡议大家热爱家人,传递好家风。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右图是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标志。,包裹着它的是密密麻麻的碳纤维。图标提醒人们:人类正被热碳所笼罩,也就是说 。它呼吁我们达成共识, 。COP15 COPENHAGEN21 .下面语段在表达上有三处不同
11、类型的逻辑错误,请参考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逻辑错误。(5分)5月8日是世界微笑日。微笑沟通着人们的情感,所谓“一笑泯恩仇”就是说微笑能化解人们之间的 恩与仇。微笑,因为体现的都是亲切友善的情感,所以往往比言语更真实、更富魅力。面露平和欢愉的微 笑,说明心情愉快,充实满足,乐观向上。可以说,只有有微笑的人生才能趋于幸福,只有有微笑的社会 才会更加和谐。不合事理(否定失当):人们之间的“恩力不应该被化解;: ;(2 分): o (3 分)四、写作(60分)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最近,美团收购摩拜单车,摩拜创始人令许多创业者津津乐道。其中最具话题性的是一篇名为摩拜 创始人套
12、现15亿: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的文章。“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击中了人们心中绷得 最紧的那根弦。看看“别人的成功”,再看看“你的平凡”,是不是有种被同龄人打倒在地、被抛弃了的挫 败感?而韩寒在微博上写文抨击:“成功的定义绝不只是套现几亿十几亿。身价千亿的首富,面对一个园丁、 一个美编、一个程序员,都不存在抛弃不抛弃的关系,时代里不同人就是有着不同的分工和命运,也各有 不同的成功”当下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同龄人焦虑”似乎已成为我们的标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 明确观点并阐述理由;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垃圾收集、运输、填埋等问题。乡村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以
13、生态文明的理念去理解,乡村像是一座尘封的宝库。怀着一颗敬畏的心 去对待它、体会它,就会发现其中不可替代的价值。1992年,1575名科学家曾发表了一份世界科学家对 人类的警告,开头就说:“人类和自然正走上一条相互抵触的道路。”这正与工业时代的过度索取有关。生态文明视角下的乡村,承载了中国传统中“天人合一”的生活哲学,始终哺育着田园牧歌式的生 活理想。农民的明哲适度,似乎是永恒的。乡村的自然、自足、自养、自乐,是乡村生活的最大魅力;顺 应自然、有限利用资源、可持续发展以及智慧产业,则是乡村的最大财富。因此,新型的城乡关系,一定 是尊重城乡差异基础上的互补关系。而美丽乡村建设,也正是要把乡村建设得
14、更像乡村,而不是用城市替 代乡村,或在乡村复制城市。(作者系中国农业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文章有删改)1.下列关于“生态文明视角下乡村的价值”的阐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乡村文明以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为基础,在各方面都维系着人与环境、人与自然 的和谐。B.乡村可以发展可循环利用的智慧农业,以此改进依靠化肥、农药、除草剂的掠夺 性农业。C.乡村生活,也可以超脱“时间就是金钱”的经济属性,缔造与大自然一样慢的生 活节奏。D.农民的明哲适度似乎永恒,乡村的自然、自足、自养、自乐,应是乡村生活的最 大魅力。2 .下列关于文章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段先从
15、反面指出以工业文明视角看待乡村的偏颇,再正面提出观点,自然而 令人信服。B.第三段先将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的理念进行了比较,之后指出了目前乡村建设存 在的问题。C.第四段承接第三段,举例论证了若违背有机循环的文化理念会使乡村出现生态灾 难的观点。D.第五段引用科学家们“对人类的警告”,旨在说明工业时代的过度索取也会影响 乡村文明。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我们不再只用规模效益的指标衡量乡村,那么或许会发现乡村在现代社会的 独特价值。8. 一旦乡村具有的保存传统文化的功能丧失,那么刻板的都市生活就丧失了它的精 神后花园。C.因为人们习惯于把城市文明机械地移
16、植到乡村,所以常常把城市存在的问题也复 制到乡村。D.建设美丽乡村,应该把乡村建设得更像乡村,而不是在乡村复制城市,或用城市 替代乡村。(-)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一6题。古镇陶心杨安鸿路过铜川王益区时,听说附近有个村落因“陶炉陈列”得名,且是耀州窑唯一尚在制瓷的旧址。耀 州瓷曾伴随驼铃走向世界,不看看,我觉得是一种遗憾。站在城顶远眺,入镇一条小路,忽下忽上、忽左 忽右,路一边住人家,路那一边,平平的房顶,高高的烟囱。窑上叠窑,人家上有人家,是古镇建筑的风 格和特色。当时叫我极惊诧的,却是古镇的颜色。夏日的陈炉,不缺郁郁蓊蓊的绿色。可我感觉,有红地毯铺在地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第三 第三次 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