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五课《无言之美》同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五课《无言之美》同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五课《无言之美》同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五课无言之美同步练习题一部编版(含答案)(满分:70分 时间:45分钟)一、积累与运用(42分)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8分)就文学说,诗词比散文的弹性大;换句话说,诗词比散文所含的无言之美更丰富。散文是尽量流露的, 愈发挥尽至,愈见其妙。诗词是要含X。()暗示,好像靠近,又好像疏远,才能引入人胜。现在一般研究文学的人都偏重散文尤其是小说,对于诗词很倏忽。这件事实可以证明一般人文学欣赏力很薄()* 弱。(节选自朱光潜无言之美)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含X。()薄()弱(2)找出并改正文中的两个错别字。改为改为(3)根据文中划线句,写出相应的成语:。
2、(4) “诗词比散文的弹性大”,根据语段“弹性”指的是“”。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或者我们问得再直接一点。(径直,爽快,不绕弯子) B.但是要想明了无言的意蕴,宜从美术观点去研究。(这里专指绘画) C.和情绪意旨所附丽的语言,都要尽善尽美。(附着,依附) D.我们精神上就有一种沉默渊穆和平愉快的景象。(这里指极其美好)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正是清风送爽之时,那乐声穿林渡水而来,自然使人心旷神怡。 B.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严肃认真,不能轻描淡写走过场。 C.一场春雨过后,校园里的柳树冒出一片新绿,栩栩如生,让人不觉而生盎然之感。 D
3、.每一个信手拈来的从容,莫不来自厚积薄发的沉淀。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古人祭祀的土地神是“社”,谷神是“稷”,后来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B.序是古代一种介绍书的内容的文体,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1 . “听得见的声调固然幽美,听不见的声调尤其幽美。”这是一个并列关系的复句。2 . “所谓怒目,便是流露;所谓低眉,便是含蓄” 一句中的分号应改为句号。5 .判断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4分)(1)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是缥缈无踪的。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言是有限的,意 是无限的。()(2)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末二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也没有说出诗人的
4、心绪,然而一种凄 凉惜别的神情自然流露于言语之外。()(3)世界上一切事物不都像这流水时常变化不尽吗?()6 .指出下列句子采用的论证方法。(3分)(1)著名英国诗人济慈在希腊花瓶歌也说,“听得见的声调固然幽美,听不见的声调尤其幽美”,也 是说同样道理。()(2)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末二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也没有说出诗人的心绪,然而一种凄 凉惜别的神情自然流露于言语之外。()(3)中国有一句谚语说:“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 ()7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人们在生活中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过重的负担会让人疲惫不堪。只有卸下自己身上过重的负担,将压力释放,才能享
5、受生活中的诗意。在美妙的意境中,人们不仅能感受到艺术的美,而且还能感悟到人生的哲理。 在喧嚣匆忙的世界里,我们也需要凡事留有余地,需要给生活留白。中国画中常常留出大大小小的、各式各样的空白,显示出丰富而美妙的意境。留白,是中国画的一种布局。它既是一种艺术的美,又是一种人生的智慧。A.B.C.D.8 .下面句子表达的道理与本文阐述的“无言之美”的道理无关的一项是()(2分)A.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8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C.三缄其口。D.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9 .下列观点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陈子昂幽州台怀古“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
6、泪下! ”用语浅白直露, 没有含蓄深远的余味。B.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与对它的演绎一样都是言不达意,但相比之下,前者稍有内涵。C.钱起“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和杜甫“悲笳数声动,壮土惨不骄”都是情感自然流露于言语之 外,有异曲同工之妙。D.文中列举诗词中“言不尽意”的例子,意在说明文学作品的语言简单而含蓄,并不以尽量表现为可贵。 10.填空。(5分)(1)无言之美选自朱光潜美学文集,作者朱光潜,安徽桐城人,家、翻译家家,主要作 品有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等。(2) ,好风与之俱。(陶渊明读山海经)(3)落日照大旗,o (杜甫后出塞)(4)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11.学完
7、本文后,某校九(2)班举行了 “丰富的无言之美”主题活动,各小组以“诗词之美”和“雕塑之 美”为主题展开活动,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8分)【诗词之美】(1)根据诗歌内容,下面诗句空缺处应填入哪一词语?为什么? (2分)劳劳亭李白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青。(A.松枝B.柳条)(2)为配合此次活动,班级计划举办一次古诗文朗诵大赛。明明同学为配合大赛宣传写了一副对联,现已 完成上联,请你补充下联。(2分)上联:读诗文传承国学下联:【雕塑之美】(3)下面是某小组搜集整理的资料,其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帮助修改。(4分)众所周知,爱神维纳斯的雕塑是断臂的。甲从雕像被发现的第一天起,就被公认
8、为是迄今为止希腊 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她端庄秀丽,体态丰腴,美丽的椭圆形面庞,希腊式挺直的鼻梁,平坦的前额和 丰满的下巴,平静的面容,流露出希腊雕塑艺术鼎盛时期沿袭下来的理想化传统。乙她的嘴角上略带笑 容,却含而不露,给人以矜持而富有智慧。人们似乎可以感到,女神的心情非常平静,没有半点的娇艳和 羞怯,只有纯洁与典雅。甲处画线句中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应把“”与“”调换位置。乙处画线句中存在成分残缺的问题,应在“”后加“”。二、阅读理解(2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5分)谈美感教育朱光潜世间事物有真善美三种不同的价值,人类心理有知情意三种不同的活动。这三种心理活动恰和三种事 物相应。真
9、关于知,善关于意,美关于情。人能知,就有好奇心,就要求知,辨别真伪,寻求真理。人能发意志, 就要趋善避恶,造就人生幸福。人能动情感,就爱美、喜欢创造艺术,欣赏人生自然中的美妙境界。真善美具 备,人生才完美。人好比一棵花草,根茎枝叶花实都得到和谐发展,才繁茂有生气。教育的功用就在顺应人类求真、向善、爱美的天性,使人在这三方面得到调和的发展,以达到完美的 生活。于是有智育、德育、美育。智育叫人研究学问,求知识,寻真理;德育叫人培养良善品格,学做人处世 的方法和道理;美育叫人创造艺术,欣赏艺术与自然,在人生世相中寻出丰富的兴趣。只顾求知而不顾其他的 人是书虫,只讲道德而不顾其他的人是迂腐的清教徒,只
10、顾爱美而不顾其他的人是颓废的享受主义者。这三 种人都非全人而是精神方面的跛子。美感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的重要我们的古代儒家是知道的,儒家教育重诗重礼乐。诗、礼、乐可 以说都属于美感教育。诗与乐相关,目的在怡情养性,养成内心的和谐;礼重仪节,目的在使行为仪表规范,养 成生活上的秩序。内具和谐而外具秩序的生活,从伦理观点看,是最善的;从美感观点看,也是最美的。这就 高于柏拉图和托尔斯泰诸人,因为他们误认为美育妨碍德育,儒家则认定美育为德育的必由之径。道德并非 陈腐条文的遵守,而是至性真情的流露。善与美不但不相冲突,到最高境界其实是一回事。我们通常把自己囿在习惯所画成的狭小圈套里,让它把眼界“蔽”
11、着,使我们对它以外的世界都视而 不见,听而不闻。诗人和艺术家所以超过我们一般人者就在情感比较真挚,感觉比较锐敏,观察比较深刻,想 象比较丰富。我们“见”不着的他们“见”得着,并且他们“见”得到就说得出。像一位英国诗人所说的, 他们“借他们的眼睛给我们看“ O这种眼界的解放给我们不少的生命力量,让我们觉得人生有意义、有价值,值得活下去。许多人嫌生 活烦闷无聊,原因就在缺乏美感修养,见不着人生世相的新鲜有趣。美感教育可以使人吸收生命的活力。朱 子有首诗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诗所写的是一种 修养的胜境。美感教育给我们的就是“源头活水”。从历史看,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无言之美 九年级 语文 下册 第十五 无言 同步 练习题 部编版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