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第4课种子变成了幼苗教学材料教科版0905528.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第4课种子变成了幼苗教学材料教科版090552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第4课种子变成了幼苗教学材料教科版0905528.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4课种子变成了幼苗(一)背景和目标种子出土以后,子叶枯萎,茎逐渐变粗变高,叶子也越来越多,这时种子发育成了幼苗。 本节课重点是组织学生交流种子发育成幼苗后植物的生长变化,观察风仙花幼苗的特征,研 究植物叶的作用。与“我们先看到了根”的编写思路相同,教科书首先安排了交流活动。一是交流前三周 观察、记录到的风仙花生长变化现象,二是交流生长了四周的风仙花的样子。进行本节课教 学时,植物的子叶已经脱落,并且长出了许多真叶,而且学生已经注意到植物在长高长大。 人在生长的过程中是需要水分和食物的,这是每一位学生所具备的认识。通过前面的学习, 学生已经知道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是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
2、但它们生活所需要的 “食物”是从哪里来的呢?教科书将学生的交流和观察活动聚焦到对出土后植物茎的颜色的 变化和植物叶的生长变化上,就是为了引领学生关注并解决植物所需“食物”的问题。植物是利用叶子中的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植物生长发育所需养料的。但是要想通过 观察、实验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这样的认识,对小学生来说是十分困难的。通过收集和阅读 分析资料对问题获得合理的解释,也是科学研究的方法之一。“叶为植物提供食物”,的教 学内容,就是引领学生通过收集前人的研究资料来获得对植物光合作用的认识的。科学概念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植物叶在茎上的分布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过程与方法根据观察到
3、的现象提出问题。通过查阅资料的方法收集信息,寻找问题的答案。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科学研究是艰辛的过程。激发像科学家那样从事科学研究的愿望。(二)教学准备为全班学生准备:刚出土的风仙花照片;植物叶的水平分布照片;植物叶的垂直分布照片; 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多媒体课件);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资料。为每组学生准备:生长了四周的风仙花。为每个学生准备:记录纸。学生准备:风仙花生长记录单、植物光合作用相关资料。(三)教科书说明本节在教科书中共3页,包括三部分。教科书第一段文字,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本节课重点研究的问题: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 养料是从哪里来的?第一部分:出土后幼苗的变化包括两个活动。一是交流活动
4、一 “交流前三周里风仙花苗的生长变化”。交流的内容, 一方面以第二课的观察提示为基础,回答提示中的问题:风仙花破土而出的时间;刚出土风仙 花的样子。另一方面以研究植物光合作用现象为日的,引领学生关注刚出土时风仙花茎的颜 色;出土的风仙花子叶的特征;风仙花真叶的特征以及叶在茎上的分布情况。需要说明的是: 风仙花出土时长有的第一对叶片是由种子的子叶发育来的;第二对和以后的叶子是由叶芽发 育来的,称为真叶。种子萌发时需要的养料来自于种子中的子叶所储存的养料,真叶出现以 前,幼苗生长所需的养料依然主要来自于子叶。绿色的茎和浅绿色的子叶,也可进行微弱的 光合作用,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等到真叶长出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 科学 下册 第一 单元 植物 生长 变化 种子 变成 幼苗 教学 材料 教科版 0905528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