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并序》(学案)-高一语文教学案(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
《《琵琶行并序》(学案)-高一语文教学案(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琵琶行并序》(学案)-高一语文教学案(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琵琶行同步学案一、自主学习(一)作者简介白居易(772年一846年),字,号,又号,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邦, 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 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和“ 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二)了解创作背景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刺身亡,长安城一片混乱。当时白居易任左赞善大夫(太子属官),率先上书 请求缉捕凶手。当权朝贵便抓住这个把柄攻击他“越职言事”,又诬陷他
2、不顾母亲看花坠井而死,竟然写 了 “新井”和“看花”的诗,有伤名教,最终朝廷将其贬为 o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州刺史的,实际是闲散职务。元和十一年,他送客流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 出这首名篇琵琶行。(三)文体知识一歌行体定义: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 在 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特点:篇幅 o如白居易的长恨歌有一百二十句,琵琶行则有八十八句。保留着 的特点,把记人物、记言谈、发议论、抒感慨融为一体,内容充实而生动。声律、韵脚比较自由,平仄不拘,可以 O “歌行”体诗歌在格律、音韵方面冲破了格律诗的束缚。歌行体的形式比较自由,是由内容所决定的。句式, 一般是七言,也有的是以七言为主,其中又穿插了三、五、
3、九言的句子。(四)解题琵琶。琵琶是东亚传统弹拨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早被称为“琵琶”的乐器大约在中国秦 朝出现。木制,音箱呈半梨形,上装四弦,原先是用丝线,现多用钢丝、钢绳、尼龙制成。颈与面板上设 用以确定音位的“相”和“品”。“琵琶”二字中的“珏”意为“二玉相碰,发出悦耳碰击声”,表示这 是一种以弹碰琴弦的方式发声的乐器。演奏时竖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是可独奏、伴奏、重奏、 合奏的重要民族乐器。“行二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 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 O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 采用五言、七言、杂
4、言的古体,富于 O“并序”。一般出现在诗文 中,其内容与诗文密切相关。(五)字词1 .给加点字注音:掺(谪居( 口跃)里(转徙()霓裳()还独倾(婚(岬济阳( 红绡() )间关()声声思()钿头银篦()2.解释词语:委身: 回灯: 掩抑: 思: 信手:切切: 间关: 幽咽: 暗恨: 迸: 舫: 击节: 等闲: 颜色故: 去来: 红阑干:二、合作学习阅读琵琶行,完成下面小题。第一组1 .选出对白居易琵琶行一诗有关诗句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 涪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第一句包含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第二句通过环境描写 有力地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B.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
5、月,第一句点明了送别的基调:惨。第二句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 物的心境,可谓情景交融:与友分别心绪难平,心情和眼前月色一样,一片茫然。C.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情景交融。与开头夜船月相呼应,烘托了琵琶女高超的 演奏技巧及演奏的悲凉气氛,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广阔空间。D.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该句运用了反问和借代修辞手法将诗人的感情推向了高潮。江 州司马青衫湿一句实为画龙点睛之笔,同时也是全诗的主题即上段“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形象化说明。2 .诗人邀琵琶女相见时表现了怎样的心情?第二组3 .下列选项中,对琵琶行描写乐曲演奏的诗句分析恰当的一项是()A. 轻拢慢捻抹复挑通过对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琵琶行并序 琵琶行 一语 文教 统编 必修 上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