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实验中学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第4课《归去来兮辞》导学案1.docx
《河北省承德实验中学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第4课《归去来兮辞》导学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承德实验中学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第4课《归去来兮辞》导学案1.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题归去来兮辞(并序)课型新授课课时1主备人赵振英审核人金彦林时间学习目标1体会感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能对作者的思 想进行简单辨析。2朗读并背诵全文,在朗读与背诵中体悟作者情感,了解辞赋的特 占八、重点难点理解记述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方法诵读法对比阅读法内容部分一、探知部分(学生独立完成)1 .课文助读一、导课在1600多年前,一位中国的诗人给我们描述了一个理想的乌托 邦的社会,那是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社会桃花源。他就 是陶渊明。陶渊明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可现实的黑暗把他那“大济苍生”的壮志击得粉碎。达则兼济天下,穷 则独善其
2、身。陶渊明选择了归隐的道路。今天我们学习的归去来 兮辞正是作者诀别官场,同上层社会分道扬镶的宣言书。 二、作者简介选一学生读注解。补充:陶渊明的家乡是靠近庐山的江南农村,他29岁才出仕。 江南农村特有的秀丽风光陶冶了他率真洁净、无拘无束的品格。他 虽然性本爱丘山,但并不甘心终老田园。青年时代的他也渴望有所 作为,但生逢乱世,又没有高贵的门阀可资凭借,再加上“性刚才拙, 与物多忤”,所以几仕几隐,在41岁那年,他毅然拂袖归田,矢志 躬耕,直至终老。他长于诗文辞赋。他的作品有两类题材:一类是描绘田园美景, 寄托他洁身自好的高洁志趣;另一类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 衔微木等诗,寄寓抱负,多悲愤慷慨之音。
3、散文以桃花源记 最有名,辞赋以归去来兮辞著称文史。晋安帝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弃官归田,作归去来兮辞。这 篇辞体抒情诗,不仅是渊明一生转折点的标志,亦是中国文学史上表 现归隐意识的创作之高峰。陶渊明从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起为州祭酒,到义熙元年作彭 泽令,十二年中,他曾经几次出仕,几次归隐。渊明有过政治抱负, 但是当时的政治社会已极为黑暗。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军阀桓玄篡 晋,自称楚帝。元兴三年,另一个军阀刘裕起兵讨桓,打进东晋都城 建康(今江苏南京)。至义熙元年,刘裕完全操纵了东晋王朝的军政大 权。这时距桓玄篡晋,不过十五年。伴随着这些篡夺而来的,是数不 清的屠杀异己和不义战争
4、。渊明天性酷爱自由,而当时官场风气又极笔 生 学记班级:;小组:;姓名:;评价:承德实验中学高二年级(语文)导学案为腐败,谄上骄下,胡作非为,廉耻扫地。一个正直的士人,在当时 的政洽社会中决无立足之地,更谈不上实现理想抱负。渊明经过十三 年的曲折,终于彻底认清了这一点。渊明品格与政治社会之间的根本 对立,注定了他最终的抉择归隐。辞前有序,是一篇优秀的小品文。从“余家贫”到“故便求之”这上半 幅,略述自己因家贫而出仕的曲折经历。其中“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 然有怀,及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写出 过去出仕时一度真实有过的欣然向往,足见诗人天性之坦诚。从“及少 日”到“乙巳岁十
5、一月也这后半幅,写出自己决意弃官归田的原因。“质 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是弃官的根本原因。几经出仕,诗人深知为“口 腹自役”而出仕,即是丧失自我,“深愧平生之志”。因此,“饥冻虽切”, 也决不愿再“违己交病”。语言虽然和婉,意志却是坚如金石,义无反 顾。至于因妹丧而自免去职、只是一表面原因。序是对前半生道路 的省思。辞则是渊明在脱离官场之际,对新生活的想象和向往。2回顾归园田居默写,并找出与本文作者归家原因相同的诗句研究部分1 .结合注释反复诵读序文,初步理解内容2 .翻译序文并找出重点实词及句式序原文: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耕无储粟,生生所 资,未见其术。原文: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归去来兮辞 河北省 承德 实验 中学 语文 人教版 必修 归去来兮 导学案
限制150内